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百岁修仙者,朱元璋亲爹 第4节

  “于是宫女扶正,封,王恭妃。”

  “朱常洛作为嫡长子养在宫里,作为皇位继承人培养,万历过些年找到挚爱郑贵妃,还跟他生了儿子朱常洵,由于喜欢郑贵妃喜欢的发疯,意图扶朱常洵做太子。”

  “但若如此做,却是违反正统,就想先立郑贵妃为皇贵妃,在宫中地位高于朱常洛他娘,以试探群臣的反应。”

  “大臣们都看出了万历的小心思,户部给事中姜应麟先上疏,说这么做可是不行。”

  “万历讨厌他管自己家事,说他“疑君卖直”,罚去大同做了个小典史,不料这一击反而把群臣激怒了,也不怕万历处罚,争先恐后要求正式立朱常洛为太子,把万历折磨得神经衰弱。”

  “万历和群臣熬斗到1601年,朱常洛都20岁了,朱常洵已到16岁,年纪不等人,万历被迫立朱常洛成为太子,并于次年二月完婚。”

  “最终朱常洛成了泰昌皇帝,但当了帝王一个月便被毒死,木匠天启皇帝接班,而万历和郑贵妃的宝贝儿子朱常洵,封,福王。”

  “文官集团,其实跟朱常洛没那么深的交情,他们之所以拿出祖制来压万历,主要是在争夺话语权,看起来并没有多大意义的话语权,其实也是一种权力的宣誓。”

  “是向对方表示,我有的是办法对付你,这是皇权和文官集团的一次权力对抗,而万历,最后战败。”

  “他最后的战败,也标志着文官集团的力量,至少在某些方面确实盖过了皇权。”

  “恐怕….大云先帝怎么也没想到,他用来维护皇权的祖制,最后变成了文官们用来抵抗皇权的工具,而不甘心政治权力对抗失败的皇帝们,就自然愿意养肥太监与锦衣卫,放他们出去压制文官集团。”

  “其实不管是皇权和文官集团,权力做的太大,都不一定是好事情,皇权做的太大,想的是如何盘剥天下,满足个人私欲。”

  “文官集团做的太大,想的也是如何盘剥天下,满足自我私欲,大云先帝和第三帝,都是在战场上出生入死的人,他们没有偏好文官的时候,大云初时,还保持着皇权加武勋集团,压制着文官集团的格局。”

  “皇帝直接控制武勋,武勋们掌控着五军都督府,皇帝是直接掌握暴力机构的。”

第5章 咱大孙到底在哪!

  “这个世界的最底层是暴力,暴力在恶人手里,可以破坏事物,在善人手里可以维护,但有位大云帝王,脑子一热,做出个土木堡之变。”

  “他将武勋集团,全折损在土木堡中,五军都督府,从此名存实亡,兵部掌控了军队,皇帝从独掌最高暴力机关,变成和文官共享军权。”

  “这以后天下大事,多少也得给文官集团来商量着来了,文官集团们还都是利益共同体,从永乐到崇祯,隔职一百六十四人里,同个地方占比达到五成。”

  “皇帝对付一个官员容易,但对付整个文官集团就麻烦了,总不能把所有人都给革职了,你弄走一个,上来的还是他们的人,因为选拔人才的梯队,也被他们包圆了。”

  “像万历皇帝贬出的姜应麟,离开朝廷二十年,朝廷都有人替他说话,希望姜应麟可以回京。”

  “万历皇帝骂走一个,上来一篇折子,再骂走,再来一篇折子。”

  “文官们是利益共同体,根本毫无畏惧,反正自己出什么幺蛾子,都有人料理后事。”

  “所以在此之后,万历皇帝可以说有将近三十年没上朝。”

  “基于皇权越来越弱,文官集团越来越强大,大云便产生了一种奇怪的现象,税越收越少,国家财政越来越困难。”

  “到大云朝中后期,工商业逐渐发达,这时候国家重心应该从收农业税,转到收工商税才对,只要工商税收的上来,那就有银子练兵,改革落后的军户制度。”

  “兵一练好,西南和东北的外敌,都不是问题,国家出现灾荒之时,有足够的银子赈灾,也不会有事业单位出身的李自成跑去造反。”

  “内忧外患,一切都是财政问题,一切都是因为收不上工商税,而这税收不上来,是因为有人故意阻挠。”

  “阻挠的这些人,正是哭喊着祖制和藏富于民的文管集团,当资本和文官集团紧密联系时,就是大云朝财政枯萎的时候,也是天下大乱,重新洗牌的时候。”

  “大云朝无力改变如此局面,所以最后,它….没了。”

  朱长夜不紧不慢的说着。

  说完整个故事后,朱雄英一阵唏嘘。

  他虽然还年纪小,但朱元璋对他寄予厚望,从小就交给朱雄英许多,所以朱雄英能听出这个帝国的雄起与衰落。

  不知怎的,听完后,他都有忍不住惋惜起来。

  “所以说,老人家,是祖制害了大云朝吗?”

