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戏疯子,我是真能穿剧本 第392节

  让他的同学们,毕业既遇到的第一个滑铁卢。

  很残酷,也很现实。

  而汪玉萍着这事。

  当然,王海洋也懒得解释。

  毕竟偶像粉丝这种事情

  “真蠢啊,在娱乐公司里,知道偶像是怎么产出的,居然还能对偶像死心塌地。”王海洋锐评这位汪玉萍:“不过,她用自己的私人权限和资源,我也不好说她什么,也算不上公器私用吧.毕竟算是用电视剧的活着去抬电影版的活着,也算是给张谋子凑椅子。”

  虽然这椅子能垫高的程度,有一点聊胜于无罢。

  江丽耸了耸肩

  “而且,很多她这样的‘文艺女人’对《活着》改编很不满。”

  “不满在什么?”

  “明明《活着》是控诉旧社会,对社会的不公,对社会的不满,对华夏的不满才对他的基调,应该是‘痛苦’的。”

  电影版的《活着》就是这样,展现贫瘠,愚昧,痛苦。

  “但为什么.福贵给人的感觉,却那么有力量,那么阳光.他应该绝望才对啊。”

  为什么?

  为什么呢?

  此时。

  对市场有敏锐直觉的王海洋。

  突然感觉有什么地方.不太妙。

  “这个李轩,侮辱我的爱豆,又侮辱我喜欢的文学作品”

  此时的汪玉萍就加大力度。

  让自己‘豆瓣文学小组’里的姐们疯狂输出,给电视剧版本的《活着》刷去低分.

  刚开始的时候,确实刷去了低分,在豆瓣的分数一时间去到了5.5的低分程度,不合格。

  可随着剧集的播放.

  《活着》的分数却越来越高.

  “都是哪些不懂文学的傻逼在给《活着》电视剧刷高分!”

  汪玉萍就在自己的工位上很破防明明那么多人刷低分了。

  可如今分数还在朝着6分往上走

  6分。

  6.2分。

  6.5分。

  6.7分。

  7.2分。

  一直在跳跃

  不仅仅是出自私仇,而且作为文学小组的组长,她就对‘活着’这样的苦难文学情有独钟

  《活着》一开始的拍摄节奏确实是像电影版,也确实很像她读小说的感悟,苦难,痛苦,太痛,痛死了!

  但在持续播出的时候。

  却逐渐偏离了原作,逐渐偏离了她的理解。

  福贵,这个纯废物,失去的东西越来越多他的痛苦和抑郁就会多加上一分才对,可为什么,为何现在的时候,脸上却没有半点的痛苦

  那种属于《活着》,属于黑土地的痛苦。

  就没有出现.他的脸上,痛苦,抑郁和麻木,就没有出现。

  甚至让汪玉萍产生一种。

  生理性的‘佩服’。

  面对这种事情,居然还能《活着》去面对这一切,面对这份痛苦但不对啊,这不对。

  对于‘福贵’,我们作为观众,应该是生理性的鄙夷,高高在上的,去看着这个凄惨的废物过着废物的一生,不断的失去.生命的一部分不断的死去,不断的麻木才对。

  这才是余桦的《活着》才对啊。

  可李轩却演出了‘力量’的感觉来。

  一种,和电影版截然不同的感觉。

  与此同时,剧情到了后叶。

  收视率也去到了9个点。

  然后,在那个不善言辞的木讷女婿,也被车上的货砸死之后。

  破10了.

  他不断的失去,不断的痛苦。

  在电影版,有个反直觉的地方就是,当年很多人看电影的时候都是中途离场的太苦了,福贵的人生。

  然而电视剧的尺度,将福贵的人生尺度拉的更长了,将痛苦的尺度拉的更长了。

  却让观众,却让看客们,留下来了.

  收视率,逆风飞扬

  至此。

  福贵只剩下了外孙‘苦根’。

  还有一头老牛了。

  此时的福贵,回望过去。

  有庆,家珍,凤霞,二喜.

  这些出现在他生命中的‘甜’,最终成为生命中的‘苦’。

  这是所有熟知《活着》最不愿面对的场景。

  在最后的最后,他就需要面对一件事情。

  最后的,苦根。

  煮了豆子,吃了,死了,噎死的。

  本来就只剩下一间茅草屋的福贵,外孙如今也没了,如今就只剩下了,家中的那一头老牛

  此时的福贵。

  就在老牛的面前。

  眼神就十分的灰暗。

  但以为他会对未来失去生的希望的时候,却如同往常一样,却如同往常一样,带着老牛,去耕田种地,等着来年开春.春暖花开。

  等。

  麦子熟了。

  活着吧。

  剧在这里戛然而止

  而此时,王凤升和徐翔的观影体验也在这里戛然而止。

  甚至,两位老人,还有一点意犹未尽。

  特别是徐翔。

  “他就拍出了我所理解的《活着》,这个导演,是真的厉害真想去认识认识他才行。”

  他就将徐翔心中,余桦所塑造的《活着》给拍出来了。

  他写的这部小说,很多读的浅薄的人,会以为,那是一个很有恶趣味的作者当然,这个好像也确实,余桦就是一个超级有恶趣味的作者,这个确实无法否认。

  他就是这样的人。

  但是也有一句说一句。

  这部作品就绝对不是一个让人郁闷的的作品。

  他给予人一种生存的力量。

  活着吧,活着总有事发生,不管是好事,还是坏事。

  他其实是一部治愈人心的作品。

  不管,主流承认不承认这一点。

  都是如此。

  而此时,豆瓣在内的,讨论这部作品的论坛都炸裂了.分成两派。

  一派喷‘不尊重原著’。

  你还能比张谋子更懂余桦?

  他都是这么拍的!

  你拾人牙慧也就罢了,还乱改!

  瞎编,乱编!

  而汪玉萍用自己的资源引导的舆论,就也差不多是这样的.

  “果然,下沉市场才是最重要的,他忽略掉了作品的文学性,转而去为娱乐性服务.这是一种错误,一种堕落,一种可悲!完全的丢掉了文学的本质!”

  除了汪玉萍之外,还有许多自诩文学品鉴专家的人也都在抨击剧版《活着》的剧本和主角福贵的演法。

  主角最大的问题就是不够惨。

  不够惨就不够‘活着’。

  不够‘福贵’。

  这就很不符合原作的感觉。

  汪玉萍沉淀心思,觉得自己这一方舆论优势还是很大的

  到了现在,已经不是汪玉萍自己的‘私怨’了。

  电视版的《活着》和电影版的《活着》,就有着本质的不同.认同电视版,其实就和否定电影版没什么区别!

第277章 ,《活着》到底是张谋子的正,还是电视剧版的正?

  此时,在西北圈子这一边。

首节上一节392/48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