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什么装?”
儒家学子气炸了,“龌龊之辈,自然看谁都龌龊。”
“法家贼子,只知窃国残民,哪懂得仁义之王道?”
“儒家小人,只知沽名钓誉,哪懂得治国安邦之道?”
旁边的墨家学子,却没有在意儒法二家的争斗。
而是拿着律典,不断翻着,尤其注意那些和底层百姓相关的法律规定。
时而皱眉,时而恍然,时而欣喜,时而哀伤。
最终又摩挲着这律典上的纸张,看着那几乎是刻印出来、板板正正、不似人写的字迹,爱不释手,眼睛发光。
“这位陈宏,有兼爱众生之气度啊。
而且技术精湛、奇思妙想,这纸张和字迹,以前闻所未闻,应该就是这位传闻中的仙人弄出来的吧?”
旁边的儒家士子非常看不惯墨家中人,冷冷地嘲讽:
“墨家之辈,不是游侠走街、不事生产,就是奇技淫巧、异想天开,简直一无是处。”
墨家学子摇摇头,“尔身着锦衣,高高在上,斥责四方。
可知百姓之疾苦?”
“路遇不平,自要拔刀相助。
事半功倍,自要能工巧匠。
兼爱非攻,自要贵贱平等。
陈宏大家,已得我墨家之精髓也。”
“汝这田舍郎,胡言乱语。”儒家学子怒喷。
“贵贱怎么能平等?致礼法于何处?
礼法不分,上下不明,贵贱不别,此国之乱象也。
此陈宏之过也。
因纠察其错,改之。”
“何如?”法家学子一脸嘲讽笑容。
儒家学子端正衣袍儒冠,正色道:
“应划分尊卑上下,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岂可以律法的形式公开羞辱大夫?
大夫有罪,自裁、赐死皆可,何以律法羞辱,还让百姓知晓?
长此以往,上位威严何在?
威严不在,何以治国治民?
大夫自有廉耻礼仪在,何须刻薄律法约束?”
此言一出,法家门人纷纷怒视。
“腐儒狂徒,竟然藐视律法威严?”
“什么礼义廉耻,还不是你们腐儒一句话的事?”
“无耻之徒,竟妄想以权势凌驾于国法之上?”
墨家学子也纷纷鄙夷,“肉食者鄙,假仁爱之名,行残民之事。
儒者,爱有等差,坐上位而施假仁于下,贵贱尊卑,区别对待,岂真仁乎?
唯我墨家,兼爱非攻,爱无等差,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兼相爱、交相利。爱人者必得人爱,利人者必得人利。
如此,方可长久,天下大爱。
无贵贱贫富之分,无不义利己之人。
义利一体,天下大同!”
说罢,墨家学子转身离去,他们要去对乡下的百姓普及这一《大秦律》,宣布这个好消息。
让百姓面对官方剥削和地方豪族压榨的时候,能多一把武器。
法家学子也离开了,他们要仔细研究律法内容,理解其设计律法的框架和思想,好吸取些治国治民的经验智慧。
只有儒家学子面面相觑,进也不是,退也不是。
他们此时虽然和墨家一样,并称为两大显学。
可是,下方百姓的位置,已经被墨家占了。
他们也不屑于与目不识丁的泥腿子为伍。
上方的官位,他们倒是很想要,可惜大多都被法家给占了。
所以他们进也不是,退也不是,处在一个异常尴尬的地位。
儒家和墨家是思想学术上的死敌,双方很多思想都完全相反,仿佛天生对着干一样。
和法家呢,不仅思想学术有分歧,就连权力地位都被法家死死压了一头。
儒家觊觎法家的权力也不是一天两天了。
可惜秦始皇对他们那一套,压根不感兴趣,鸟都没鸟他们。
在始皇帝看来,儒家的那一套,完全就治不了国。
