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是还没被当世森严的等级制度所同化,赵德秀心中对张德钧没有鄙夷之心,他做的这举动也完全是由心而发,没有其他任何想法。
可张德钧是地地道道的当世人,还是当世中地位最为卑贱的阉人!
当赵德秀的手触及张德钧的臂膀时,张德钧宛若被雷劈中了一般,他整个人都僵硬住了,顿时他口中不断告罪道:
“奴才,奴才是污秽之人.”
“殿下千金之躯,奴才当不得,当不得.”
说着说着,张德钧眼中已渐渐蓄满了泪水。
因先唐之教训,阉人是天下身体,灵魂都是最脏的物种,是他入宫后听到最多的话。
听得多了,自然就信了。
张德钧的话赵德秀自然听到了,可他已经握住了张德钧的双臂,总不能因他的话放开吧,那多尴尬。
在赵德秀的相扶下,张德钧的身躯渐渐有了力量。
他最后站了起来。
扶起张德钧后,赵德秀转身接回了赵德芳。
见本来酣睡的赵德芳有醒转哭奶的趋势,赵德秀大急。
“我先回延庆宫了,你的任务已完成,回去复命吧。”
留下这句话后,赵德秀便匆匆离去。
“你千万别哭,你哭了我就打你屁股。”
“哎,哎,大胆,你怎么还尿了!”
赵德秀的脚步很快,一会儿后,张德钧只能听到一些只言片语。
在赵德秀看来,今日发生的事只是一个小插曲。
可是在张德钧心中,却截然不同。
入宫多年的张德钧,受过太多别人无法体会的欺辱,见识过太多人情冷暖,在识人方面他有着自己的判断。
他方才会感动落泪,除去赵德秀愿意屈尊相扶他外,还因为他感觉到了赵德秀的行为乃是自发的,真的无任何嫌弃,更无任何功利性。
这一点才是最珍贵的。
或许在那一刻,身份尊贵的赵德秀是真的将他当做了今日一同游玩的好友?
这就是被尊重的感觉吗?
他可是尊贵的皇长子呀!
张德钧深深记住了,这种从未感受过的暖暖的感觉。
阉人因身体残缺,太多心理偏激,恩怨分明。
今日张琼给他带来的恐惧,让张德钧在心中暗暗发誓,他将来要不择手段掌握大权,让任何人都不敢轻视他。
而今日赵德秀对他的救命之恩及尊重之恩,张德钧亦会牢牢的记在心中。
张德钧对着赵德秀的背影,重重的叩拜了一下。
等张德钧起身后,他早已看不见赵德秀的背影了。
张德钧感到有些遗憾,他忘了告诉赵德秀一件事了:
他的本名叫王继恩!
求求各位了,喜欢这本书的话,就追读一下嘛~
第14章 赵匡胤的担忧
当夜色暗下来后,赵匡胤才从杜太后的寝宫内走出。
跟在赵匡胤后面的,只有赵普一人。
原来是赵光义担忧杜太后初入深宫,晚上会因陌生的环境辗转难寐,故恳请赵匡胤今夜能让他留在深宫陪伴杜太后。
赵光义虽说是赵匡胤的胞弟,可他几年前就已成年有了妻室,加之他有官职在身,按理来说赵光义留宿宫禁是不应该的。
赵匡胤非不懂这个道理,只是一看到杜太后恳求的目光,赵匡胤心一软便应允了赵光义。
而对于赵光义再一次逾距的事,赵普依然没选择进谏。
心知赵匡胤秉性的赵普,一言不发地跟在赵匡胤的身后,朝着宫城内的一处高台走去。
随着两人越走越高,赵匡胤身边的内侍尽皆被屏退。
等赵匡胤带着赵普登上高台后,他们的身边再无他人。
从赵匡胤的这番安排赵普不难看出,赵匡胤是有一些心里话要跟他说。
果不其然在高台上些许灯火的映照下,脸色变幻不清的赵匡胤率先开口道:
“这不是朕第一次登上这高楼。
去年周世宗北伐归来后,朕就跟随他上过此处。
那一日,同样只有朕跟世宗二人。”
听到赵匡胤提起周世宗柴荣,站在赵匡胤身后的赵普,不自觉地将头压低了些。
别看以往他能与赵匡胤兄弟相称,可当兵变成功那一刻起,赵普就知道许多事已经发生了本质的改变。
一位兄弟跟你倾吐心声,那是信任你。
若是一位帝王呢?
