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1958,打造世纪豪门 第526节

  阿英道:“是的,刚刚接到英国那边的电话,撒切尔准备来亚洲走访多个国家与地区,其中包括印度、新加坡、马来西亚、文莱、缅甸与香港。”

  “都是曾经英国的殖民地?看来撒切尔的目的,也是为了经济了。”杨文东有些明白了过来。

  曾经大英帝国为什么那么强,就是因为强大的海军征服了足够的殖民地,这些殖民地给英国本土带来了巨大的利润;

  二战之后,老美推动自由化、全球开始反殖民、加上英国实力下降,殖民地自然就别想维持了,不过长期的合作、文化入侵等等影响仍然存在,加上相对小日本这类国家来说,英国殖民时代还“温和”一点,这也导致即使是今天,双方矛盾也不大,甚至很多人还怀恋英属时代。

  “很有可能,连我们香港也解除与英镑的绑定了,其他国家肯定也会为了自己的利益,不可能再跟以前那样,与英国进行不公平的话合作。”助理阿英分析道。

  “对。”杨文东点点头;

  英国逐步放任各个殖民地独立,也并非完全放弃,而是表面上放弃管理权,但在经济层面还是进行着强管控的,模式跟香港差不多;

  不过本土的政府或者富豪,时间长了自然也不会同意这种事,即使公开不方便做的太绝,但也会如同香港这般,本土财团抢占英资财团利益,甚至在其他国家还有更大的优势,因为当地政府也是站在这些财团身后的;

  时间长了,英资利益被一个个拔除,那能够返还给英国的利益自然越来越少,这对于如今经济不太好、迫切需要海外市场的英国来说,自然是一件非常重要紧急的事情。

  撒切尔如今身为英国官场的新贵,来亚洲处理这些事情,倒也正常。

  阿英接着道:“撒切尔到香港的时间应该在12月10日左右,除了约见港督以及英资财团之外,她还希望能够单独与您见一面。”

  “行,那就见一面。”杨文东答应道;

  如果是其他英国官员,他也未必会给这个面子,但撒切尔可是未来的英国首相,即使英国未来衰败,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且自己集团未来还需要在一定程度上依赖英国。

  阿英答应道:“好的,我再与撒切尔团队沟通一下。”

  12月10日,杨文东在香港文化东方酒店的一间会议室里,见到了未来的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

  PS:求月票

第738章 图谋英国汽车产业的开始

  “撒切尔夫人,您好。”杨文东礼貌说道:“听说夫人要竞争保守党党魁了,我先提前预祝夫人的这次竞争能够成功。”

  英国与其他欧洲国家一样,也是分为党派的,党派的种类也有很多,但也分大小,其中保守党也是英国的最大党派之一;

  原先历史上,撒切尔正是1975年成功竞选成为保守党党魁,然后再在四年后的首相竞争之中获得胜利,开始了其传奇的一生。

  撒切尔笑道:“多谢,我也希望我能够成功,这样一来,我便能够以我的思路,来帮助英国政府与人民,也包括香港。”

  “那就最好了。”杨文东只是淡笑说了句;

  都扯到香港了,他也不好多说什么,表态太多了,那万一传了出去,世人还会以为他彻底投靠英国了;

  虽然内地还没有改开,但97年的时间期限,已经逐步在港府以及不少香港华人眼中成为一个问题,如何解决,目前还没有思路,多数人也不清楚内地的态度,所以也比较敏感;

  对于这件事,他并不急着站队,因为他站不站都不影响结果,反而会影响自己的事业,即使自己心在内地,也没必要表现出来,有这个精力,还不如未来改开之后多投资在内地,可以真正的从物质、经济层面达成互赢。

  撒切尔也没有多想,道:“杨先生,请坐。”

  “好。”二人都坐下后,寒暄一会后便正式进入话题,撒切尔道:“杨先生,这次我来亚洲,主要是想代表英国,与亚洲多个国家达成很多商业上的合作,其中一点是涉及英国国债;

  我知道杨先生在香港也可以说是富可敌国,不知道杨先生有没有兴趣购买一些英国国债?利息方面,绝对不低。”

  “英国国债?”杨文东听到之后,思考片刻后,道:“撒切尔夫人,这投资国债,一般都是一些求稳的大型基金会,我旗下的公司,都是正常做生意的,并不会购买这些国债,不仅仅是英国,欧美乃至香港的,我也从来不参与的。”

