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过。”
丁林轻声道,他没有说是有过喜欢,还是有过心动,这二者不是一回事,至少在丁林的心中不是一回事,而既然五仙女是如此发问的,那么他的回答也就算不上欺骗。
至多,只能算是模棱两可。
第224章 态度
话说出口,丁林只觉心中一松,像是甩开了什么负担。
就是这样,哪里有那么多的犹犹豫豫。
修仙是为了得大逍遥,而这世间资源却是有限,于是便需要去争,去抢。
哪一个修行有成的大能身后不是累累的白骨。
想要最终有所成就,难道仅仅只依靠机缘?
自助者,天才助之。
只要是能力所及,不拘是喜欢的,还是心动的,需要的,都该通通去夺过来。
这才是世界最赤裸裸的本相。
思维的枷锁挣开,脑海中顿时一片清明。
而现在,眼前这小美人儿,都已经不需要去夺了,已经自己送上了门,若是连这样的都要拒绝,那还修什么炼,不如早早的散掉法力,兵解,转世做一个无知无觉的动物为好。
只是,道理虽如此,心里却多少还有些负累。
丁林看向五仙女,眼神复杂。
五仙女愣了一下,她原本已经不报希望了,却意外听到这样的回答,坚强的外表再无法维持,硬壳被敲破,露出内里柔软的本质,那双漂亮的眼眸一下子变亮,控制不住的蓄满了泪水,抿紧的嘴角也翘起,欢喜的心似乎都要从腔子里跳出来了,笑的动作牵动了眼窝中的泉眼,泪便如珍珠一般颗颗坠下。
笑中带泪。
“金大哥……”
五仙女抽噎了一下,控制住泪腺,抬手擦了一下眼睛,细长的睫毛已经吸饱了水,直接就沾上了眼睑。
“我说,我心动。”丁林踏前一步,又重复了一遍。
五仙女明白了,她眼眸亮了亮,随后又黯了黯,心中的喜悦稍减,又有些不甘,她抬手又揉了揉眼睛,将睫毛拨了回去,又抽了一下鼻子。
“就只是心动?”
五仙女道,显然,她也听懂了丁林的言外之意。
丁林笑了一下,已是做出了回答。
“心动,还不到喜欢,当然就更算不上是爱,”丁林如实道,眸中忽然闪出锋利,“但,我既然已经心动了,自然就会想法去霸占,夺取,然后据为己有!”
去争,去夺,去抢,不意味着就要用阴私手段。
当然,丁林并不是有什么洁癖,不屑于使用这样的伎俩,只是身为一个男人,在这方面哪怕就是想要,也该堂堂皇皇,不应该去隐瞒,更有甚者乃至于欺骗。男人可以风流,可以不掩饰自己的欲望,但却不应该下流,这是最起码的底线。
五仙女脸上将要消失的笑容,又闪了出来。
“金大哥你这样说……这里可是天庭,这番话若是被旁人听到,你可是要上斩仙台上受一刀的,”五仙女好气又好笑,又带着一丝提醒道,“这些话只能在这玉屋里说,出了屋子,什么都不能表现出来,旁人不说,单是红姨,金仙的神识覆盖,这蟠桃园中的所有人,无时无刻都在她的视线之中。”
五仙女之所以在丁林醒转后,仍扮作七仙女,不表露身份,一小部分是为了借助妹妹的身份,方便探知丁林的心意,只是后来,她自己情绪崩溃,失了方寸,更多的原因,则是因为红姑。
丁林闻言并不意外,早在认出五仙女身份的时候,他就有此猜测了,天规森严,仙女们才刚刚受过惩处,五仙女就敢在蟠桃园中如此大胆开口,必然是有手段能够隔绝了内外。
“我知道了。”丁林点头道。
“而且天条明文,凡入仙籍者,禁绝男婚女嫁,金大哥,你如今已入天籍,若是想要将我,”五仙女的面上露出一抹绯红,“……五姐据为己有,可不容易。”
丁林沉默。
“金大哥,怎么……”
五仙女以为丁林被她打击到了。
