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07:从小学生开始加点 第474节

  一些后世回忆起来改变历史的大节点,有时候就是这么……莫名其妙。

  缔造这件事的两大核心,一个持续屏蔽中。

  另一个在干嘛?

  李颜在看书。

  在华夏科学院临江分院的院长办公室看书。

  石磊跟他在茶桌前对坐。

  “石院,我好奇一件事,去到哪都在泡茶,你们是真喜欢喝茶,还是只是一种习惯?抑或是为了不说话的时候有点事情干?”

  石磊那边还在点茶水,“才过去多少天,外边给你整的风起云涌,你倒好,整出来这么厚一本笔记的问题……等你半天,问这么一个没水平的?”

  “这不是抛砖引玉,随便找个话题让您好开口嘛?”

  “开什么口?”

  “您这问的也没啥水平,一看就是憋着话,要不把这话问出来,咱们可没办法好好交流学术问题。”李颜说着,手上还在做着计算。

  “臭小子,这是我办公室,这么说话不怕我把你轰出去?”

  “那咱们去资料室聊呗。”

  看李颜这一副混不吝的样子,石磊笑着摇摇头,“怎么,跟侯啸风见了面,性子都变了?”

  “难怪侯总知道咱俩聊了啥呢,石院。”

  “怪我?”

  “那没有,调侃两句。”李颜笑笑,“朋友间聊聊天,分享分享对后辈的看法,也很正常。”

  石磊皱着眉,品茶品得匝巴了嘴,欲言又止。

  “您说外边风起云涌,我当然知道,来这也不算不务正业。”李颜笑道,“感谢您跟侯总提一嘴,应该多少有点关系吧。”

  石磊端起茶杯,“李颜,拿侯啸风的帮助,想好怎么脱身了吗?”

  李颜秒答:“我这不就在脱身了吗?”

  这话听得石磊把茶杯都放下了。

12月份更新说明

  朋友们,自从8月份搬了办公地点,一路水逆带大活,给我整得夹缝里更新之后。

  到了12月,终于,更忙了。

  最近这半年忙活房子的事情,过去这两个多月跟装修,十二月要入宅,领证,事情实在爆炸,我只能做好全勤顶不住的准备了。

  做这个说明,主要是担心朋友们看到某天没更新就怀疑本书要太监。

  放心,那可能只是我给忙到昏睡过去了。

  提前打个预防针,不过我还是会尽力争取全勤(也就是保证更新)的,祝大家身体健康,开心幸福。

第471章 我知道很难但是也不难

  “要有这么大反应吗?”李颜笑道。

  “臭小子,把我这当避风港了?”

  “哪敢让石老趟这趟浑水?”李颜手上还在快速抄写着什么。

  “还调侃起我来了,”石磊重新端起茶杯,“说吧,准备怎么做?”

  “为什么要考虑脱身的事情?”

  这话又给石磊听愣住了。

  “入了局,还不考虑脱身?”石磊用手指敲着茶几桌面,“小李颜,你是以为侯啸风在你这准备转性当好人了?”

  “那当然没有,石院对这个话题还是挺热衷的嘛?”

  “,”石磊摇摇头,“好心当成驴肝肺了,我是怕你真单纯,以为我跟侯啸风提起你,他就全心全意帮你。”

  “这不叫单纯了,这叫傻啊。”李颜笑笑,“入了局当然要考虑脱身,但如果我反过来让别人入局,不就不用考虑脱身了?”

  “……还真是名不虚传。”

  也不知道石磊在感慨些啥。

  “石院,咱就先别聊商场那些个破事了,我这边一堆问题,您好歹帮忙筛选筛选,也给我指明方向啊。”

  李颜不说对石磊不信任吧,但至少也有点提防。

  这些站得比较高的大佬们内部总会有些沟通,鬼知道他们会聊什么东西,又会不会影响到李颜后续的计划。

  “指明方向,这四个字,可实在不容易啊。”石磊喝完了一小壶茶。

  “何出此言,石院?”李颜停下了笔,把手里的资料叠起来放到石磊桌面,“我问的问题虽然比较多,但对您来说都算是比较基础的吧?”

  “我看得出来,你问的内容重在‘理解’,所有问题都是成体系的,能问出来,已经说明你对当前的行业情况有些了解。”石磊说道,“并且想要自己整理出一条思路来。”

  “我的学习方式向来如此。”

  尤其是激活“学习速度”以后,学什么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思路发散起来完全收不住。

  不过“整理自己的思路”倒是李颜重生前就有的习惯。

  这个习惯甚至一度导致了他高中厌学期理科综合暴死的结果。

  就是那种物理化学考个二十几分的情况。

  在当时的同学们看来,李颜算是无药可救了,已经是彻底自我放弃的状态。

  包括看到高三下学期翻着课本学物理化学的李颜,同学们基本也是摆出“他不是在搞笑吧”的态度。

  所以最后看到李颜高考这两科全都接近九十分的时候全傻了。

  分确实倒也不算高,但李颜直到第三次模拟考试,都还只是堪堪及格的水平,真就是半年里肉眼可见地一步步往上爬。

  这成绩当时还把不少同学的道心击得粉碎。

  他们完全不理解,为什么物理化学也能一学期从不会到会,为什么李颜学理科靠的是看没有笔记的课本?

