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生,从升级祖宅开始 第43节

  “嗯呐!”

  阿琅高兴的点头,哪怕只是看一看,他也觉得足够了。

  当即用力抓住木条,道:“那我们继续吧!”

  王楚玉嗯了声,哪怕再不熟练,也会陪着孩子不断尝试。

  她没想靠做这些改变王永良的想法,只是想着让孩子高兴点。

  耳边的锣声逐渐远去,王楚玉不禁想着,又是哪家来了喜事呢。

  心中轻叹,别人锣鼓齐鸣,天降喜事。

  自己朝思暮想的那个人,又何时才能到来?

  不久后,县衙报喜队伍临近固安村。

  有捕快先跑进村里,提醒宋家过来相迎。

  一众村民听到声响,跑出来见此阵势,个个张大嘴巴。

  尤其那块两米长的木牌匾,八个红色大字清晰可见。

  “锄强扶弱,大义之家!”

  此时的宋家宅院,贼寇尸体已经被捕快用牛车拉走。

  宋念守正吩咐几个短工,将院中血迹清洗干净。

  谢玉婉和宋念云,则在擦拭新买的碗碟。

  白底红花,或白底青花,做工细腻,都是母女俩在镇上一个个亲手挑的。

  将碗碟擦拭干净后,往桌上一摆,谢玉婉不禁笑起来:“似乎比先前那些好看的多。”

  “那是当然,娘亲的眼光岂能差了。”宋念云道。

  谢玉婉笑着点了点她的鼻子,道:“你呀,就跟你爹学会这招了,天天拿话来哄我开心。若能早日成亲,生个胖娃娃,我才真高兴呢。”

  村里的妇人,不少都长辈分了。

  自家四个孩子,除了宋念守还小,其他都已长大。

  连宋念云,如今都已经近二十岁。

  来上门提亲说媒的倒不少,宋念云一个也看不上。

  用她的话来说,我的夫君,岂能比我爹差了?

  这可让谢玉婉愁死了,想找个比自己夫君还厉害的男人,未免有点太难了。

  不说肯定没有,起码方圆百里,一个也找不到。

  宋念云坚持宁缺毋滥,偏偏无论宋启山还是如今已逐渐掌事的小儿子宋念守,都很赞同这一点。

  如此,谢玉婉也不好多说什么。

  听到母亲“催婚”,宋念云不以为意。

  抱住谢玉婉丰腴的身子,嬉笑道:“娘亲还是和从前那般香喷喷的,难怪爹如今还总黏着你。要不然,你们俩再给我要个弟弟妹妹什么的。”

  谢玉婉生性温婉,又爱脸红。

  哪怕如今人至中年,在这种事情上,依然如二八少女般容易羞涩。

  不由脸颊发烫,啐声道:“去去去,没出嫁的大姑娘,什么话都敢说,别跟你二哥学!”

  只是说着,眼角便不由自主朝着里屋瞥去。

  屋内,宋启山坐在床边,像在闭目养神。

  实际上,已经沉浸心神祖宅之中。

  感谢义父们的月票,非常好!

  经过一段时间发展,宋家已经冲进新书榜五十名左右。

  义父们继续努力!

