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百岁修仙者,朱元璋亲爹 第3节

  “你….不对,您,您到底是谁?”

  一名侍卫忍不住问道。

  黑色道袍男子,停下来了脚步。

  是为这一句话停下。

  “蹭蹭蹭….”

  而他随意的一个举动,所有侍卫,竟然是下意识举起长枪。

  他们在害怕,都在害怕!

  这些陪着朱元璋走南闯北,征战一生,见过无数生死的亲信,都在怕他。

  “他不会死。”

  黑色道袍男子徐徐开口。

  “啊?您….您能救太孙?”

  有侍卫惊喜道。

  太孙死了,所有人无比确定。

  让他再活起来,无异于从阎王爷手里抢人,这怎么可能?

  可眼前的人太过诡异,太过富有仙性,其所说之言,所有人都在下意识信服。

  黑色道袍男子再次开口,声音温润如玉:“不错,他不会死。”

  “因为,我来了。”

  说罢,随手一挥。

  所有侍卫倒了下去。

  不仅是昏迷了,就是连这次的记忆,也都会被抹去。

  习惯了系统前置条件低调修仙的朱长夜,所以处理事情并不喜欢高调,也已经养成了如此性子。

  而且修仙圈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凡人圈发展至今已经有自己的规则和观念,不到必要时刻,莫要在凡人面前,人前显圣。

  .

  ….….…….….….

  应天城内,天云观。

  这是龙虎山道教在应天府的其中一处落脚点,朱长夜是不知道的,但他带来的门童张易十无比清楚。

  甚至应天府内,哪里有自家龙虎山道教势力,他都清楚。

  这也是朱长夜带他出来的原因。

  多了个熟悉的人,好办事。

  观内如今非常寂静,而下一刻,朱长夜便是凭空出现,跟在他身后的还有那一具漂浮的棺材。

  “天师,您回来了。”

  早就在等着的张易十走了过来,对这一切都司空见惯。

  朱长夜点点头,随后便带着棺材走进张易十准备好的房间。

  打开棺材,里面躺着一具尸体。

  这是常人视野中的情况。

  而在朱长夜眼中,他还看到了更多东西。

  到处都是游魂野鬼,有的还在和他诉苦:还我夫君,还我夫君….

  朱长夜习以为常,从怀里取出一个瓶子,打开后瓶子里便是出来一只鬼魂。

  这是朱雄英的灵魂。

  他把他从地府抓了上来。

  朱长夜将灵魂,再次塞入朱雄英的尸体里。

  没多久。

  朱雄英悠悠醒来,虚弱的喊了一声:“水….水….”

  朱长夜动也不动,旁边那早就准备好的水,却是自动浮空,飘到了朱雄英面前,并且还喂了下去。

  “咕咚咕咚….”

  朱雄英狼吞虎咽的喝着。

  一杯水下肚,他才感觉到些许充实的质感。

  “这,我….我活了?”

  “咦,老先生,您是谁?”

  朱雄英看着眼前的朱长夜,好奇无比。

  他眼中的朱长夜是很清晰的,是个老人家。

  朱长夜笑道:“孩子,你就是重八的孙子吧。”

  朱长夜明知故问,是为了给这孩子话题接下去。

  也有一层原因,是因为他闭关太久了,性子孤僻的太久,都快要忘记怎么和人正常交谈。

  当今八岁的朱雄英点点头:“老人家,我是!您….是您把我救回来了吗?”

  朱长夜点点头:“算是吧,我算你命不该绝,就把你从鬼门关拉回来了。”

  说着,朱长夜还下意识摸了摸朱雄英脸蛋。

  “那么多年没见,重八都有孙子了啊,长得真像,和他小时候一模一样。”

  朱雄英错愕,而后惊喜道:“老人家,不对,仙人!您认识我爷爷?”

  朱长夜想了想,笑道:“算是吧。”

  “孩子,我看你骨骼惊奇,算是百年难遇的奇才,有没有想法,和我一起踏入修仙的旅途?”

  “啊?”朱雄英惊喜道:“真….真的吗!我可以修仙?”

  朱长夜点点头,算是默认。

  朱雄英无比惊喜,而后似乎想到了什么,眼神落寞:“仙人,我想修仙,可是….爷爷他说未来大明要我来看,我不能丢下爷爷。”

  在他看来,修仙就是要摈弃家人,摈弃世间一切情感,这是民间那些读书人写书说的。

  没人见过仙人,只有那些读书人写书说过,自然他就认为书里的仙人,便是现实里的仙人。

  朱长夜沉默了会。

  的确,有些事情,朱雄英说的是对的。

  倘若修仙,那么寿命就会加大。

  再加上帝王这个无数人瞩目的身份,一旦继任超过百年,千年,那….世人会怎么想?

  所以成仙,要摈弃凡间的一些身份,名利,这也是对凡人的公平。

  “那,你想不想修仙?”

