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尚深深瞧了眼逢纪,说道:“父亲命我审查军报,先生速写书信,我寻人送至邯郸。”
“善!”
见袁尚不动声色的赞同自己方案,逢纪心照不宣而作揖。
稍后,袁尚拿着逢纪的书信,利用袁绍对他的信任,向袁绍虚报一番,便将信件交于候骑。
且不说逢纪为了权利,虚传军令与沮授,令沮授固守邯郸。而今相比窝里斗的袁绍内部,张虞在信都的日子颇是忙碌。
宫府内,张虞正与帐下文武商议军、政之事。
“君侯,晃受命招揽袁氏降军,得张、高、三位将军相助、共得袁氏降人四万余众。”徐晃避席而起,说道:“其中骑军有六千余人,步卒三万五千多人。若计蒋奇帐下五千步骑,则降卒可近有五万之众。”
张虞摸着颌下小胡子,说道:“竟有五万降人,倒是出乎我之意料!”
之前只觉得降卒多,但没有仔细去核算。而今盘算了下,倒是惊到张虞。须知他出征河北,仅有五、六万人,当下归降兵卒竟达到他出征兵马的数量,岂能让张虞不惊讶。
其实历史上的官渡之战,曹操所俘虏的袁兵更多。袁绍十万大军南征,曹操退守官渡据敌,凭乌巢之火,烧毁袁绍军粮数十万石。而袁绍自知非曹操之敌,竟弃军而独率八百骑出逃。
得胜之后的曹操,收拢降卒多达八万。但因治下粮草匮乏,降卒数量太多,及降卒家眷多在河北之故,最终下令残忍坑杀八万降卒。
八万降卒往打大了说,便是八万户的男丁,更是影响二、三十万户百姓。因此曹操花七八年才平河北,不乏与曹操大屠杀有关,毕竟屠杀了八万降人,无疑是将河北民心逼到袁绍那边。
张虞可不是曹操这种刽子手,下达不了大屠杀的军令。况张虞今时离占据河北不远,他屠杀了这么多兵丁,岂不是逼河北士民与他为敌。
在张虞感叹之余,荀衍拱手说道:“君侯,我军兵马有两三万之众,今降卒有近五万,共计八万兵马,每日消耗巨大,信都库粮不丰。而冀州诸郡未平,故以衍之见,君侯需筹调粮草,或是说令兵马就食各郡。”
张虞沉吟少许,说道:“五万兵吏太多,可淘汰老弱两万,选三万精锐成军,再择将征服诸郡。”
“公孙瓒固守易京,张辽合幽州之众,率两万步骑围攻。然易京外有高楼,内有存粮,凭两万之众,欲破易京恐怕困难。”
张虞看向义,说道:“令公久与公孙瓒交手,深谙公孙瓒军情,今卿可选五千降卒为一军,而君与马伯瞻共率步骑万人北上,受张镇东调遣。”
张辽因斩蹋顿有功,被张虞晋升为镇东将军,拜蓟县侯;满宠则是补替张辽之位,进征西将军,拜方城县侯。
不难预料,待冀州战事结束,会有不少将领晋升。而等张虞称公进位时,便能腾出四方将军的位置,而张辽肯定名列其中。
“遵命!”
马岱、义二人出列而领命。
张辽所部的兵粮由幽州供给,今义、马岱二部万人北上,既能增援张辽,更能减少降卒太多所带来的粮草消耗问题。
“高顺、高览何在?”
“末将在!”
二人起身出列,听候张虞吩咐。
张虞行至冀州舆图前,指点说道:“你二人拣选降卒,合计兵马万人,稍后率兵攻掠清河,南至大河可止。”
高顺迟疑了下,说道:“兖州东郡半数在大河以北,破清河郡之后,是否征讨东郡。其中青州之平原,与东郡情况相同。”
张虞瞧着舆图,思虑说道:“下清河郡之后,子循可率兵西进,下东郡河北诸县,之后屯兵于东武阳。若袁熙北渡大河,则子循先保清河郡,届时我自有安排。”
顿了顿,张虞看向阎行,说道:“彦明拣选降卒,北取博陵,稍后向东汇合,受张镇东差遣,共围易京,再取河间郡。”
“遵命!”三人沉声而应。
郦嵩沉吟少许,说道:“巨鹿、中山、赵、魏、渤海等五郡未有兵马前往讨取,以嵩之卑鄙之见,君侯可先挥兵向西取赵、魏,顺道下巨鹿,以打通山西与山东之联络。可待赵、魏二郡太平,再遣兵将征讨海滨。”
冀州的人口分布西多而东少,缘山共有中山、赵、魏、常山四郡。而东部地区,仅有河间、渤海二郡。故对张虞而言,当优先集中兵力取四郡,之后安抚博陵、安平、清河、巨鹿四郡,方能说征讨海滨之地。
“伯松有言有理!”
