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地主:从村长开始 第429节

  李渊给窦建德妥协了很多好处,比如让窦德明转告,唐愿意拿幽、营,换窦建德在河南的曹、济,还附送他们一个徐州。

  半个河南归窦建德,兖、徐、泗、海、沂、密、齐

  淄、青、登、莱,这十一州归窦建德,

  郑、滑、济、恽、濮、曹、汴、宋、亳,运河沿线的九州,以及西面河南诸州,都归大唐。

  当然,这并没能让窦建德就满意。

  据说李渊还口头答应把洛阳北面的河内,还有太原北面的代北诸州,都许诺给窦建德。

  李逸觉得这样的口头承诺没有任何意义,甚至就算是李渊肯真的写在国书里,双方缔结正式的盟约,也没有意义。

  但窦建德也不知道怎么想的,还真就信了。

  现在窦建德派使者来虎牢关找李逸告状,说李逸不该违背两家君主的约定,擅自接受曹州孟海公、兖州徐圆朗,以及济州张青特、齐州王簿等人的请降,

  说大唐天子已把这十一州是划归大夏了。

  还有河内的殷、义二州,霍氏出兵抢占,就更有违盟约。

  窦建德使者催促李逸改正,尤其是要把殷、义、卫三州移交给夏军。

  李逸这边也是收到皇帝派来的密使,详细说明了内情,让他先敷衍夏人,

  徐州暂时不打,兵马暂时不去曹兖诸州,但皇帝又指示了,河北卫、殷、义三州不能给窦建德,尤其是黎阳。

  先尽量拖延,

  只要再拖一段时间,等秦王拿下洛阳后,那大唐也就可以翻脸了。

  李逸坐在虎牢,其实也能猜出一些窦建德的心思,他可能是预判王世充起码能支撑个一年半载的,

  因此他愿意跟大唐和谈,其实也是想先稳住唐军,不要犯境越界,他好专心的打幽州罗艺。

  幽州一日攻不下,窦建德这个大夏,也就一日不稳,一旦唐郑再次开战,那窦建德就会腹背受敌,他必须打下幽州。既能稳固后院,也是为了能够打通与突厥之间的往来通道,关键时候还可以引突厥兵为后援。

  他现在一边集结十几万大军北上再攻幽州,一边也派兵穿过太行飞狐陉进入蔚州,跟苑君璋抢地盘,目的就是打通跟突厥人的通道,争取突厥人的支持。

  窦建德甚至同时向北平高开道和营州邓嵩开战。

  李渊和窦建德都是老狐狸,都在抢时间。

  都知道必然有一战。

  在李逸看来,窦建德犯的最大错误,就是预判错了唐军灭郑的速度,他以为自己还有一两年的缓冲期,还能拿下北面罗艺、高开道、邓嵩甚至是苑君璋,

  可实际上唐军速度太快了,王世充已经撑不了多久了。

  反倒是罗艺,会比王世充还能撑更久。

  这样一来,无疑窦建德现在利用王世充来拖延李唐的想法,就很蠢,他应当更积极主动的介入洛阳战场,主动向王世充提供帮助。

  每个人都会犯错误,

  只是窦建德这次的错误有些大。

  李逸给皇帝回信,会积极配合皇帝的计划。

  听说窦建德这两年在河北,每打下一地,都在安抚百姓,恢复生产,做的还是比较好的,

  但是这是逐鹿天下,最关键的还是得能打。

  他到现在都还没干掉罗艺拿下幽州,甚至连营州的邓嵩,北平的高开道都吞并不了,

  他的基本的决策就是有问题的。

  如果李渊到现在都还解决不了陇右的薛举、河西的李轨,那李渊也无法全力东出争雄。

  不解除北边的几股势力,窦建德就急着南下,又有什么用。

  “侍中要见周范先吗?”卢承庆问。

  “你告诉周范先,圣人心忧百姓,这才破例给机会地方大户捐粮以助朝廷赈济百姓,但官职乃国公名器,不能滥授。

  汜水县已经没五品朝散大夫名额了。”

  卢承庆道:“侍中,朝散大夫不过是五品散职而已,军中队头、旅帅不少都有此散职在身,换五千石粮很划算。”

  “错,队头、旅帅虽也能有朝散大夫,但那都是一刀一枪拼出来的,是功勋换的。”

  “这个周氏啊,我知道是跟闻人氏并列的汜水大姓,傲慢的很,这种人也该抓几个典型。”

  李逸在河南推行这个借粮,纳粮赠官和招募大户豪强子弟效力的政策,推行的并不是很顺利。

  虽也有闻人氏积极响亮,掏了八千多石粮。

  但实力比闻人氏还强一些的周氏,就很不配合。

  借粮都说没粮,更别说让他们捐粮赠官的事了。

  如今唐军虽说声势正盛,但当初李密兵败降唐后,河南大部份地区也都是跟着降唐了的,可后来也是再起反复。

  不少地方豪强手里虽有粮,可却藏着粮不敢乱花。

  或者说,他们手里的粮,拿来放贷给百姓,利息更高,更值钱。

  李逸也早有了要收拾几个做典型的打算,

  现在周氏可能是听说洛阳那边王世充接连大败,就又主动想来捐个官,可惜李逸不仅没念他们的好,还要拿他们开刀。

  “老卢,我要你明察暗访,找出汜水周氏的不法之事,要真实的,不要捏造的,

  不管是周氏子弟欺男霸女,还是他们侵占田地,又或是放高利贷逼的别人典妻卖女,又或是周氏欺行霸市,总之这些都可以一一搜罗整理好。”

  “侍中真要处置周氏?”