  朱雄英忍不住问道。

  朱长夜叹息:“不是,是人性。”

  “人性不会变,时而很好猜时而也很难猜,有人性在,大云朝哪怕不是祖制毁的,那也是会有其他办法被毁掉。”

  “人啊,很复杂很复杂。”

  “就像大云先帝,自己努力了一辈子,就为大云的未来打好基础,可他的许多努力,不过是给别人增添了嫁衣。”

  “强如帝王都是如此,其他人更无法避免,这也是凡间的通性,凡间你的努力,可能到最后是给别人努力。”

  “你挣的钱,说不定别人因为你的行为,挣更多的钱。”

  “而修仙则不一样,一滴汗水一份酬劳,你得来的永远都是你自己的,实力也是,付出也是。”

  “不像凡间,岁月百年,最后也不过是一黄土。”

  朱雄英小眼睛闪亮,似乎被说动了,但又落寞道:“可我,答应爷爷的,要帮他看好大明,不能言而无信。”

  朱长夜笑道:“没事,我有折中的方法。”

  “人间百年,百年后你隐退,不再管凡间事,而在百年内,我可以教你修仙,而不到万不得已,不可在凡间使用,如何?”

  朱雄英闻言,那落寞的眸子,瞬间明亮:“老人家,这个没问题!我愿意修仙!”

  .

  ….….….….….….

  翌日。

  皇宫。

  内廷总管太监王景弘,匆匆来到坤宁宫。

  面色苍白。

  “陛下,出….出大事了!”

  他无比害怕,声音都尖锐很多。

  朱元璋心不在焉,很随意道:“什么事,说吧。”

  如今经历两件大事,太孙死去,皇后岌岌可危,这重磅性的两桩大事后,朱元璋不认为还有更大的事。

  然而,还真有。

  王景弘恐慌尖锐道:“陛下,灵堂里,皇太孙….皇太孙的尸体不见了!!”

  朱元璋猛的惊起,瞪大眼睛:“什么!”

  他缓了一会,深吸口气:“到底怎么回事?咱的孙儿去哪了?”

  王景弘哆嗦的匍匐在地上:“陛下,臣….臣不知道。”

  “臣问过值守侍卫和宫女们,没有一个人知道发生了什么。”

  “当时是有宫女给灵堂的侍卫们送菜,然后看他们全都躺在地上,这才知道发生大事,而醒来的侍卫们,没有一个人知道发生何事。”

  “对了,有一个!有一个人说了一些,但….但不知真假。”

  朱元璋瞪大眼睛,怒道:“说!”

  “是,是….”王景弘继续道:“他起来后,神神叨叨的说,遇到仙人了,一直在念叨。”

  仙人?

  朱元璋错愕。

  什么仙人,狗屁仙人!

  要是这片土地有仙人的话,当年也不会被元庭统治那么多年,汉人也不会那么惨。

  “走,去看看!”

  不过,虽然认为没仙人,但比那些什么都不知道的侍卫,至少这侍卫还能说些什么,所以朱元璋急匆匆领人去看他。

  而这个人,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颇有气运的人,所以能挡住一些朱长夜的记忆清除。

  很快。

  他们来到了灵堂外。

  此时。

  皇太子朱标,太子侧妃吕氏和她儿子朱允都到了。

  几十个宫女和太监,还有一百多名亲信侍卫跪在灵堂外的广场上,他们各个面色惊恐,甚至绝望。

  因为皇太孙尸体不见了,以朱元璋对太孙的重视程度,他们怕自己未来的结果是砍头。

  “父皇,您来了。”

  朱标和东宫众人,朝着朱元璋行礼。

  朱元璋心思不在这,目光如杀人般,巡视在场众人:“说,到底怎么回事?咱孙子呢,谁把他偷走了?”

第6章 离奇事情,不翼而飞!

  如果说昨天的朱元璋,是一位风烛老人,那么今天的他就是一头暴怒的雄狮了。

  比碰到贪官污吏更愤怒!

  只因朱元璋比任何人,都要护犊子。

  没人敢抬头,只有朱标敢走上前。

  “父皇,有一名侍卫或许知道些原因,把他喊来?”

  朱元璋头也不回:“喊!”

  很快。

  那名侍卫被架着走了进来,满脸迷茫,像是三观被冲击。

  这人朱元璋认识,曾经给自己挡过刀,哪怕面对元军重重包围也不曾有过迷茫。

  是个汉子。

  如今,却成了这副模样。

  昨天到底经历了什么,把铁血的汉子都弄成如此。

  “你给咱说说,昨天发生了什么?”

  终究是替自己挡过刀的人,朱元璋语气缓和许多。

  侍卫六神无主,哆哆嗦嗦道:“仙人….浮空,太孙….浮空….”

  听他说些话,都有些费劲。

  而念叨的词语,几乎几句就不离仙人。

  朱元璋深吸口气,又巡视众人:“你们呢,看到什么了?”

  面对他们,就没过多温和。

  杀气如实质般散发,有胆小的宫女都快要哭了。

  “陛下,奴婢昨天什么也没看到,就感觉和平常差不多。”

  “陛下,我们侍卫,好像….好像全部都丢失了那段记忆。”

首节上一节4/13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