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爷看看陈东的升迁轨迹,从翰林院到户部、刑部,眼下又貌似有意要往兵部去,恐怕官家也是担心,凭白宣布陈东的身份,朝野之中会一片质疑,便让他在六部历练,逐步掌握中枢部门的架构,并获得各部主官的好感。”
“这样一来,哪怕到时候有反对的声音,至少陈东经历过的这些部门长官会支持陈东,只要将六部和翰林握在手中,加上他还有个在御史台的堂哥盛长柏,将来封为太子的阻力就会大大减小。”
兖王顿时感觉棘手,忌惮的道:“这还真是,这个陈东如今满朝称颂,他们都忘了当年陈东手拿尚方宝剑杀的人头滚滚的往事了吗?”
季昌白摇头道:“这正是官家和陈东的聪明之处了,陈东当年犯下众怒,官家立刻收了陈东所有差遣,只是把他留在身边闲养,使得那些害怕陈东再继续下去的人安心,同时也让他们对陈东有所敬畏。”
“而那些敬佩陈东刚正不阿的年轻人,看到陈东没有受到任何明面上的惩罚,便以陈东为旗帜,在官场上横行霸道,丝毫不顾以前的官场规矩,反过来使得那些朋友亲族被陈东伤害的人,把目标放在了那些年轻官员的身上,而陈东反倒能独善其身了。”
“加上这些年他屡有新作,在儒学一道上一日千里,以他的学问为基底建立的学派更是如过江之鲫,虽然身在汴京,但江南学子之心早就被他收取了。”
“而他这几年闲置,真就是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除了这些,还有最重要的就是他恐怖的财力,香水、白酒、造纸、白糖还有各种发明,使他财富滚滚而来,一旦他当上太子,用这些钱来组建军队,天下就没有任何人能反对他了。”
兖王点点头,说道:“所以本王才说,必须要在他亮明正身之前干掉他!”
“王爷所言极是,方才下朝之后,臣之所以着急找上王爷也是为了这件事而来。”
“说吧,陈东和官家的谋划你说的不错,你火急火燎要跟本王献的计策可不要让本王失望。”
“是。”
季昌白拱手后说道:“臣希望王爷能尽快上书陛下,请陈东前往河东路,处理涿州之事。”
“嗯?”
兖王大为疑惑,问道:“中枢官员外放,往往都要加衔,你刚才还说官家是要让陈东在六部历练,既然他下一步想要去兵部,我们不拦着也就罢了,怎么还能帮他?”
季昌白摇头道:“王爷只看到其一,陈东外放才是对我们最有利的,他只要在京城,他手下那些奇怪的护卫就是一个不得不解决的难题,虽然不足以破坏我们的行动,但护着他逃走的概率却很大。”
“谁也不知道,他身上有没有官家提前写就的诏书,哪怕没有,万一官家反应过来,让人从宫里传出中旨,到时候陈东在外起兵,朝中相公们又为他声援,我们就算能顺利从官家手里拿到传位王爷您的诏书,那也跟陈东的诏书没办法相比的。”
“毕竟我们到时候是要带兵攻进皇城的,是个人都会怀疑陛下有没有遭到逼迫!”
兖王思索片刻,忽然一拍手掌道:“本王明白了,让陈东出去,官家就没有传出诏书的希望,而陈东不在汴京,我们也可以从容安排人手沿路刺杀!”
“顺便……还能嫁祸给辽国,到时候谁都说不出半点不是来,涿州之事我们再给予辽国退让,他们一看我们死了个大臣也不会再揪着涿州不放,这真是……”
他不由得笑出声来,并不住的点头道:“妙哉,妙哉!”
“不只是这样,要是他真的侥幸没死,到时候我们也可以跟辽国合作,以岁币和城池引辽国之兵南下合围绞杀他,他就算有诏书都没用!”
“还有陈东留下的那些财产,我们到时候也可以从容收取,陈东只要死在外面,这天下就再也没有人能对王爷继位有任何异议了。”
兖王不满的看了一眼季昌白,不过很快收敛,只是淡淡的道:“本王当然知道这些,还有陈东留下来的那些伙计呢,他们个个都有才华,其中还有些女子长相不错,本王还打算将她们都收进本王的后宫呢。”
“哈哈,若是此事能成,这天下的女子都任王爷予取予夺,陈东留下的那些奇女子当然不在话下。”
“呵呵,沿途刺杀的事情就交给你去办吧,王府这些年养的人也该出来活动活动了,我会让他们都听你的指挥的。”
季昌白愣了愣,道:“可臣要是去安排这个,王爷起事臣可就不在王爷身边了。”
“让你去你就去,怎么那么多废话呢?本王自然有本王的打算。”
看到季昌白有些失神,兖王再次开口道:“你想想,起事之时凶险异常,本王到时候也要亲临矢阵,让你跟着陈东去河东其实是保护你呢,这都不明白?”
