宋秀 第76节

  那阵阵铜铃声,就像迟迟未来的雷声般,将一众上党城内活在侥幸中的人给彻底惊醒。

  都别睡了,大宋来收你们了。

  因挂心于宋军与汉军的战事,这几日李守节一直未曾好好睡过。

  多日未睡好,让李守节的精神显得相当疲累。

  今日好不容易有机会刚小憩会,李守节就被焦急的呼唤声吵醒。

  当听闻城外宋军到来的消息后,刚从梦中惊醒的李守节,显得愈发懵了。

  宋军,这时不是应当在潞城外与汉军对峙吗?

  在阴沉的天色下,李守节与众多守将慌忙的来到城墙之上。

  一来到城墙上,李守节及城内守将就见到了城下驻足的数万兵士。

  数万人汇聚在一处,宛若一片黑色汪洋,令城上的人观之无不色变。

  更让城上众人畏惧的是,城下挺立的军旗明明是宋军的,然城下站着的数万兵士,却大多是汉军服饰。

  这是怎么回事?

  有些反应快的人,正渐渐猜到了一种惊悚的可能。

  而一向乐于助人的赵德秀,怎么忍心让城上的人浪费时间瞎猜呢。

  当数道雄浑鼓声响起,城下有一队宋军骑兵,正领着一辆辆驴车从阵型两侧驶出来到城下。

  一辆辆驴车的驶出,瞬间吸引了城上众人的注意力。

  最先闯入李守节眼帘的,是数面被马蹄踩烂了边角的各式“节度使”将旗。

  “辽州、石州、代州.”

  望着那扭曲却又熟悉的北汉各重镇将旗,城上众人直接看傻了。

  紧接着,铁链拖地的“哗啦”声撞得人心尖发颤。

  二十多个汉军俘虏被反剪着双臂,由众多锁链串联着一起出现在城下。

  他们大多是在伏牛山中幸存的汉将。

  以往威风凛凛,在李守节面前颐指气使的他们,这一刻却尽皆发髻散乱,他们身上的甲胄早被脱下,露出了破烂不堪的内衬。

  当下他们狼狈万分,状若乞丐,面如死灰,哪还有半分“北汉重臣”的模样。

  而随着城上众人的深入观察,他们最后都将目光聚集在为首的那位俘虏身上。

  “是太原尹刘继恩!”

  “砰!砰!砰!”

  李守节的心脏越跳越快,冷汗一滴滴从他的额头渗出。

  李筠与北汉纠缠不清多年,他怎会不认得刘继恩。

  但就是认得才会觉得五内翻滚。

  连北汉的皇储,都被赵德秀俘虏了吗?

  刘继恩的身份被点名后,城上的所有呼吸声骤然变粗。

  “看看清楚!”

  陡然一声厉喝在城下响开。

  赵德秀在军中众将的拱卫下,驾马来到城下。

  这是上党城内的人第一次见到赵德秀。

  今日一见,城上的人就觉得城下的这位年轻人锋芒好盛。

  赵德秀言语间的锋芒,好似化作了实质形的尖刃,正一下下扎的他们五内俱痛。

  城上有的人已经快站不住了。

  赵德秀可不管他们的身体状况。

  既要示威,那就要彻底点。

  赵德秀用手中马鞭,指着身前的刘继恩等俘虏继续说道:

  “吾奉皇命,收复潞州,河东跳梁,远来相犯。”

  “跳梁虽众,吾亦戮之!”

  “大宋初建,天子仁德,不愿百姓多受刀兵之苦。

  若城内有义士愿弃暗投明,吾可代天子赦免尔等!”

