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07:从小学生开始加点 第575节

  一说到固态电池,大家就不可避免地看向了正在玩手机的李颜。

  女组长突然笑道,“怎么样,李总对这个故事有什么看法吗?”

  “我喜欢听你讲这个故事,多讲点。很有启发。”

  这能有个屁的启发??

  “如果你问的是实验本身……”李颜说道,“方便的话,麻烦给我看看你们的实验记录。”

  没人想到他会这么说。

  连当事人都表示无可奈何的实验,看记录又能看出个什么所以然?

  原本就认为李颜跟他们不是一个路子的那一部分人,此刻心里更是加重了刻板印象。

  果然赚钱佬思维就是不一样,或许是强大的资源让他自以为“分析数据就能解决一切”?

  不过不管实际上怎么看李颜,明面上的面子该给都要给他们心里可以有千般想法,但没有任何站在李颜对立面的理由。

  所以女组长还真就从电脑里调出了现成的记录,直接坐到了李颜旁边。

  此时席间交流已经结束,但会议主持人看一圈人围着李颜讨论什么,便默认休息时间延长。

  其实讨论的只有其他人,李颜没说啥话,只是快速翻阅着。

  还没等“这么翻能看出个啥”的疑问从心里萌芽,女组长就被李颜一句话创得头晕眼花:

  “黑板上的伟人相片,表面反光比较严重,日照角度刚刚好,你的实验里有一步光敏要求很高,应该是这个原因。”

  现场鸦雀无声。

  李颜刚说出“伟人相片”的时候,女组长跟一众研究员还以为他在开玩笑。

  “光敏?竟然跟这个有关系吗?”

  “大概率,你可以看看,你所复原的实验,总是很难卡在同一个时间点。”

  “这是当然的,我也有选在同一个时间开始的,但不可能每次都操作某一步的时候恰好处于同个时刻。”

  “那就对了。从这些现场图来看,你首次实验的时候,天光还真在相片上形成了比较强烈的反射,在多种因素影响下,这种状态并不会维持多久。所以你的实验操作只要不在那么几分钟内完成高光敏要求的步骤,就无法复现。”

  女组长听傻了。

  “但是,这看着也不刺眼……”她差点连这种低级发言都冒出来了。

  光强这玩意儿,又不是刺不刺眼的问题……

  “实际上你这个实验的思路,我也做过。当时就发现光敏问题,并且成功在控制光强的环境里实现了规模化产出。”

  李颜这句话彻底让女组长破防了。

  “嗯?李总,这是啥意思?你们已经做出来了?低温固液态转化吗?”

  “是的,不过没啥意义。我们有更好更稳定的方向。”

  女组长还没消化完这一波冲击,李颜又给了一记闷棍:

  “光强数据,我也有。你如果实在想复现,我可以给你数据,这样你就不用穿越回去了。控制变量,总能验证的。”

  自此事后,李颜在科研智囊团内部的威信迅速建立,大家普遍认为,“李颜团队”的科研力量远超他们的预期。

  在大众看到的成果背后,李颜所拥有的科研基础是非常强悍的。

  只是最终考虑到量产、成本、稳定性等等选择了保守的表达。

  他所表现出来的实力,绝不可能是他实际的最高峰。

  想明白这么一点,大家对李颜到底都研究出了什么,就有了很大的遐想空间。

  有了遐想空间,看李颜的心态自然就变了。

  女组长直到会议结束都还停留在“我为之纠结一年的东西竟然只是你放弃的成果”的震惊中。

  很快,就有一些闻讯而来的研究团队跑来咨询李颜“实验悬案”。

  活脱脱是把李颜当成了特殊的医生。

  要知道,做实验这种事儿……变量是非常惊人的。

  很多时候你以为你控制了一切变量,殊不知那些在眼皮底下发生却无法观测到的变化,才是变量的大头。

  许多实验小组都有个别传说级别的炉子,一炉传十届,老师退休了炉子还在。

  有一些实验什么新炉子高级炉子干净炉子都烧不出来,就得包浆的某个老炉子才能烧出来。

  脏兮兮一堆杂质,都不敢清理,说不定成功的秘诀就在那上边……

  本来大家也没想着他能解答出来。

  但他还真能。

  “你用的乙醛没密封好,氧化了产生了少量乙酸,这些乙酸是成功的催化剂。”

  “啊?这么简单,我靠,又是一次失误反而带来成功的实验。您是之前做过这个实验吗?”

