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美利坚,我是华尔街传奇空头 第47节

  站前广场的北侧是公园大道,那里的的别墅最少的也有三层高,花园环绕,窗内的电灯通明。

  广场的南侧则是贫民区,现在是晚上,只能看见那片黑漆漆的住宅群里,偶尔有星星点点的灯火闪烁。

  此刻虽说已经是晚上8点15分,但华盖马车、普通马车、货运板车还保持着拥堵状态缓慢移动,马车夫的吆喝声、马匹偶尔唏律律的鸣叫,以及背后喷着粗气的蒸汽火车进站出站声,响成一片。

  在街边煤气灯的映照下,清理马粪的男孩不时穿过马车的缝隙,将新鲜的马粪铲入木桶。

  空气中弥漫着消毒氨水和马粪、马汗混合的味道。

  拉里迈步走出站前广场这条拥堵的街道,往前走到一个不算很拥堵的街道,拦了一辆出租马车,

  “去阿斯特酒店!”拉里吩咐道,这是华莱士先生特意叮嘱他入住的酒店。

  这几天来自大家的月票推荐票让我真的十分感动,我这书成绩不好,到今天才3000收藏。

  前面剧情也有很多生涩不合理之处,承蒙大家宽容,一直能支持我,帮助我,真心向大家致敬。

  你们每一次鼓励,对我都是一个鞭策,我无以为报,只有好好写,多写,来报答你们殷切的期望。

  (小萌新真的没眼界,之前都没听过二十多张、五十多张的月票打赏,这是打心眼里震撼。但还是那句话,您的每一个月票、每一个推荐票对我来说都是一样珍贵的,感谢感谢!)

第82章 这里是纽约

  马车前行了十五分钟,在一栋金碧辉煌的6层砖石结构巨大建筑前停了下来。

  马车夫转头对拉里说,“先生,非酒店登记的马车只能到这里了,后面那段路,您得下车自己走过去。”

  拉里点点头,从口袋里掏出2美元的钞票,拍在马车夫的座椅上。

  马车夫露出个习以为常的浅浅微笑,礼貌的提醒道,“晚间马车3美元起步,不好意思,这里是纽约。”

  拉里笑着又摸出2美元拍在座椅上,这才提着行李和小皮箱走下了马车。

  “先生,您多给了1美元。”

  “那是你的小费!”

  马车夫得了1美元的小费,乐的扯了扯嘴角,随即好心提醒道,

  “感谢您先生,另外提醒您一句,要小心任何酒店侍者打扮的人,哪怕在酒店里也不能大意,他们有可能是窃贼假扮的侍者,专偷您的行李。另外,出门的时候小心钱包,鼓鼓囊囊的钱包非常容易引来高明的扒手。”

  拉里皱皱眉,心说纽约情况这么复杂吗?转头望着马车夫一脸苦笑。

  马车夫撇撇嘴,再次俏皮的说起了那句话,“不好意思,这里是纽约!”

  马车驶离之后,拉里才看清楚这家豪华宾馆的全貌。

  阿斯特酒店位于曼哈顿下城区百老汇与巴克利街的交汇处,毗邻市政厅和华尔街。这栋高达6层的建筑是此时纽约最高的酒店之一,砖石结构搭配新古典主义的高耸立柱,六层楼皆是高大玻璃窗,轻柔的灯光透过纱帘映射出来,更显出酒店的富丽堂皇。

  拉里跨过马路,来到了酒店前厅的花园广场上。身穿欧陆风格制服的侍者见到拉里,马上挺直身子按胸行礼,这也是目前流行于欧洲的礼节。

  酒店大门前,一个足有十米直径的大喷水池上屹立着一尊黄铜天使雕像,那天使羽翼伸展,对着来客的方向伸出手掌。

  拉里穿过大理石廊柱,还没来得及再往前走,一辆华贵的马车由四匹白马拉着停到了他面前。接着,一个明显是欧洲衣饰装扮的年轻贵公子在扈从的护卫下走下马车。

  拉里停下脚步让他们先过,随后才尾随推开青铜旋转门进入阿斯特酒店。

  阿斯特酒店又是一种别样的繁华,古老的欧式隔断将酒店大堂隔成四个风格迥异但有融合能力的功能区。门口这边的咖啡厅是入住酒店的贵客和华尔街精英人做商务洽谈的私密区域,而隔壁的功能区则是茶餐厅,那是等待入住酒店的欧洲贵族和老钱们休憩的地方。

  右面两个区域,一个是客户入住登记处,另一个就是全美最早的蒸汽动力电梯区,贵宾们走玻璃隔断的木质电梯,而货物和送货的侍者以及贵宾的随从走铁栅栏电梯。

  前台负责入住登记的有四个窗口,但拉里进来竟然还需要排队……

  真不愧是目前纽约市最具代表性的酒店之一。

  轮到拉里入住的时候,戴着假发的前台对拉里微微一笑,带着歉意说道,

  “先生,不好意思,套房已经住满了。如果你是独立入住的话,我个人推荐您住一间普通单间。”

  拉里扬扬眉,问道,“单间多钱一晚?”