  撒切尔笑道:“我明白,以杨先生的经营能力,一般国债的收益自然是看不上的,不过购买国债,也是可以采取多种金融手段的,即使是只有5%的利息,但只要操作的好,变成年化收益50%以上,也是有可能的。”

  “这个方法我知道,但风险太大了,而且我本身也不擅长这种对冲操作,还是不冒险的好。”杨文东听完后,再次拒绝说道。

  金融是很神奇的工具,只要你胆子够大,那即使是一些低利息低风险的投资,也能转成高风险高收益的;

  就比如国债,如果单纯投资,一亿美元买下去,假设年利息5%,一年利息也就5%,但如果胆子肥一点,这未来一年后的1.05亿美元再拿去给银行做抵押,因为本身风险低,甚至可以贷出八九千万美元,然后继续购买,再继续抵押;

  无限抵押下去,一亿美元就可以撬动五亿甚至十亿美元的资金,收益方面,自然也就高了;

  实际上,很多金融大财团都是这么玩的,因为国债的风险的确要小多了,即使杠杆倍数增加一点,但对比玩其他对冲项目,还是要安全的多;

  只不过这里面有个核心问题,那就是政府固然不会违约不还钱,可汇率是波动的,一旦汇率下跌,那杠杆之下的亏损也一样是成倍增长;

  而英镑在未来,也是会一直贬值的,这一点杨文东心知肚明,只是毕竟不是专业的金融历史专家,他也不知道未来英镑的跌幅会是什么样的。

  撒切尔见杨文东态度坚决,也就没再说什么了,其实不仅仅是杨文东,之前很多国家都拒绝了她,理由很简单,真要是没风险,还需要你来推荐?

  随后,撒切尔接着说道:“国债的事情涉及很大,杨先生可以慢慢考虑,我来见你还有另外一件事,我希望你的长兴集团,能够在英国扩大投资规模。”

  “投资英国?”杨文东想了想,道:“这跟贵方的选票有关系吗?”

  撒切尔点头道:“对,有关系,这次来亚洲,我也寻找了其他的一些亚洲财团前往英国投资,只要前往投资的集团数量够多,能够带动更多的就业,这对于我们本人的党魁选举、或者未来的其他选举,都是有很大帮助的。”

  “可英国的工资太高,不太符合很多工厂商业。”杨文东顿了顿道:“而且最大的问题还是英国的工会,罢工实在是太厉害了,搞的企业没办法正常运营。”

  长兴集团之前为了欧洲市场,就已经在英国投资了部分工厂,到了今天,在英国本土差不多有了3000人就业,所以对英国的情况也很熟悉;

  长兴集团在英国的工厂,这些年来也发生过罢工,原因很多,总之被工会找到一个就罢工,烦不胜烦,最终还是花费了一些代价才搞定;而更麻烦的是,其他公司的罢工,比如长兴集团的供应商、交通运输部门、公共服务部门等等,这些罢工也会间接影响自己的公司;

  要不是因为一些特殊目的,加上这些事情最终还是能够解决,杨文东早就不想在欧美直接建工厂了;

  前世的内地,能够成为全球工厂,这方面的稳定是重中之重虽然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牺牲了很多工人的利益但可能这个世界上也没有完美的政策。

  撒切尔笑道:“杨先生,我的执政纲领你是知道的,我也不喜欢工会罢工,如果我得权了,必然会大幅度限制工会的权利,保证像您这样投资者的利益。

  但前提就是我需要获得权力,这也就需要足够的支持,特别是在经济层面,如今英国的情况你也清楚,谁能够解决更多的就业,谁就能在选举中有足够的优势。”

  “我明白,但对我来说风险还是太大了点。”杨文东思考片刻后问道:“撒切尔夫人需要我带动多少就业数量?”

  撒切尔回道:“至少3000人,越多越好,你能够带动越多数量的就业,未来等我当选之后,我会给你更高的回报。”

  “哪方面的回报。”杨文东提出了自己的问题;

  其实这本身就是一种交易,以他现在的情况,除非真的不得已,只能去英国建厂,要不然他是不会去的,宁可在亚洲安稳的生产,然后再运到欧洲去,反正集装箱的成本很低,加上明年苏伊士运河即将开通,以及再过几年内地就要改开了。

  但如果有其他方面的回报,只要好处比开厂的坏处多,那自然就可以商量,特别是投资还没有成为首相的撒切尔,这就是属于一次ZZ投资了,也是杨文东穿越之后的第一次。

  撒切尔道:“在税务方面,我可以给你们进行减免,等我当选之后,我也会给你们更高的投资特权,具体需要什么,那就得杨先生你自己决定了,只要能谈的,都可以谈。”

  “那我如果想收购一些英国的重要公司,行吗?”杨文东问道。

  撒切尔反问:“你要收购哪些公司?”

