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建深夹了一筷子,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尝了尝。
“嗯,不错,口感脆脆的,很爽口。”
朱建深随后把内阁大臣都传了过来,然后让他们一一试吃那道“酸辣土豆丝”,弄得一众阁老有些忐忑,怀疑朱建深是不是打算把他们全都打包带走。
直到得知他们吃的就是“土豆”,众人这才明白朱建深把他们叫来的意思。
“陛下,此物虽然亩产惊人,味道也不错,但淮南为橘淮北为枳,各地情况不一样,此物是否适合所有土地还需验证,不宜操之过急。”
邬阁老率先提出意见,立即引起了其余几位阁老的附和。
窦世枢在王行宜辞官之后就顶替他的位置进入了内阁,他当即唱起了反调。
“陛下,秦王殿下此前说过此物亩产超过30石,如今果然应验,说明殿下对此物知之甚深,臣以为早日让天下百姓种下此物,就能早一日让百姓不再饱受饥饿之苦……”
结果还没等他把话说完,邬阁老就指着他的鼻子破口大骂。
“虫豸!”
“粮食乃是百姓身家之所依,若是未经验证,便草草令百姓种植,万一出事,便是天大的乱子,你这是在误国误民!”
窦世枢气得牙根痒痒,却又不敢直接顶撞,最后还是朱建深出来打圆场。
“既然此物已经在陕西验证过了,那便先在陕西一地推广吧。”
“陛下圣明。”
不过还没等朱建深高兴多久,一封来自辽东的战报就让他眉头紧皱。
朝堂上,朱建深让大臣们传阅这份战报。
“陛下,辽东力真作乱,臣以为应该即刻发兵剿灭。”
“荒谬,小小力真不过癣疥之疾,辽东气候恶劣,与其派遣大军围剿,靡费钱粮,不如诏安,力真所求不过开市互惠,只要禁止盐铁流出便是。”
看着朝堂上吵成一片的大臣们,朱建深一时也没了主意。
“此事容后再议。”
下朝之后,万皇后一阵枕边风,最终让朱建深答应辽东开市。
这个消息很快就传到了秦浩手里。
纪咏看了密信之后,嘴角勾起一抹冷笑:“看样子咱们这位庆王殿下,已经等得不耐烦了。”
“辽东开市,所获不知凡几,到时候庆王养多少兵马都不需要伸手向户部拿粮饷了,这些年力真连年叩边,估计我这位四哥忍得很辛苦才没有把他们剿灭吧?”
“殿下认为力真该如何处置?”纪咏忽然问。
秦浩目光一冷:“自然是火速剿灭,一个不留!”
“哦,为何?”纪咏继续追问。
“力真一介小部落,原本在苦寒之地挣扎求生,如今却已经形成不小的规模,说明他们善于学习,这样的敌人有朝一日一旦壮大,必然野心不小,可笑我那位四哥还以为力真是他养的宠物。”
第1139章 杀兄弑父
“对了,还有一个消息,陛下封宋墨为怀化将军前往安南平叛。”
纪咏的话让秦浩捏着杯子的手顿了顿。
“看样子,是时候启用宋墨这枚棋子了。”
三天后,严朝卿拿着一封密信递给宋墨:“少帅,秦王来的密信。”
宋墨接过来一看,顿时双目通红,一口黑血喷出。
“好你个宋宜春,原来如此,有朝一日,必定让你英国公满门血债血偿!”
随后,宋墨给秦浩回了一封信,只有一句话,允我复仇,任君驱使。
一个月后,宋墨率领二十万大军出征安南,仅仅用了半年时间就平定安南,朱建深对宋墨的勇武十分赞赏,封宋墨为车骑将军。
此后的两年,天下风平浪静,但秦浩知道,这只是暴风雨来临前的宁静,一方面跟窦昭配合经商获取大量银钱,一方面厉兵秣马等待时机。
澄平二十七年秋,皇后娘娘身体抱恙,庆王请命回京探望。
朝堂上出现了不少反对的声音,邬阁老这些坚定的太子党成员都怕庆王回京后,朱建深对继承人产生动摇,毕竟庆王这些年来大把银钱撒下去,朝中党羽众多,硬是把庆王捧成了一代贤王,而太子这些年的表现又实在乏善可陈。
惟一提升名望的赈灾机会还被定国公蒋梅荪给毁了。
庆王一党则是针锋相对,指责邬阁老等人其心可诛。
“我朝向来以任孝治天下,如今力真归附,辽东局势稳定,庆王殿下回京以尽孝道乃是天经地义。”
“没错,不让庆王殿下回京,有违人伦,人神共愤。”
朱建深被吵得头疼,最终还是心软同意让庆王回京。
不过,这回庆王回京带来的可不止是他的亲卫,还有整整十万大军,用庆王一党的话来说,这些年庆王战功卓著,也得罪了不少人,大军是为了保护庆王的。
这些都是庆王在辽东培养的精锐,虽然没有朱建深的命令不得进城,但这十万辽东精锐的到来,也彻底打破了京城武装力量的平衡。
多年来庆王就利用各种手段,或是收买或是排除异己,在京城禁军当中安插了不少心腹,这些人再加上庆王带来的十万大军,足以支持庆王发动一场政变。
邬阁老等人意识到危险,连忙劝解太子向朱建深进言,让庆王尽快回到封地。
太子却觉得庆王为母尽孝,没有阻止的理由,急得邬阁老直跳脚,就连太子妃也大骂。
“死脑筋,你跟人家讲仁义礼智信,人家刀都架在咱们脖子上了!”