“现在不行,不代表以后不行,天条规定?你外祖和外祖母已多少个元会如一日了,托塔李天王俩,不也是伉俪情深?”丁林道,“说到底,不过是他们足够强,或是背景,或是实力,或是权利,或是地位,只要达到那个层次天条就不再是束缚的绳子,只会是衣饰上的点缀。”
“是啊,”五仙女声音低落,“便是我的姑姥姥,我的母亲,还有……祖母生气的也从来不是她们成亲了,而是她们成婚的对象,是如此……龙又怎能与蛇居。”
“姑姥姥太过于刚强,又为当时时局所限,以至于最后竟然……
五仙女的姑姥姥,杨婵的母亲……
丁林听着,眼神忽然不由自主的黯了黯,思绪一下子拉远,他又想起了马片莲池,想起了池边清减的人影……
“外祖父和外祖母,不是不心疼她们,只是气愤于她们竟然找了个凡人,这才重手责罚,说到底不过是怒其不争罢了,而到了我们这,牛郎手段卑劣,
这里就只有长辈的心疼了,最多也就是有些对我们不听话,偷偷下凡的后怕,便是有了紫薇帝君搅局,外祖母也只是高高举起,轻轻就放下了……”
五仙女说个不停,其实是在掩饰着什么,这般大胆的表白,当时被一腔冲动向上托举着,感觉不到,如今尘埃落定,女儿家的羞涩便开始占据上风了。
丁林的思绪只飘飞了一瞬,再收回时,心里有些不是滋味,他面上的表情浅了下来。
五仙女偶尔抬头,注意到丁林的神色变化,她以为丁林是在担心,声音不由的慢慢的低了下来。
“金大哥,如果是以前我还有些担忧,但现在,你天赋已不输于那些先天之灵,只要《天仙诀》再修成大品,则天仙必成,前途不可限量,说不定都能有机会看到金仙之上。”五仙女道。
“尚且还未发生的事,谁又能说的准呢,我们所能做的,就是把握当下,如此,等到以后事情来临的时候,才能够游刃有余,不留下遗憾。”
丁林道,一语双关,这话适用于他和五仙女,同样也适用于杨婵。
记忆深处的那篇神话故事里,未来,堂堂华山神女,最后竟委身于一凡俗书生。
不期然的,丁林又想起了莲花池中的日日夜夜,从前他还是一条鲤鱼的时候,每每想到这,就意兴阑珊,但那时候自身尚且都托庇于旁人,前途黯淡无光,又哪里还有资格去肖想其他?
但现在,似乎不同了,有了一些变化。
前途似乎能看见些许光亮了。
那么,他如果竭尽全力,能够在未来让这样的桥段,这样的事情,不再发生么。
“金大哥,我相信你一定可以的,”五仙女忽然红了脸,她略微扬起脸,眼神有些飘忽,飞快的看了丁林一眼,又挪开视线,“不过,你想要……”
“现在只是我们俩在说,我……五姐还没有真正同意呢,等到你什么时候,将动心真正变成了喜欢,她才会考虑。”
五仙女道,哪怕双方都已近心知肚明,她依然还固执的冒用自家妹妹的身份。
“对,是我们俩在说……七妹。”丁林一本正经道,觉的也挺有趣。
“金大哥,你……不是个好人!”五仙女大羞。
丁林笑笑,笑意却不达眼底,心里诸多思绪纠缠,神色有些莫名。
“金大哥,不必太过担心,便是你最终不能成就大品也无碍,以九千年道行修成的《天仙诀》,仍有六七成的把握,成就天仙,便是最快情况也能成地仙,天庭中,以地仙证得金仙的仙家也有许多,又不是什么绝境,不必破釜沉舟,放轻松些。”五仙女道。
“我不担心。”丁林道。
“好,那我继续为你背诵释意。”五仙女道。
“地形何解?”丁林问。
“地形之所载,六合之间,四极之内,照之以日月,经之以星辰,纪之以四时,要之以太岁。天地之间,九州八极。土有九山,山有九塞,泽有九薮,风有八等,水有六品……”七仙女默诵道。
“何谓九州?”
“东南神州曰农土,正南次州曰沃土,西南戎州曰滔土,正西州曰并土,正中冀州曰中土,西北台州曰肥土,正北州曰成土,东北薄州曰隐土,正东阳州曰申土……”
“何谓九山?”
