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游走在欧洲的物理学霸 第342节

  “研究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了。”

  “重点在于理清自己研究的逻辑。”

  “为什么研究这个课题,当前存在哪些问题,你是如何思考的,基于思考做了什么样的假设和实验。”

  “不要认为这些事情很简单,就懒得做。”

  “没有深厚的研究逻辑基础,也许你能偶尔发现一个新的现象。”

  “但是你永远不可能持续下去。”

  众人齐齐点头,聆听导师的教诲。

  布鲁斯教授的教学风格和所有人都不一样。

  他培养的不是学生的灵光一闪,而是产生灵光一闪的能力。

  只有积累深厚了,才有资格去考虑灵感。

  玻尔等人受益无穷。

  这时,李奇维又问道,“毕业后的发展,你们都想好了吗?”

  玻尔首先说道:“我准备返回哥本哈根大学,在那里独立开展研究。”

  李奇维点点头,“不错。”

  “克里斯呢?”

  克里斯摸了摸后脑勺,有点不好意思。

  “额,布鲁斯教授,我准备到企业里去,从事应用方面的研究。”

  李奇维随口一问:“是去飞利浦吗?”

  克里斯回答:“是的,杰拉德总裁主动联系过我。”

  李奇维仍然点点头,说道:“不错。”

  接着,格里高利说道:“洛克耶爵士希望我去接手《自然》期刊。”

  “我本人也对编辑工作比较感兴趣。”

  “不过,我还是想听下导师你的意见。”

  玻尔、克里斯齐齐看向他,内心吐槽:利哥你是真不厚道,你这样说显得我们好愚蠢。

  李奇维也被格里高利的小心思逗笑了。

  这时,钱五师等人也想说话,但是被李奇维打断了。

  “你们四人,待会我单独和你们谈。”

  钱五师内心激动,便安静地听讲了。

  李奇维继续对玻尔三人说道:“不管你们毕业后想做什么,作为导师,我都会全力支持的。”

  “而且你们不要有什么心理负担。”

  “觉得博士毕业不继续从事科研工作,就是浪费了自己的时间。”

  “这是一种极其错误的观点。”

  “在任何领域任何地方都可以学习。”

  说着,他看向玻尔。

  “比如玻尔,他回到哥本哈根大学后,继续从事学术领域。”

  “自立门户,继续深入对量子论的研究。”

  “这是学习。”

  然后,他又看向克里斯。

  “但是克里斯扎根企业,潜心研究具体的工程问题,把科学转化成科技。”

  “给社会创造更多新奇的产品。”

  “这也是学习。”

  “至于格里高利。”李奇维顿了顿。

  “我一直认为现有的期刊评审体系是不合理的。”

  “只靠《自然》招聘的那一点编辑兼审稿人,是不可能应付未来的科学大爆炸的。”

  “洛克耶爵士曾经和我说过这个问题。”

  “我的方法就是想建立一个全新的评审体系。”

  “现在的有线电报、无线电报都已经非常方便了。”

  “完全可以让英国境内的教授们,都变成评审人员。”

  “格里高利,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格里高利正听的入神,连忙答道:“明白,布鲁斯教授。”

  “我会写出一个详细的方案给您过目。”

  他的内心激动万分,没想到布鲁斯教授想的那么远。

  而且自己上任后,完全可以开始改革。

  表现出和洛克耶爵士不同的气象来。

  这也算是证明自己的能力了。

  玻尔和克里斯偷偷拍着大腿,心中感叹。

  “妈的,利哥这三十多年的马屁功力,我们比不了。”

  李奇维欣慰地看着三人。

  可以说,他们的选择都在自己的意料之中。

  玻尔家庭富裕,父亲又是大学教授,从来不用为生活发愁。

  所以他可以心无旁骛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家里的藏书让他小小年纪就博览群书,打下了非常好的科学基础。

  因此,他可以全身心投入自己喜欢的物理研究事业。

  克里斯的家庭和玻尔比就相形见绌了。

  所以,他的第一要务是解决生活问题。

  因此,一份高薪工作对他的吸引力是不言而喻的。

  尤其是杰拉德开出的CTO价码,瞬间击垮了克里斯的内心。

  那可是CTO啊。

  大名鼎鼎的特斯拉就是布鲁斯集团的CTO。

  克里斯直接沦陷了。

  他没有想过刚开始就入职导师的公司,那总感觉有点别扭。

  他心里一直有个希望。

  那就是有一天他做出成绩了,再继续为导师效力。

  因此,他即便不从事科学研究,也会在公司的岗位上努力拼搏,锻炼能力。

  至于格里高利,他是典型的伦敦中产阶级家庭的孩子。

  比玻尔弱,但比克里斯强。

  而且他的科研能力和克里斯一样,属于普普通通的那种。

  如果没有李奇维的支持,绝对不可能做出GKY这样的重要成果。

  因此,格里高利很有自知之明。

  他既不想继续从事基础物理学研究,因为没那个天赋。

  也不想像克里斯一样,为了挣钱辛苦工作。

  格里高利还是想干老本行,而且是自己当老大。

  现在《自然》期刊在学术界的地位,已经不容撼动了。

  他凭借自己在科学界的人脉,一定可以让期刊的发展更上一层楼。

  三人的轨迹虽然各不相同,但只要在自己的位置上,永远保持进取之心,那么就没有白学。

  李奇维尊重任何人的选择。

  他知道凭借克里斯和格里高利的智商,想在学术上混,在后世还有可能。

  但是在这个大师辈出,天才如过江之鲫的特殊时代,只能泯然众人。

  后世有位全球首富大佬,记者问他为何没有继续选择研究物理,而是进军商业领域。

  大佬说:“当年我还是一个本科生时,遇到了一道很难的偏微分方程的题目。”

  “我和室友一起想了三个小时,依然毫无进展。”

  “后来,我们拿着题目去找系里最聪明的那个学生。”

  “对方仅仅看了一眼题目,心算了几秒钟,就得出答案是cosθ。”

  “我当时不敢置信。”

  “对方就当场开始推导,公式整整写了三页纸,最后得出答案,和他心算的一样。”

  “那对我来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时刻。”

  “因为就在那时,我意识到,我永远不可能成为一个伟大的物理学家。”

  “在纯物理领域,你必须成为世界上最强的50个人之一,否则永无出头之日。”

  “所以我把自己的专业从物理改成了计算机。”

  李奇维当时听到这个故事后,就觉得学术之路太艰难了。

  而物理学更是所有学术中最难的。

  这是一个真正的天才角斗场。

  不是天才,就只能成为场外的观众,负责喊666就行。

  最后,李奇维对着玻尔三人说道:

  “以后的路你们就要自己走了。”

  “但是记住一条。”

  “不管遇到任何困难,或者解决不了的问题,只管来找我。”

  “我布鲁斯的学生,永远不能被欺负。”

首节上一节342/94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