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权相 第167节

  童瑞不得不喊了一声肃静,才让这帮躁动的朝臣安静下来。

  齐王得意地看向憋屈认怂的楚王,眼神中充满了胜利的喜悦。

  但还没高兴几下,他的眼中又浮现出了几分如临大敌的凝重。

  他自认若是易地而处,恐怕没有这般地果断干脆。

  这老二,还真是能屈能伸啊!

  一看形势不对,居然能这么果断地认输止损,倒也真是个人物!

  有这样的人物当对手,教他又如何高兴得起来。

  政事堂的五位相公里,两位跟楚王交好或是直接是楚王党的,都暗松了一口气,还好楚王聪明,看清了情况,没有犯浑,否则今日怕是要吃个大亏。

  另外三个则是或遗憾或冷笑地挑眉,可惜了。

  这些人算是能把局势看清楚的,剩下那些看不清情况的楚王党,则是面面相觑,茫然无措。

  那微张的嘴唇,错愕的眼神,都有一种【臣等正欲死战,殿下何故先降】的懵逼。

  明明我们不是已经群情汹涌起来了吗?

  怎么楚王殿下亲自给我们按下去了呢?

  白圭也在刹那间明白了过来,楚王为何会有这样的反应,同时也知晓了齐政这一番谋划的真正杀招所在。

  虚虚实实,光明正大,却又攻敌之所必救。

  楚王不低头,那就牺牲掉威远侯。

  你要保威远侯,那就拿户部尚书出来换。

  但真正的关键,是陛下要认可这样的交换。

  陛下会认可吗?

  白圭不敢抬头看向御座,只是在心头感慨:如果齐公子连陛下的心思都能谋划在其中,并且成功,那也太可怕了。

  不过有这样的奇才相助,为昭文太子报仇的可能也更大了些。

  但他不知道的是,齐政真正的想法却还要更深。

  他要让楚王在皇帝和群臣面前,暴露出自己和威远侯的关系。

  否则,威远侯是死是活,跟你楚王何干?你凭什么拿来做交换呢?

  这一点,只有提前得了齐政通知的卫王才知道。

  所以,卫王略显紧张地看向自己的父皇,不知父皇会如何决断。

  御座之上,听了楚王的话,天德帝啧啧感慨一声,笑道:“今日倒是难得,白圭,看来你是众望所归啊!”

  白圭立刻闪身出列,“臣惶恐。”

  天德帝又将目光扫向众人,“诸位爱卿,二位殿下之意,你们觉得如何啊?”

  白圭闻言心头大定,齐王和楚王联手,朝堂之上本就完全没有对手了,陛下如今又定了调子,还会有哪个不长眼的敢跳出来唱反调呢!

  朝堂上的许多人也都和白圭的心态一样,都觉得此事已定。

  唯有平静沉默着的楚王,还在心头希冀着。

  他希望自己手下中的聪明人,抑或政事堂亲近自己的那两头老狐狸,能看明白此刻自己的被逼无奈,从而跳出来领导着他其余的手下继续抗争,看有没有办法两全其美,击溃齐王和卫王的阴谋。

  只可惜,他这个愿望终究是不切实际的奢望。

  当听见满殿群臣高呼【臣等无异议】时,他悬着的心终于死了。

  转念一想,他也释然了,毕竟对这些人来说,跟着自己的方向走,是绝对挑不出毛病的事情,事后无论如何也怪罪不到他们头上。

  可是冒险唱反调,虽然有可能建立奇功,但也有可能没选对没办好,从而把前途都埋葬进去。

  五成甚至更低的几率能立大功,十成的几率不犯错,对这些已经足以位列朝堂的官员来说,十次选择,十一次都会选不犯错的法子。

  冒险,那是没有本钱需要搏出头的泥腿子才干的事情。

  随着众人的回话,天德帝也最终一锤定音,“既然众望所归,白圭,那户部朕就交给你了。一应流程政事堂安排吧。”

  “臣谢陛下隆恩!”

  “臣领旨!”

  白圭和政事堂首相杨阶,先后答应,整个朝野关注的户部尚书人选,就这么戏剧性地落下了帷幕。

  而紧接着,仿佛有一股神秘的力量弥漫过了场中,众人都齐齐意识到了什么,目光悄然看向了威远侯。

  一个事了了,另一个事还没说法呢!

  “关于步军营中的事情”

  天德帝缓缓开口,众人的心也随着被提起,威远侯立刻出列,跪在地上等候发落。

  “如今事情不明,朕不便决断,杨阶。”

  “臣在!”

  “朕信得过你,此事便由你牵头,会同兵部、户部、工部,一起查吧,军饷、军需,给朕查个清楚明白!”

  “臣领旨!”

  楚王闻言也松了口气,政事堂首相杨阶,正是他和他麾下的江南势力,在朝中最大的倚仗。

  让杨阶来查,基本上也就表明了罚酒三杯的态度。

  父皇果然是打着那个算盘,看来他还是不希望自己太早打破朝堂的平衡啊!