  杨文东沉默一会,道:“目前还不确定,但我想收购一家英国的汽车公司,或者英国本土的基建公司。”

  “汽车与基建?”撒切尔脸色都有了一丝惊讶,回道:“基建方面暂时不可能,这些都是我国政府控制的,暂时没打算私有化,且即使私有化,肯定也会限制只有本国国籍的人购买,除非杨先生能够入籍英国。”

  虽然她的规划之中也觉得英国的很多行业都是被国企控制,然后国企运营不行,导致政府负担很重,所以他也有未来私有化国企的打算;

  但这种行为必然会遭到政府内部的强烈反对,所以即使能够成功,那出售的对象必然也只能是本土企业,毕竟涉及到了国家安全

  “那以后再说吧。”杨文东又问道:“那汽车公司,很多本身也不是英国国企,那英国政府能够同意吗?”

  撒切尔则问:“杨先生看中了哪家汽车公司?”

  杨文东摇头道:“这个现在不好说,毕竟这本身也会是几年后的事情,几年后,我也要看各家汽车公司的状况、市场占有率、技术等各种问题。

  我现在提出这个要求,只是想确认一下,我有没有这个可能性,来收购英国的汽车品牌。”

  撒切尔道:“这个我也不能承诺什么,汽车行业是国之重器,英国的汽车行业的确不太行了,所以这一任政府打算合并多家汽车公司;

  以后如果我竞选成功,或许也会逐步的私有化汽车行业,但那个时候英国汽车是什么样的,我也不知道;

  只能说,如果法律方面没有明确的反对,那我可以同意你收购部分汽车品牌,但涉及到核心技术的,恐怕不行。”

  “好,那暂时就先这样,等未来再说。”杨文东点点头说道。

  英国的汽车行业,在前世的时候,就是个笑话,基本上没什么品牌,即使有,也早就被其他品牌给收购了,作为子品牌运营,甚至工厂都迁出英国了;

  但这也能说明,在之前,英国的汽车行业还是不错的,很早期的英国汽车还是很强的,毕竟英国曾经是日不落帝国,全球多个地方只能容许卖英国的产品,这么大的市场,也足以推动多个汽车工业了;

  可惜,英国早年也犯了前几年港口转型同样的错误,因为汽车威胁到了马车夫的工作岗位,于是英国为了维持“旧社会产物”,限制汽车的发展,结果德国、法国、意大利的汽车工业起飞了。

  二战之后,英国汽车品牌又受限于殖民地市场的缺失、技术层面又比不过德国法国,最终只能在自己国内以及少数地方做封闭市场,短期内能够保住汽车工业,可长期来看,闭关锁国只会导致差距越来越大,亏损的也越来越多。

  于是,在70年代,撒切尔上台之前,英国政府组建了利兰集团,统一管理英国各种汽车行业,想的是综合利用各方优势一起发展,但只要是个正常人就知道这种大锅饭模式必然会导致更加衰败。

  因此,撒切尔上台后的80年代,便开始大规模裁撤利兰汽车了,该卖的卖、该关闭的关闭,这也让很多英国本土品牌变成了其他国家的子公司,也有多家到了21世纪活的还不错,比如mini、捷豹路虎,还有一些顶级豪华品牌。

  撒切尔又问道:“杨先生,我之前的提议你再考虑一下,入籍英国,那未来英国的很多产业,对你来说就没什么太大限制了;

  而且汽车行业,必然是需要在英国本土发展的,就算你以香港人的身份,买下了某个英国汽车品牌,那也不可能搬到香港来,必然还是会在英国运营的。”

  “我明白,这方面,我需要再考虑一下。”杨文东还是没有直接回绝,总之这种情况,还是不要说清楚的好,哪怕自己意思明确,也得留个台阶;

  撒切尔说的也没错,不管英国的哪家车企被自己收购了,工厂与市场必然还是在英国的,就算是其他汽车巨头买下英国汽车后,也得答应这样的要求,毕竟英国政府也不傻,不可能让外人将汽车产业带走。

  撒切尔又问道:“那即使你收购一家英国汽车品牌,又如何保证它能够正常运营呢?”