  “没有,分析而已。在你的叙述里,第一次使用的乙醛是‘之前剩下’的,大概率存在问题。”

  “我回去验证验证。”

  “3%,差不多这个量。”

  以上是一位跳脚的博士与李颜的对话,并且结果很快得到准确的验证。

  于是李颜收获脑残粉一枚。

  他甚至能光凭实验报告,就告诉你包浆老炉子那一堆杂质里到底是什么东西在起作用。

  类似这种事情在一个多月内频繁发生,李颜简直成了科学实验悬案的神探。

  其实并没有多离谱,李颜的学识储备非常夸张,分析能力也非常人所能及,就像乙酸当催化剂的事儿,李颜其实也是先知道答案的他在看到这个实验的瞬间就联想到了许多类似实验,包括一些压根没发刊物也没取得任何成果的实验,所以“乙酸是该类型实验的催化剂”在他这是可以直接推导得出的结论。

  知道了这回事,反推乙醛因为保存问题被氧化,也就不算困难了。

  在给李颜足够的注视之后,科研智囊团的顶级天骄们,才终于理解李颜作为一个个体拥有何等恐怖的战斗力。

  量子计算机项目的主导人之一沈教授,在跟老朋友吹牛逼的时候频频提及李颜。

  “老沈,我搞行政的,你跟我扯这些专业名词我听不明白,请用我能理解的方式告诉我,这个李颜到底有多牛逼?”

  沈教授沉吟良久,“你听得懂,数学吗?我们最近跟他讨论了一些数学问题。”

  “听不懂,计算机,数学,物理,那些名词我听不懂。”

  “他在一个月时间里,仅仅跟我们讨论,就整出来了十二篇能上顶级期刊的论文。包括计算机、数学、物理、化学、生命科学。”

  “没有太强的概念,这种成就什么的……又不是说解出来什么千古谜题。”

  “这些学科发展到今天,想要出现惊天动地的成果非常困难,包括现在的诺奖,也不是什么改变世界……”

  “听不懂听不懂。”

  沈教授露出无奈的表情,“你个老东西,这让我怎么吹牛?有了。”

  他突然一拍手。

  “怎么?”

  “年轻人里,喜欢这么跟别人解释李颜有多牛逼。”

  说着,沈教授就从口袋里掏出了一张写着密密麻麻符号数字的纸,“我就不跟你说这是个什么东西了,来,你看看,能看明白吗?”

  “我能看明白个屁,你又埋汰我。”

  “你觉得,这东西看起来像什么?”

  “天书。”

  “那这个呢?”沈教授说着拿起笔写了个“2X2=?”。

  “我谢谢你没有写1+1等于几,2X2等于4嘛,小学生级别,幼儿园级别。”

  “好了,在我们眼里,刚刚你说的天书,大概就等于2X2=4。”

  “……行。”

  “那些年轻人喜欢说,研究的问题有简单、抽象、狂乱跟神的呓语四个难度。简单就是2X2等于4这种,基本都能做。抽象开始,就吃力了,狂乱就是那些让我们愁眉苦脸的问题。至于神的呓语,就是连我们都看不懂,或者说找不到路径的问题。”

  “你的研究里怕不是一堆呓语。所以呢?”

  “这些神的呓语,在李颜那,撑死了是个抽象。”沈教授露出心满意足的表情,“明白了吗?你眼里的天书,是我们眼里的简单。而我们眼里的天书,又是他眼里的简单。”

  “你夸张了吧?”

  “可能略有一点吧,但考虑到他完成思考的速度……我觉得,夸张不到哪去。”

  “这种人才你不得想办法拉进项目组!”

  “我想办法了老哥,”沈教授摇头,“现在啥项目都要他,哪里只是我想不想的问题。而且,我也有点顾虑。”

  “这能有啥顾虑?抢你风头?”

  “我是老东西了,巴不得有人能抢我风头。但是李颜这个人,厉害过头了,他的思考维度跟我们不一样,做什么事,第一反应都是直接掀翻现有体系……这很危险。”

  “……嗯?”

  “你能想象,可控核聚变的雷院拉拢他,结果他上来就准备否定托卡马克装置吗?”

  “听不懂。”

  沈教授挑眉,“得,当我没说。”

第548章 最特别的生日礼物

  2015年12月15日,李颜推掉了一个规格非常高的会议。

  科研智囊团的内部核心会议,至少都是高级项目组带头人,而且要求加入智囊团至少五年时间,取得国家级重大成果才有资格参加。

  两年才开一次,结果竟然邀请了李颜这个“菜鸟”资历的年轻人。

  在负责对接智囊团的领导眼里,他挑了12月15日是别出心裁的,因为这天是李颜生日。

  算是给李颜一个生日礼物,连请柬都附上了“请您出山”的梗。

  如此有诚意,想必李颜应该很开心吧?

  结果是李颜表示“要过生日,下次吧”。

  算是在给这群人了解他实力之后,又让他们好好了解了一下李颜的性格。

  主导可控核聚变项目的雷空院士听闻此事,直接在办公室里笑得捶桌子。

  “这小子一上来就把托卡马克否了,推一个会议算球。”

  “颜,今晚你还有时间吗?”才一大早,韦韵之的信息就发了过来。

  “当然有,我今天都有时间。”

  “诶?”

  过了好几秒,小美女才发来第二条信息:“你不是要去开会吗?”

  “推了,我没说过我要开。”

首节上一节575/62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