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印度当老爷 第150节

  看看那边的干活的伙计吧,与其说是人,不如说是人形的蜘蛛更为妥帖。

  他们憔悴枯槁,胡子拉碴,拿着抹布缓缓的擦着桌子,间或又钻进桌子底下慢慢擦拭地板。

  他们大多三四十岁,有的甚至五十多岁了,但还是被人叫做“小子”。

  就连工人们都可以随意取笑他们,人形蜘蛛们毫无尊严。

  现在这些工人也摆出和人形蜘蛛一样的表情,畏惧、懦弱和讨好。

  他们眼巴巴的看着大人物,无比期望对方中的某个一挥手,呼喝开工。

  这样哪怕挨几鞭子,他们也要冲过去,扑倒在大人物的腿边,然后亲吻他的脚尖。

  开工万岁!开工才有薪水,有薪水才能糊住身后黑压压的一大家人的嘴巴。

  他们注定要失望,大人坐车离开了,野猪重新龇起獠牙,那种凶恶的獠牙。

  他让工人们停掉手里所有的活,等下一步通知。

  工人们变得更加沉闷了,他们知道所谓的“下一步通知”,就是收拾东西准备滚蛋。

  “罗恩,你是想做矿产生意?”上了车之后,阿迪亚问。

  “对,北方邦现在不适合投资工业。”罗恩现在终于醒悟。

  之前的想法还是太天真了,他错以为瓦拉纳西作为一座大城,即使没有孟买那样的条件,也不会差的太远。

  比如基础的供水、供电,他的工厂其实对这两者,没有苛刻的需求标准。

  说到底,苏尔电器是一座组装厂。除了注塑机外,好像没有大型的用电设备。

  它不是钢铁厂,也不是石油精炼厂,不需要大功率且无间断的供电。

  哪知道瓦拉纳西拉跨到这种地步,甚至工地电力都无法满足。

  “矿产有点麻烦,我们家族的人从没做过这种生意。罗恩,你是不是重新考虑一下。”

  “二伯,印度未来二十年会有大变化,我们婆罗门不能再抱着以前的老念头了。”

  罗恩知道家族里的人,其实对商业并不是特别热衷。

  因为那是吠舍干的事,在古印度吠舍就是奸商的代名词。

  崇高、无暇的婆罗门不屑于和他们打交道,甚至极端点的婆罗门都不愿意和土地打交道。

  苏尔家完全是因为衰落后没办法,才当起了地主。

  婆罗门真正的自留地是公务员、教育系统、法律界,从商的少之又少。

  拉坦虽然有更赚钱的麻草买卖,但从没想过辞去电信公司的职位,那代表的意义不一样。

  婆罗门真正的活法,应该是上次他们去见过的那个杜贝议员。

  有令人目瞪口呆的豪宅不说,经手的还都是大买卖。

  同样是和土地打交道,杜贝掌管的是土地交易,苏尔却只能在地里刨食,高下立判。

  当然,作为婆罗门,苏尔家族的骄傲还没丢掉。

  “想要搞矿产生意,只能去找那个亚达夫了。”阿迪亚语气厌恶。

  “那就去。”罗恩声音很轻,也很坚定。

  “唉,也不知道你怎么想的,非要当商人,苏尔家从没人有过这种想法。”

  “二伯,已经是新社会啦。种地是发不了财的,把那些农民榨干,也没多少油水。”

  “你看好了哪个矿,石灰矿还是煤矿?煤矿生意不好做,我还知道一个大理石矿,南印度的城市人喜欢。”

  “当然是全都要!”罗恩单手一握。

  “什么?”阿迪亚转过头,“你小子没开玩笑?”

  “矿当然都要,不过我们先从水泥开始。”

