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印度当老爷 第120节

  “我一定会成为报社同事们口中的新闻。”她很焦虑,责怪罗恩不够绅士。

  “没人知道这里的事,他们手中的信封会告诉他们怎么做。”

  “你这家伙什么时候这么野蛮了?”卡维娅觉得罗恩激动过头了。

  “呃苏尔电器的回款到了。你知道的,几千万卢比,没人能保持镇定。”

  其实是拉珠的现场观看,激起了他身体里的印度基因。

  三哥嘛,祖传艺能了。

  “你的秘书怎么办?”卡维娅不动声色的看他。

  “她知道该怎么做。”罗恩装作不在意的样子。

  “她很漂亮,身材也很棒。”

  “我可是婆罗门,而她只是吠舍。”罗恩面露不屑。

  “真的?”卡维娅越发的怀疑了。

  罗恩以前从不强调种姓,女人的直觉告诉她有问题。

  “当然,高贵的婆罗门不容玷污。”罗恩义正言辞,脑子里却在想拉珠还没试过办公室场景,要尽快安排。

  “天哪,我得尽快出去,否则他们真的要怀疑了。”卡维娅补完妆,急匆匆的出门。

  “亲爱的,你说还要拍些贫民窟的素材,我带你去。”罗恩追了上去。

  门外,拉珠吃味的走进来开始打扫战场。

  办公桌上水杯歪倒,稀里哗啦的水迹,弄脏了很多文件。

  卡维娅是社会记者,报道孟买的底层事件,才是她的本职工作。

  雨季要来,整座城市都在为此做准备。她需要拍点素材,那最好去贫民窟。

  这对一个女性来说是个相当的挑战,所以选来选去,还是罗恩这里最安全。

  刚一进入外围,嘈杂的声音就充斥周遭。小贩的叫卖声、小孩玩耍声、女人大笑声、从收音机里传出极尽失真的情歌,还有各种动物的声音。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动物的叫声?”她问。

  “因为很多街头艺人来避雨。”罗恩解释。

  再过几天就会下大雨,许多流动散工和表演艺人,就会开始在全市各地的贫民窟觅得栖身之所。

  罗恩的贫民窟也来了三群弄蛇人、一队耍猴人、许多饲养鹦鹉等鸣禽的人落脚。

  马儿被拴在了远处的荒地上,山羊、猪、鸡、水牛各有好几只,甚至还有一只骆驼和一头大象。

  贫民窟简直成了超大型的方舟,在洪水来临之际,为各种动物提高避难所。

  这里的人们欢迎动物,这可以为贫民窟增加很多乐趣,当然它们也带来了有些麻烦。

  在居留的第一晚,大家都在睡觉时,耍猴人的猴子跑了一只。

  这只泼猴在几间小屋的顶上窜来窜去,然后头一低,溜进了某群弄蛇人的小屋。

  弄蛇人把眼镜蛇放在有盖的柳条筐里,每个盖子上各压了一块石头。

  那只猴子拿掉了其中一块石头,打开有三条眼镜蛇的一个柳筐。

  猴子爬上安全的屋顶高出尖叫,吵醒了弄蛇人,弄蛇人大叫示警。

  有蛇!有蛇!

  贫民窟顿时一片混乱,睡眼惺忪的居民拿着煤油灯、提着火把跑来跑去,他们拿出棍子和竿子互打彼此的脚部。

  一些脆弱的茅屋直接被撞到,最后还是阿希什组织了两支搜寻队,在半夜把逃走的眼睛蛇捉拿归案。

  听了这些趣事,卡维娅咯咯直笑。

  “其实贫民窟早就拥挤不堪,但当大雨要来时,他们还是尽可能的接纳流民。就连拆迁委员会,也不会在这时候出动,大家共度难关。”

  雨季,是孟买这座城市难得释放善意的时候。

  “非常棒,我就需要这样的素材。”卡维娅到处拍个不停。

  正说话间,又有几只泼猴在房顶流窜。

  “小心点它们,这些猴子懂得十八般武艺,个个都有一流的偷窃本领。”

  “什么?”卡维娅不解。

  “到前面那就知道了。”罗恩带着她继续走。

  贫民窟家家户户的门都不上锁,因为没有意义。猴子到了这里可横行无阻、大显身手。

  它们偏爱小女孩的玻璃手镯、铜质手环和脚环。即使耍猴人已替它们买了花哨的小东西系在毛茸茸的手臂、腿上,它们还是按耐不住偷这类饰品的冲动。

  于是当几人来到一片空地上时,就看到耍猴人一脸不好意思的坐在刚摆的桌子后。

  那上面都是自家猴子偷来的东西,现在不得不摆出来供失主认领。

  “我给他们出了一个主意,就是给所有猴子都系上铃铛。这样它们乱跑的时候,大家都会发现。但是你看.”

  罗恩手一指,边上空无一人的小巷里,两只猴子大摇大摆的走着。

  其中一只已经拿掉了脖子上的铃铛,它靠双腿直立行走。与另一只猴子一前一后,同时用双手固定同伴身上的铃铛,让它不发出声响。

  卡维娅大笑,这些猴子简直成精了。

  “贫民窟虽然脏了点,但这里的人很善良。”她有些感慨。

  “你最好不要用同样的目光,去看待其他贫民窟。”罗恩提醒她。

  “什么意思?”