“你放心,本王不会忘记你的功劳的,将来枢密院以你为首,绝不毁诺。”
第363章 河东路经略使
廷和殿中书门下重臣和六部尚书等人已经聚集在这里,真正决定大事的时候,这里往往比朝会还要重要。
赵祯先请陈东将他的计划重新陈述一遍,之后让六部尚书各抒己见。
沈云逸一向支持陈东,但对此事稍有疑虑,说道:“我倒是支持陈郎中的看法,我们不能一味的妥协,但最好还是不要真的打起来,新预算法刚刚推行下去,临时增加一笔巨大的预算,对朝廷的负担太大了。”
陈东笑着说道:“以往我们总陷入一个误区,认为打仗是赔本的买卖,我们要换个思维,把打仗当成一个生意。”
“嗯?此话何解?”沈云逸立刻问道。
陈东笑道:“在战争之前,我们要做好充足的估计,比如这次一旦达成战略目标,我们要支出多少,这是成本,我们能得到多少,这是收入,之后扣除成本看看我们的利润到底是正的还是负的。”
“至于失败了,那不用说,肯定是板上钉钉的赔钱。”
沈云逸点点头道:“这个说法倒是新颖,回头我会带人计算,不过现下户部能掏出来的银子就只有十万两左右。”
陈东点头道:“差不多够,辽国那边未必敢跟我们真的打起来。”
赵祯看向陈东问道:“为什么这么笃定?”
陈东笑道:“辽国也出了一个共叔段。”
众人立刻明白陈东的意思,辽国皇帝的皇位似乎被人盯上了。
“这事儿我们的人倒是没说,牛尚书,你们兵部也设有情报机构,怎么没提过这事儿?”韩琦皱眉问道。
牛子椿当即说道:“韩相公,我们兵部的情报部门主要收集的是国内的情况,这事儿您得问枢密院啊。”
枢密院枢密使李文渊当即道:“辽国皇室之事我们也很难探查到,不过陈郎中知道此事,我们却不知道,确实是我这个枢密使失职了。”
他倒也直接承认,并不甩锅。
因为这个并不重要,这么多年大家都是这个样子,谁也不比谁好到哪里去。
韩琦倒也没抓着不放,而是点头道:“之后的情报重点可以放在辽国皇室上,这件事我们能利用的余地很大,不过陈郎中,要是这事儿是假的,或者他们一致对外,你有什么办法?”
陈东笑道:“那就还是朝堂上说的那样,我们一个巡检都能做到这种地步,此时集众位的力量,难道还会比不上一个巡检吗?”
韩琦抚须笑道:“这倒也是,看来辽国的国运不行了,此事确实可以好好谋划一番。”
说着,韩琦就对赵祯拱手道:“臣虽老矣,但也尚能饭,愿为陛下先驱平辽。”
赵祯想也不想就拒绝道:“韩卿,国内事务众多,还是留在国内为朕分忧吧,至于辽国那边,朕有意挑选一文一武,配合枢密院的臣子一起过去。”
英国公当即要抱拳,赵祯赶紧问道:“宁远侯,你可愿意为朕去一趟?”
原本顾偃开想着有英国公,他恐怕没有机会。
而且他现在已经逐渐在往文臣那边靠拢,虽然朝堂之上言辞激烈,但那也只是心中憋了一口气,如今眼看进入到实际商量的阶段,以为没他的事情,却没有想到赵祯会忽然这么说。
可他到底也是武人出身,因此并不推辞,拱手道:“愿为陛下效力!”
赵祯看向陈东道:“朕准备调延州和京东禁军各一万,配合河东的军队前往辽国边境,从府州到莫州沿线铺开,这样即便无法求和,也能保证边境不丢,你觉得如何?”
陈东微微思考着,而赵祯同时开口道:“取舆图来。”
在太监去取舆图的时候,陈东却已经摇了摇头道:“不妥,步兵打骑兵本身就要有人数优势,府州和莫州的距离太远了,这样一分散,我们反倒没有优势了。”
赵祯当即不悦的闭嘴,等人取舆图过来,其余人也都默默思考着。
只有顾偃开问道:“可要是辽国从不同地方南下怎么办?”
陈东笑道:“他们要分兵我们拍手还来不及呢,当然是换家战术。”
众人都是一楞,英国公立刻好奇问道:“什么叫换家战术?老夫怎么从来没听说过?”
