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美利坚,我是华尔街传奇空头 第2节

  接着,他闻到车里若有若无的叶子味道。

  一个金色头发的护士伏在离他很近的距离,高声的叫着,

  “先生!请保持清醒……我们马上将你送到医院!”

  陈平大脑已经有些放空了,他呆呆的看着眼前的女护士,心里想的却是,

  “来美国六年了,第一次跟白妞离这么近啊……”

  那个金发的护士转头对司机高声喊道,“杰森,开快点!”

  “该死的,这些抗议人群将路堵得死死的!”前座的司机高声咒骂着。

  “可他快死了!”女护士吼道。

  隔了半响,车头处才传来司机的回答。

  带着遗憾、又带着一点点轻松。

  “那又怎样?”

  这句冰冷的回答像刀子一样插进了陈平的心口。

  陈平脑子已经发木了,他甚至能感觉到腰间的疼痛刺开了厚厚的麻木开始再次叩击大脑……

  他倦了、他想睡一会。

  最后一眼,陈平看了看焦急的女护士,感觉她还挺漂亮的。

  但这跟自己有什么关系呢?

  陈平闭上了眼……

  ……

  ……

  “拉里,起床了!”

  恍惚之间,陈平觉得有一只手在自己的胸口拍了拍,奇怪的是,他这次没有感觉到疼痛。

  陈平慢慢的睁开眼睛,却惊讶的发现,刚刚的那个女护士穿着一身只有在西部片里才能看到的旧式连衣裙,在认真的看着他。

  脸上却没有任何焦虑。

  “拉里,赶紧起床!第一天上班,你不会想让波特先生踢你的屁股吧?”

  说着话,这女人丢给陈平一套浆洗的有些泛白的旧衬衣,急匆匆的走出了房间,“请快点,利文斯顿先生。早餐已经准备好了,在楼下等你!”

  陈平摸索着撑起身子,这才惊讶的发现自己竟然变成了一个白人小男孩。

  环顾四周,破旧木板打造的房间里,陈设非常简陋,家具的样式也很复古。

  正当他疑惑间,原主的记忆如潮水一般涌入陈平的大脑,引起了剧烈的头痛,以及仿佛让人窒息的痛苦感觉。

  过了片刻,这种痛苦消失了,陈平也惊讶的发现,自己竟然重生回了1891年波士顿一个14岁男孩的身体里。

  想起前一世惨烈的死亡和再也见不到的亲人,陈平有点黯然神伤。

  过了半响,陈平忽然笑了出来,喃喃自语道,

  “真是……一条命,换了一个世界观!”

  “这一世,我是拉里利文斯顿。”

  新书求收藏,求订阅

第2章 赌一把

  吃过燕麦粥和掺杂了麸质的硬面包,告别了貌似上一世护士小姐的妈妈,拉里利文斯顿匆匆离离开了自己的家,准备步行前往三英里外的市中心。

  “我现在是拉里利文斯顿,不是陈平!”

  “我今年14岁,8年基础小学教育后毕业,因无钱上中学,开始自己的打工生涯。”

  “我身处1891年的波士顿!嗯,回头赚钱了先吃一次波士顿龙虾。”

  “我现在的任务是去位于市中心的潘恩韦伯证券公司,应聘行情抄写员这个职位。”

  走在红砖路上,拉里利文斯顿不停的小声嘀咕,试图尽早让自己熟悉重生后的身份,不要露出任何破绽来。

  因为根据原主的记忆,19世纪末的美国崇尚清教徒精神、普通人思维非常保守。若是某个正常的男孩拥有“天生看得懂中文”的古怪能力,一定会被家长视为“恶魔附体”,从而引起教会和社区的震惊。

  所以,重生的拉里利文斯顿要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千万不要暴露、别被教会和州政府的警察拉去做联合切片。

  嘀咕了一阵,拉里走到了一处高地,在这里能俯瞰1891年的波士顿。

  天气略微有些阴沉,晨雾裹挟着海盐的腥涩漫过查尔斯河,远处的深蓝大西洋和近处的灰色屋顶的楼房交相辉映,显出一番海边城市的繁华来。

  通往市中心广场的自由之路两边是鹅卵石,中间是红砖。可惜这里的红砖已经很陈旧了,砖石凹凸不平,缝隙里还有干涸的马粪残渣,路旁是一排一排的铸铁煤气灯,灯柱上贴满了褪色的马戏团广告。

  拉里才14岁,身体已经有5.6英尺高了,折合前世的公制,大概一米七几。

  此刻,他行走在红砖马路上,却被耳边忽然响起的铜铃声吓了一跳。

  拉里转眼看去,公共马车由两匹喘着粗气的瘦马拉着,哼哧哼哧的往前走。木质车厢碾过铁轨的时候,溅起的泥水差点弄湿了绅士们燕尾服的下摆。

  “从我马车前滚开!该死的!”

  车夫挥舞着马鞭,咒骂着横穿马路的报童。

  拉里注意到报童手里的那摞报纸是《波士顿环球报》,头版标题赫然写着:“卡内基钢铁厂出现罢工!警察镇压!”