  “那些恶棍我都让他们滚蛋了,否则你以为这里为什么那么安宁?”

  罗恩在自家贫民窟拥有绝对话语权,谁能进来,谁要离开,他一言而决。

  “你还管这里的事?”卡维娅有些惊讶。

  “平时阿南德管,但他在巴西,所以我会照看一下。”

  这是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罗恩需要时不时的宣示自己的代权。

  “那你操心的事可真多。”卡维娅小心翼翼的避开脚下的水洼。

  她两腿岔的有点开,然后感觉凉凉的。

  “怎么了?”罗恩奇怪道。

  “混球!”

  卡维娅别扭的转身,她腿上滑滑的,需要去处理一下。

  罗恩莫名其妙,女人的心思真难猜。

  “你说你要回一趟北方邦?”她在前面远远的问。

  “考察分工厂,顺便拍一部电影。”

  “电影?”

  “是的,马上筹备完成。”

  玛丽她们已经通知罗恩,男主演马上就位。

  他们就快启程了。

第150章 神奇的宝莱坞

  对拉吉来说,电影总是和爱以及死亡紧密相连。

  有的人受到家人鼓舞,在宝莱坞坚持了下来。有的人失意自杀,无声无息。

  在拉吉小的时候,每当有重要人物过世,学校就会放假一天,他们便能去影院看电影。

  拉吉的家在安泰里东区,距离朱胡区不远,难有出头之日的十八线艺人多在那儿租房住。

  从前,龙套演员会对他们吹嘘,“我们是从宝莱坞来的。”

  年少的拉吉曾被夸夸其谈的打拼者唬得一愣一愣的,等长大后得知这些人“不过是外来务工人员”,尤其令他感到幻灭。

  他如今常在安泰里的酒吧见到这些人的身影,譬如非法经营的雅里路酒庄、乌尔瓦什啤酒吧等。

  他们依旧坐在脏兮兮的窗帘布后面,喝着九卢比一瓶的德西酒,梦想着征服世界。

  他们向同为打拼者的酒友夸口,“我明天就要和阿米特.巴强一起拍戏了。”

  拉吉对他们这么多年报喜不报忧的本事深感吃惊,你绝少听到他们的不如意之事。

  那些混得稍微像样一点的打拼者住在固定的几家,传说会带来好运的旅馆。

  他们的每日简餐大致如下,八卢比一份的拼盘,有米饭、六张普里饼或两张洽巴提烤饼,外加一勺豆糊。

  如果店家特别慷慨,会给你一小碟稀薄的酸奶和两勺蔬菜。找对了吃饭的地方,可不愁营养不均衡。

  要是老板心情好,有时还会赠送甜点。对跑龙套的打拼者来说,老牧开的餐馆是他们的最佳选择,花二十卢比就能吃到一顿美味的手抓饭。

  拉吉为罗恩他们介绍的某个男主角就住在这附近,他是一个真正的打拼者,名字叫兰卡。

  兰卡其实并不算一个真正的印度人,他是海外印侨,小时候全家就移民到了迪拜。

  他的家人在那里经营布料生意,一个月能赚7万卢比,是真正的富裕人家。

  只不过海湾冲突后,生意变得不景气,他就想着回孟买闯荡。

  他自十六岁起便梦想做电影的男主角,闲暇时翻来覆去地端详《银幕》的明星插页。

  不久后,他在孟买做广告策划的叔叔替他争取到一次当模特的机会,兰卡拍了一组平面照,赚了八百卢比。

  对一个斋浦尔少年来说,这八百卢比的意义远超它所带来的购买力。

  两年前在迪拜,他家布料店隔壁的超市老板,曾对兰卡说,“这家店不过是你的休息站,你在此略微歇脚、稍作停留,又该上路了。你的终点不在这里,总有一天你会有大出息的。”

  心里的种子终究开始发芽,兰卡离开了迪拜,只身前往孟买。

  他身上带着钱,参加各类培训班,比如舞蹈班、武术班、演艺班。

  舞蹈班每月的学费为一千卢比,武术班为三个月五千卢比,演艺班则收费一万五千卢比。

  武术班教授跆拳道,教练把学员带到海边,教他们电影中的武打技巧,比如如何纵身一跃、就地翻滚以及摆臂挥拳。

  兰卡一直以为武术班的指导老师罗斯汉对他另眼相看,因为在头一年里他一直让兰卡做他的助理。

  虽然这是义务的,但兰卡依旧十分荣幸。

  他陆续接到低成本电影和电视剧的邀约,但兰卡目标明确,想做宝莱坞大片的男主角。

  他坚持了一年,慢慢的,那些低成本电影和电视剧的邀约,也没了。

  从迪拜带来的二十万卢比所剩不多,他从单间旅馆搬到了安泰里一间一室户的公寓里和另外十三人挤在一起。

  之后兰卡果真遇到一个制片人,承诺在下一部电影中让他出演男主角。

  每隔两个月,兰卡便询问制片人电影的进展如何,总是被告知他们“还在物色导演”。

  导演没能物色到,兰卡却不再主动争取别的角色,始终坚信翻盘的时机近在眼前。

首节上一节120/21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