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生,从升级祖宅开始 第113节

  结果心眼一个比一个多!

  看看他们说的那些话,黎秋烟突然为其他几个县的百姓感到同情。

  这些人恐怕根本不知道会经历什么,哪怕被卖了,还得夸宋家仁义吧。

  谢玉婉从屋里出来,见黎秋烟站在那表情怪异,便问:“秋烟,你脸色咋这么难看,可是哪不舒服?”

  宋启山和宋念守同时转头看去,虽然他们的表情看起来很正常。

  但黎秋烟就是有点心里发毛,总觉得内心所有秘密,都好像被他们看的一清二楚。

  下意识后退几步,走到谢玉婉跟前,低头道:“我没病,只是有些饿了。”

  “你这孩子,饿了咋不说呢,我去给你弄些吃的。”谢玉婉道。

  “我跟您一起去。”黎秋烟连忙道。

  目视她离去,宋念守低声问道:“爹,嫂子她……”

  宋启山微微摇头,道:“虽是前朝之人,但也是你嫂子,莫要想太多。”

  宋念守点点头,没有再说别的。

  翌日,几匹来自素原县的快马,于宋家宅院门前嘶鸣。

  一位老者,加上两个年轻人。

  进门便要对宋启山跪下,口中哀呼道:“求宋老爷为我们素原县做主啊!”

  宋启山自然明白他们因何而来,将三人扶起,故作不知问道:“老人家这是何意?你们来自素原县?那里出什么事了?”

  老者满脸悲戚,道:“通远县流匪,在我们素原县肆虐。可怜那些农户本就饿着肚子,还要被他们抢走为数不多的粮食。”

  “稍有不忿,便要被毒打一顿,危在旦夕!”

  老者两腿一弯,又要对宋启山跪下。

  待宋启山第二次扶住,他便紧紧抓住其胳膊,大呼道:“宋家庄上千民兵,此前曾震慑流匪,求宋老爷开恩,也将我们素原县救一救吧。小老儿代素原县上下老小,给您磕头了!”

  “原来如此,我说他们怎么去哪了,原来是去了素原县。”宋启山叹气出声,道:“老丈有所不知,民兵虽在宋家麾下,却是临安县的民兵。”

  “和流匪对抗,那是要出人命的。临安县子弟,让他们为了素原县拼命,谁能愿意?况且我们要是去了,必定遭人非议,名不正言不顺。”

  “老丈还是去秋谷城吧,那里有正规军伍,区区流匪,不在话下。”

  老者神情苦涩,道:“秋谷城我们已经去过,那里的官老爷说,流匪不足为患,打阵秋风就算过去了。”

  “还说什么临安县也遭遇流匪,都是自行解决,素原县为何不能。”

  “若还有办法,我等又岂会再来劳烦宋老爷啊!”

  宋启山当然知道他们已经去过了,若非秋谷城求助未果,怎可能往这跑。

  但他依然不松口,只说本县子弟不愿平白无故去给别的县拼命。

  唇亡齿寒的道理,他宋启山懂,可底下人不懂啊。

  总不能因为自己多懂点,就逼着别人去拼命吧,那也太不合适了。

  见他如此说,老者哪还能不明白。

  当即道,愿意让出素原县一部分田产,同时给宋家弄一块牌匾,以及饮乡宾的头衔。

  所谓饮乡宾,便是乡野之中威望极高,重情重义的代表。

  通常来说,都是各县,各村庄最德高望重的人才能得到,虽不需要县衙官府批准,在荣誉上却丝毫不差。

  宋启山推脱无果,便喊来宋念守,让他再去和民兵们说说。

  宋念守哪里会不明白宋启山想做什么,便依言出去了。

  没多久回来,说民兵们不乐意给别人拼命,都在骂娘呢。

  宋启山“无奈”,只好再次婉拒。

  老者失望而归,回去后,只见素原县那叫一个惨。

  通远县和黄杨村的人,虽不愿再随意杀人,但遇到反抗激烈的,还是忍不住会动手。

  更有人加入了他们,对自己人为非作歹。

  县衙官吏已经跑的精光,秋谷城又不问事,素原县眨眼间便落入水深火热之中。

  老者家里围了一堆人,见他回来,都连忙上来询问宋家庄的人什么时候到。

  老者苦着脸,告知宋老爷倒没说什么,只是民兵不愿意为他人拼命。

  众人听的失望不已,有人气愤道:“什么外人,不都是秋谷城的人!我们日子不好过了,他们又能好过到哪去!”

  又有人立刻反驳道:“临安县未必所有人日子都好过,但宋家庄那边听说存粮充足,又有上千民兵,可比我们好过太多了。”

  “那怎么办?再这样下去,真要被抢一遍,到时候咱们就算不饿死,也得逃难去了。”

  逃难可不是那么容易的,古往今来,多少人死在路上,再也无法归乡。

  好不容易逃到个能吃上饭的地方,也可能几代人都要过苦日子。

  他们这些人祖上,未必就是本地,也可能从外乡逃难来的,深知其中厉害。

  老者咬牙道:“我可以再去求宋老爷,但你们也多去几个人。另外,仅仅田产不够。现在年年减产,赋税又高,谁还愿意多要累赘?”