  齐王虽然有些遗憾,但他也知道,在威远侯“献祭”了副将之后,单凭这空饷案,已经扳不倒威远侯了。

  不过既然确认了楚王跟威远侯的关系,未来有的是机会!

  此番父皇如此配合,显然就跟齐政说的一样,他既不想自己再掌管户部,也不希望户部落入楚王之手,故而选了个白圭。

  卫王则悄然握了握藏在袖中的拳头,齐政真的做到了!

  在这之前,白圭这样的人才,他是可望而不可即,户部尚书这个位置他更是想都不敢想。

  如今,白圭和户部尚书,竟都成了他的囊中物。

  他平静地站在场中,眼底却燃起了雄心的火。

  有齐政这样的人辅佐,自己还有什么理由不奋发。

  天下万民,日月山河,你们且等着!

  我会努力,步步登高;

  孤将实现儿时的梦想;

  朕也会带你们,开太平,致盛世!

  卫王的雄心在胸中激荡,齐王的壮志在悄然谋划,楚王的想法在脑海中酝酿,三位皇子各怀心思时,朝堂依旧沉浸在一片肃穆的氛围之中。

  天德帝看着跪在地上的威远侯,沉吟片刻,缓缓道:

  “不过,纵然事实未清,但御下不严,失察之责,却是逃不掉的。”

  “步军营都督,威远侯梅弘毅,罚俸三年,杖二十,食邑取消,在查清步军营所贪墨军饷后,限期十日内,补足所欠军饷,交还户部。”

  “其余若有罪行,待查明之后,再行论断!”

  听起来很严重的惩处,但所有人都明白,这纯粹就是罚酒三杯。

  罚俸和食邑的事,听着玩玩就行了,挨二十杖,对威远侯这样五大三粗的汉子而言,顶多就是在床上躺两天。

  至于补足欠饷,其中的暗示意味比这笔钱本身重要得多。

  明明是副将吴德的贪墨,让威远侯来补,简单说就是:朕知道怎么回事,朕不追究你,但你也最好老实点。

  所以,威远侯当即恭敬地伏跪在地,“臣谢陛下开恩!”

  “好了,朕也乏了,都散了吧!”

  说着他慢慢撑着起身,在童瑞的搀扶下,走下了御座。

  百官山呼之后,在三位皇子的带领下,走出了大殿。

  走在殿前硕大的广场上,齐王不出意外地再次搂住了卫王的肩膀。

  卫王只能默默承受。

  当卫王终于熬到了马车前,齐王这才“依依不舍”地松开了他的肩膀。

  “老六,我新得了两幅好字,明日到我府上,帮我鉴赏鉴赏!”

  “好。”

  卫王只好答应,而齐王听见这话,满意地拍了拍他的肩膀,扭头挑衅地看了一眼身后不远处的某人,转身上了自己的马车。

  卫王朝着某人微微欠身,也上了马车。

  而楚王则迈着方步,神色古井无波地坐上了自己的马车。

  但就在马车车轮滚动之时,他猛地一怔,一直强忍着平静的面色终于变了。

  糟了!

  他这才意识到,自己方才犯了一个多么致命的错误!

  自己的选择,将自己和威远侯的关系,彻底暴露了!

  这些人现在哪怕还没反应过来,回去一琢磨也会明白。

  而且,关键是父皇。

  楚王的呼吸悄然变得沉重,拧着眉头,开始复盘起了整个事情。

  望着三人的背影,众人都忍不住想起了三国里的桥段。

  孙刘抗曹,大势已成,赤壁之战,到底胜负为何?

  当胜负落幕,他们每个人又将是怎样的际遇。

  身在局中,所有人都忍不住涌出几分既心悸又刺激的感觉。

  威远侯府,当威远侯刚刚在府中坐定,一个人便径直走了进来,目光平静而惋惜地看着他,“士达,收手吧。”

  威远侯抬头看着这个不用通报就可以随意进出自己府邸的世叔,笑了笑,“我行得正坐得直,何来收手一说。”

第205章 八方才俊汇中京

  没有人知道威远侯和宁远侯到底聊了什么。

  只知道在小半个时辰之后,宁远侯怒气冲冲地摔门大步离开,身为晚辈的威远侯竟破天荒地没有出门相送,十分无礼。

  走到威远侯府门口,宁远侯依旧怒不可遏地转身,虚指着威远侯府的正堂方向,厉声道:“梅弘毅,今日我宁远侯府与你一刀两断!再无往来!”

  听见这句怒吼的威远侯府下人都惊了,在面面相觑间,纷纷打听起到底发生了何事,竟能让两家近百年的交情,付诸流水。

  而宁远侯还真不是嘴上说说,回到自己府邸,立刻就吩咐下人,从今日起,断绝与威远侯府的往来。

  这样的吩咐,听得宁远侯府的下人们也是一阵傻眼。

首节上一节167/21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