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神探1546 第86节

  都说宋朝重文轻武,其实明朝更严重,这话倒也没错,但凡能金榜题名的,都看不起武夫,哪怕到了戚继光的位置,也得给低他几品的文官规规矩矩地下跪。

  海却隐隐觉得这话里面还有别的意思,但也没有刨根问底,话锋一转:“方才那位剑术高手是?”

  范老道:“他叫俞大猷,字志辅,泉州府晋江人士,文武双全,是少年英杰啊!”

  ‘果然是他!’

  古代带兵打仗的武将势必有着一定的武力,骑射强横者更是比比皆是,但若说个人武力巅峰,在正史里面的俞大猷,于明朝顶尖是毋庸置疑的,历朝历代都能争一争排名。

  毕竟明代以前武将多强调“勇猛”,如三国关羽张飞、唐代尉迟恭,但鲜有系统武术传承记载,至于再早些的武将,武力评价多基于史书模糊描述,缺乏量化数据,而俞大猷的武术著作《剑经》和实战案例单挑少林更具实证性。

  所以在海看来,除了天生神力外加后天技巧齐备,如霸王项羽那种近乎无敌的存在,不然俞大猷巅峰时期,基本是不逊于任何猛将的。

  “那位俞壮士来我英略社是为了什么?”

  范老理所当然地道:“他来年准备考武举,需要打通一些关隘,所以托人寻到了我们。”

  “哦?”

  海目光一动。

  文科举制度的开始,起源于隋朝,由隋文帝酝酿,隋炀帝推行,到了唐朝正式开始实施,而武科举制度的开始,则起源于武则天时期,临危受命于败军之际,拯救大唐于大厦将倾的名将郭子仪,就是唐朝的武科举出身。

  不过相比起文科举选拔的重视和难度,武举一直处于可有可无的鸡肋状态,远的不说了,近的正德年间,内阁首辅李东阳就说过,武举考试的内容过于简单和空乏,对专业素养的要求不高,对军事策论简单粗暴,这样的考试,很难能选出具有真正军事素养的武将,而内阁首辅夏言也作出类似的评价,中试者资质大多平庸,难委以重任。

  可即便如此,武举仍然是一条选拔人才的关键通道,大多平庸,不代表没有人才。

  历史上近来考中武举的,一位是陆炳,明年中武举,另一位就是俞大猷了,在四年后的武科会试中名列第五,被任命为正千户。

  再往后还有戚继光、沈有容、孙祖寿、吴三桂……都是先考中武举,再借助家世关系,很快在军中崭露头角!

  关键在于,能在武举上施力,英略社在京师里面的影响力不容小觑,看来之前还低估了!

  我在京师居然还有一番基业?

  海最后确定了一下:“范老,我京师的英略社与鹞子班比如何?”

  “韩鹞子?”

  范老眼中闪过一丝不屑:“若论说书与杂耍的人手,鹞子班确实有些能耐,能占据天桥,也有些根基,其他就不必拿我们与这等不知深浅,顷刻覆灭的江湖杂社相比了!”

  ‘韩鹞子看不起官员,结果江湖客也看不起韩鹞子,挺有意思!’

  海眉头一挑,不客气了:“那我现在想查一个人,太医院的御医李绍庭,我们英略社能办到么?”

  “太医院李绍庭……”

  范老沉默下去,就在海也觉得自己是不是有些强人所难之际,就见这位老者起身来到旁边的书架,取出了一卷册子,递了过来:“此人绝非简单的御医,背后牵连甚重,小少爷若决定将其拿下,得齐心协力,大不了这个铺子舍了,先离开京师避一避!”

第114章 得来全不费工夫

  ‘如此详细!’