赵普眼下心中并无荣幸的感觉,唯有惶恐。
身为君主的赵匡胤,不用管赵普心中在想着什么,见赵普没有回应,赵匡胤便自顾自地继续说道:
“那一日,盛夏炎炎,世宗却跟朕说他感觉到很冷。
那时朕以为是世宗抱病在身的缘故。
可当今日朕以同样的身份,站在同样的高处时,才明白了世宗话中的深意。
世宗那一日,感觉到了恐惧。
自世宗继位以来,大周国力蒸蒸日上,征淮南,迫巴蜀,伐契丹,世宗做的每一件事,无不让天下感到惊叹。
当年天下中很多人都认为乱世将会由他亲手终结。
就是那般英明,手握无上权势的帝王,竟有一日也会感到恐惧。
世宗恐惧的是在他离去之后,中原会再一次分崩离析,柴氏后代会落得如朱氏、李氏、石氏等一样的下场:
全族皆灭,尸骨无存!”
说到最后一句话时,赵匡胤心有所感,语气沉重。
赵普听到此他本想说些什么,可仔细想了想,他还是什么话都没说出来。
或许赵匡胤现在需要的只是一位倾听者。
赵普本以为他今夜只要做好倾听就好,直到他听到了这么一句话:
“则平,你说朕会步世宗的后尘,大宋会是第二个大周吗?”
当听到赵匡胤的这句问话后,赵普知道他已经没有余地可以再逃避了。
脸色惊慌的赵普连忙跪倒在地,拱手劝慰赵匡胤:
“陛下何有此念?
陛下正值春秋鼎盛,大宋新朝初立,生机无限。
大宋国祚必定绵延万年!”
“万年?”
自古以来,哪有什么万年的王朝。
及至当今乱世,再强盛的朝代能有二十年寿命,都已经是一件奢侈的事。
如此低迷的想法,并非是赵匡胤过于悲观。
生长于五代乱世中的赵匡胤,几乎亲身经历了五代十国中诸多王朝的覆灭。
以往赵匡胤是一员大将,对诸多王朝的覆灭可能更多有的是唏嘘、感慨的情绪。
而自从成为一位帝王后,赵匡胤在享受无上尊荣的同时,面对着脑中存在的那些王朝覆灭的悲惨事实,赵匡胤更多感受到的是一种有着切身之痛般的恐惧如当年的周世宗柴荣一般。
他眼下是春秋鼎盛不错,可柴荣病逝时又何尝不是春秋鼎盛?
身为精通武艺的武将,赵匡胤对自己的身体有一定了解。
早年为了建功立业,他身上受创颇多,有些创伤是不可能做到恢复如初的。
很多事要有备无患。
该如何防止大宋成为第二个大周、或者是梁、唐、晋那些朝代呢?
心中有所想法的赵匡胤,转身扶起因惶恐而冷汗满面的赵普。
“有件事需要你帮朕去做。”
赵匡胤的这句话落到赵普耳中,令赵普心中的惶恐消散了不少。
“陛下请言,臣愿赴汤蹈火!”
赵普的惶恐情绪,赵匡胤怎么会感觉不到呢?
凭心而论,他今夜对赵普说这些完全是因为信任。
可惜,在他成为帝王后,他的任何一位心腹都无法再如之前那般亲密无间了。
“一件小事而已,用不着赴汤蹈火。”
略微安抚一番赵普后,赵匡胤问赵普道:
“你知道为何,朕要让留哥儿亲自设计擒下魏仁浦吗?”
对于赵匡胤口中的这件事,赵普自然是知道的。
之前赵普以为赵匡胤这安排,一方面是体现了他对魏仁浦的重视,另一方面是抱着历练皇长子的心思。
而从当下赵匡胤的语气听来,他这一安排似乎还有着其他深意?
见赵普因疑惑而不敢妄言,赵匡胤转身遥望远处的延德宫方向说道:
“魏仁浦是个正气之人,潘美入城后,城内唯有魏仁浦与韩通在察觉异常后有想着反抗。
至于魏仁浦的理政、军略才干更不必多说,当前朝野上下能与他比肩的不过一掌之数。”
赵普相当认同赵匡胤对魏仁浦的评价。
就在赵普以为赵匡胤是在表达他对魏仁浦的爱惜之情时,赵匡胤接下来的话,却让赵普瞬间意识到了关键。
“魏仁浦若能效力大宋,朕统一天下的大业势必会事半功倍。
不过这不是朕最看重他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