  “8美元,先生!”前台笑着回应。

  拉里心说同样是单间,这里比哈特福德的贵一倍,随即笑着同意了。

  登记入住程序完毕,拉里放下了20美元押金,提行李的侍者已经恭谨的站在拉里身旁,帮拉里提上了行李。

  拉里把行李交给他,自己则单独拿着装满资料的小皮箱。

  拉里这次主住的单间在3楼,这间客房是豪华套间之中偏阴面的一部分房间改造的。

  由于阿斯特酒店建立于1836年,所以其房间陈设甚至比波士顿的特里蒙特酒店还要老旧,但相比波士顿的顶级酒店,这里的布置更加奢华,拉里推开沉重的木门之后,厚厚的波斯地毯就吞没了脚步声。

  即使之前并没有人入住这个房间,房间里的壁炉也被点燃,这导致屋内一片温暖。

  侍者放下行李,点起了煤气灯,拉里一眼就瞥见房间拐角的梳妆台上,放着一张明晚八点的歌剧院门票。

  拉里举起那张门票看了看,皱眉问道,“这是什么?”

  侍者礼貌的回答,“铁路大亨范德比尔特先生在酒店6层有个长期顶层套房,每当他遇到心仪的歌唱家在百老汇上演节目的时候,他总是会豪爽的包下剧院的三分之一门票,并且免费派发给酒店的邻居们。”

  拉里一惊,心说铁路大亨范德比尔特这粉丝可太给力了,百老汇的演出票最便宜的一张怎么也得20美元,他随随便便包下一场的三分之一门票,怎么也得花费大几千美元。

  自己辛辛苦苦从对赌行赚的那些钱,在人家顶级富豪眼里不过是给心仪的艺术家捧场的日常花销。

  真是不来纽约不知道什么是豪富阶层。

  拉里从口袋里掏出2美元当做小费打赏给侍者,随口问道,“范德比尔特先生在6层的顶级套房多少钱一晚?”

  侍者收好小费,笑着说,“那里不按天收费,而是半年起,半年包房的价格是1.2万美元。”

  拉里点点头,再次感受到了顶级资本家的豪奢之处。人家在家和办公室之外的,用来休憩、私人会见的酒店包房,一年就花2.4万美元,这赶上潘恩韦伯证券公司波士顿营业部一年的毛利润了。

  不能比啊不能比!

  另外,这个酒店洗衣5美元起,到地下室酒吧享用一杯威士忌或者是一根雪茄10美元起。

  据侍者说,酒店一层的罩楼还有赌马委托,那里下单一张马票,不收美元,只收金币。

  纽约港游船码头停泊的40尺长的游艇,普普通通一艘的价格就是10万美元,换算成黄金足有150公斤。

  甚至是那些欧洲贵族带来的扈从和侍卫,他们在阿斯特酒店每天的单人住宿吃饭开销就超过5美元,睡的还是酒店罩楼的大通铺。

  怪不得之前波特先生说,拉里起码得凑够3万美元才能来纽约华尔街发展。当时的拉里认为有点夸张,但现在的拉里觉得,3万美元在纽约丢进下水道都砸不出个响儿来。

  拉里入住酒店的当天晚上还出现了个小插曲,半夜十一点,酒店的火警警报响了。

  这年头大型建筑物的消防系统相当原始,火警响了慢走一步就有可能丧命,所以众客人们穿着睡衣就闷头往外跑。

  拉里当时还没有入睡,而是坐在桌前苦读摩根先生的传记,为明天拜见摩根先生做最后准备。

  听见火警,拉里就冲了出来,结果却在拥挤的人群中看到了科斯特先生和他风姿绰约的贴身秘书,两人赤身裸体裹着浴巾……

  拉里心说我还真看走眼了,小秘书还真是科斯特先生的情人。

  后来火警警报解除了,拉里抢先一步回到自己的房间,在门缝里看着科斯特先生和贴身秘书回到了斜对门的套间。

  拉里想到马车夫那句话,“不好意思,这里是纽约!”