  海郑重地接过册子,匆匆看了几页,神色就郑重起来。

  李绍庭生于弘治八年,苏州府人士,父亲是当地的一位县丞,名李崇文,家中也算是书香门第,祖上曾中过进士,后来没落。

  李绍庭少年有诗才,十三岁就中了秀才,名动乡里,然接下来考了五次乡试,都落了

  短短三年后,他就已出师,并且成为了秦淮河畔“济世堂”里最年轻的坐诊大夫,精研针灸,擅长“隐门十三穴”,曾用金针渡穴救回溺毙男童,名声大噪。

  以上倒也罢了,不过是又一位弃文学医的情况,可接下来,此人偶救南洋海商陈阿四,得到了吕宋岛的一种秘药,名为“无忧草”,李绍庭发现其镇痛奇效,开始掺入传统方剂中。

  为了取信旁人,此人甚至伪造了宋版《千金方》残卷,将“无忧草”称为“天麻散”,混入治风疾的药方,恰逢应天府尹偏头痛,以此方治疗,压制病痛,竟收奇效,从此有了“李神医”之名。

  得应天府尹之助,李绍庭很快入南京太医院,开始将“天麻散”用于各种病症。

  嘉靖六年,自南京太医院转入北京太医院,成为御医。

  后面就是为京师权贵诊断的记录了。

  厚厚一沓。

  海看到这里,已是明白范老方才的郑重出自哪里,此人确实牵扯极众,却又发出了疑问:“李绍庭与我英略社有联系么?”

  “有!也没有!”

  范老回答道:“我们与李绍庭毫无交情,但行走江湖之辈,对于天麻散的需求极大,故而早对此人详细了解,此人也与江湖人有所合作!”

  “江湖人多争斗,如果斗到激烈程度,能有天麻散镇痛,往往就是多了一条命,足以扭转生死……”

  海微微点头,又问道:“可不单单是江湖人士需要,真正有奇效的镇痛药物,官宦权贵更需要,李绍庭何必与江湖合作呢?”

  范老解释道:“因为朝廷禁止了去南洋的交易,李绍庭需要我们江湖中人,为他跑吕宋岛,寻来‘无忧草’。”

  “原来是因为海禁……”

  海恍然。

  自从宁波之乱后,嘉靖朝的海禁已经从一纸空文变成了实实在在的沿海禁锢。

  不过由于持续的时间还不长,民间是有着滞后性的,南方的倭乱肯定没有这么快体现出来,可对于个人来说,却是一个巨大的影响,反应到李绍庭这个人身上,就是他原本在南洋吕宋岛得来的秘药“无忧草”,断供了。

  逼不得已之下,他不得不联络江湖人,自南洋商人那边继续走私这些草药,以获得源源不断的供应。

  海基本明白李绍庭的把柄在哪里了。

  天麻散的事情,说大不大,就是李绍庭包装了南洋的药草,伪造成自己的成就,然后在各种病人身上试验,指不定此人现在已然是一个古代的麻醉医师了。

  但说小绝对不小,一旦曝光出来,别说以前受过他治疗的那些达官贵人会惊怒,这同样是明确触犯海禁国策的行为,即便不杀头,流放充军是免不了的。

  永淳公主至今沉睡不醒的原因也找到了。

  不是下毒,仍然是下药。

  麻药。

  原先海分析昏迷的五大情况,把药物致昏给合并到了中毒性昏迷,正是觉得古代不会有那么精准的剂量控制,可李绍庭如果真的常年运用天麻散,还真有把握在不伤及公主性命的前提下,使得对方继续昏迷不醒。

  远的不说,再睡个一天是能办到的,对于身体肯定有损伤,而李绍庭先前的诊断已经把这些话说到前面,到时候公主苏醒过来,他又是大功一件。

  ‘得来全不费工夫!’

  ‘有江湖的情报网络,实在关键!’

  海颇为满意,在京师市井里面,有这么一股力量确实重要,如果从零开始的话,或许十年都不见得能有这般规模。

  既然发现了家里的产业,岂能不好好发展?

  不过这有个前提,就是开在京师的产业,能经得住调查!

  海没有拐弯抹角,直接问道:“英略社经得住查吗?”

  范老神情慎重起来,缓缓地道:“经得住查。”

  海又道:“锦衣卫也经得住?”

  范老抚了抚须,苦笑道:“小少爷这话,就让老朽不知该怎么回答了,锦衣卫是从来不讲道理的,若是他们真要定了罪过,那便是再清白的人家,也得家破人亡啊!”

