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咳咳……你是怎么知道他们”
赵祯话音戛然而止,随后一言不发的拿起茶杯,面孔变得赤红。
片刻后,外面已经传来胖太监的声音。
“陛下,奴婢已经接到太子妃了。”
赵祯没有回应,而是看向陈东道:“你……你就没有值得你害怕的东西吗?”
陈东眼睛看着大殿的顶部,装模作样的思考了一会儿,笑道:“好像真的没有,陛下或许可以帮我想想?”
“在这宫中,要是有人对你不利,你怎么办?”
陈东笑吟吟说道:“外面那些孩子们以为我不知道,但其实他们私下里都管我叫义父,而他们这样的人,成百上千。”
“有他们在,谁能对我不利?”
赵祯咽了咽口水,道:“是……你是准备充足,那你的女人们呢,你这么在意她们,要是有人用她们威胁你,你要如何?”
“厚葬。”
陈东说道。
“嗯?”
赵祯皱眉看向陈东道:“什么意思?”
“全部厚葬。”
“呃”
赵祯说不出话来了。
他没想到,陈东竟然能冷血到这个程度。
他却永远也不会知道,当陈东穿越的那一刻起,就分外注意自己的女人朋友受到威胁。
在繁花世界中,且不说汪小姐他们,就连沪生等人身边,他都安排了保镖暗中护卫。
更别提古代这种法制不健全的地方了。
他说的厚葬,自然是谁敢威胁他的女人和朋友,那就厚葬他们。
让他们再也见不到天日!
这美妙的误会,或许不去解释,才是最好的结果。
“你,去吧,以后太子府和朕的后宫断开联系,你要怎么做朕不会管你,但是你不要影响朕的后宫安定。”
赵祯看到陈东手下,就连女人都有如此武力,而陈东自己又分外强硬,要是对刚下去,陈东一定不会输。
那就没有必要,闹个鱼死网破。
总体来说,他对这个太子还是满意的,只是心里有些怨气。
但那些怨气刚才也基本发泄出去了。
陈东闻言,拱手告别赵祯。
等他走出廷和殿,便看到皇后面若寒霜的望向他。
“太子好大的威风啊。”
皇后说着风凉话,却是在故意挤兑陈东。
陈东没有理会她,直接走向如兰,温和抚摸她的头发,问道:“没事吧?”
如兰摇了摇头,但是却脚下一软,倒向陈东胸前。
陈东扶着他,胸口剧烈的起伏了两下,转身看向皇后。
刚要开口,一只手却抓住了他。
正是明兰。
只见明兰摇了摇头,道:“殿下,我姐姐身体劳累,还是先送她回去吧?”
陈东冷冷的看了一眼皇后,随后转身道:“好,我们先回府。”
说着,陈东亲自扶着如兰走出廷和殿。
到了太子府,晴儿连忙叫人拿来茶点热粥,又将火盆弄旺了些,之后说道:“主君,我已经请了太医,马上就到。”
陈东点了点头,关切的问了问如兰的情况。
如兰确实被累的够呛。
明兰在一旁说了今天的经过,陈东又有点想找皇后算账了。
“千万别,我刚才拉住你,不就是不想你跟皇后闹僵吗?”
明兰抓住他的手说道:“你跟官家吵架还情有可原,毕竟你们都是男子,可皇后是女子,你跟她为难,不仅有个不孝的罪名,还会把陛下得罪狠了。”
陈东摇头道:“我不怕他们,什么后果我都承担的起。”
明兰叹气道:“宫中可不是怕不怕的问题,我早先便有预料到这些,只是……唉,算了,反正有今天这一遭,以后皇后也不会再对我们做什么了。”
第380章 太子府人才济济
明兰所说不假,自从这次之后,皇后再也没有出过什么幺蛾子。
或许是皇帝跟她说了什么,也或许她看出来陈东实在不是一个正常人。
这好像是在骂他,但在注重规矩的古代,陈东确实不太像是一个正常人。
他很不常规,很多东西他看不顺眼,便会按照自己的想法来。
不过如兰她们也没有因此便在宫中倨傲起来,如兰身体不便,便由明兰带着张桂芬她们偶尔去问候皇后,或者与其他妃子聊家常。
当然,礼物也是没少送的。
因为陈东的商队遍及天下,而他本身又有着万香阁这种最能讨好女人的生意,在明兰的操持下,太子府和整个后宫,倒是保持着表面上的安宁。
这一年,因为收回了四州之地,加上陈东作为太子被封去东宫,所以群臣由海氏带头,想要修改年号。
他们商量的热火朝天,各种引经据典,而那个时候,陈东正在召见已经聚集的差不多的太子府众人。
陈东本来不打算插手,想改就改呗,不过眼看他们把这事儿当成党同伐异的手段。
朝堂之上,陈东直接丢下一句“燕云十六州还没全部收回来呢,改什么改!”
