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文东接着说道:“沈弼先生,未来一段时间,如果有空的话,我想约您单独出来聊一聊,你看如何?”
PS:求月票
第671章 与汇丰沈弼的协谈
“这自然没问题。”沈弼也没有多想;
汇丰是香港最大的银行,长兴集团是香港最大的华资财团,加上如今国际背景发生变化,即使杨文东没有提出来,他也需要在适当的时候与杨文东商讨一下未来的合作,或者就一些事情达成一些看法。
杨文东笑道:“那好,到时候,我会让人将邀请函送到汇丰总部。”
与汇丰的一般合作,其实也不需要杨文东出面,自己旗下各个子公司,有什么项目需要资金,一般也都在自己内部决定了,除非是涉及的资金非常大,那杨文东才会参与一下,但没有什么特殊原因,也是放权的;
不过未来自己准备收购九龙仓,那自然也需要与汇丰通气一下;
原先历史上,1978年李嘉成对九龙仓下手,本来都准备撸起袖子好好干一架了,但怡和找到了汇丰,双方一起对李嘉成施压;当时的怡和已经有些虚弱了,海外业务亏损严重,固然在规模上还比李嘉成大很多,但他也不也是很惧;
可汇丰参与进来后,就给了李嘉成非常大的压力,一个是面对两个顶级财团他力有未逮,二个就是自己做的地产业务,也需要依赖银行,是万万不敢得罪汇丰的,且汇丰如果要帮怡和,那李嘉成自然没有胜算,于是被迫放弃不过他很聪明,将股票给了包玉冈,让这位华人大佬+汇丰董事与与怡和硬杠,自己则瞄上了没有竞争的和黄;
而现在,等自己对九龙仓发动并购的时候,虽然如今他觉得胜算很大,可如果汇丰参与进来帮助怡和,那就算自己最终赢了,可能也需要付出更高的代价。
“好。”沈弼答应说道。
时间很快到了10月,香港的恒生指数已经到达1750点,这个点也是前世经济危机之前的最高值,出现在1973年3月;
因为自己的蝴蝶效应,恒生指数提前半年到达了这个点,可经济危机却没有爆发;
不过杨文东也不是很担心,晚来一点罢了,不可能不来,就香港现在的股价房价,早就脱离了实际需求了,国际资本也不是傻子,一旦他们觉得差不多了,就会闪电般撤退,引发崩盘;
只是前世股灾爆发的原因是市面上出现了假股票,引起恐慌效应,最终戳破泡沫,也不知道现在有没有人这样玩?如果有的话,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被发现。
对于这次危机,他其实也不是很重视,如果不是这会是对九龙仓下手的最佳时机,那他根本就无所谓的,毕竟,如今集团的核心也是在海外业务的。
既然事情还没有发生,日子自然还得过,月初的一天,杨文东正式邀请沈弼来到自己的四季酒店喝茶;
四季酒店的顶层总统套房外部的阳台上,二人对席而坐,这个阳台足有30多平米,视野正对着维多利亚海港,也能够看到更远处的九龙半岛,连侧面的启德机场也是一样,每几分钟,也就能看到一架飞机从空中起飞或者降落。
“这里的风景视野真好,比起汇丰银行总部要强太多了。”沈弼看了一会四周的风景,感慨着说道。
杨文东笑道:“沈弼先生,以汇丰如今的规模、在香港的地位,其实早就应该建一个新总部了。”
汇丰如今的总部,还是一栋6层大厦,虽然其地理位置以及面积都是很大的,可对比今天汇丰银行的规模,着实不够看了;
甚至,在如今香港银行竞争激烈的时代,如果不是汇丰作为“准央行”,且名气很大,那这样的小型总部,只会让香港储户不放心这家银行的规模,从而不来存钱;
可以说,正是因为汇丰在香港的地位,才使得它可以不在乎总部,就如同今天的杨文东如果戴着一个便宜的假手表,没人会觉得它是假的.