  杨文东笑道:“没什么太大把握,不过我在亚洲,也是有一家专业的连锁汽车销售品牌的,这就是我的机会了。”

  对于汽车行业,他早就想参与了,只是这个行业,参与成本太高了,且香港又不是汽车工业的聚集地,没有产业链,即使他努力想让长兴实业与荣耀电子参与给日本汽车品牌的供货,但多年来也就成功了一点点;

  所以退而求其次,与前世怡和那样,在东南亚组建一个大型的连锁汽车销售店,这样既可以参与汽车行业的利益,后续规模大了之后,甚至还能反向与丰田本田日产这些巨头谈一谈条件。

  这就是以资本的力量,加上自己知晓未来东南亚的经济发展,组合起来形成的特殊优势,一旦成功了,不但可以获得一个大型产业,自己再进军汽车行业,那就有了一个额外销路了,虽然这个销路不足以养活一家公司,但多一点销路肯定没坏处。

  撒切尔笑了笑,道:“原来是这么回事,那也就不仅仅是一家汽车品牌了,其他英国汽车,不也可以通过这个销路来进入亚洲市场吗?”

  PS:求月票

第739章 亚洲第一汽车零售业的目标

  “理论上是这样,但汽车行业建渠道的成本非常高,英国的汽车送来亚洲,也不仅仅是将车送来就行,还得有各种售后配套、品牌宣传,这些想做好可不容易。”杨文东摇摇头道:“再说,日本汽车行业的情况,撒切尔夫人也知道,在东南亚这一块,日本的汽车销量与知名度可是很高的,想正面击败他们,英国汽车恐怕没那个实力。”

  别说英国,就算是德国与美国的汽车,在日系车面前,如今都是渣渣,特别是石油危机之后;

  美国本土,日系开始疯狂抢夺市场,在60年代,德系大众几乎被赶出美国市场,其实就是日系所为,如今连美国三大汽车之都守不住市场了;

  而亚洲本土,日系车则更强势了,东南亚在前世基本上就是日系车的后花园,其他什么品牌都很难进入;

  也就是大众特殊一点,靠着机缘与眼光早与内地合作,最终成功占领这个全球未来最大的汽车生产,要不然大众估计都排不进全球前五;

  只有BBA比较特殊一点,靠着高端品牌优势,全球几乎没有对手,即使是日系,在这方面也很难赶超BBA。

  撒切尔叹息一口气,道:“你说的也对,这绝对不是有了渠道就能解决的问题,英国汽车行业的没落,的确是太可惜了。”

  “是啊。”杨文东也没有多说什么;

  汽车行业,是任何一个发达国家的重中之重的产业,可以说,想维持国家发达,有没有自己的汽车产业非常重要;

  前世的日本与德国,光靠着汽车产业,就能让自己立足于发达国家之位,一个国家很大一部分群体收入都是来源于汽车,而间接造就的就业数量更多;

  如果没有汽车行业,那2025年之后的日本,恐怕就真的只能靠着特殊影视行业谋生了,德国要是没了汽车产业,估计也好不了多少。

  撒切尔接着问道:“杨先生,这汽车行业对于资金的需求可是很高的,你没参与过,最好先做一番调查再决定;我也希望你在英国的投资能够成功。”

  “明白,我清楚我在做什么。”杨文东笑了笑;

  拯救英国本土的汽车产业,那几乎是不可能的,自己在亚洲这边的销售链,顶多能够适当帮助一点;

  但没人知道,未来的内地即将改开,而改开之后,内地对于汽车行业有特殊需求,迫切的需要外资汽车来内地建厂生产;自己收购了一家英国汽车,那就有这个机会了。

  当然,在技术实力质量方面,整个英国汽车加起来也比不过大众,但这并非多选一,就算大众去了上沪,他也可以去其他城市啊,这么大的内地市场,机会太多了。

  他也没想过取代大众,能够在改开早期,获得一定名气与地位,然后坐等内地经济腾飞,那就足以养活一家中型汽车产业了。

  撒切尔点点头,又道:“汽车行业投资也是很久以后的事情,我们眼下还是要考虑现在的事情,杨先生?”

  “去英国增加投资,也可以,但能不能保证3000人就业,我也不好说,具体还要看市场需求以及当地的政策配合了。”杨文东想了想回道。

  在英国投资一家工厂,能够带动3000人就业的话,这就等于在亚洲这边建个万人工厂了,这么大的投资,他自然要谨慎;

首节上一节526/56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