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度恐菌 第301节

  无它,数量太多又不配合,根本顾不过来,只有某些特殊人物才有可能得到特殊照顾。

  轻度感染者的实验情况同样不容乐观,大部分人的病情仍在加重。

  检测发现,虽然干细胞移植成功,但那段基因并没有随之扩散全身,而是只存在于干细胞,以及部分血细胞里。

  周济民如丧考妣。

  人体的细胞是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一次细胞周期大约为120~200天左右,大约每6~7年全部更新一次。

  即便移植成功,也需要足够的时间,才能让这段基因扩散到全身。

  感染者根本等不了那么长时间。

  至此,已经可以宣布实验失败。

  不甘心地周济民从感染者身上提取相应的细胞,与幻肺菌放在一起,结果发现幻肺菌并没有受到抑制的迹象。

  用免疫者身上提取的细胞做这项实验,也是同样的结果。

  周济民人都麻了,但他很快意识到自己走进了误区,更换思路,提取免疫细胞进行同样的实验。

  这一次终于有了新的进展,免疫人员的免疫细胞确实对幻肺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他立刻调整实验思路,放弃干细胞移植,转而用技术手段,将基因片段优先植入免疫系统。

  新技术对重度感染依旧无效,对轻度感染的效果也不理想,只有不到百分之十五的轻度感染者病情得到抑制,还都是刚刚感染不久那种。

  其余的百分之八十五依旧如故。

  虽然依旧说不上成功,但百分之十四点二的成功率已经是无与伦比的巨大进步,在人类对抗幻肺菌的征程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第314章 舍我其谁

  “只有14.2?”徐毅瞪大震惊的眼睛,满脸不敢相信。

  周济民面露苦涩,点头重复:“对,只有14.2。”

  阳光透过舷窗,照在两个人的侧脸上,半边明亮,半边灰暗,一如二人的心情。

  “怎么会这样!”徐毅使劲揉动太阳穴,思绪难以形容的复杂。

  周济民的情况更加严重,用沙哑的声音说道:“就这14.2还只是抑制,而不是治愈。”

  “什么?”徐毅更难受了,“一例治愈的都没有?”

  “没有!”周济民非常肯定地摇头,“我们已经观察一段时间了,这14.2%的病程发展确实中止了,但他们还是感染者,仍然能从呼吸中检测到微量孢子,没有任何痊愈的迹象。”

  徐毅忽然问道:“那普通组呢?情况怎么样了?”

  周济民眼角抽了抽:“已经完成干细胞移植,但是感染组的数据太吓了人,能不能免疫实在是没底,更不敢随便试验。”

  徐毅点了点头:“谨慎点是对的,这种时候,绝对不能乱来!”

  普通组完成移植后,下一步该进行的就是感染实验。

  但14.2%实在是太低了,若是免疫几率也是14.2……不,哪怕提高一倍达到30%,或者再高些达到50%,仍然会有半数人感染。

  这是任何人都难以接受的结果。

  关键是这项技术不仅成功率低,成本也高得令人发指,每个人至少花费几十万,为积累数据用于实验还能接受,大范围推广就是个笑话。

  哪怕成功率是百分之百,成本降不下来也没用。

  想想看吧,十四亿人口,每人平均花费二十万,就是280万亿,整整两年的GDP扔进去都不够。

  这还只是直接费用,因为移植产生的时间成本、工作延误等间接损失还没计算在内。

  “实验已经没有继续下去的必要了。”尽管万般不愿,周济民却不得不做出这样的结论,“有一点点收获,但整体而言算不上什么突破,投入的人力物力又这么大……”

  千言万语,最终化做一声叹息。

  徐毅稳了稳思绪,劝道:“老周,用不着这么沮丧,胜败乃兵家常事,要是这么简单就能找到治疗幻肺病的办法,疫情哪能发展到这个地步?别灰心,别气馁,以后继续努力不就完了?”

  “我还没那么脆弱,就是压力有点大。”周济民摇头,“这两天,我一直在琢磨这件事,总结了一点经验教训。”

  徐毅马上拿出小本本:“你说!”

  周济民组织了一下语言:“首先,我之前的想法有点天真,以欧扬为蓝本的目的,就是想找到治愈方法。可事实证明我们目前的方法不对,我的想法是尽快调整研究方向,深入研究普通免疫人员的共同点,尽快揭开免疫的秘密。”

  徐毅笔尖飞快,在纸面上写下一串除了他自己,谁都看不懂的鬼画符:“把重心从治疗转到免疫上,对吧?”

  “对!”周济民重重点头,“找不到治愈的方法,能保证未感人群的安全,一样功德无量。”

  “那干细胞实验呢?还做吗?”徐毅停笔问道。

  “我觉得有必要继续!”周济民说,“我始终觉得,干细胞移植是个非常重要的方向,可以缩小规模,但彻底放弃……”

  说到这里,他摇了摇头,意思已经非常明显。

  徐毅点头:“好,我会如实向上面反映你的意见,但最终结果不是我能控制的。”

  “能理解。”周济民说,“没事的话,我先回去了。”

  “老周。”徐毅语重心长,“搞研究我是个外行,还是那句话,我一定帮你搞好后勤工作,有什么想法,你就放心大胆的来!”

  “好!”周济民点头,起身离开。

  徐毅看着他离去的背影,慢慢皱紧眉头,思考片刻,叫来了陆维:“你去安排一下,注意点老周的情绪。”

  陆维有些诧异:“舰长,您是说……”

  “你哪来这么多问题!”徐毅立刻打断,“说什么你就干什么!”

