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公子扶苏,请始皇退位! 第55节

  “这怎么可能呢?”信觉得今日太子的智商有些……过于一言难尽了。

  “说你愚,你还不相信。”

  信听到扶苏的话,整个人像是被人从后敲了一闷棍似的。信一向自我感觉良好,从来不觉得自己有什么问题。

  还是第一次有人这么直白地说他愚。

  信整个人一脸惊愕。

  说这话的人,可是他崇拜的太子啊!

  信顿时心中五味杂陈。

  “我来给你说点你看不明白的事情吧。其实所有人都心知肚明,韩非最大的错误并在于他为韩国谋算。”

  “你也不想想,一个四十多岁的人了还怀著一腔赤子之心,打算利用秦王对他文章的喜爱来为他的国家谋求一线生机。这么明显的事情,谁看不出来?”

第77章 罪过

  “难道我秦国满朝文武是过去都看不到这件事,却又忽然在一夕之间都长出了眼睛,所以提议要诛杀韩非吗?”

  这个时代的人虽然道德有所堕落,但是没不至于大家都良心泯灭。

  恰恰相反,因为韩非是这样的人,所以很多人反而因此喜欢韩非。因为他对韩国忠心耿耿。

  所有人也都知道,他在以卵击石,可即便如此,他还是来了。

  大家都知道韩非打什么算筹,韩非去觐见秦王说出这样的话,所有人都不惊讶。

  仿佛他生来就是来做这件事情的。

  信被扶苏问住了,良久无言。

  “可是朝臣们都说,韩非进言让大王先攻打赵国,保留韩国。我秦国方才在赵国遭遇李牧,大败而归,士气被挫。难道他的进言不是主因吗?”

  信听到这里,越发糊涂了。

  难道他真的愚笨?

  扶苏则道,“进言存韩,根本只是个杀掉韩非的借口罢了。你也不想想看,我秦国的臣子,有多少是老秦人;朝中的臣子中,难道没有曾经本来就是间谍的吗?”

  信被扶苏这么一问,只觉得脑后一空。“昔日我秦国有间谍大案,如今的上卿郑国在过去本来是韩国的间谍。这……”

  “现在知道这件事根本说不通了吧。你们都以为君父是被韩非蛊惑了是吧?”

  “太子,若按照您的说法,韩非确实不应该因为这件事被处死。”

  扶苏笑了下,他望著后知后觉的信,“以韩非的才华,若是朝中大臣有意留著他、任用他,恐怕地位要高于郑国。可是大臣们非但不为他说情,却还要想著法杀了他。你觉得是为什么?”

  就是一头蠢猪,这个时候也能想明白是为什么了。

  “因为韩非所著的书。”信这下全明白了,眼中先是谜题被解开之后的恍然大悟,随后又是一种惊恐,紧接著就是一阵寒意。

  “韩非最大的错误,就是他的著书实则帮助我君父加强君王自身的权力,削弱臣子的权势。这才是他最大的罪!”

  时代在变化,而有些人却浑然不觉,还活在遥远的过去。

  信低下了头。

  这一刻,信才发觉,太子其实选择韩非做他的师父。是因为只有韩非那样的人,才能够和太子畅谈吧。

  也只有韩非那样的人,能够教导太子想要学习的东西。

  他们是那样的聪明。

  而我,是这样的愚蠢,这样的自信。

  扶苏问信,“教导君王辨明臣子的书,识破臣子的伎俩,帮助君王驾驭臣子。桩桩件件,都是为了帮助君王压制臣子。如果是朝中的大臣,你敢留著韩非吗?”

  “臣问心无愧,韩非说的奸臣,臣样样都站不上边。”一提到这个,信就眼前一亮。

  就算他比不得太子的智谋、韩非的才华,可是他的忠心,天地可鉴。

  “所以,君父没有留著你在章台,而是派你来我羽阳宫。而朝中的奸臣,个个都想要把韩非除掉。”

  信木在原地,这些话像是一壶汤水,从信的头顶浇灌下来。

  “所以,这个时候,不说话就是对韩非最好的保护。”

  扶苏说完话,自己提著羽箭、拎著箭壶走了出去。

  殿外的仆人见扶苏走了出来,一个个进来擦拭地板,却见一向异常骄傲的少内史低下了他高昂的头,在殿中呆呆地待了半响。

  扶苏出了宫殿,可不是去玩投壶。他把投壶给了那些美丽的婢女,自己则去做更要紧的大事。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扶苏的政策开始徐徐推行,已经渐渐有了效果。

  学宫虽然没有大规模地招纳士人,可是对秦吏的培养,却破格地在军功世家之中大肆选拔一番。

  注意,这是由下而上的选拔,不再是靠著公卿大夫、侯爵的荐举背书才能进入学室。

  而这一次的选拔,让一些在原本十二级以下的侯爵有了递送自己家孩子进入学室的资格。

  在秦国,秦吏是一种非常荣耀的身份。

  因为秦国是一个非常崇尚法度的国家,相比于六国以君主和贵族的言行作为法度,随意地更改增加民众的赋税的情况。秦国人上上下下都依赖秦律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

