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生,从升级祖宅开始 第151节

  老黄牛慢腾腾的站起身来,用硕大的鼻子在宋承拓身上拱了下,然后才撕扯着稻草咀嚼。

  它的体型庞大,如今已经超过四千斤,站起来比成年人还要高出半个身子。

  两只牛角又粗又长,好似两把钢刀挂在脑袋上。

  江正豪和江正亮看的满脸骇然,他们从未见过如此巨型的黄牛。

  宋承拓一边喂草,一边道:“这头牛,就是你们以前见过的那头,一直活到现在。”

  “怎么可能!”江正亮下意识发出惊声。

  宋家的老黄牛,他是知道的。

  被宋念丰带去军中时,最少也得有十几岁了。

  寻常黄牛,能活个十几二十年已经算了不得。

  这头如果就是当初见过的,岂不是已经有五十岁了?

  “没什么不可能,这种事还能骗你们不成?”

  宋承拓说着,又拽出两把稻草,分别塞到兄弟俩手里。

  拉着他们去喂老黄牛,同时道:“时间过的很快,但有些事,始终没变。”

  正说着,两个儿童跑过来。

  到跟前后,先好奇打量了下江正豪兄弟俩,然后才对宋承拓道:“爹,我们想去县城玩。小婶喊了我们好多次,说秉敛一个人好无聊,让我们陪陪他。”

  宋秉敛,就是宋念守大儿子宋承岳的长子,今年刚满六岁。

  虞家武馆在几个月前,便连夜换成了宋家武馆。

  倒不是贪什么便宜,而是原来说过要把武馆当嫁妆。

  虽说宋家一直不在意这件事,宋念守本人也坚持继续保留虞家武馆的牌匾。

  但毕竟形势不同了,如今的宋家,是大周王朝第一家族。

  若让人知道自家答应了武馆做嫁妆,却连名都不改,岂不是让人笑话宋家?

  他们可承担不起这个后果。

  得益于宋家的名气,来武馆学武的人越来越多。

  人多了,事也多。

  不管虞凝芙还是大儿子宋承岳,二儿子宋承初,都忙着武馆的事情,哪有时间带孩子。

  宋秉敛每日在武馆只能自己练习桩功,学习知识,练字。

  也算充实,就是枯燥。

  对一个六岁的孩子来说,这样的生活太没意思了。

  宋承拓的两个儿子,宋秉义和宋秉谦,不像父亲那么喜欢种地,总想着出去玩。

  这让宋承拓很不满意,他觉得儿子就该和自己一样,把家里的田地管好。

  整天想着玩,玩到什么时候是个头?

  所以听到两个孩子的问询,宋承拓想也不想的道:“去玩也可以,回来后一人翻整十亩地。”

  两个孩子听的当即垮下脸,十亩地?

  宋承拓表情木然,道:“嫌少?你们的爷爷这个年纪的时候,和你们二爷爷,还有太爷爷一起,要翻整的是四十亩。如果嫌少,再加点也成。”

  “别,别加了,我们不去还不行吗……”

  见两个孩子把脑袋摇的好似拨浪鼓,宋承拓道:“不去也是十亩地,一点都不能少。”

  宋秉义和宋秉谦听的跟吃了苦瓜似的,得,那还是先去玩吧。

  早知道,不来找爹了。

  刚好许喜珠回来,听到两个孩子诉苦,便过来求情。

  家里又不缺人种地,何必让孩子跟着受这罪。

  有哪块地需要翻整的,她带人去就是了。

  宋承拓依然坚持:“玉不琢不成器,你若想让他们俩成为混吃等死的纨绔子弟,我宁愿把他们赶出家门!”

  许喜珠心里觉得没罪找罪受,实在没什么道理,却还是只能听之任之。

  但宋承,宋承业,宋承奕他们几家的孩子,咋不用种地呢?

  对此,宋承拓依旧是一句话:“别人的孩子怎么样,我管不了,只管自己的孩子。爷爷把家里的地交给我,不是我一个人担着这个责任,咱们全家都有份。”

  提起宋启山,许喜珠便不吭声了。

  她其实心里明白,家里本就只有宋承拓喜欢种地。

  将来这些田产,大概率都要交给宋承拓继承。

  你不多做点事情,能行吗?

  至于宋承他们几家,也并非不做事,而是术业有专攻。

  像宋承奕比较聪明,就被宋念守带去操持产业。

  宋承和宋承业喜欢比斗,便去秋谷城管私兵和刑罚的事情。

  宋承岳和宋承初,管着武馆的事,各有各的忙头。

  虽然宋启山没有明说,但从目前的趋势来看,宋家各类产业,并无明确归属。

  采取谁适合,谁上位的原则。

  如果宋承拓的儿子孙子不努力,将来田产未必会一直交给他们。

  当然了,做的事多了,也不是没好处。

  每个月家里分配的银子,还是会根据做事多寡,多分少分的。

  两个孩子苦着脸走了,江正豪忍不住问道:“他们才多大,就这样自己去县城?”