  朱长夜问道。

  “想!但我要看好大明朝!”

  朱雄英毫不犹豫回答。

  朱长夜闻言,笑了一声:“你想修仙,那这事情,就好办很多了。”

  “孩子啊,爷爷和你讲个故事,如何?”

  “故事?”朱雄英错愕,而后满眼好奇:“好,听爷爷的!”

  朱长夜笑道:“是这样的,曾经有一个朝代叫做大明,嗯….我们姑且见他大云。”

  “大云朝建于1368年,云朝开国第一件大事儿,就是稳定财政,巩固裁员,开始向全国收税。”

  “主要收的是农业税,在后面万历六年的财政数据,当年国家财政总收入是2652.7万两,农税占2080.2万两,工商税223.8万两,杂色收入,348.7万两。”

  “农税对国家最为重要,将近占到全国总收入的八成。”

  “而弄农业,日子就会过得苦巴巴的,风险高又不赚钱,要收税就要弄活工商业。”

  “找他们收税才是根本,可万历六年,工商税只占全国税入的百分之十左右。”

  “崇祯初年,农业税比例上涨到百分之八十多,工商税还是只占百分之十几。”

第4章 帝国的潮起潮落!

  “那大云朝为什么工商税,收的这么低了?”

  “问题起源处在大云先帝身上,大云先帝重农抑商,凡离乡农民不务耕种,跑去经商,就要当做游手好闲的流民,官府必须把他们抓回来继续种地。”

  “他还严禁出海贸易,把贸易改出了朝贡制,这种朝贡制,有点儿像琉球,安南这种穷亲戚来找富户讨食,他们提起个西瓜上门走动,大云朝就得还他们一车葡萄,是赔钱买卖。”

  “为了抑制更多人经商,大云先帝还规定社会等级序列,士农工商,商人是正常社会最低层,后代不许参加科举考试。”

  “1381年,下令农民家庭可以穿绸纱绢布,商甲之家只能穿卷布,但如果农民家庭有一人经商,则全家不许穿绸纱。”

  “而大云先帝,也不是盲目的打压商人,他另外也做了有力商业经营的举措,整体上重农抑商,是因为开国战争死人太多,国家太多土地需要开垦,也没精力处理沿海混乱。”

  “在当时的情况下,恢复生产高于一切,重农抑商没什么问题,部分历史资料说,因为抑制商人意识的太厉害,为了给予他们补偿,大云先帝就不收商人的税。”

  “这句话不对,大云先帝是收商税的,但他收得很轻,收的轻,也不是为了给商人以补偿,而是怕收税重导致商品价格高,怕增加民间负担。”

  “1369年时,大云就规定了商品交易必须交税,1364年还设立宣课司,府州县设立通课司,专门负责征收商税。”

  “1362年,商税为15税1,两年后大云朝先帝,认为收税太多影响物价,民众承受不起,改为30税1,一些百姓日用商品干脆免税。”

  “大云先帝的所有举措,都符合当时生产力的情况,是为了【做大农民群体,压制商人群体】,避免流动性过强的商人,占据社会主导地位。”

  “大云先帝没有错,错就错在当事物发生变化后,大云的后世臣民们,依旧遵守组织祖制,主动不愿意发生变化。”

  “而这个祖制,几乎整个大云朝,潮起潮落时,都有出现,祖制用一句话概括,那便是为大云先帝立下的规矩。”

  “规矩很多,从制度法令到机构设置,皇帝言行,百官规范,后宫操守等,什么样都有,而且谁坏了规矩,就要被残酷处罚。”

  “严重的要被凌迟,全家处死,具体内容包括《皇云祖训》,《大诰》,《洪武礼制》,《礼仪定志》,《孝慈录》,《大云律》等等。”

  “大云先帝立下的这些祖制,前期执行无比凶狠,动不动执行,但后面的大多内容逐渐瓦解。”

  “重用太监,服饰奢华,建立内阁,醇酒美人等等,都是违反祖制的。”

  “后面的帝王们,可以一个比一个玩的花样翻新,祖制这个东西,后来成了一面盾牌,大家有选择性的相信,符合自己利益的就用,不符合自己利益就不用。”

  “大云先帝设祖制,本来是用来梳理皇帝的无上权威,建构权力运作和制衡网络,结果用着用着,被文官集团反过来制衡皇权了。”

  “永乐和万历立储之时,文官们便集体哭着喊着搬出祖制,以对抗皇帝的权利,万历历皇后生不出孩子,他有次去给他娘请安时,一时兴起跟他娘的宫女,发生了男女之事。”

  “宫女几个月后怀了个儿子,但万历觉得自己睡了个宫女挺丢脸,想耍赖不认,他娘便拿出《起居注》来,说儿子你别想跑,这大孙子我抱定了。”

首节上一节3/13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