第43章 悬崖不勒马

  五年时间,心神中的祖宅,发生了不少变化。

  主屋面积,扩大了三成。

  梁木更加粗大,花纹更加细腻,精雕细琢,熠熠生辉。

  数十道岁月纹路,如藤蔓攀爬。

  这是宋家发展过程刻下的印记,也是吉光不断被使用留下的痕迹。

  屋内虽仍只有宋启山拥有木质雕像,但其他几人的身影,比从前更加清晰了些。

  尤其宋念丰的身影,原本是布衣,现在却换了一身盔甲。

  高大威猛,气势不凡。

  这让宋启山明白,大儿子如今安然无恙,且似乎已经升官了。

  寻常兵丁,可没机会穿这么好看的盔甲。

  至于为什么不回来,也没有书信,估摸着边境战事吃紧。

  毕竟他们的敌人不仅仅是陈国,还有一位传说中的仙人。

  打仗都嫌人少,除了特殊加急的军事要件,哪还有多余人手去送家信。

  与木质雕像融为一体后,宋启山能明显感觉到,相较几年前,如今这幅身体发生了某种不为人知的变化。

  虽然看不到,也摸不着,却在冥冥中有种感觉。

  自己就像那四十亩田地,正在朝着另一个层次攀升。

  低头看了眼,掌心吉光已有数十缕。

  祖宅初现时,每年吉光只能积攒出四五缕,将将够给几口人赐福,庇佑田产丰收。

  现在资产增加甚多,人口也多了几个,产生的吉光就更多了。

  去年一年,便有足足三十缕,相比最初增加了十倍!

  每年两次赐福花去十四缕,加上田产庇佑,还能余下不少。

  积少成多,这才有了掌心多出的数十缕吉光。

  抬头看去,只见家人的身影上,愿景丝带飘荡。

  有的人多了,有的人少了。

  唯有谢玉婉,还是只有一条。

  与夫君白头偕老,不离不弃。

  朴实无华,简单至极。

  哪怕对大儿子担忧,思念,依然未成愿景。

  她的心里,夫君永远是最重要的那个,即便儿女也无法替代。

  宋念云的愿景丝带,则少了几条。

  除了和母亲一样,期望大哥能平安归来外,便是祈愿二哥宋念顺不惹是生非。

  还剩两条,祈愿爹娘福寿延绵。

  至于她自己和弟弟宋念守,并无愿景。

  从小到大,宋念云便是如此。

  从来不给自己许什么愿望,要做什么,定然凭着努力和认真,而非期盼。

  想到自己那出去闯荡江湖,立誓要做仙侠的二儿子,宋启山不禁叹气。

  世间有仙人,却难以遇到。

  就算真遇上了,也不知是福是祸。

  昨晚凌空而行的仙人身影,给了宋启山很大压力。

  宋家目前发展的还算不错,在世俗眼里,几乎就是一个奇迹。

  但是想屹立千秋万代,仅凭这点成绩,根本不够!

  或许真需要拥有仙人的手段,才有一丝可能。

  宋念守的愿景丝带中,有一条是成为万众敬仰的仙侠。

  宋启山尝试过用吉光完成这条祈愿,咬牙把全年收获的数十缕吉光扔进去,却只让愿景丝带上的红色印记,稍稍鲜艳了一点。

  很明显,世俗资产带来的吉光,不足以满足另一个层次的愿景。

  除非良田变灵田,稻米变灵米。

  喝的是仙泉,练的是仙法,说不定吉光也会随之晋升。

  所以宋启山对正在进化过程中的田产,更加在意。

  可惜的是,田产晋升需要时间,同样不可一蹴而就。

  或者说,仅凭每年数十缕吉光,远远不够。

  说到底,还是根基过于薄弱。

  连世俗资产都没达到顶峰,要走的路还很长。

  明白这一点后,宋启山就绝了一步登天的念头。

  还是得一步一步走,踏踏实实的。

  琢磨着宋念顺离开也有一段日子了,宋启山便将手虚按在其头顶。

  “祖宅庇佑,让我儿宋念顺吉星高照,志得圆满,邪不可侵,福寿延绵!”

  三缕吉光,落入宋念顺身影中。

  四百里外的某处山间,宋念顺一手持刀,身上背着个伤势颇重的年轻女子。

  那女子白衣飘飘,染上半身血花。

  面色惨白,却难掩精致好看的容貌。

  失去血色的唇瓣微张,声音虚弱:“放我下来,不然谁也逃不掉。”

  “不就是几个第六境,第七境吗,要不是怕他们一巴掌拍死你,我才不怕!”

  宋念顺嘴上这样说,实际上脸色也不好看。

  两个月前,他与这个名叫杜妙灵的女子遭遇。

  一见面,便大打出手。

  只因宋念顺三个月前路过洪阳城,见有人比武招亲,许多武道高手对垒。

首节上一节43/22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