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印度当老爷 第174节

  “我有一个朋友跟我说过,孟买的贫民窟大多随着工地拔地而起,难道还有第二种?”

  “当然,贫民窟有两种。一种是在荒地上无中生有,还有一种是已经存在的…找到了!”拉胡儿手指在地图上一敲。

  那是苏尔园区的东北方,就隔了条马路,地形规整。只不过根据规划图上的标识,上面似乎备注着某某办公楼。

  “那地方…”罗恩皱眉,“好像有人。”

  “我知道,几栋老旧的办公楼。”拉胡尔脸上露出笑意。

  “所以你说的那种,已经存在的贫民窟在哪儿?”

  “它就是。”拉胡尔点了点地图。

  “你是说…”罗恩眼神有些明悟。

  “没错,孟买的危房就是第二种贫民窟。”

  这还得感谢印度奇葩的《租赁法》,只要租客支付租金,房东就无权赶他离开,租赁期满后也将自动续约。

  居住期间房租不变,还停留在五十年代的标准,甚至租屋可以继承给后代。

  它鼓励租客强占房东的屋子,他们不必为此付出任何代价。

  那些老实巴交的租客,房东找帮派份子恐吓一番,或许就会乖乖退房。

  但如果是不那么好对付的呢?比如有背景的租客,或者办公楼里的小公司。

  他们熟知《租赁法》,大可以和房东打官司,而且必定会胜诉。

  所以留房添堵、卖房吃苦的房东别无选择,只能张贴危房警示、拒绝维修房屋。

  日久岁长之后,孟买的住房存量不会增加,房屋质量也难有根本改善。或者确切地说,房屋质量正每况愈下。

  全孟买有两万间被认定为危房的建筑,需要政府机构出资修缮,但真实的维修数量每年还不足一千。

  “整个孟买城每年要淘汰的房屋量是四万五千间,而每年新建的房屋数量连需求的一半都达不到。

  这四万五千间淘汰了的房屋就会被划分到贫民区一栏,用规划局的术语来说,就是民众对房屋的需求能在‘非正规市场’得到满足。”拉胡尔点了点地图上的那块区域。

  “所以说这几栋办公楼就是属于第二种贫民窟,年久失修的老房子!”罗恩若有所思。

  “没错,那里面塞了几十上百家小公司。他们每个月只需支付微不足道的租金,就可以永远享受那栋办公楼的使用权。”

  “你为什么知道的那么清楚?”

  “我不仅是建筑师,也是城市规划师。”拉胡尔得意的摆了摆脖子。

  罗恩现在已经大概明白他的意思,那几栋办公楼足以容纳三万名住户。

  贫民窟的人没那么讲究,十几口挤在一个房间是常态。

  办公楼里的房间稍微改造一下,就能隔成上千个单间。

  都是贫民窟,但条件也有高低之分。

  一个是有水有电的楼房,一个是刮阵风就能吹倒的茅屋,还要随时面对市政委员会的强拆。

  妥了,如果真有这样的地方,苏尔贫民窟的人肯定屁颠颠的搬过去。

  “这些办公楼的状态怎么样,都是危房吗?”罗恩在地图上圈了圈。

  “老旧是肯定的,按照规定至少要修缮后才能住人,但印度的情况你懂的…”

  整个国家都是草台班子,就连饮用水都不达标,你指望住的房子能好到哪去?

  “我需要实地去看看。”罗恩心里有了决定。

  “把它们留给需要的人,或许更好。”拉胡尔耸耸肩。

  与其让一群老赖霸占那儿,还不如为贫民窟里的人找个家。

  现在的问题是怎么把那几栋楼搞到手,罗恩暂时没什么主意。

  当然那些楼也不会白白给贫民窟的人住,再不济房租水电什么的还是要收一收的。

  社区管理也全部安排自己人,操作好的话,保不齐又多了一大批信徒。

  从拉胡尔的工作室离开,罗恩立即带上人直奔苏尔电器的东北方。

  这片区域属于城市天际线的边界,它有居民区、有市场、有各种小作坊,也有似模似样的办公楼。

  但比南孟买的高楼大厦差得远,商场、高档公寓等配套设施,也鲜有出现。

  拉胡尔说的那些办公楼确实距离苏尔电器不远,它们中间只隔了那块尚未开发的荒地。

  大楼看起来是七十年代的产物,好些外墙立面斑驳不堪。

  罗恩他们刚下车就撞见一群男男女女,拿着铁锹榔头、簸箕扫把,浩浩荡荡的向一堵围墙出发。

  “他们在干什么?”他好奇的问。

  阿希什没看明白,阿莫尔却很有经验。

  “老板,他们在补墙。”

  “补墙?”