张虞考虑片刻,说道:“令张燕率兵北上取中山,我自率兵马西征赵、魏,以求能在春季之前,攻克缘山二郡。”
“君侯,所淘汰两万的降卒是否让他们自行归乡?”
荀衍担忧说道:“恐降人难以安心归乡,而是占据山为寇,祸乱河北乡亭。”
“不然!”
许攸趁机献计,说道:“河北连年兵事,兵民皆已疲惫。君侯放两万降人归乡,乡民将尽知君侯恩德,自此民心将服。”
“至于落草为寇,则是由郡县长吏征抚,非君侯所能一一料理。”
“君侯~”
荀衍还想再说什么,则是被张虞抬手打断。
张虞在殿内踱步,说道:“休若为安平太守,今安心料理安平郡之民生。降卒之事,暂依子远所言。凡事皆有利弊,今河北之人不知我之恩威,纵降人归乡或会滋生兵寇,但却能令百姓知我仁善,岂不有利于河北之安稳?”
说着,张虞说道:“不日冀州刺史杜畿将会至信都上任,凭杜使君之才略,将能稳妥料理降卒一事。”
冀州为天下第一大州,无兵事的时候,张虞尚能管理得过来。而今尚有兵事需理,张虞可没那么多时间去管。
故在局势稍微安稳之时,张虞便让人快骑至安邑,调杜畿至河北,出任冀州刺史,以便张虞后续征讨冀州。
至于荀衍,作为初降之人,张虞能用他出任太守,便已是器重。而今冀州之事,即便荀衍有能力去管理,出于信任度的问题,张虞也不可能用荀衍,除非是万不得已之时。
“遵命!”
荀衍郁闷而应,暗忖:“张虞行事作风与袁绍大有不同,袁绍常多经考虑而行,而张虞则是果断了多。”
“君侯,我军何时西进?”徐晃问道。
张虞沉吟说道:“五日之内,诸军拣选编练降卒完毕,届时率军西征。我离信都之后,由郦伯松坐镇。”
说着,张虞笑道:“今已十一月,诸君与我难以归乡庆贺岁首。然我望能在岁首之前,能在邺城中,邀诸君大宴。”
“当在邺城大宴!”众人大为振奋,齐声道。
第413章 昔为袁妇,今为张妇
信都,宫府内。
万籁俱寂,幽静的殿内一盏烛光摇曳,而在幕帐内呼噜声阵阵响起。
“唉!”
因首次与张虞同枕,甄宓难以入眠,美眸回首望了眼张虞,不禁微叹了口气,心中顿生郁闷。
她与袁熙虽谈不上情投意合,但却也是依礼而成婚,是为袁氏儿媳。而今袁氏兵败之下,她沦为敌酋的女人,不禁为自己命运而叹息。而叹息之余,难免心生忧虑,恐张虞视她为玩物,正妻王氏将会刻薄待她。
辗转难眠之下,甄宓偷偷将张虞的大手从她的身上拿下,小心翼翼起身。从衣架上取了件外袍,欲至殿外散步,但考虑到天气寒冷,只得行至窗台,打开窄窄的窗户。
“呼~”
一阵凉风灌入殿内,甄宓打了个寒颤,继而裹紧身上的外袍,仰首而望天空上的冷月,脑子胡思乱想起来。
“贵不可言!”
念及年幼相士为自己所相之语,甄宓苦笑了下,暗忖:“旧时家里因自己嫁于袁熙,以为她将因贵在袁熙。而今袁氏不能自保,自己被张虞所纳,莫非自己将因张虞而贵?”
回首望了眼榻上张虞,甄宓忍不住多想了起来,自己刚与袁熙成婚不久,而今便躺在敌酋身侧,是否会被人认为太淫荡?
可是这非自己所能阻,那婆婆刘氏屡将自己往外推,袁熙应当怪她母亲才对。况又非自己情愿服侍张虞,而是袁氏兵败张虞,将自己送至张虞跟前,自己仅是无辜的女子而已。
希望凭这张容颜,能让张虞对她好些!
一番胡思乱想,甄宓困意渐渐上头,合上窗户,将寒风阻在殿外,而后蹑手蹑脚上榻,生怕惊醒明日要出征的张虞。
甄宓刚躺下不久,一只大手便摸了上来,顿时而来的触感让甄宓被吓倒。
“君侯没睡?”
“睡得浅!”