不能说一点用都没有吧,只能说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所以嬴政始终没有重用儒家,一直都是重用法家。
因为法家的高效、机器和权威,天然就合他的心意,能为他办很多事情。
儒家就不行了,要是重用儒家,他的国家机器,顷刻间就要瘫痪一半了。
陈宏编纂《大秦律》,推行天下。
天下百姓闻之皆称赞。
“朝中有真大贤啊。”
“多亏了陈宏先生,俺们日子才能好过些啊。”
“拜谢陈宏先生,俺要给你立生祠,天天供奉啊。”
老百姓比较淳朴,都觉得陈宏是个好人、好官,巴不得朝廷多出些好官,日子也能轻省些。
第273章 盐铁之利 雪花盐技术
陈宏编完《大秦律》后,在等待高产作物成熟的时间里,陈宏也没闲着。
而是为了减轻天下百姓负担的同时,为朝廷创收,支撑起对外征伐的经济基础。
陈宏总结前人的智慧,提出了盐铁官营,授权部分商贾制作贩卖私盐,但朝廷要抽三成利,并缴纳重税。
至于铁器,却是没有放开口子,全部官营。
兵器是不可能外流的,铁制农具也要官方制作售卖,最多允许铁锭卖给铁匠铺打造农具。
之所以放开私盐的口子,是因为即使全面禁绝,私盐照样会出现。
因为朝廷制作的官盐必然不如私盐品质好,也不如私盐便宜。
在巨大的利益和需求下,私盐必然会出现。
因为老百姓不能一天没有盐,也吃不起高价盐。
所以陈宏折中,采用官盐与私盐同时进行,堵不如疏的策略。
盐铁之利,历来都是古代重利,是国家重要的经济来源之一。
铁这块,陈宏已经搞出了先进的炒钢法,产量正在每日飙升中。
估计再过一段时间,就能生产大量铁制农具,流入市场,帮助农民提高生产力。
而盐这块,自然也不能落下。
陈宏升级了各种制盐方法。
其中最重要、产量最大的,当然是提取海盐的【晒盐法】。
所谓晒盐法,就是选址在近海平坦滩涂,黏土加固防渗漏。
然后引潮,挖沟渠引海水入盐田,深度约10-15厘米。
最后暴晒,在夏季5-7日,析出灰白色“散盐”(含泥沙、氯化镁)。
还有适合内陆的井盐/矿盐。
第一步钻井,陈宏采用了宋代“卓筒井”技术(竹制套管+冲击钻),深达地下盐层。
第二步提卤,注水溶解盐矿,汲卤竹筒抽取浓卤水。
还有适合西北地区的湖盐。
湖盐可以直接采掘,山西运城盐湖、青海茶卡盐湖,都是刮取天然结晶盐。
还可以使用畦晒法,唐代的“垦畦浇晒”,就是将卤水引入人工盐畦,日晒成盐。
以上都是不同地区前期的粗盐制作,后期的精炼提纯、去除苦味技术则可以全部通用了。
陈宏亲自给秦始皇和众大臣,展示了这种神奇的化学反应技术。
“现在市集上贩卖的盐巴,之所以色泽杂黄,味道苦涩,就是因为,这些盐含的杂质太多了,根本就不纯。
真正纯净的盐,是雪白色,晶莹剔透。”
“所以,第一步就是先物理过滤除泥沙。”
“将粗盐溶解于清水,然后加热加速溶解。”
陈宏亲自操作示范,将粗盐倒进铁锅的清水之中,点燃柴火,加速溶解。
“溶解完之后,就要滤材。
用多层麻布、茅草或竹编淋卤架,铺上细沙+草木灰。
然后将溶解的卤水倒在淋卤架上。
这一步的意义是去除掉那些大颗粒的泥沙。
能从淋卤架流下去的,都是和水溶解在一起的液体。”
陈宏亲自示范,卤水从淋卤架上倒下去,哗啦啦流下在木桶里。
那些肉眼可见的脏东西留在了淋卤架上。
“接着就是收集滤液(卤水),弃残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