陈东见众人都不太理解,于是解释道:“简单来说呢,就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若是辽国分兵,我们不与他们缠斗,只需要让各州坚壁清野,等他们骑兵攻城消耗他们,而我们则集中兵力,将幽州、姒州等地拿下,收集他们的战马,随后再掉头南下,将无法得到补给的辽国骑兵两面夹击吃掉。”
顾偃开立刻道:“你想的过于简单了,且不说坚壁清野的难度,就说万一他们直接绕过坚城,直接南下汴京怎么办?”
陈东却冷笑道:“孤军深入为兵家大忌,他们那样做只会死的更快,我们的军队分布是典型的重内轻外,汴京周边的军队数量甚至超过了边军,我们怕这个?”
这也是整个大宋一直无法收复幽云十六州的原因,整个国家的军队全部集中在腹地忙着平叛,哪还有精力收复故地呢?
正巧此时,太监们将舆图送来。
展开后,陈东重新将他关于后续可能爆发的战争中,宋军的思路阐述了一遍。
众人不由得豁然开朗,就连赵祯也不由得承认道:“确实不能分兵,集中优势兵力,说的好啊,人多打人少,不愧是陈郎中,我现在可以原谅你当初鹿鸣宴上不作诗了。”
陈东不免多看了赵祯一眼,合着他还记着呢。
那中秋节不给你做了吗?
真是小心眼。
陈东心中腹诽,不过却也觉得有趣。
有了舆图,讨论起来果然方便了很多。
之后,陈东又把几个后世几个著名案例,针对性的结合。
众人顿时安心,连韩琦也说道:“真想多活几年,亲眼看着陈郎中为我朝收回幽云十六州,老夫从未见过有人将军事战略讲的如此透彻的。”
连枢密院枢密使李文渊也连连拍手道:“此种战法,与孙子兵法不谋而合,而且颇有楚汉相争之时那彭越的作战精髓。”
陈东却心中一动,他也想去一线看看,毕竟除非核弹落下来,他基本上是没有性命之忧的。
于是陈东主动请缨道:“既然我的想法各位都没有异议,眼下就只有实践看看是不是纸上谈兵了,陛下,我愿与宁远侯一同前往莫州。”
“胡闹!”
赵祯原本看到他们胜算这么大,而且一点都不是自夸,顿时眉开眼笑,原本的紧张也都消散了大半。
可一听陈东要去莫州,顿时气不打一处来。
你自己什么身份你不清楚吗?
哪儿有让太子去边军的?
哦,倒是有个差不多的,秦朝的时候,扶苏不就去了吗?
结果呢?
结果就有了汉朝。
韩琦等人原本还在思考让陈东去的可行性,骤然听到赵祯如此激烈的反对,都有些诧异。
就算陈东要去,可也不至于说他胡闹吧?
毕竟他的军事方针,可是得到了所有人一致同意的。
他们想到的困难陈东想到了,他们没想到的困难陈东也想到了,那为何不让陈东去试试呢?
更何况这件事从头到尾,都是陈东给出的办法最为稳妥,难不成还能卸磨杀驴吗?
赵祯压根没有注意臣子们的眼神,而是瞪着陈东说道:“你不许去,汴京这边还离不开你!”
陈东立刻明白了赵祯的意思,眼下兖王那边正虎视眈眈的等着当太子,要是他离开了,万一出点什么事怎么办?
当然,这纯粹是多想了,要是陈东离开汴京,出事的绝对不会是陈东,反倒是赵祯。
没有了顾廷烨跟赵宗实的关系,赵祯还真有可能被兖王搂了。
陈东想了想说道:“陛下,此事请稍后,由臣亲自向您陈述不得不去的理由。”
“哼,你说破天也不行,不许去就是不许去,你再说去莫州的事儿,就是抗命!”赵祯吹胡子瞪眼道。
其他人不由得觉得,这怎么像是他们在家教训孩子呢?
孩子要去哪个地方玩,或者去找名声很差的衙内,他们就要瞪着眼,严厉的说:“不许去,老子不让你去就是不让你去,敢去打断你的腿!”
陈东也不跟他犟,反倒提起另外一个人:“那臣可否为陛下举荐一个军事奇才?”
这个评价,令赵祯心态稍缓,道:“哼,说罢。”
陈东说道:“孙子有云,以正和以奇胜,宁远侯守正有余,而这位却是难得的会出奇招的。”
“既然能得到你这么高的评价,老夫怎么想不出你要说的是谁?”
英国公对陈东的战略也是相当佩服,他是真打过仗的,知道陈东刚才说的并非纸上谈兵,而是真的有实际操作价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