  “这点范老不必担心……”

  海道:“我有一好友,陆炳陆文孚,他在锦衣卫还是有一些小地位的。”

  范老闻言一怔,旋即动容:“陆炳?可是兴王府的那一位?”

  “是!”

  海点了点头,马上意识到两点。

  第一,范老不似寻常江湖客,对于朝堂上的人物了解得十分深入,现在的陆炳在民间可是没什么影响力,唯有求进步的官场中人才会关心天子的潜邸旧臣。

  第二,范老没有对于自己详细调查,了解基本停留在外界的传闻上,不然的话,他与陆炳的往来,瞒不过有心人的观察。

  ‘小少爷变化好大!’

  范老同样感受到了这位的审视和试探,他原本已经一再高估,没想到真正见面后,才发现自己依旧小觑了这位尚未及冠的少年郎,心里惊喜与感慨混杂,缓缓舒出一口气:“既然小少爷与陆舍人有交情,那锦衣卫是不会对我英略社如何的!”

  “很好!”

  海颔首。

  这话的意思,就是英略社即便私底下干了某些事,只要锦衣卫不是不分青红皂白地拿人,他们就能瞒天过海。

  对此海并不怀疑,历朝历代,江湖与庙堂都有着对立的属性,同时也借助着民间的力量茁壮地成长着,难以被禁绝。

  现在英略社胆敢开到京师,还生意红火,就势必有着门道,海自然不会优越感满满地前来指导,只需心头有数就行。

  人家比他更深谙生存之道呢!

  一念至此,海不再耽搁,站起身来:“范老,我还有要事,就不在此处耽搁了,英略社但凡有事,一定要来国子监寻我!”

  范老正色道:“小少爷但有需要,也务必遣人来英略社,社内时常保持三十名好手,可供小少爷调遣!”

  “会的!”

  海展颜,又顺带提到刚刚的大汉:“那位俞大猷,有空介绍我们相识。”

  范老笑道:“小少爷对他有兴趣?”

  海道:“俞大猷的剑法与豪气都令人心折,这样的英雄好汉令人欢喜,自然想要结交一番!”

  范老连连点头:“好好!老爷总说,小少爷也是习武奇才,将来若是专心习武,成就绝不在他之下,如今小少爷文武全才,更应该多与这等英豪切磋,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啊!”

  “承范老吉言!”

  海哈哈一笑,抱了抱拳,洒脱离去。

  出了京师英略社,他翻身上马,直接朝国子监而去,等待严世蕃返回。

  对方不负所望,很快折返,带来了桂府的情况。

  “十三郎,打听出来了,这个李绍庭不简单!桂府一家都对他赞不绝口,甚至称之为神医,说只有服了他的药,桂阁老才能睡个好觉,太医院的其他御医都办不到!”

  “那种药服用下去,具体是什么症状?”

  “桂阁老有头疾,发作起来疼痛难忍,服用了李绍庭的药后,痛楚消散,夜间也能入眠了。”

  “服药多久?”

  “半年多了。”

  ‘果然对当朝阁老,也无节制地使用镇痛剂么?’

  海并不意外。

  麻药止痛,显然不能多用。

  一是神经适应性改变,迫使患者需不断增加剂量维持镇痛效果,形成生理依赖;二是戒断综合征,突然停药会引发焦虑、颤抖、盗汗、疼痛敏化等戒断反应;最后是社会功能损害,成瘾者易出现认知功能下降,社交能力退化等问题,最终造成“镇痛-成瘾-失能”的恶性循环。

  综合起来,就是药物成瘾风险,和吸食毒品一样。

  不过李绍庭用起药来,是不会有节制的。

  从某种意义上,他确实是神医了,药到痛除。

  且都是给权贵看病,无论是声名还是利益上的巨大回报,都不会让他收手。

  ‘现在的问题是,根据已经掌握的情况,怎么与他对峙,逼其说出此案幕后的指使者?’

  ‘此人见多识广,背后牵扯巨大,强行拿人的话,英略社都得放弃京师的结社,出去避一避风头。’

  ‘没必要如此,得利用公主府的局势……’

首节上一节86/16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