  “年纪虽然不大,但已经有武道第四境和第三境修为了,不碍事。”宋承拓道。

  江正豪和江正亮听的怔然,他们兄弟俩到如今,也不过和俩孩子修为相等。

  可自己如今,已经四十岁了。

  俩孩子才多大?

  许喜珠看着江正豪和江正亮,隐约觉得有点面熟,又想不起在哪见过。

  得知是江云庆的俩儿子,她这才恍然大悟,惊喜道:“原来是你们,我就说怎么看着脸熟呢!什么时候回来的?”

  许家的姑娘,江正亮可能没太多印象,江正豪却还算熟悉。

  只是没想到,竟然会嫁给宋承拓。

  他忍不住叹气道:“看来有些事,还是会变的。就像拓哥你,孩子都有了。”

  宋承拓嗯了声,道:“起码是好的变化。”

  “这倒也是。”

  有了许喜珠加入,加上从前和宋承拓的关系较好,江家两兄弟也就逐渐熟络起来。

  房间里,宋承看着眼前的旧陶罐,满脸疑惑。

  “爷爷,这东西真能天天想着,便多凝结玉露?”

  宋启山把他叫进屋里后,交代了一件事。

  让他天天想着给祖宗许愿,多凝结玉露,或者干脆让旧陶罐“升级”一下。

  家里有祖宗显灵,宋承是知道的,只不过没亲身经历过。

  对此,多少还是有些怀疑。

  宋启山郑重道:“祖宗显灵,非心诚不可。你是否在心中时刻挂念,祖宗都明白。倘若心不诚,自然事不成。”

  宋承哦了声,抱起旧陶罐嘿嘿笑起来:“那我天天抱着它睡觉,保准时时刻刻挂念着。”

  这小子和宋念顺的性格非常相似,都是天不怕地不怕的那种。

  平日里,最敢跟宋启山开玩笑的,也只有他们父子俩了。

  其他人见了宋启山,都是毕恭毕敬的,不敢有丝毫失礼。

  宋启山笑着在他脑袋上拍了拍,道:“若真成了,自然有你的好处。若是祖宗托梦告诉我,你没那份诚心,也得受罚。”

  宋承一口答应,保证日日夜夜,无时无刻不想着这事。

  等他抱着旧陶罐离开,宋启山才微微挑眉。

  愿景丝带是个好东西,但每次都得通过暗示才能出现,多少有些麻烦。

  他忽然想到宋念守被赐封大祭司,这个不入九品十八级官职体系,独立于外的特殊官位,代表着向上天祈福的美好愿景。

  如果宋家也搞一个类似的呢?

  比如建个祖祠,把祖宗牌位都供上去,每隔一段时间,便带人前去祭拜。

  同时向祖宗祈求赐福,愿景之类的。

  “倒也不失为个办法,而且不容易让人察觉。去的人多了,总归得有几个是真心许愿的。”

  宋启山想着,等宋念守回来,便商量下关于建祖祠的事情。

  几日后,宋念守带着宋承奕风尘仆仆的回来了。

  然而不等宋启山和他商量祖祠的事,宋承拓便急匆匆找来。

  “爷爷,不好了,四十亩祖产出了大问题!”

  宋启山二话不说,立刻起身跟他一块过去。

  宋承拓随手拔起边缘一根枯黄的稻草,忧心忡忡道:“爷爷您看,这几日我已勤加管理,水肥一样不缺。可不管稻草还是稻谷,又或者火灵芝,都在不断枯萎。”

  宋启山皱起眉头,扫视着前方大片枯黄稻草。

  宋承拓种地的本事,他是知道的。

  按理说,不可能出现这样的问题。

  何况这里已经晋升为灵田,理应更好才对。

  “土质有没有什么变化?”宋启山一边问,一边蹲下来捏起一把泥土。

  “的确有些变化,太干燥。”

  宋承拓说着,从旁边提了一桶水来,浇在面前的泥土中。

  只见水份瞬间便被吸进去,宋启山却轻咦出声。

  在那边伸手抓起一把,稍微搓了搓,干的不行,好像根本没浇过水一样。

  “无论浇多少水,都是这样。”宋承拓满面苦涩:“再这样下去,灵谷可能都要不保了。”

  他实在找不出原因,究竟为何如此。

首节上一节151/22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