沈弼摇摇头道:“暂时汇丰还没这个计划,不过如今的汇丰总部的确不够用了,或许几年后,会建一个新总部吧。”
“以汇丰的地位,我想港府肯定会划出一块优质位置的,再建一栋大厦,那风景也就更好了。”杨文东淡笑说道。
一般的公司,哪怕是怡和与长兴集团,任何正常公司,想建总部或者什么大厦,那都是得从市场上买地皮或者参与港府的竞拍,如同康乐大厦;
不过汇丰身为“准央行”,那自然是有特权了。
沈弼笑道:“或许吧,不过康乐大厦也建成了,这个位置,恐怕其他地方是比不了的。”
“未必,有几个地方也不差。”杨文东道:“以后港府自然也可以继续填海,肯定会有更好位置的。”
填海的成本其实是非常高的,但未来香港地价更是离谱的高,填海划算了,那港府自然就很乐意了;
未来的IFC、香港国际贸易中心,也都是填海获得的地皮。
“也是。”沈弼点点头,随即问道:“杨生,不知道约我来,是需有有什么大合作吗?”
能够让杨文东亲自邀约他出来,那应该是一个大项目,或者是关于未来的合作计划之类的。
“如果说我想购置油轮,沈弼先生愿意合作吗?”杨文东突然问道。
沈弼听完后,眉头微皱,思考片刻道:“如果杨生愿意加入其他抵押、或者你亲自以个人身份担保,那没什么问题。”
“沈弼先生是这么不看好未来的航运市场?”杨文东又问;
沈弼笑道:“倒不能说不看好,而是我没把握,航运市场的未来由很多好坏不一的因素控制;
比如苏伊士运河重新开通、大量船只下水,这些属于坏的因素;全球经济走强、自由贸易越来越发达、亚洲经济也越来越好,这些属于好的因素;
但我不清楚这些综合起来会怎么样?会对航运市场有什么影响?风险有多大我也确定不了,所以为了避免风险,那还是不参与的好。”
“原来是这样,沈弼先生的分析果然够厉害。”杨文东夸赞说道。
从大的因素来看,沈弼的分析是八九不离十了,唯独一个任谁也不知道的石油危机没有算进去,而算进去之后,航运行业更惨,所以汇丰从沈弼开始,拒绝航运业合作,也算是避免了未来的大量坏账;
沈弼淡笑道:“杨生应该也是差不多想法吧,我观你很早之前就开始出手手中的大量货船了。”
“也算是有这方面因素吧?”杨文东顿了顿,又问道:“那沈弼先生如何看今天香港的经济?”
沈弼喝了一口茶,道:“股市与房市价格太高了点。”
杨文东笑了笑,也没再多说什么,沈弼这个人,能够在香港历史上留下那么多影响巨大的事迹,果然不是浪得虚名,随即说道:“沈弼先生,未来在合作方面,我也希望能够与汇丰多合作,特别是在香港的项目;
不过有一件事我想问你一下,如果我与一家英资大型财团发生冲突,汇丰会参与吗?”
“冲突?看杨生的语气不像是正常的竞争冲突?”沈弼反问道;
如果只是正常竞争,比如土地竞拍,那汇丰自然是跟赢家合作,不可能说先锁定某一方,银行业就没有这种事情发生过。
杨文东道:“收购。”
“收购?”沈弼的眉头一挑,问道:“哪一家,能否告诉我?”
