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风云1864 第470节

  随后回落至36银洋至37银洋间,一直盘旋于高位,迟迟难以回落。

  这仅仅是受消息影响,国际大宗物资交易价格出现巨幅波动的一斑。

  在马尼拉期货交易市场中,石油,糖,天然橡胶,铜,精梳毛条和粗梳毛条,甚至肉类都出现价格的大幅波动,影响到世界范围内的供应格局。

  这让英、法列强愈发的忌惮,对楚国施压的嗓门和身段都软了下来。

  仅仅是因为红海事件重大消息的影响,损失的利益就多达十多亿银洋,约合两至三亿英镑,这让欧洲市场都承受不起。

  作为大宗物资出口国,楚国反而在这轮世界大宗物资价格波动中,品尝到了结结实实的好处。

  相比较原来的历史时空

  德州原油开发在遭受到楚国原油大幅降价的狙击后,投入德州原油开发的美国资本几经起伏,亏损多于获利,令原本产量爆发的时间线大大的延长了。

  楚国在这方面尤为可恨,利用关税和大排量运油船的优势,始终将原油价格压在美油出口的成本线以下。

  美油出口一桶,那就亏损一桶。

  在美油没有形成市场竞争力的时候,就遭遇到了狂风暴雨的侵袭,发展的历程尤为艰难,所以保持了欧洲市场石油市场价格体系的长期稳定。

  最大的赢家,自然是楚国原油出口商背后的王室和政府资本。

  相较于楚国原油出口控制在强权之下,美油出口呈现出点多面广,参与者众多,绝大部分美油生产商实力弱小,抗风险能力弱的特点。

  在斯里巴加湾石油的强力竞争下,发展的不尽如人意。

  美国是典型的民主资本制度,石油生产商或者销售商的盈亏,盖由自身经营所致,政府方面不会参与。

  这就导致了一群散兵游勇,与楚国业已发展强大的石油资本去竞争,那可是武装到牙齿的正规军。

  要枪有枪,要炮有炮,怎么能打得过?

  这个时代的美利坚政府还没有后世那么强大的执行力,也没有全球性的影响力,在欧洲市场说话也不好使。

  对于美国石油产业的发展凄惨状况,感到深深的无力。

  红海事件引发的国际性波澜,非但没有伤及楚国的根本利益,反而从中大获好处,大宗出口原料的价格猛涨了一把,让楚国的生产商和出口商狠狠肥了一波。

  可楚王郑国辉清晰的认识到,这并非好事。

  欧洲石油价格的猛涨,让美国石油生产商也肥了一波,很大程度的回了血,也让德州油田开发的呼声高涨起来。

  正在有更多的美国资本投入到德州油田中,想借着这一波有利的价格走势捞上一把。

  石油供应量的大幅增加,必然导致原本的价格体系破裂,最终受损的是这个价格体系中最大的受益者~楚国王室和政府。

  所以,楚王郑国辉叮嘱殖民地部大臣李经羲与外交部大臣潘裕臣联手合作,尽快压低红海事件的热度,为下一步大幅度压低石油价格,营造合适的市场环境。

  美国佬想趁着红海事件的余波从中获益,那纯属想多了。

  近期,楚国就会宣布向欧洲市场大幅增加供应,将石油价格狠狠的砸下来,目标是达到每桶欧洲到岸价格20至22银洋的超低价。

  整个石油市场价格上演过山车走势,让美油资本亏的冒血。

  压到如此的低价,斯里巴加湾港口交付的石油价格,差不多要达到14银洋一桶,楚国方面的盈利也压缩到三成左右,再不复往日翻番的暴利。

  即便如此,也要把石油价格狠狠的打压下来。

  其目的,就是狙击德州原油。

  在原本的历史时空

  德州原油的疯狂增产,曾经将欧洲原油市场价格压到七至八美元一桶,约相当于七至八银洋。

  若真的那样,楚国也是出口一桶原油,血亏一桶,还要把整个欧洲市场拱手相让。

  两害相权取其轻,在美国资本没有强大之前,就要对其进行狠狠的打击,从而为楚国资本全面侵蚀美国原油产业,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第504章 石油商战