陈东这话份量极重,因为一般新皇继位之后,一定要修改年号。
这句话一则是要说,希望赵祯长命百岁,另外一方面,则是正面表示陈东的雄心壮志。
在嘉佑年间,收复燕云十六州,这足以称得上是陈东的政治宣言了。
反正自从陈东去了辽国一趟,他就成了战神一样的人物,军队方面的统领全部倒戈,纷纷为陈东摇旗呐喊。
好在仁宗赵祯对这些兵头子不算太差,不然估计就要吆喝着让赵祯退位当太上皇了。
这也不是陈东的人格魅力,而是跟着陈东能打胜仗。
胜仗,就意味着功劳,官位、女人、财宝、土地。
不用陈东呐喊什么,从以前跟着他做事的人,全部都得到了应该的封赏,其他人看到他赏罚分明,让他们为陈东拼命一点问题没有。
很多时候,百姓其实很好忽悠的,军队也是一样。
说忽悠不太严谨,应该说说服。
只要你能做到赏罚分明,这军队基本就差不了。
明朝为啥被灭了?
不就是做不到赏罚分明吗?
元朝为啥分崩离析,还是一样的道理。
光让牛耕地,不让牛吃草,谁愿意给你干啊?
其实这一点,从陈东在繁花世界,就慢慢领略到了。
阿宝那种搞关系谈感情的做法,相当不靠谱。
而爷叔教给陈东的,就是谁给你干活,你就给谁钱,谁干的多拿钱多,谁干得少拿钱少,谁敢对付你,就想办法弄他。
当年爷叔在的时候,不是没有人想走歪门邪路搞陈东,全部被爷叔不着痕迹的送进去吃牢饭了。
就是因为这样,陈东才能诸事顺遂。
等他到了1988,纯粹意义上的在韩国白手起家,他才感觉到有爷叔这么个导师一样的人物,到底有多么省心。
现在当太子,也是一样的。
谁愿意跟着他打仗,谁愿意卖命,那赏赐有的是。
看看顾廷烨、盛长柏,小小年纪,就身居高位。
真以为他们本身有多出色啊?
李广、冯唐不出色吗?
照样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李景隆很出色吗?
打仗把把输,被朱棣打的找不着北,结果一个打开京师城门的功劳,直接让他被封为靖难之役第一功臣。
只要是跟人有关系的领域,站队往往比本身能力还要重要的多。
章衡、罗恺的文采都不输于盛长柏,照样得下去沉淀沉淀。
而盛长柏在解决了凤翔府的雪灾之后,已经给加了一个“兼御史大夫”的虚衔。
至于顾廷烨和陈六,正在加紧练兵,中层将领之中,陈东的义子们占据了相当的席位,剩下的则被顾偃开、英国公瓜分。
原本的那些武勋家族,大多数靠向陈东的,则招揽新军。
一部分原本禁军中的老油子加上一些招揽的良家子,交给他们统领,倒也没出什么大事。
三月新春,陈东的太子府组建完成。
朝堂之上,太子府官员齐聚,基本上都是年轻俊才。
年纪比较大的,应该是在最前方的五十四岁的苏洵。
此时他正躬身,向赵祯拱手。
赵祯旁边,胖太监正在宣读由陈东和韩琦商量过后的圣旨。
“原秘书省校书郎苏洵,才学兼备,品行高洁,特封为太子府詹事,掌太子府之庶务,以资辅佐太子。”
苏洵当即跪拜在地,谢恩不止。
而胖太监口中不停,继续宣读道:
“原舒州通判王安石,才略过人,政绩卓著,特封为太子府左庶子,负责东宫事宜。”
“原商州推官苏辙,才思敏捷,为人谦逊,特封为太子府右庶子,负责西宫事宜。”
“原凤翔府判官苏轼,才华横溢,诗文双绝,特封为太子府左谕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