  “是!”陆维答应一声,马上安排去了。

  周济民离开后,立刻返回研究区,但他什么也没干,坐着发了一会儿愣,忽然看向江雨薇:“小江!”

  “哎!”江雨薇赶紧答应一声,“周老师,您叫我?”

  “对,能不能麻烦你把欧扬叫来,我有点事找他。”周济民说。

  江雨薇有些奇怪,但也没多想,答应一声匆匆离开,没多一会儿就把欧扬带进来。

  欧扬上舰的时间不短了,可研究区一共也没来过几回,好奇地左顾右盼,但很快就摆正姿态:“周教授,您找我?”

  周济民挤出笑容,指着对面的椅子说:“来来来,坐下说。”

  欧扬一点不矫情,老实不客气地坐下。

  周济民道:“欧扬,今天找你来呢,是想和你了解一点情况。”

  “您说!”欧扬立刻端正态度。

  周济民说:“是这样,我在资料里看到,你当初在棕熊机场的时候发过一次高烧,还挺严重的,是吗?”

  “对,是有这么回事。”

  “那你吃了什么药,或者用过什么退烧方法?记得吗?”

  欧扬顿时尴尬了:“嗨,我那个时候都烧得没意识了,直到现在,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噢,对了,我发烧那会儿朱一鸣一直在我身边,他应该知道。”

  周济民又一次把目光投向江雨薇:“小江,还得再麻烦你一次。”

  江雨薇有点小郁闷,但也只能老老实实地把人找来。

  可面对周济民的问题,朱一鸣同样说不出个所以然:“倒是吃了几片药,都是米军给的,不知道是什么。”

  周济民不死心地追问:“还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越详细越好!”

  朱一鸣凝视回忆,摇头:“时间太长,实在是记不清了。”

  “这样啊!”周济民很失望,但也没再多说,“你们回去好好想想,如果想起什么,尽快和我说一声。”

  “好!”欧扬和朱一鸣一齐回答,告辞离开。

  一出门,朱一鸣就小声蛐蛐:“欧扬,什么情况这是?怎么问起机场来了?”

  “不知道啊!”欧扬摇头,“可能是实验不顺利,想找找原因吧。”

  朱一鸣一脸惊诧:“这能找出什么来?”

  在他眼里,这种所谓的细节压根儿没什么好问的,总不至于说,当初欧扬躺倒的角度,睡觉的姿势,都能影响最终免疫还是感染吧?

  搞笑呢?

  朱一鸣忽然压低声音:“我怎么觉得,有点病急乱投医的意思?”

  “实验不顺利,急的吧。”欧扬轻轻摇头,“你嘴别那么碎,瞎猜乱讲惹出麻烦来。”

  朱一鸣很不服气:“我也就跟你讲一讲,还能跟没关系的外人乱说?”

  二人并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很快就忙自己的去了。

  周济民却满腹心事,在研究区一坐就是小半天,直到晚饭时才收拾好心情,像平时一样细嚼慢咽地吃饭,散步,回到自己的舱室里休息。

  身为研究部门的负责人,周济民和徐毅一样住单间,面积不大,五脏俱全那种。

  可他虽然躺在床上,却像烙饼似的,翻来覆去怎么都睡不着。

  周济民知道,这是压力过大导致的,却没什么解决的办法。

  或者说,从一开始就没打算解决。

  他就这么躺在床上,一直等到午夜才悄悄起床,一个人来到研究区。

  研究区的夜晚并不平静,哪怕午夜时分,仍有研究人员不分昼夜地忙碌。

  大家并不觉得周济民这个时间出现有什么奇怪,因为熬夜本就是研究人员的常态。

  周济民从容不迫地走向研究区的角落,慢条斯理地换上防护服。

  那里几个专门研究孢子的负压舱室,任何人进出都必须穿上全套正压防护装备。

  这玩意有点像商家搞宣传时用的充气玩偶,防护服内部加压,压力略大于外界气压,一旦防护服破损,气流就会在压力的作用下,从防护服内部向外吹,从而阻止孢子或者其他病原体进入防护服内部。

  负压舱也是同样的原理。

  穿好防护服后,周济民进入负压舱,取了一罐孢子放在面前,既不做实验也不搞分析,就那么盯着罐子愣愣地出神。

  几个研究员觉得奇怪,关心地上前询问,周济民只说自己没事,挥挥手让他们继续忙自己的去。

  周济民并不像表面上那么平静,他的心里浪涛翻涌,两个截然不同的声音在他心里反复争吵,却始终吵不出个结果。

  大概二十多分钟后,周济民忽然打开罐子,通往负压区的隔离门上,绿灯瞬间转红。

  那是检测到孢子的提示。

  但没人觉得不对。

  搞研究嘛,不打开怎么研究?

  然而下一秒,周济民一把掀掉头盔,抱起孢子罐狠狠地吸了一口。

  附近的研究人员全都被这一幕惊呆,其中一个本能地拍下墙壁上的报警器,刺耳的警报声瞬间响彻研究区。

  他们还想冲上去看看,却被周济民挥手拦住:“别过来,我没事!”

  那几个研究人员腿都麻了,你都直接闻上孢子了,还没事?

  周济民旁若无人地又吸了一次,仔细品了品,却没有任何异常的感觉,失望地扣好孢子罐。

  过滤系统一直在工作,不断过滤负压区里的空气,逐渐把空气中的孢子全部清除。

首节上一节301/30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