  时间很快来到年底,楚王郑国辉在御书房里翻阅着关于欧洲市场石油战争的奏报,脸上不由得浮起一丝喜意。

  不出所料,尚未成长起来的美国石油产业被冲的七零八落,那真是哀鸿遍野,破产的原油生产商和投资者遍地都是,拖累纽约股市大半年都没有恢复原本的景气。

  原油产量大幅消减,重创了美油生产商的信心。

  楚国王室资本趁机低价吸纳德州的大片荒野土地,通过企业兼并等手段,拿到了不少破产的美国石油生产商开发权和所有剩余资产。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得到的德州大片荒野就让他继续荒着,兼并的破产石油生产商就让他继续苦苦的捱日子,既不注入新的资金,也不增加生产能力,反而对人员和设备进行大幅削减。

  所拥有的权益,仅剩下石油开采,运输和仓储的资质而已,这在别的美国石油生产商眼中一钱不值。

  很多人认为这些欧洲公司疯了,这还不得亏个底儿掉。

  实际上

  欧洲原油市场价格已经回暖,从徘徊在22银元的低价,不知不觉已经回升到24.6银元,上涨了2.5银元之多。

  这个价格,距离石油战争开打时的29.6银元,也就差了5银元,却生生的压死了美油投资热潮,侵占了大量美油市场。

  别看涨这一点不起眼,若是放到每月2000余万桶进口规模来看,那就是增长了5000万银洋的纯利润,可谓大赚特赚。

  至于在美国丢下的几千万投资,只不过是一个月多赚的利润罢了。

  半年时间下来,楚国多赚了2亿左右银洋,稳住了以欧洲为主的世界石油市场,是真正的大赢家。

  斯里巴加湾油田大幅度扩产,折合到每桶原油的成本进一步下降,约合每桶7.85银元,出口到欧洲到岸完税的成本不超过15.5银洋,每桶可以净赚九银洋。

  在这个时空的美国石油产业,遭到楚国强力狙击,围剿,完全没有发展起来。

  西太平洋的市场就别说了,完全被楚国石油独占,即便是欧洲籍邮船,也无法万里迢迢的将美油运送过来。

  太平洋航线上根本就没有远洋石油运输船,既不经济,也不划算。

  德克萨斯的原油得通过美国太平洋铁路线,将原油输送到旧金山和洛杉矶这些西海岸港口城市,这本身就是一大笔运输费用。

  再加上万里迢迢的海运费用,楚国掌控的太平洋航线上各个岛屿高的出奇的杂费,办事拖沓,各种的挑毛病,让各国的运输船舶望而却步。

  欧洲市场再遭重创,能留给美国的也只剩下北美本土市场和南美洲市场了。

  北美本土市场还不错,体量足够大,能够养活十几家大中型石油公司,在贸易保护政策的支持下,走的步履维艰。

  北美市场虽然够大,可架不住讨食的美资石油公司数量多,大家都在这个碗里讨食,互相间拆台和压价那就是常事。

  所以,远没有表面上看起来那么风光。

  南美洲市场需求量不大,楚国自身掌控的中美洲,以及哥伦比亚,智利等国,使用的都是斯里巴加湾石油,留给美国的市场只有巴西,阿根廷,委内瑞拉和秘鲁等南美洲国家。

  智利向来与英国的关系亲密,加之地理位置位于太平洋东岸,美油运输过来大费周章,运输费用甚至高于原油本身的价值。

  在智利进口市场上,自然就没有竞争力。

  这都是典型的农业国家,城市规模小,民众生活水平低,普遍不富裕,市场规模也很小,收益的三瓜两枣没甚油水。

  如果说欧洲市场是大肥肉,那么南美洲市场就是晒的干瘪的骨头,没啥嚼头。

  楚国专门跑太平洋航线的油船,是一艘名为“福顺达”号的1.6万吨油轮,每一次可以满载8万桶出口油料,驶向太平洋航线。

  沿途停靠关岛,夏威夷岛,马那瓜,巴拿马,卡利,瓦尔帕莱索(注:智利首都圣地亚哥附近的港口),奇埃洛岛(注,巴塔哥尼亚重要城镇),这一路走一路放油。

  每个航程需要两个月左右,才能放空1.6万吨油料,有的港口几千桶,有的港口上万桶,需要的总量不大,可这漫漫的航程却非常遥远。

  每年也就是跑5~6个航次,获利不多,算是聊胜于无吧。

  原油出口在楚国经济版图中,占据了近半的利润份额,是楚国上下尤为重视的大宗出口物资,由楚王郑国辉亲自部署整体出口战略。