邬阁老见太子实在是劝不动,只能向朱建深诉说利害关系。
虽然朱建深心底不愿意相信庆王敢谋反,但作为皇帝他还是下了一道圣旨,召宋墨率军回京。
前脚刚送走邬阁老,朱建深心里还是隐隐不安,于是把汪渊叫到跟前。
“我再拟一道密旨,八百里加急送到陕西。”
半个月后,秦浩收到了朱建深的密旨,一直紧绷的脸上也终于露出了笑容。
纪咏接过圣旨一看,顿时大喜过望:“恭喜殿下,有此密诏,问鼎乾坤名正言顺。”
临近隆冬,京城的天气越发严寒。
朱建深的身体越来越差,反倒是一直称病的万皇后容光焕发。
坤宁宫。
万皇后半倚在床榻上,一名宫女脚步匆匆前来禀报:“皇后娘娘,庆王殿下求见。”
“让他进来吧。”万皇后挥了挥手,身边的太监将她扶了起来。
不多时,庆王就大步流星的走了进来:“儿臣参见母后,给母后请安。”
“行了,这里又没有外人,不必拘礼,坐吧。”
“谢母后。”
万皇后一个眼神,贴身太监汪公公就挥退了伺候的宫女太监们。
“什么事这么着急,将来你可是要做一国之君的,这点定力都没有,平日里我都是怎么教你的。”
在万皇后面前,平日里嚣张跋扈的庆王温顺得像只宠物狗。
“母后恕罪,儿臣收到消息父皇已经下旨命宋墨回京,若是咱们再不动手,恐怕就要错失良机啊。”
万皇后闻言皱了皱眉:“宋墨,又是这个宋墨,跟他舅舅蒋梅荪一个脾气,又臭又硬。”
“既然你已经决定了,那便放手去做吧,本宫关键时刻会助你一臂之力的。”
“谢母后,等儿臣坐上那位置,便能一直侍奉在母后跟前了。”
从坤宁宫出来,庆王身上的气势陡然一变,对身边亲信低声道:“今晚把关键的人都召集到我府上,有要事相商。”
“是。”
当晚,庆王府灯火通明,表面上是庆王广邀宾客,载歌载舞,实际上王府书房的密室里,庆王正在与其一党的中心人物商议谋反的行动方案。
“诸位,明晚子时,听本王号令,一鼓作气拿下京城,待来日本王登基,诸位都有从龙之功,加官进爵,封妻荫子,本王绝不负诸位。”
“愿为殿下效死!”
翌日入夜,澄平二十七年的第一场雪悄然而至,就在京城百姓期盼着瑞雪兆丰年时,庆王手下已经悄然展开了行动。
伴随着大雪纷飞,在午门值守的禁军一个个缩着脖子吹着寒风,咒骂着鬼天气。
忽然,一个值守的禁军士卒看到下面有人影闪过,顿时警觉起来,大喊:“谁?谁在那?”
“杀~~~”
庆王眼见已经败露行踪,当即下令强攻。
城头上的禁军从来没想到过居然还有人敢攻打皇城,完全没有准备,等他们反应过来示警时,一支支弩箭已经飞上城头,一时间惨叫声不绝于耳。
与此同时,大量身手矫健的辽东精锐扛着云梯开始攀爬,喊杀之声震天。
不过能够被选中拱卫皇城的禁军也都是精锐,很快就在指挥使的领导下组织防御,双方展开了惨烈厮杀。
眼见午门一时无法得手,庆王赶紧向东华门与西华门增兵。
终于在半个时辰之后,东华门被攻破,城门守将战死,很快西华门也被攻克,紧接着午门也抵挡不住失守。
庆王分派三位心腹把守三门,随后亲自带人杀向东宫,同时派人将乾清宫控制。
东宫门前厮杀极其惨烈,太子亲卫虽然占据地利,但奈何人数太少,而且完全没有准备,很快就被庆王攻破大门。
一时间,整个东宫成了一片修罗地狱,惨叫声不绝于耳。
太子被残余的亲卫护在寝宫。
寝宫外密密麻麻全都是庆王的士卒。
“大哥,早就跟你说过,你不适合当太子,若是早些让位与我,你我兄弟也不至于闹成今天这个样子。”
庆王一副胜利者的姿态,洋洋得意的道。
太子怒斥:“乱臣贼子,就算你杀了我,父皇也不可能传位给你。”
“哈哈,说你天真你还真蠢,如今整个紫禁城都在我手里,只要一纸诏书,本王就是名正言顺的天子!”
“你敢弑父弑君!”太子瞪大眼睛。
“我有何不敢,若是他识相禅位与我,或许我还能让他多活几天,若是不识相,本王的刀可不认人。”
庆王说完,一挥手,一阵弓弩齐射,成片的太子亲卫倒下,最后只剩下太子与太子妃两人,惊慌失措的抱在一起。
“大哥,大嫂,四弟送你们上路了。”
“你,你不得好死……”
庆王朝着二人尸体吐了口唾沫:“哼,临死前还要咒本王,来人将他们的尸体一把火烧了,本王要将他们挫骨扬灰!”
解决完太子后,庆王当即率军来到乾清宫外,乾清宫的侍卫死的死跑的跑,只剩下一群太监挡在门前。
“儿臣向父皇请安,还请父皇现身一见。”
乾清宫内,朱建深一阵咳嗽,用手帕一接,一口黑血涌出。
“陛下……”
汪渊想要让朱建深重新躺下,却被他一把推开:“替朕更衣,朕倒要会会这个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