  就因为“思路”。

  李颜在厌学的情况下,本来就保持着对“机械学习公式”的反感,一旦没想明白“为什么”就很难学得进去。

  高中理科跟初中理科的一大区别也是让很多初中尖子陨落的原因,就是各种知识变得不那么“直观”,甚至有些反直觉。

  想要彻底理解这一套理科知识体系,就要一定程度推翻之前对世界的认知。

  其实往后每一次想要学到更高层级的知识,都免不了要再走一次这种路线。

  李颜高三下学期还在看没有笔记的课本,问一些在同学眼里很“弱智”的基础问题,就是为了建立一套适配当下知识的理科思维体系。

  他成了,所以公式变得很好理解,题目也变得简单,除了一些实在因为时间问题没有涉猎到或者记不住的高难度内容,其他题目已经形同1+1等于几了。

  现在的李颜,也是在干这件事。

  接触一些高精尖的、之前从未接触的领域,显然是需要一些全新的理解,这条路径需要李颜自己去定制,所以只能通过一些基础到甚至有些弱智的问题去探索。

  石磊能看出来,说明他至少也理解这一套“不破不立破而后立”的思考方式。

  “回答你的问题不难,答出你想要的答案,不简单。”石院笑笑,翻阅起李颜的手稿。

  李颜也不说话,就等着。

  “这么看,你真准备接触接触光刻机了?”石磊看了有半小时,开口问道。

  “对。”

  “为什么?这么些问题问出来,你也不像不了解光刻机基础情况。”

  “石院,我不信你联系我,不是因为光刻机这个活。”

  “当然是,但我也没想着你现在直接接触。”石院的语气变得严肃,“我还以为你至少先从各种基础学科开始入手。”

  “我感觉您这句话在外人听来才离谱,我现在才从基础学科入手,下一步却是光刻机?您倒是很信任我啊。”

  “奇迹男孩,不是吗?”石磊露出笑容,“你学什么都很快,这点在我们看来,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所以我直接碰光刻机也是可以的。”李颜笑道。

  “你有需求?”

  “有。”

  这话倒是让石磊完全没想到,他这种行业带头人,华夏目前最大芯片研究与生产公司华芯国际技术顾问,把buff叠满了,都只是把光刻机当一个难以攻克的科研难点。

  远远谈不上需求。

  国内目前光刻机领域的发展实在太不够看了,在全世界领域,光刻机也不是一个多大的产业,最高精尖的技术基本被尼德兰的阿斯玛垄断。

  目前芯片虽然高度依赖进出口,但也完全满足需求。

  换句话说,也就是当下对“国产光刻机”并没有很迫切的需求。

  核心还是为了技术发展,是政治任务、科研任务。

  李颜虽然造手机,但怎么会有需求呢?蛟龙现在用进口芯片不是用得好好的么?

  “为了你的手机?”

  “对啊。”

  “小李颜,”石磊笑了,“你不会是为了控制成本才想自己搞芯片吧?投进去的钱够你开发两代手机了。”

  “不是,未雨绸缪。”李颜说道,“接下来恐怕要遭到芯片制裁了,最好的出路就是自己搞定。就算您不找我,我也该去找您了。”

  “……制裁?”石磊皱眉,他可没听说过这种消息。

  “现在超级生活圈的对手们集体暴死,那就轮到我扩充市场了。乘势冲向国际市场是必须的,届时要是连菠萝手机都卖不过我了,你猜外边会不会点名控制我的芯片使用?”

  合着还是侯啸风的功劳了!

  “你倒是……很自信啊,李颜。”

  “是未来的几种可能之一,既然有,就该做好准备。”

  “进军国际市场,那可是有不少工作要做,准备好了?”

  “已经布置下去了,至于软件的语言适配、操作习惯适配乃至国外运营平台的搭建,那都不算事儿。”李颜笑道,“所以,我当然需要未雨绸缪,被人家说一句‘不能用’就断了生产的路子,也太憋屈了吧?”

  “我听你这话,怎么还准备短时间内造出来一台光刻机呢?”石磊看李颜的眼神变得很微妙,甚至一时产生了李颜在拿他寻开心的想法。

  “我做事,从来没有长线作战的准备。”李颜说道,“要干,就得快,抢在历史的前边。”

  “你想做的,是可以满足下限需求的,还是代表当前最高技术的euv?”

  “当然是后者。如果我们只满足于发展成熟制程的芯片和应用,那将永远矮人一头,这将使我们在未来的数据时代被戴上枷锁。”

  石磊摇摇头,“虽然我觉得你应该知道,但我还是得跟你强调强调。”

  “洗耳恭听。”

  “李颜,光刻机,毕竟是个工业产品,他不是数论难题。我们做不出来,往往不是因为缺少灵光一闪。”石磊的声音变得非常低沉。

首节上一节474/62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