  说完这番话后,赵德秀取出了赵匡胤赐给他的诏书高举过头。

  “潞州诛罚,皆在太原郡侯出”,这一件事早就传遍了潞州诸县。

  现赵德秀当众承认这件事,便是证明那些都不是流言,而是真真切切的事实。

  说完这番话后,赵德秀又下令将几位汉军俘虏解开束缚,放往城下。

  待完成一切后,赵德秀在城上众人的敬畏目光下驾马离开了城下。

  待赵德秀走后,城上已然安静的可怕。

  城上的周字军旗在狂风的吹拂下,发出了呜咽般的声音。

  自几位俘虏被放入城中后,城内的许多守将,就忙不迭的问起汉军战败的具体经过。

  而在那几位俘虏震颤的诉说下,城内的众人好似亲身经历了那恐怖的一幕一般。

  今日城墙上经历的一切,再加上这几名汉将悲惨的诉说,让城内的大多守将都不由坚定了一个想法。

  在互相对视一眼后,他们取上各自的兵器,带上各自的亲兵,气势汹汹的朝着李守节所在的将军府走去。

  而李守节在回到府中后,他的内心亦久久不能平静。

  数万汉军,竟不过数日之间,就全军覆没在赵德秀手中。

  那他一座小小的上党城,又如何能够抵挡?

  从理智上来说,李守节很想献城投降。

  但李守节一想到还在前线奋战的李筠,他就于心不忍。

  子不可弃父!

第94章 上党兵变

  当李守节因孝道二字而渐渐打消投降之意时,门外的亲卫突然冲了进来:

  “指指挥使,府外来了些将士,他们要见你!”

  听闻此言,李守节瞬间吓得唇齿发颤。

  他最害怕的事要发生了吗?

  哪怕心中畏惧万分,然李守节并未想过要躲在府中。

  他要是不想体面,府外的将士们会帮他的。

  心中的畏惧,促使着李守节艰难移动着颤抖的身体朝府门走去。

  在接近府门时,李守节就听到了门外喧嚣的嘈杂声:

  “指挥使呢?赶快出来!”

  “城外大敌临门,指挥使得帮我们找一条生路。”

  “指挥使再不出来,我们就进府去寻他了!”

  当最后一句恶狠狠的话语落入李守节耳中后,吓得他再不敢迟疑。

  本来瘫软的身体中,猛地爆发出无尽的力气,一下子就帮助李守节来到了府门外。

  来到府门外后,李守节愈发惊恐地发现,他的府门外正密密麻麻聚集着众多披坚执锐的将士。

  观之至少数百!

  这就是亲卫禀报说的,来了些?

  在李守节目光畏缩之际,府外的数百将士见到李守节的身影后,就停止了喧嚣。

  一位年纪较长的将领,将手中刀鞘稍稍对向李守节率先说道:

  “宋军大破汉军,太原郡侯威震潞州。

  今数万宋军雄踞城外,虎视眈眈。

  还望指挥使,帮吾等寻一条生路。”

  不知不觉间,城内的将士不再直呼赵德秀其名,反而尊称起他的爵号来。

  这位年长将领讲完后,又有一位满脸横肉的将领言道:

  “太原郡侯乃宋室嫡裔,奉天子令以伐不臣,大义在身。

  我军兵不过数千,如何敢与天命相抗?”

  这位将领虽未用兵刃隐隐威胁,然他说这番话时,脸上恶意丛生,不加掩饰。

  而李守节隐隐记得,当初李筠起兵之日,这位将领说的是“大义在周,天命在李”

  五代兵变是这样的。

  再血腥的事,都得先扯一扯大义,天命之类的虎皮。

  至于大义、天命到底在谁?

  唯在胜利者。

  连听两道威胁意味满满的劝言,李守节已吓得面露哭相。

  他带着些许哭腔说道:“我们还有精兵三千,宋军围三缺一,我们不如突围前往泽州。”

  在两位悍将的威胁下,李守节已深知上党保不住了。

  可李守节还是想着带兵马去投李筠,这样勉强还能算的上孝道不亏。

  李守节的话落入下方众将士耳中,却让他们冷笑连连。

  望着台阶上方那一脸怯弱的李守节,再回忆起今日城下赵德秀的英姿。

  两相一对比,众将士心中愈发替自己感到不值。

  李氏父子,不值得他们侍奉。

  他们的未来,在城外!

  有一位将士,已忍不住内心焦急。

  他直接抽出腰间长刀,三步并作两步,跨越台阶来到李守节身前:

  “李守节!

首节上一节76/13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