  “对。”

  “但那堵墙看起来没什么问题。”

  男人女人们围住的那堵墙不仅没问题,看起来状态还相当不错。

  有领头的一人正手拿木槌,在围墙边敲敲打打,边做些记号。

  “他们要把那里的墙拆了,去补另外一堵墙。”阿莫尔十分笃定。

  果然大概探清地方后,那些人立即动手,开始在做记号的地方挖洞。

  被拆下来的建材通过竹篓、木车,又运回他们来时的地方。

  有一栋大楼的墙角露了个坑,需要修补,这就是他们的工作。

  罗恩看的直皱眉头,这些修补用的建材,看起来比原先的更不耐用。

  但没办法,印度没有专业的土木工程师认证机构,所有人接受的培训都不合格。

  拌在水泥里的黄沙从野外淘来,带着盐粒、淤泥和粪便,因此哪怕是新造的房子看上去也饱经风霜,如被鼠啮虫蚀。

  房东拒绝修缮大楼,那只能住户们自己雇人动手。谁的墙坏了谁修,通常大家都不修。

  不过这次破的洞有些离谱,雨季一到,水哗哗的往里灌,不修不行。

  雇来的工人们难于没有材料修补,只能拆这片区域原本存在的围墙。

  一次次的修,一次次的拆东墙补西墙。

  好吧,拉胡尔说这里也是贫民窟,真没委屈它。

  西边的大海也是摧残这些办公楼的元凶之一,它腐蚀它们的外墙,水气爬进墙壁,让里面的泥灰受潮变软,并最终以液态从天花板渗出。

  罗恩站在最近的那栋大楼入口处,上面挂着一块引人注目的告示牌。

  敬告:此楼系危楼,随时可能倒塌。凡入内者后果自负。业主不为任何由此产生的生命或财产损失负责--业主特告。

  狭窄楼梯的木质扶手已经腐烂不堪,罗恩小心翼翼的踏上二楼。

  还没进入走廊,各式各样的招牌,就争先恐后的往来客脑门上钻。

  公务员补习班、会计师培训班、私人银行、贸易公司.

  这些办公室装饰竟然出奇的不错,有些甚至还有空调,电脑主机箱上的指示灯也一闪一闪的发着光。

  但办公室外的公共区域则破败不堪,走道本应是窗户的地方现在是几个大洞,墙上同样贴着“此楼系危楼,随时可能倒塌”的告示。

  囿于租赁法律,业主出租房屋几乎没有收益,其唯一抗议的手段就是不对自己的房屋做任何维修。

  他们四处张贴警示,不过是希望吓退楼上众多租客的客户。

  这栋大楼有十层,东西走向,每层大约有二三十个办公室。

  罗恩逛了一圈,每个办公室里都有人。

  在外面不远的地方,还有四栋类似这样的大楼。

  不用去也知道,那的情况都差不多。

  “如果把办公室改一改,你觉得这栋楼能住多少人?”罗恩问身边的阿莫尔。

  “挤一挤,六七千人没问题。”

  “会有麻烦吗?”

  “公共厕所。”

  好吧,这确实是个问题。

  大楼原本是作为写字楼设计,压根做不到每间办公室都有卫生间的水平。

  可以想象,如果涌进六七千人,楼里的公共厕所会变成什么模样。

  粪海遨游?

  画面太美,罗恩不敢想。

  “你有什么建议?”

  “楼里的厕所全部封掉,在后面建一个更大的公共厕所。”

  阿莫尔的想法很简单,既然不够用,那就一个别留。

  省的那些懒鬼情愿踏进粪坑,也不愿多走两步下楼。

  对待贫民窟里的阿三,你就得用鞭子抽他。

  “记下来。”罗恩挥挥手,准备下楼。

  “老板,这里有业主电话。”阿希什指着一张通告道。

  “不急,我们先拿地。”

  升级贫民窟的事,要放在最后。

  苏尔园区才是第一步,那块荒地他现在就得拿下来。

  嗯,罗恩要去新德里了。这个国家的首都,权力中心。

第200章 乱象

  “你要去新德里?”

  “是。”

  “听说那里是印度最糟糕的城市。”

  “没那么夸张。”

  “就你一个人?”

  “还有阿尼尔他们。”

  “不,我说的是女人。”

首节上一节174/21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