  从实践来看,简直是一出完美的商战案例。

  从内务府呈报的秘密报告来看

  透过在世界原油市场掀起的价格绞杀战,楚国资本通过各种方式,已经控制了德州产油区约1/3的土地,耗费资本约3700多万银洋。

  平均每英亩地皮到手的价格,仅是半年前的一成半到两成,可谓狠狠的抄了一把底,成为德州采油区最大的外来势力。

  另外耗费1400万至1500万左右资本,收购了十几家石油生产商和一些从事运输仓储的美资关连公司,采油能力约合每年1800万桶。

  这差不多是美资石油1/5到1/6的生产能力,还有一些码头,油罐仓储设施,都是生产必需的设备。

  这些公司在大幅精简人员及开支之后,保持着低速的生产状态,年产原油在1000~1200万桶左右,主要供应北美国内市场。

  在背后掌控这些美资石油公司,以低价倾销北美市场,在激烈的竞争中,大幅拉低了北美市场石油销售价格。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将那些依然在苦苦支撑的美资石油公司,拉入到北美价格战的泥沼中,不得不以低价应对。

  如此一来,其实力就受到了大幅削弱。

  楚王郑国辉不在乎北美控股的这些石油生产商亏本,那能亏几个钱?

  一年下来,亏个几百万银洋顶天了。

  如此拖上了几年,即便原本有些家底的美资大中型石油生产商和以销售为主的石油公司,也被拖垮了,拖疲了,拖瘦了。

  为楚国王室资本逐步的蚕食德州石油资源,兼并更多的美资石油公司营造环境,这才是潜藏的最大企图。

  想到这里

  楚王郑国辉嘴角就露出一丝微笑,掌控了德州石油资源,也就掌控了世界原油市场最终的定价权。

  唯一难搞的是

  那些在北美大肆投入的英国资本,有很多都涉足石油开采行业,都是潜藏在水面下的经济巨兽,不可小觑。

  只不过,英国人的好日子进入倒计时了。

  楚王郑国辉从御案上翻出另外一份奏章,展开来仔细阅览,露出了非常满意的神情。

  这是最新的国际时政奏报

  1885年12月28日,南非矿业公司的詹森博士,带领500名南非公司的警察及几挺机关枪,企图远征德兰士瓦,推翻德兰士瓦的保罗克留格尔政权……

  太好了,完美。

  一切如同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一般,詹森事件将引发世纪末的惊天波澜,导致国际关系的巨变,为空前繁荣强大的维多利亚时代按下强停的休止符。

  楚国什么都不用做,静静的看戏就成了。

  越想越高兴,楚王郑国辉伸手打着节拍,嘴里哼起了小曲儿,抑扬顿挫的曲调回荡在宫殿中。

  见到国王陛下高兴,秘书长章怀忠凑趣的上来禀报说道:“启奏陛下,皇家海军新一级的“镇”字号战列舰开建,乞请圣驾莅临庆典现场。微臣斗胆建议,莫如去散散心。”

  “哦,镇字号系列舰吗?这可是皇家海军建设的主力舰,开工庆典定于何时?”

  “回陛下的话,选定的良辰吉日是元月7日,在马尼拉皇家海军船厂举行开工庆典。”

  “嗯,可以。”

  楚王郑国辉点头应允下来,这是皇家海军主力装备建设中的大事,出席一下也无妨。

  当今时代

  世界各国海军都将目光死死盯着英国人的船坞,一旦有什么新式战舰开始建造,便群起效仿。

  这造成世界范围内的海军主力战列舰造型大同小异,从中都能看出英式战舰的影子,略有所差异而已。

  德式战舰的差异在于主炮口径不同,楚式战舰的差异在于排水量要大一些,毕竟是用于浩瀚的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对航程的要求较高。

  英国于1894年开工建造的威严级战列舰,一经露面便遭到了世界各海军强国的纷纷模仿,楚国自然也不例外。

  这个“镇”字号战列舰系列,鼻祖就始于威严级战列舰。

首节上一节470/53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