  “那给什么?饮乡宾的名衔都给了啊。”有人问道。

  老者苦笑,道:“我看那宋老爷不是个爱虚名的人,何况乱世之中,虚名又有何用呢?”

  “再去求,便给他乡保头衔,至于几个村庄,还得商量下。”

  饮乡宾是虚名,只代表你在附近很有名望。

  乡保却算得上半个实衔,被纳入到县衙小吏体系中。

  对名下村庄,有管辖职权。

  税收,户籍,乃至劳役,都有很大话语权。

  谁要不遵守,甚至有权将其驱逐出去。

  可以说乡保就是弱化版的县太爷,为了防止一人独大,又会多设立几个。

  大多数乡保,也是比较有威望的地主老爷担任。

  虽说职权大,但也有承担保护村民庄民的责任。

  众人一听,心知如果给了乡保,可就是把大权交出去了。

  以后人家想对村庄做什么,自己都没反对的理由。

  老者见他们还在犹豫,不禁气恼道:“你们是猪油蒙了心,还是石粒子迷了眼!若流匪继续肆虐,我们都要被逼着逃命去,还留这些做什么?”

  众人一听,顿时恍然大悟。

  是啊,真要逃难去,一样是人家说了算。

  想明白了这一点,他们不再犹豫,当即商量起具体事情。

  等商量出了结果,老者再次带人去了宋家庄。

  这次多去了好几人,见了宋启山,便言明愿意给饮乡宾,以及五个村的乡保头衔。

  另外田产,地产,无论宋家要不要,都一并奉上。

  他们以为这多少能打动宋家了,却没料到,宋启山仍然拒绝。

  还是同样的理由,还是同样的戏码。

  “诸位不知,我们临安县虽然人不算太多,但田产一点也不少。乡保听起来甚好,可只便宜了我宋家。”

  “五个村子也不少,但如果想让底下人服气,宋家又该如何去分?”

  “头疼的很,此事还是算了。诸位再去秋谷城看看,或许有转机也说不定。”

  几个老人再次失望而归,事后派人去了秋谷城,却连官老爷的面都见不上了。

  不得已,他们回去后又商量了一番。

  第三次去宋家的时候,来了足足十几二十人。

  呼啦啦在宋家门前跪了一片,双手奉上素原县所有村庄的乡保头衔,只求宋家庄能出手相助。

  “县衙已空,如今的素原县无人做主。宋老爷便是我们素原县的天!”

  偌大的箱子,塞满了各种田契地契,这就是“担保”。

  仅凭嘴上说,无凭无据的,傻子都知道成不了事。

  见此,宋启山这才出门将他们一一扶起,义正言辞道:“流匪肆虐,百姓民不聊生。素原县与临安县相邻,宋家岂能坐视不管。”

  “诸位请起,我这便去找那些民兵教头,哪怕给他们跪下,也必求得民兵前往素原县平乱!”

  说罢,宋启山便出门。

  素原县众人对着他作揖叩首,心里盼望到极点。

  没多久,宋启山回来了,带着汤运良等人。

  七百民兵,已经整装待发。

  “幸不辱命,宋某今日当拨乱反正,还素原县一片晴空万里!”宋启山慷慨激昂的道。

  素原县的人虽觉得损失巨大,但宋家庄愿意出手,他们哪还顾得上其他。

  当即对宋启山三跪九叩,感激不尽。

  眼看着一群人就这样浩浩荡荡朝素原县去了,各种夸赞宋家仁义,宋老爷厚道的话语此起彼伏。

  站在门口的黎秋烟,回头看向宋念云,面色古怪的问道:“念云,爹他一直都是这样吗?”

  宋念云问道:“哪样?”

  “就是……”黎秋烟小心的斟酌了一下词语,却不知该怎么说,总觉得要用的词汇有点不妥。

  宋念云抬头看她,问道:“嫂子是想说,奸诈?心眼多?直说就是,又不是外人。”

第103章 阴谋也是阳谋

  黎秋烟怎好直接说这种话,虽然心中的确是这么想的。

  宋念云笑着道:“但还有个词能用,叫大智若愚。”

  黎秋烟一怔,大智若愚……

  仔细想想,似乎也并无不可。

  另一边,宋启山带着民兵去了素原县。

  数千流匪聚集在一起,声势浩大,县衙的人早就该跑的跑,该躲的躲,没人敢问这事。

  而那些流匪也没想着能有谁来阻拦他们,秋谷城军伍不愿出面的消息,早已传开,让许多人更加肆无忌惮。

  当宋启山和数百民兵出现的时候,这些人都愣住了。

  宋家庄的人,怎么会在这里?

首节上一节113/22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