“会稽、泰山、王屋、首山、太华、岐山、太行、羊肠、孟门……”
……
天外。
迷雾深重。
七仙女盘膝坐在地上,闭着眼睛,神色有些疲倦。
“你怎么也不理我了。”石猴道,听到他的声音,七仙女眉头动了一下,不愿说话,这猴子太过跳脱,滔滔不绝,话多的没完没了,简直就不让人有半刻清净。
“这又不是你的原身,灵肉不协,根本就不能修炼,你打坐也没用,好姐姐,我们不已经是朋友了么,你起来陪我说说话,这鬼地方,我们还不知道要再呆多久才出的去,你就一点不觉得无聊么?”石猴喋喋不休。
“你安静一会行不行。”七仙女只觉的耳畔像是有一万只喜鹊在环绕,脑袋嗡嗡的,她睁开眼,看向石猴,“从开始到现在,你就一直在不停的说话,难道一点都不觉的累么?”
第225章 朋友
石猴卡壳了一下。
“你骗我。”石猴的声音一下变冷。
“嗯?”七仙女错愕,她有些跟不上石猴的脑回路。
“方才我问过你,你也把我当朋友么,你说是,”石猴道,“我虽然从没有交过朋友,但学艺之时也曾有过师兄弟,他们看俺老孙表演术法,一个个都是滔滔不绝,说个不停。”
“老孙还有六个结义兄弟,我们不打不相识,偶尔有相聚之时,每每摆酒置宴,推杯换盏,席间言笑晏晏,都是通宵达旦,数月方歇。”石猴道。
“他们从没有觉得累过,朋友想来和兄弟应该是差不多的,你刚刚问我累不累……”石猴道。
朋友和兄弟还能这样联系起来?
七仙女眼皮跳了两下。
“你那些兄弟……”七仙女斟酌着用词,忽然又像是想到了什么,住了嘴,再往下说,这猴子又该问个不停了,于是,她换了话头,“我的意思是,是我觉得累了。”
“你们不觉的不累,那是因为你们道行深厚,可我不行,我法力浅薄,又才被你摄魂至此,虽然有一具肉身暂时依托,但到底灵肉不协,从我醒过来到现在,就一直听你在说,我确实是有些坚持不住了,想要休息一会。”
“我们是朋友,朋友之间不能没有交流,可以也不应该只有交流,相互间是不是还应该有着体谅?”五仙女道。
“说的有道理,是俺老孙粗枝大叶惯了,一时没想到,你休息吧。”石猴若有所思,他被说服了,松懈下来,挠了挠头。
七仙女闭目小憩。
石猴也当真闭了嘴,不再说话,四下里陡然变的安静。
七仙女在心里松了一口气,但下一刻她居然觉得有些不适应了,是太长时间听着石猴的叽叽喳喳,形成习惯了?
思维开始不由自主的发散。
七仙女忽然又想起,在凡间时隔壁大婶家那个半大小子,当时只是觉得孩子有些跳脱,看大婶教育孩子时,鸡飞狗跳的模样,还曾有些不以为然,如今轮到自己,想想,大婶的脾气算是好的了。
半大的孩子,人憎狗厌。
七仙女不由的又想到自己的一双儿女,再过几年她的小金小银也该到年纪了,到时候,他们不会也变的和这猴子现在一个样吧。
应该不会的。
毕竟,她的小金小银那么乖。
况且似猴头这般,几百岁的年纪,还是小孩性格的也的确的少见,或许大婶家那个也没想象中那么顽劣,毕竟,石猴本身就是个例,或许只有他一个格外的难缠些。
七仙女又想起丁林,同样是下界妖怪出生,后者的岁数还没有石猴大,待人接物,却是井井有条,有理有据。
名录仙籍之时,骨龄会自然显露。
是了,时猴子一定只是个例。
七仙女当然不会不知道,丁林的成熟,是因为他身具宿慧,而像石猴那样的其实才应该是正常的。
世间万物,各有各的轨迹。
人自出生起便有父母言传身教,稍大些又有师长教授启蒙,无数个元会演变,早已经自成一套体系,传承有序,错了,有人纠正,对了,会被鼓励,因此至多十几载便能形成完整的三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