  秦国的法律非常严明、也非常严苛。

  只要违法法律,一定削足的削足,发配为徒隶的发配,罚甲的罚甲,是不会徇私的。

  所以秦国的人在经历了百年之后,生来就对秦律有著一种崇敬畏惧的心态。

  他们非常崇拜在等级秩序下依靠严明的法律来维护他们利益的秦吏。

  秦国对法律的崇尚,这是七国之中都异常罕见的。

  秦吏们更是将怀中的法律竹简视作生命,在他们眼中,他们秦国的法本身就具有一种神圣性。

  因为凡是竹简上刻著的文字,都会一一生效;凡犯错,作恶,一定会被惩治。

  对善的颂扬,对恶的抑制,几乎是任何时代所有正常人类内心深处共同的渴望。

  而作为七国之中唯一具有实效的秦法,它诞生的本来目的就是为了抑制人性之恶,阻止人做坏事,以维护集体的利益。

  战国末期,本就是世风日下、道德败坏的时代,越是这种时候,违法犯罪的人就越多。

  在这种情况下,秦吏的作用就越发凸显。

  秦吏们不是徇私阿法之辈,他们坚守世代秦吏的传统。

  秦国律法之中写著,“凡为吏之道,必精洁正直,谨慎坚固,审悉毋私,微密纤察,安静毋苛,审当赏罚。”

  “吏有五善:一曰忠信敬上,二曰精廉毋谤,三曰举事审当,四曰喜为善行,五曰恭敬多让。”

  秦国从来就没有放弃过道德教育,只是他们的道德教育,一是通过法律来实现,二是通过执行法律的秦吏来以身作则。

  是以秦国的秦吏,那是秦国治理社会的中坚。

  他们是一支高素质的队伍,对于秦吏之中的要求,几乎每个人都能做到方方面面合乎规矩。

  而在秦人心目中,秦吏也是一份非常崇高的职业。

  所以林信才一直非常自信骄傲,因为他虽然不是什么王室勋贵,可是他是地地道道的秦吏之后。

  现如今,越来越多庶人涌入了秦国学宫。

  对秦吏的大肆筹备,提前起码整整十年之久。

  因为这是前所未有的机会,这些庶人的子弟得到天赐的良机,进入学室后比贵族子弟读书更为勤勉。

第78章 上架感言

  寡人非常高兴。寡人一路拿了四轮推荐,都是诸位的功劳啊!

  今天中午,这本书就要VIP章节上架了。以后大家都需要订阅付费了。

  感谢大家点进这本书,一路上给予追读、月票、推荐票、打赏、评论支持。

  也希望上架之日各位读者能在今天前来支持订阅一下。

  首订对寡人很重要。

  另外在上架之前,和大家公开说明两件事。

  第一呢。这本书的剧情会按照书名和简介走,大家不用担心多余的哈。

  第二是爆更的事情。皎皎最近几个月都很忙,等十月份之后才能够给大家开启爆更模式。希望大家理解一下。最近真的忙,我也知道你们看不到最新章节很难受,就原谅一下寡人。

  谢谢各位看官一路支持!

第79章 优美的秦文字

  学宫时常会有人转托他人传话给扶苏,他们很感激自己这个太子,赐予他们机会学习秦国律法,维持公正。

  如今整个秦国的人,无论是凭藉文字功夫得以进入学宫的士人,还是将士们的后代,都在茶余饭后对这位住在深宫里的九岁太子赞不绝口。

  在他们心目中,太子是秦国未来的太阳。

  看看现在,太子才八九岁,就已经这般施恩于他们,以后自然对他们更好。

  扶苏还没有长大,已经成为众人心目中未来命定的储君。

  只是扶苏一直以来就是当做一种高级珍稀动物,在秦国仅此只有这么一个。扶苏早就被嬴政‘束之高阁’,重重保护起来。

  寻常人想要见到扶苏,那比登天还难。就是住在宫里,想要见到太子扶苏,那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这些得到破格进入学室机会的弟子,他们大多过去都是庶人家庭的孩子,因为不能当面感激扶苏,只是在提到扶苏的时候,都会发自内心地说扶苏的好话,以表达感激之情。

  威望、声名这种东西,不是靠宣传得来的,只要你发自内心地为下位者考虑,一心一意善待他们。

  人作为一种高级动物,在体察到这份善意之后,大多数人都会努力回报这份善意。

  而在古代,上位者对下位者的善意,对下位者来说这并不是天经地义的,所以这成为了一种恩德。

  扶苏有恩于诸士人和秦吏。

  听到这些人传回来的话,扶苏自然也很欣慰。

  他还是那句话,吃民脂民膏,咱就干人事!这是身为上位者不可忘记的一条准则。

  嬴政和熊启都有在真的认真考虑扶苏的意见,无论是秦吏还是文字,都把这些事情按部就班、井然有序地推行,这就让扶苏也对后续改革的事情更加有信心。

  成为太子之后,只要肯张嘴,那就是开局金口,能改变很多事情。

  

  这几天,韩非心不在焉的,课程没有办法继续。

  嬴政心情也很不好,扶苏积极地顺应时势,这几天都很主动地去找太傅上课。

  今天扶苏早早已经提前上完课程,写完了功课。

  太傅坐在上座,对著扶苏用新创制的狼毫毛笔写下的一手隶书字体忍不住感慨。

  “真是叹为观止!”

首节上一节55/32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