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07:从小学生开始加点 第459节

  怎么他妈会有一个人啥都精通的!

  甚至连他妈的文学、体育跟艺术都可以!

  现在这个人甚至力压自己家族全力培养的孩子,这教人如何能接受?

  “老蔡,你知道科由的题目吗?”

  蔡振东摇头。

  “你不知道?”

  “真不知道。”

  余田长长叹了口气,舔了半天嘴唇才说道,“仿生学机械臂。”

  蔡振东不置可否。

  “取巧。”余田笑了笑,“还是取巧,仿生不仿生的,还不是看模型足不足够精巧,单凭一个学生,哪有能耐做出来这个机械臂。至于编程内容,那确实也没什么亮点。”

  “老余,你要是看得清,我倒是跟你说说实话。”

  余田坐在室外台阶上,身体靠着门框,“说呗,你这老蔡,难听话说的还少吗?”

  “华大这边,从来就不认为李颜跟科由是对手。”蔡振东摊手,“老余,接受吧。这个人,应该欣赏,应该旁观,看他能创造什么奇迹,而不是对比。”

  “如果接受了李颜的存在为合理,那我余田这半生努力不就成笑话了吗?”

  余田用平淡的语气说出了听起来情绪很激烈的话。

  比赛还没正式开始,但胜负已定。

  余科由的仿生机械臂在其他参赛者面前,小有优势,但在李颜的自动驾驶路径选择算法面前,有断档的差距。

  甚至不需要李颜去呈现什么。

  别人搞科创,研究点实验数据,做个漂亮模型就差不多,你直接搞定一个五十年无解的数学问题,还比什么?

  当然,李颜并不知道这些,他已经在纠结竞赛当天还去不去参加了。

  “报名参赛的目的其实已经达到了。”李颜对着陈凡挠头,“唉,跑一趟挺费时间的。”

  “你是……什么目的来着?”陈凡问。

  “逼着自己做点其他事情。”

  “……你是指解开追墙博弈最优解这件事?”

  “现在可以这么说。”

  陈凡笑着点头,表示麻了。

  “陈凡,要不就你去汇报吧,让你体验体验装逼的快感。”

  “我懂个屁!”陈凡连连摇头,“你意思是……这种场合已经无法让你有装逼体验了是吧?”

  “对。”

  被刺激多了,习惯了倒是有种莫名的快感,陈凡竟然因为李颜干脆利落的装逼感到浑身舒爽。

  其实李颜考虑这个问题非常多余,因为他显然太过低估自己这篇论文的影响力了。

第461章 华夏科学院的邀请

  李颜成为百亿富翁之后的影响力,层级到底能上到哪里。

  在普通人眼里,跟神仙无异,但在能谈“权势”二字的群体里呢?

  李颜毫无疑问是吃了临江给的支持,韦易力也鼎力相助了,与很多白手起家或者面对围追堵截的商人不同,就算不从结果来说,他这一步迈得依旧很顺利。

  面对的最大挑战是上京科技圈的进攻。

  然而由于李颜带着不少光环,上京科技圈也不好拿出太狠的手段,玩了一些并不高明的阴招。

  在临江愿意出面对阵的前提下,对李颜并未产生什么真正阻力。

  反而因为阴招不够出彩成了昏招,还给他加分了。

  在李颜干成这件事之前,其实大部分大佬并不看好。

  或者说没有态度,看好不看好的,无所谓,每时每刻都有创新者,哪个不是吹得天花乱坠?哪个不是要改变世界?

  失败者众而成功者寥寥,这里边有很多因素,天时地利人和,顺了才能成。

  李颜只不过是又一个成功者罢了。

  大佬们还乐见他开创出一块新蛋糕呢。

  从临江的角度看,李颜这蛋糕是放在他们这还是放在别人家里,很重要。

  但要是从华夏的角度看,蛋糕只要是自家的就行,管他给谁吃呢?

  李颜端出来了一块新蛋糕,证明了它的存在与美味,这就足够了。

  争啊抢啊斗得你死我活啊优胜劣汰啊什么的,都无所谓。

  所以,哪怕李颜成了百亿先生,对于一些大佬来说,也不过是站在风口上的猪。

  只是这只猪特别年轻,年轻到可以讲讲故事而已。

  单论风力,那倒还不算很大。

  “商人嘛,会玩概念、玩对概念、得到支持,这就是李颜成功的核心。”

  在李颜被宣传资产过百亿的时候,临江某个院子里,有两个对饮的中年人曾如此对话。

  “他才十六岁。”

  “能在新兴行业干出点成绩的,哪个不年轻?”