杨文东摇摇头道:“如果能告诉你,我刚刚就已经说了。”
汇丰与怡和,这两家公司其实在香港历史上经常不对付,因为两家都想争夺香港第一财团的称呼;
论规模与影响力,汇丰身为“准央行”,自然更强,但身为半官方组织,自然也会受到很多法律限制;而怡和则是自由的,到处投资,置地在中环有着大量大厦,双方可以说是棋逢敌手;
怡和、汇丰、马会、港督,四者共同控制香港,这句话在五六十年代可不是玩笑话。
可香港市场毕竟这么小,两家自然也有着大量合作,同时也需要看两边大班的性格因素,今年也是怡和与汇丰同时换帅,亨利凯瑟克与沈弼的关系,从前世的一些历史记录来看,还是不错的。
沈弼想了想,问道:“杨生的意思是如果我汇丰不参与这件事、或者帮助你这一边,那以后我们之间就可以有大量合作?反之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哈哈,沈弼先生多想了。”杨文东笑了笑说道:“不过,我也不希望与汇丰发生矛盾,毕竟我们之间是没有竞争的可能性,反而有着无限合作的可能。”
他的本意自然就是沈弼所说,不过这种事,自然不好挑明,台阶还是要有的。
沈弼点点头道:“我明白了,不过,杨生你不肯告诉我你的目标与计划,那我现在也的确不好答应,这不仅仅是我的问题,有的时候,当英资大公司出问题的时候,港府也是会要求我汇丰参与的。”
“我理解。”杨文东点点头道:“等未来这件事发生的时候,沈弼先生再决定怎么做也行,不过希望能够考虑清楚一点;
如果港府那边真的有这方面要求,也希望贵行慎重决定。”
港府虽然号称尊重“自由市场经济”,但当英资大财团真的碰到问题的时候、或者一些商界影响重大事件,也是会插手的;
原先历史上,和黄负债即将倒闭,也是港府授权汇丰接手和黄,重新经营。
在很多时候,收购大公司最大的难点不是某个公司,而是当地政府,政府要是铁了心不同意,那基本上就得黄。
不过自己在股灾+东西方交好的时间点动手,麦理浩要是想强硬插手,估计也得谨慎了。
PS:求月票
第672章 中华武侠协会的成立
沈弼纵然是顶级的天才,能够将汇丰这家城市级别的银行,逐步布局打造成未来的十大银行之一,但未来自己的成就必然更高,所以这个时候,适度的警告,也是有必要的,即使真的闹翻了也无所谓;
自己准备对怡和下手,能够有能力干预的也就只有汇丰与港督,他自然不可能对港督说同样的话,不过理论上港督是不能直接插手的,最终还是请汇丰出面。
不过汇丰在港府面前也并非绝对没有自主权,虽然说不能拒绝,但真要是不太愿意,就算出工不出力,那其实也是可以敷衍一下的;
现如今,选择交给沈弼,杨文东也就不再多想了,如果汇丰真的插手,那到时候就好好斗上一番就行了。
1972年,是香港非常热闹的一年;
除了之前的置地饮牛奶、和黄成为港灯的大股东外,9月也发生了一件大事,不过论影响力,就远比不过前两者,可对于香港很多人、甚至全体华人,都有着巨大影响,那就是金镛正式封笔了。
9月初,《鹿鼎记》连载结束后,金镛正式宣布封笔;
因为杨文东的存在,金镛这十几年来,写的小说与原先历史上有些不一样,其中《侠客行》没了,但多了一本《飞鱼令》;
主要讲的是明朝锦衣卫的故事,主角是靖难遗孤,为了替父母家人报仇,苦练武学,成为武学高手,混入锦衣卫,意图刺杀朱棣;
但朝廷之中也有很多高手,加上姚广孝这个人的设定有些类似“玄幻”,可以预测危机,使得主角失败并受伤,后续机缘巧合之下,结识了当今太子朱高炽,被其人品及忧天下的行为所影响,同时也了解了当初朱允的一些逆天操作,报仇思想也受到了干扰。
后续北方草原入侵中原,武林门派结合配合朱棣大军,大势之下,主角也自然参与进去,也遇到了草原第一高手,对方还是金轮法王的传人,一身龙象般若功出神入化,武林人士联合起来也是损伤惨重;