  再多发一章表示感谢,不管什么新书榜多挂两天了。不过最近家里确实是事多,这两天挤着时间写。以后可能就不能如现在这样豪横的加更了,我得先攒点稿子。

  再次向大家致谢,你们的每一张推荐票、月票都是对我的支持。

  都在心里。

  都对我非常重要。

第83章 拜访摩根先生

  周四早晨,拉里早晨6点就起床洗漱沐浴了。

  毕竟是要见当代乃至整个美国历史上最有名的银行家JP摩根,拉里不得不做出万全的准备。

  摩根之后可是一手缔造美联储的银行巨头,这还不算牛逼。更夸张的是,他还不屑于担任首任美联储主席。不过想来也是,灰雾之上的主宰,是没有必要显露于凡间的。

  对着镜子刷牙时,拉里还在不停的练习见到摩根先生,自己该怎么说开场白。

  六点半,拉里到酒店的茶餐厅吃早餐。

  这里是整个纽约第一家采用早餐自助的餐厅,拉里只付出了2.5美元,就能享用一顿丰盛的早餐……

  拉里看着自己的2.5美元被侍者放进钱箱,心说按照正常的收入,自己得干两天才能吃到这份酒店的早餐吧?

  不过现在这些都是华莱士先生埋单,随便花。

  拉里取了一份《华尔街日报》,在餐台前随便点了些早餐。虽说是自助,但体面的绅士是不会自己端盘子的,这些早餐将由侍者奉上。

  拉里找了个桌子坐了下来,展开报纸浏览新闻。

  巧了,头版头条就是《华尔街日报》驻英国记者采访钢铁大王卡耐基。此时,舆论场上已经有人认定发生于上周日晚上镇压工人事件为“新霍姆斯堡大屠杀”了,并且给予卡耐基先生于道德上的谴责。

  面对《华尔街日报》的记者,卡耐基先生坚决否认自己和这次镇压武装叛乱的正义行动有关,因为自己身在英国,对此事毫不知情。并且一再强调武装叛乱是不被允许的,虽然他本人认为这样的正义行动稍显血腥。

  文章的最后,卡耐基先生一再强调,自己才是整个事件最大的受害者,因为工人的罢工和破坏,波士顿钢铁厂的高炉爆炸了,这将给卡耐基公司带来非常大的潜在损失。

  拉里看完冷笑一声,随手将报纸丢到一边。

  拉里早餐桌前有两个英国绅士,边吃早餐边在议论,新大陆的物价真是太便宜了,哪怕是在纽约最豪华的酒店,早餐也只需要10个先令……

  随后,他们就谈论起来了法国和沙俄刚刚签订的《法俄军事协定》,这项协定明显是针对德国新皇帝威廉二世的,并且料定将来三国必有一战。

  随后,两位绅士就顺理成章的谈论起面对潜在的动荡,欧洲各国正在加紧储备黄金。

  拉里坐在那里,认真的听着。

  倒腾黄金这件事,对现在的拉里来说太不现实,但拉里可以将这个情报卖给有能力的人,或者趁美国黄金出现亏空时,再在市场上做空股票。

  毕竟,美国现在的美元金银双本位制,最容易成为黄金流失的受害者。

  这是拉里一直以来关注的重要事件。

  上午7点30分整,拉里提着装满资料的小皮箱,准时来到位于东36街的摩根私人图书馆。

  摩根先生平常并不喜欢在公司办公,而更愿意呆在自己的私人图书馆。除了银行家身份,他同时也是全美国最有名望艺术品及文物庇护者。

  拉里向门口身着黑色制服的保安说明了来意,后者打电话向办公室询问。不久之后,一个威严的管家打扮的人,和两个西服保安就出现在门口。

  “请进,先生。摩根先生在三楼等你!”管家脸上无悲无喜的说道。

  拉里很敏锐的注意到,那两个身穿西服的保安很自然的就围拢在自己身旁。

  蒸汽电梯到了三层,出门首先是个极其宽大明亮的接待大厅,庞大的落地悬窗提供了足够的亮度,这间房屋还装有爱迪生电灯公司最优质的白炽灯,照的大厅一片光明。

  管家在前台柜台前一个小桌子前站定,转过脸来对拉里冷声说,

  “抱歉,先生,我们要对您全身做个检查,以确定您是否带来了不恰当的物品。”

  拉里点点头,首先交出了小皮箱。

  他早就料到了会有这样一套程序,之前就把随身佩戴的手枪留在了酒店的房间,现在浑身除了那个银十字架和皮带头,就没有任何金属制品。

  两个身穿黑西服的保安走上前来,仔仔细细的在拉里身上检查了两遍,确认没有任何东西之后,才向管家点头。

  管家身边,另外两个身穿西服的保安也细心的检查过装资料的小皮箱,确认没有问题后,也向管家点头。

  管家向拉里颔首致意,随后伸出右手指向一扇对开门的内门,“您请跟我来!”

  拉里取回自己的小皮箱,抖擞精神跟着管家往里走。

  内门打开,里面又有四个藏青色打领带的保安站在门口,内门背后还有个文质彬彬戴金丝眼镜的黑发秘书坐在书桌之后。

首节上一节47/8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