  随着他继续前行,随行人群中出现了更多身穿粗布工装的工人。他们拿着锡制的饭盒匆匆而行,皮鞋在道路上敲出急促的鼓点。

  再往前,拉里来到了市中心广场,在尖顶的老北教堂旁边,找到了潘恩韦伯证券公司。

  拉里整理了下粗布衬衫和背带裤,走进公司,向门口的工作人员说明来意。

  那人将他领到了索尔波特先生的办公室。

  肥胖又有些谢顶的波特先生看了看拉里,转头拉开了身后的百叶窗,朝窗外努努嘴道,

  “怎么样,孩子,有信心当一个行情抄写员?”

  拉里走上两步,看着窗外的证券交易所,不觉张开了嘴巴。

  1891年的证券营业部是这样的啊!

  穹顶高耸的大厅里,排列着整齐的桌椅,房间的尽头,是一个足有三米多高的行情报价板,上面用油漆花体字写着股票和期货品种的名字。

  此刻,一个十七八岁的红头发青年正爬上可以滑动的梯子,为座位上的客户不断擦掉并写上该股票最新的价格。

  大厅一边是几个柜台,分别放着电报机、柜员服务台,最外面的是带铁栅栏的出纳柜台,柜台前还有三个身穿灰色制服的保安。

  前世的陈平,对美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根本没有任何印象,只是在相关背景的电影里惊鸿一瞥。

  此刻,拉里才很惊讶,因为他既不知道电报机是何时发明的,也不知道现在的证券交易是什么样。

  不过莫名的,拉里有股来自内心深处的狂喜悸动,仿佛自己找到了通往天堂的路。

  “是的!波特先生,我想做个行情抄写员!”拉里转头郑重的说。

  波特先生点头,“周薪5美元,孩子,试用期减半。我得看看你的记性和手速才行。”

  之后,拉里就成为了潘恩韦伯证券公司波特兰证券交易所的一名行情抄写员。

  出乎意料的是,拉里能感觉到原主的记忆力和心算都特别好,这让他在工作中简直如鱼得水。

  每天,咔咔作响的电报机都能带来远在纽约华尔街最新的证券交易成交价,而拉里,就负责将这些报价飞快的写在黑板上。

  不管现场有多嘈杂、电报机的报价有多快,拉里总能凭借着他非凡的记忆力和对数字的敏感,将行情价格一丝不差的写在黑板上。

  不过这活挺累的,整整一天在梯子上爬上爬下,不停的抄写。

  能不出错已经非常好了。

  休息的时候,拉里有时不禁想,当前这个时代,竟然还没有发明K线图什么的,证券公司的客户竟然就看着那一个个报价就下单进行交易,挺不可思议的。

  不过,话说回头,这么大的行情黑板,都装不下那么多股票和期货品种,只有空隙写个最新报价。

  这也没有空间画什么K线图啊。

  前世的自己,就对股票什么的没有特别了解,重生后,倒是跟这些股票价格打起了交道,也挺新奇的。

  不过,日复一日的抄写报价,也让拉里不禁开始对手中的价格产生了兴趣。

  因为整整一天里,一个公司的股票最新成交价都是拉里一个人在抄写。

  写着写着,拉里就能从报价的变化中,大概预测出下个报价会如何变化。

  这是一种对数字变化本身的敏感。

  时间久了,常常出现这样一种情况。

  一个股票的股价一直在2.8美元附近徘徊,半个小时之后,拉里就心有所感,预感到下个股价的报价应该超过3美元了,于是他在听到行情报价之前,就把3写了上去。

  结果跟他的预期完全无误,最新的股票报价是3.1美元。

  行情抄写员这活儿,让对数字特别敏感的拉里玩出了花。

  一天中午休市期间,拉里一个人坐在营业部的角落里,翻看自己记录股票变动规律的小笔记本。

  此时,之前那个红头发抄写员凑到了拉里身边,低声问道,

  “拉里,你带钱了吗?”

  “你问这个干嘛?”拉里抬头看了看红发青年。

  红发青年满脸雀斑,名叫罗根,此刻,他咧着嘴朝拉里笑了笑,

  “嘿,我刚刚得知了一些关于百灵顿的内幕消息,呱呱叫的,我打算玩儿它一把。”

  “你说玩它一把是什么意思?”拉里有点懵。

  红发的罗根神秘一笑,“当然是赌一把,买股票,涨了以后再卖掉,赌对了,本金能翻倍!”

  求收藏

第3章 第一笔交易

  听了罗根的话,拉里皱了皱眉。

  要知道,这可不是满街都是便宜的股票和泛滥的美元的后世,而是1891年的美国。

  19世纪末的美元,可是跟黄金挂钩的。1盎司的黄金当时官方定价为20.67美元,如果换算一下,每一美元就相当于1.5克黄金。

  怪不得同时代的中国人管美元叫“美金”。

  同样的道理,那时金本位的美元购买力是相当哇塞的。

  比如,1美元可以购买约5磅的牛肉或者5磅的糖,合拉里前世不到5斤牛肉,够家里人吃一周了。

  费城生产的漆皮鞋,摆在百货商店里,一双也就0.99美元。

  刚重生时拉里心心念念的波士顿龙虾,这玩意在当时根本不值钱,20美分一小筐,白人企业主拿来给最底层的黑人劳工当午饭。

  于是,贫穷潦倒的黑人兄弟每天都愁眉苦脸的吃波特兰龙虾艰难度日……

  发了第一笔工资,拉里就去码头买了一大筐,吃龙虾硬把自己吃吐了。

首节上一节2/8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