  “还算不错。”阿迪亚松了口气。

  如果罗恩真准备铺那么大摊子,他说什么也要阻止。

  “正因为北方邦工业基础不行,所以未来的建材生意才会是热门。”罗恩十分笃定。

  水泥这种东西,是基建中需求量极大,又不可或缺的材料。

  不仅各种政府工程需要,普通老百姓盖房子也离不开水泥。

  经济放开后,印度的发展一定会加速。数不清的基建项目会上马,房地产也会成为热潮。

  这些都需要水泥,且长期需要。

  最美妙的是水泥厂的投资也没有钢铁厂那么大,石灰石矿才是重点。

  米尔扎布尔离瓦拉纳西很近,罗恩恨不得现在就开车去转转。

  在北方邦,他完全摈弃了在孟买时的经商思路。

  南印度较为发达,消费电器市场很有潜力,苏尔电器这一步路子并没有走错。

  北印度却不一样,这里的人就像活在19世纪。别说电器,大部分村子连电都没通。

  这时候孟买的那一套行不通,罗恩需要因地制宜。

  能源和基建行业很适合,他的老家也在这儿,可以动用很多关系。

  啧,还别说,这种带有强烈国有属性的行业,一般人真进不来。

  阿迪亚答应带罗恩去勒克瑙拜访那位亚达夫首席部长,这种买卖没有他的点头很难拿下。

  说到“亚达夫”这一种姓,那也算是北印度的一大特色。

  亚达夫在古印度语代表“牧牛者”,在传统种姓里地位低下,也就比不可接触者达利特稍微好那么一丢丢。

  北印度,尤其是北方邦,又被称为“圣牛区”,这里从事放牧的群体极其庞大。

  他们大多是亚达夫种姓,数量高达两千多千万,占据北方邦15.5%的人口比列。

  东北部的比哈尔邦,大致也是类似的情况。

  在北印度,亚达夫群体的声音非常强大,参与政治几乎是必然的结果。

  四年前初次当选北方邦首席部长的穆拉亚姆.亚达夫,很早就开始投身政治。

  90年初的时候,干脆自己创立了印度社会党。

  那几年恰逢印度政府推出了新的官方种姓,先进种姓、其他落后种姓、表列种姓,以及部落民。

  根据政策,越是落后的种姓,能分配到的公务员岗位越多。

  谁是落后种姓啊?当然是首陀罗和贱民。

  几千年的种姓制,在政府的强力干预下,剧烈动荡。

  贱民虽然还会受到歧视,但他们已经可以堂而皇之的出现在政府公共部门,甚至成为一方大员。

  亚达夫抓住了机会,他带领社会党在今年的邦选举活动中,再次夺魁。

  所以在种姓制极其顽固的北方邦,那些婆罗门见到堪比贱民的亚达夫,还会朝他吐口水或者扇他耳光吗?

  不,婆罗门会乖乖走上前,弯腰,然后触摸那个亚达夫的脚尖。

  在利益面前,种姓制不值一提。

  阿迪亚显然做不到那么坦然,如果不是罗恩,他大抵会一直待在瓦拉纳西做自己的市政委员。

  反正首席部长无权罢免他的委员身份,他大可以逍遥自在一辈子。

  奈何罗恩野心勃勃,根本不允许自家二伯做一个躺平的婆罗门。

  现在这种大好时机,你怎么能躺平呢?

  亚达夫执掌北方邦的时间终究太短,他没经验,也没班底,正是勾搭的好时机。

  那些基建工程、矿产、能源.都还没被瓜分,查达已经领先一步,苏尔说什么也该跟上了。

  罗恩在老家没待两天,就火急火燎的催促阿迪亚上路。

  当然不是他们两人,去见首席部长这种大官,必须的有中间人当掮客。

第178章 感谢您将要帮我的忙

  穆拉亚姆.亚达夫经历过两次竞选,第一次是在80年代末。

  那时候印度经济封闭,各行各业都离不开许可证,能源、矿产之类的行业都是国营。

  普通商人很难插手进来,他们大多钻空子鼓捣一些日用品生意。

  这就导致亚达夫很难筹集到足够的选举资金,因为商人也没钱。

  但有一门行当例外,那就是古尔迪普.查达所做的酒业生意。

  其实印度种姓很多是禁酒的,大多数人骨子里看不上酿酒这门行当。

  加上印度男人喝酒后容易闹事,尤其女性深受其害,因而很多政客主张禁酒令。

  印度政府做出了管控,它不仅规定买酒的价格和地点,还设置了极高的进口酒关税。

  到了后来,就连酿制朗姆酒和威士忌的基本原料糖浆也受管控,其价格和交易量都由监管机构决定。

  最后,酒厂的税额很重,各地政府有数百种针对酒业的繁琐规定。

  据说开一家酒厂,需要政府部门批复20万张各种各样的许可证。

  天文数字!如果规规矩矩跑流程,十年也不一定能把酒厂办起来。

  直到今天,这样的许可证制度也没废除。

  是的,91年废除了大部分行业的许可证制度,但是一些关键行业还是做了保留。

  比如酒业、石油化工、钢铁、矿业.这些带有国资属性的行业,依旧需要许可证。

  为了限制酒业的发展,从政客到政府可谓费尽心机。

  偏偏印度人爱喝酒,尤其是威士忌,印度男人没法拒绝威士忌。

  巨大的需求市场,迫使酒业商人们想方设法的打通政府层面的关系。

  查达和亚达夫可谓一拍即合,一个需要政府的许可证,一个需要商人的钱。

  亚达夫有了钱之后,就开始各种骚操作,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贿选。

  贿赂谁?当然是北方邦的选民。

  印度的选举制度规定,某一政党在该邦拿到优势选票后,就可以直接提名首席部长。

  亚达夫为了让社会党获胜,当然是想尽办法拿到选票。

  有的地区直接送现金,有的举办假婚礼,用好酒好菜招待村民。

  还有的送麻草、肥料、种子不一而足,最暴力的手段是强制命令村民投票,没有任何选择权。

  总之方式五花八门,而这些都离不开钱。

  当过一次首席部长的亚达夫深知,如果他以后还想继续执掌北方邦,那就得在任上大笔捞钱。

首节上一节150/21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