张虞揉捏胸肉,闭着眼说道:“稍有动静,我便能会惊醒。”
“你今怎睡不着觉?”
甄宓怕张虞多想,转身贴在张虞怀里,说道:“兵戈四起,妾不知家人安危,近来心中多有挂念。今打扰君侯歇息了。”
“见外了!”
张虞轻抚甄宓纤细的腰背,说道:“卿往后既为我妇,你我当和睦共处。”
“我常年出征,恐敌袭营,便是养成这一习惯!”
张虞常年出征,留下了不少的职业病,典型如睡眠浅。毕竟他作为主帅,诸事需要由他料理,而军情又时常紧急,张虞岂敢因睡而误大事。
“妾往后注意!”
“明日我会叮嘱郦嵩,让他遣人前往中山无极,接卿家人至信都,以解卿思亲之愁。”张虞说道。
见张虞上心自己的情况,甄宓主动伸手搂紧张虞,说道:“从今往后,妾便是为张氏妇。”
“嗯!”
张虞虽知甄宓所言有假,但有些东西不宜揭穿。毕竟情况在这,他与甄宓之间没多少感情,甄宓需要时间去适应她的身份变化。
且不说张虞在出征邯郸前,与美人甄宓春风一夜。而袁绍则因知张虞将起大军西进,为了避免与士气正盛的张虞交兵,袁绍率军从邺城撤至黎阳。
黎阳大营,袁绍驻足于高丘,眺望北方方向。
“可有公与南下之消息?”袁绍问道。
“暂未有沮将军撤军音讯!”逢纪不动声色,说道:“依邯郸情况而言,或许敌军包围甚紧,沮将军难以抽身离开。”
袁绍眉头紧皱,说道:“邯郸兵马万人,今欲全身而退不易。但公与左右有兵马掩护,若欲突围出城,倒是不难啊!”
邯郸外围有吕范率兵围困,邯郸城中的万人兵马注定无法全身而退,袁绍仅在意沮授其人。毕竟沮氏乃冀州大族,而沮授更是河北名士,故对袁绍而言,沮授远比城中的那些老弱更重要。
逢纪说道:“或沮君不舍帐下兵将,或是挂念滞留河北之家眷。”
“公与深受我之器重,岂会备我而走?”袁绍动了动嘴,说道:“若公与有意叛我,恐早如张、高览之辈,率军投靠张虞!”
话虽这么说,但袁绍语气却弱了不少。危难情况下,他不敢担保沮授会一直效忠于他。
逢纪说道:“仆再遣将士北上,劝沮授弃邯郸而走。”
“尽快!”
在袁绍与左右谈话之际,淳于琼趋步登丘,拱手说道:“禀明公,二公子得知明公欲率军南渡,已领兖州之众前来接应,今二公子在外求见。”
“速让显奕上前!”
“诺!”
少顷,却见袁熙小跑上丘,见到神情憔悴的袁绍,单膝而跪,说道:“儿迎奉来迟,让父亲受委屈了!”
袁绍伸手扶起袁熙,感慨说道:“纵使天下背我,我膝下诸子亦忠奉于我。熙儿未有来迟,而是来得正好。”
说着,袁绍问道:“显奕此番前来,不知领多少兵马前来?”
袁熙迟疑了下,说道:“因吕布、陈宫、张邈在陈留、山阳之故,我今仅领五千步骑前来,留重兵守济水诸城,故此番恐有负父亲之希望。”
闻言,袁绍心中顿生不满,他的预期是袁熙率万人前来迎接,而今仅有五千步骑实在太少了。然考虑到袁熙辛苦而来,以及兖州复杂的局势,袁绍不好多生埋怨。
“显奕能领兵马前来,为父便足矣!”袁绍问道:“仅是显奕兵少,将何以守东郡?”
袁熙正色说道:“儿在东郡留有兵马数千,若张虞遣将南下,焦触尚能抵御。若敌军兵众,我将率兵援之。若张虞率大军而来,儿将竭力拱守东郡。”
见袁熙这般表态,袁绍拍肩而叹,说道:“为父帐下大军溃败,身边仅有万余将士,暂难分兵于显奕。若张虞亲率大军而来,显奕率兵退守河南便可,亦或是鲁地,暂不可与之争锋。容为父于海滨复起,再与张虞交兵不迟。”
“谨记父亲吩咐!”袁熙说道。
停顿了下,袁熙心念美若天仙的新婚妻子,问道:“父亲,不知儿妇情况何如?”
闻言,袁绍看着袁熙,到嘴的话又咽了回去,或许不好面对袁熙,袁绍拍了拍袁熙的肩膀,而后长叹口气便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