  “那是自然,一味的仁慈,有些人就不知天高地厚了。”

  卢承庆为周氏默哀,倒也不会可怜周氏,他跟周氏这种地方小豪强又没有什么关系。

  他很清楚,就算是崔卢郑王山东五姓,真要查,也个个屁股底下不干净。

  就没有谁经的起那般认真查的。

  只要李逸派人查周家,周家这次就在劫难逃,而且到时李逸还能站在道德和法律的制高点上,周家连反驳的机会都没有。

  这就是利用规则的阳谋。

  你明知如此,也没办法,除非周氏能够找到比李逸更硬的靠山,但现阶段,整修河南除了李世民,谁还比李逸更硬?

  就算是找到在秦王那参谋军事的中书令封德彝也没用。

  李逸要收拾汜水周家,就跟踩死一只蚂蚁一般简单,但对于周边的这些大小豪强们来说,

  这可就不是件小事了。

  李逸可以这样踩死周家,当然也可以同样的这般踩死他们,所以他们就得掂量掂量清楚,要不要配合李侍中的计划了。

  如果是在汜水县范围里,是汜水县令要动周家,周家有什么办法,可以摆平县令。

  可他们摆不平李逸。

  层次相差太高。

  周范先没能见到李逸,虽然他愿意拿出万石粮食,仍没见到李逸,甚至连卢承庆都没再见到,只有一位牙兵来打发他离开。

  回到家的周范先,无比恐惧,这个已经七十岁的老头子,已经隐约预感到了将会发生什么。

  后悔,也来不及了。

  次日,他再次前去拜见李逸,这次他准备好了两万石粮,这几乎是家中所有的存粮了。

  可这次他连门都没能进去,门房的牙兵在收了他的门包后,帮他去转达了愿意捐粮两万石的意愿,

  “你回吧,大家都没空,”

  周范先失落的回到家,

  还没坐稳,就有官兵到来,当面宣读了逮捕令,历数范家侵占田地等十几项罪名,全家男丁都被带走,然后就是查封抄家。

  这个案子,直接公审。

  一桩桩一件件,物证、人证皆有,李逸以便宜行事特权,直接宣判,然后行刑,都不需要再上报刑部大理寺等复核。

  周氏一族男丁皆流放州,女子和未成丁的男子皆没为奴,田地、宅院、钱帛、牲畜、奴隶,全部抄没充公。

  周范先当天就死在了牢中。

  他的粮食他的田地,他的宅子,他的牲畜牛马,他的奴隶,也全都没官了。

  周案后,各地豪强大姓地主们,立即就识时务多了,纷纷主动借粮、捐粮,

  地多粮多的,那肯定得咬牙捐个五品,地少粮少些的,也要给先考捐个封赠。

  或是花五百石给子孙捐个国子监生,哪怕花二三百石,给州县学捐个附学也好。

  现在已经不是这散职、封官、监生值不值那么多粮食的事,而是自家会不会被盯上。

  真要被查,谁也逃不过。

  好在是秋收过后,各豪强大户家都有些粮食,李逸这边粮食不断送来,也是大大缓解了军需供给的问题,还能马上给戴胄那边拨粮,用来安抚流民,开展屯田。

  李逸当然也知道有人在背后骂他,但有时候想做点事,不用些手段也不行。

  希望秦王能早点打下洛阳吧。

  李逸天天关注着洛阳战况,也一直在往洛阳运输粮食。

  可惜带回来的消息却并不好。

  李世民在青城宫一战大胜后,四面围洛阳城,昼夜不息的猛攻,结果猛攻半月,伤亡惨重,硬是拿洛阳城没有办法。

  城中也是先后又有十余拨人计划内应,结果都被王世充给察觉,统统处死。

  猛攻半月,

  王世充没动摇,反倒是唐军将领们纷纷动摇了。

  刘弘基、屈突通、窦轨诸将,都请求班师,说天寒地冻,将士们劳师远征,旷日持久,不如先班师,等明年开春后再来战。

  就连远在长安的李渊,

  在知晓唐军攻城伤亡惨烈后,也动摇了决心,他很担心大唐最精锐的兵马,消耗在洛阳城下。

  除此外,让李渊改变主意的是和处罗可汗的和谈,始终谈不拢,派了几拨人出使汗庭,

  结果越谈越坏,郑元他们没谈回来,倒又搭上了长孙顺德等人。

  而长孙顺德他们想办法通过泥步设什钵传回了秘信给皇帝,处罗可汗已经基本上统一了突厥汗庭贵族们的思想,

  处罗可汗要联合苑君璋、窦建德、梁师都等,全面入寇,这一次将比先前的还要规模庞大,由处罗可汗亲自挂帅,他亲自攻打太原,莫贺咄设攻原州自萧关入关中,

  步利设、梁师都攻取延州南下,

  泥步设与奚、契丹、入自幽州,会窦建德之师自滏口西入,会于晋、绛。

  眼见洛阳迟迟拿不下,李渊不敢再拖下去,他得抽调精锐,准备迎接突厥处罗可汗的大举入寇。

  尽管李渊开出了丰厚的条件,可处罗可汗却一直不肯接受,形势紧张,一触即发。

  和谈的手段无用,李渊也只能准备硬接处罗可汗入侵的山崩海啸。

  李逸对武德三四年时,突厥处罗可汗有没有大举入侵之事不太清楚,只记得好像后来莫贺咄设继位了可汗之位,几乎年年入侵,与唐战争越打规模越大,武德九年,甚至在李世民刚即位之初,带兵打到了渭水河畔,迫李世民结城下之盟。

首节上一节429/43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