  “起点还是高太多了。”

  “起点不重要,我们只看高度。说直接些,李颜现在对国家还没那么有用。他跟其他出彩的商人没两样。”

  “只是走得顺一些。”

  “时间点好,卡在乘风的时候了。不管是谁乘上这阵风,我们其实都不在乎。”

  “理解,真金白银,还得再有几年炼炼。”

  “他先在更高层级面前露露脸吧,你们临江重视,不还是因为能给你们赚钱?是李颜也好,是陈颜林颜都一样,16岁还是61岁,没区别。”

  李颜高估了自己商业成功带来的地位提升效果了。

  毕竟也没人知道他带着重生跟系统两个挂,再牛逼的人也猜不到李颜造手机从开始到今天,卡的各种时间点都不是巧合。

  而是有意为之。

  层级越高能力越强的,看李颜这一路就越觉得存在强大的运气加成。

  并且离李颜比较远的那批人,也不知道李颜在整个手机开发过程中的操作细节,不知道李颜在这里边扮演的远不止一个管理的角色。

  自然很容易把他的画像变成:

  一个天分出众、十分聪明、执行力强并且嗅觉灵敏的……幸运儿。

  难得吗?很难得。

  价值特别高吗?那不一定。

  当李颜最耀眼的标签从天才转变为“老板”的时候,当他最大的成就从奖项转变为财富的时候,就不可避免地会被解读为“最大价值等于赚钱”。

  微观来说,是大部分人梦寐以求的,宏观来看,就没什么特别的价值了。

  所以在李颜目前为止最成功,最意气风发的时候,顶层大佬们反而对他没什么印象。

  世界上会赚钱能赚钱的人可太多了,但商人从能赚钱到拥有除了钱以外的话语权,可有很难的一步要走。

  谁也没有想到,这一步李颜一下就跨过去了。

  五十年无解的题目,在学术界倒是多得很。

  解开来是一个成就,不过还不够格拿数学大奖,大概就是能在核心期刊发表的论文这个水平。

  本身不算太夸张的成就,所以李颜真没太把这件事放心上。

  但是“解开无解数学题”这件事放他身上,有极为强烈的特殊意义。

  一下子把李颜从“特别会赚钱的老总”又给拉回到了“顶级天才”的路子上。

  在群众看来,这只能说明李颜确实很聪明。

  但在大佬们看来,李颜却瞬间拥有了恐怖的潜力。

  他对整个国家来说,都拥有了价值。

  这时候“16岁”的离谱buff才会在大佬们心里生效。

  一个很年轻的会赚钱的人,很厉害。

  一个很年轻的会搞研究的人,也很厉害。

  但一个很年轻的又会赚钱又会搞研究的人,那就不是1+1=2的那种厉害,而是要远远大于2。

  这说明李颜既拥有人类前沿的智慧,又有足够的能力与想法将其实用化。

  什么概念?

  很多科研大佬在自己的领域深耕,钻研出了许多成果,但“怎么用”基本没说法,价值需要后置开发。

  而负责实际应用的团队,往往又缺乏足够的科研能力,做东西擅长,突破自己就没说法了。

  这本来就是两个不太一样的技能树,理论研究的天天想着怎么应用那也很难研究出什么成果。

  对国家来说,一个能用自己强大理论科研能力点科技树的人,价值是最大的。

  而这种人,极度稀有。

  能在理论研究上搞出点一二三四的,无一例外都是天才。

  天才往往追求的是一些很高层次的东西,他们探寻自己心中的疑问,叩问宇宙中的未知,所追求的自我实现层级高得惊人。

  已经可以称为求道者。

  曾经,有一批满怀赤子之心的伟大学者,在特殊时期的条件下将个人的道转变为国家的道,用一个个研究成果武装华夏,成为了华夏儿女必须铭记的名字。

  但也有一些声音发出疑问:

  如果当初是太平盛世,以他们的才华,是否能取得更惊人的科研成果?

  甚至直接带领全人类更进一步。

  毕竟彼时他们个人的道,也是全人类的道。

  由此可见,一个能在理论研究领域取得成绩的天才,同时拥有把知识应用起来的能力与意愿,是何等可贵。

  李颜就是,而且他才16岁。

  这些东西他确实没怎么想过,所以才会在汪紫告知有三位上京来的“客人”时面露疑惑。

  “华夏科学院?”

  “是的,都是百科上能找到的人。”

首节上一节459/62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