主角也同样身受重伤,但却偶然获得了神雕大侠后人的帮助,练成《九阴真经》及《黯然销魂掌》等绝世武功,击败强敌,也帮助明军击溃阿鲁台部,但朱棣却在亲征过程中驾崩,主角靖难之仇未报却结;
再之后,朱棣的二儿子汉王意图造反,掀起中原内部大战,同时草原的威胁一直存在,为了天下太平,主角也帮助朱高炽,破坏掉了汉王朱高煦的后勤部队,而朱高炽又利用各种仁政感化汉王部下,最终实现了武器归库,天下太平收场。
最终,主角与自己心爱的女子一起隐居~~
这里面的故事,对历史稍微有点改动,不过这也正常,毕竟其他金镛小说改动的也不少,故事精彩,符合历史大方向即可;
这本书是在1968年写出来的,当初杨文东知道的时候,可是满心欢喜,自己的影响也让自己有了新的金镛小说可以看,甚至未来百年,无数华人都有了新电视剧,也算是一番好事了;
而这本书的内容,杨文东也是一直追读,里面的人物、剧情也是让他爱不着手。
不仅仅是金镛,古龙受他的影响更大,写出的很多小说,与原先历史上完全不一样,数量上也多了很多。
TVB以及长兴电影公司,也因为这二人的存在,改编了不少电视剧与电影,也获得了非常高的成绩.,当然,这二人也获得了非常丰厚的回报;
特别是古龙,因为在香港已经成家,且没有跟原先历史上那样与很多混混待在一起,生活也变成了正常人,不怎么疯狂喝酒,加上长兴集团对于公司员工的年度体检,他的身体也没什么问题,没有什么肝脏疾病;
如果没有什么意外,获得偶然的什么大疾,那活到新世纪对他来说不难,这可能也能给香港乃至中华武侠带来更多的作品了。
也算是弥补了前世很多人的一个遗憾了。
10月10日,杨文东宴请了古龙与金镛,在香港狮子山的一处平地草原之上野炊,不仅仅是他们三人,还有各自的家人,算是一个大型家庭野炊活动了。
食材方面也很是丰盛,不少人也在准备着,杨文东、古龙、金镛三人则是在一旁单独闲聊,旁边的食物准备好之后,也会有人送过来。
“熊生、渣生,不用客气,这些也算不上什么顶级食材。”杨文东笑说道。
如今有钱自然什么昂贵的食物都买的起,但其实没什么必要,正常肉类、鱼虾、蔬菜、水果,就足够人的营养了,甚至很多顶级食材只是稀少、被炒作的昂贵而已,真要是说起营养,还未必比的过最便宜的鸡蛋。
现代人一般缺的不是营养,而是好吃的太多了,导致身体受不了,反而变“虚”了。
金镛笑道:“好,我也不会客气的。”
一点美食、一番闲聊之后,杨文东问道:“渣生,你这封笔之后,准备全心力经营明报了?”
金镛点点头道:“对,我是准备全力经营明报了。”
“可惜,香港乃至整个华人界,会少了很多精彩的小说了。”杨文东颇为可惜的说道。
的确也是真的,如果金镛的小说能够多写几本,那未来内地的几十亿人,都能多一点更好的精神生活,对于经济多多少少也会有一点帮助。
“不是还有熊生吗?其他一些小说作者也是不错的。”金镛笑了笑,又道:“其实也不是我不想写了,而是实在是太累了;
别看写小说人不需要动,感觉比不上那些体力活,可也是非常耗费精力的,这些年下来,我的身体也越来越差了,看了中医,中医也说思虑过多也会成疾,这种还不是某一种明显的疾病,就是一种全身的虚弱,古代很多盛名的皇帝与大儒文人,就是这样死去的。
为了身体、为了家人,我也只能封笔了。”
古龙熊耀生也点头道:“是的,我也经常性的感觉很累,这几年的思绪也比不过20几岁的时候了。”
“原来是这么回事,我明白了。”杨文东点点头道。
虽然不是很懂中医,但古代之中的确有很多书生似乎是因为长时间著书而亡,思虑过多,长时间精神集中、脑力运动巨量、没有放松,也很伤身体元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