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雨季,这窗户只能阻挡部分风雨,遇到狂风暴雨,室内总会潲进些雨水,颇为不便。
二级居民屋从四人间进化成了二人间,屋内铺有木质地板,厨房和卧室分开,还有一个独立的小房间,用于储藏物品或是充当客厅。
对新成员而言,能住进二级居民屋便是值得他们奋斗终生的目标了。
至于更好的房屋,目前都属于老资历,他们还不敢奢望。
……
除房屋构造外,房屋的位置也是一种身份的体现。
新成员尽皆居住在行刑广场周围,远离工厂,也就远离首领。
平时陈舟不外出走动,他们根本看不到首领。
实际上,许多新抓来的土著登岛一个多月都不知道陈舟长什么样子,学习和工作就已经耗尽了他们的精力。
从落后的原始部落,突然来到这个一切都完全不同的地方,他们需要了解掌握的新鲜事物实在太多。
而且老资历们是一点点,逐步学习知识的。
他们为了更快地追赶进度,不仅需要学习汉语汉字,农耕畜牧知识,还得学习法律,以避免遭受惩罚。
对于年轻的土著来说,庞大的信息量尚在承受范围。
年纪大一些的土著哪遭受过这种待遇,吃尽了苦头。
老资历们最怕星期日,怕的是他狠辣的手段。
这些年长土著怕的却是星期六,尤其怕“作业”两个字。
有些土著年龄已经三十多了,交作业后,因错误太多,常被星期六叫到办公室去“单独辅导”。
现代学生经历过的恐惧和痛楚,如今在这座17世纪的岛屿上复现,也算一道别致的风景。
……
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折磨是相互的。
土著们固然被星期六布置的作业和各种习题折腾得头晕脑胀,星期六又何尝不被这群愚钝的学生气得屡屡高血压呢。
每隔一段时间他返回工厂居住时,都会向陈舟或是星期日、福禄寿三人大倒苦水。
星期日已卸去肩头许多重担,如今主要负责军事工作。
听到星期六絮叨,他表面同情安慰,却控制不住嘴角的上扬。
他无比庆幸,自己选择战斗职务,而没有选择教育工作。
光是听星期六的讲述,他就有些控制不住心中的怒意了。
星期日觉得,如果他去当老师,那群土著每天不挨一顿鞭子都是轻的。
倘若不能将胸中那股愤懑发泄出来,他非得被气死。
像星期六这样,即使心里火冒三丈,面上依旧能保持平静与耐心,一点点给学生讲题,反复解释知识点的脾气,他是绝对做不到的。
……
新增的劳动力和对本职工作愈发熟练的老岛民彻底解放了陈舟的大脑。
他将岛上大部分不甚重要的事务都交给了福禄寿三人,自己则去专心复刻现代的各类产物。
复刻完成后,他会将详细步骤编撰成教材,一点点分发下去。
大酱是陈舟的第一项“发明”。
使用东北大酱的“酱引子”和馒头,加以盐和清水发酵,只失败两次,陈舟便摸透了大酱的制造方法,并成功做出了岛上的第一缸大酱。
首领吃上大酱没多久,住在工厂附近的老资历们便获取到了消息。
得到消息没多久,他们就争先恐后地用出色的表现从代管大部分事务的福禄寿三人那里拿到了大酱制造手册。
为了“赶时髦”,这群基本称得上衣食无忧的老家伙们愿意付出一切努力。
自拿到大酱制造手册开始,每天土著们小屋内都会飘起一股小麦面粉的香气。
他们积极地蒸馒头,置换更大的陶缸,并想方设法从新成员手中搞盐。
如斑马这样的“小领导”甚至从陈寿手里讨来了一点首领食用的大酱,用来做酱引子
当然,这是得到陈舟默许的。
……
做酱潮流带动了面粉和盐的价格。
尽管岛上还没有明确的货币系统。
但做酱期间,面粉兑换大米的比例变化非常明显,从1:1.2的比例增长到了1:2甚至1:2.5。
这种不寻常的势头,一直到岛民们的第一缸酱制成,才有减缓之势。
成功制酱的那一位,平日里工作的表现远不像斑马或是其他手艺人那样出色,谁都没想到,他会第一个成功。
不过人们对制酱者的看法并不影响大酱的抢手。
没两天,制酱者做出的那缸大酱便被哄抢一空。
据说为了能从他手里换到酱,斑马甚至开出了订制满屋家具的筹码。
这种条件,其他土著可是想都不敢想的,毕竟斑马是岛上除首领以外公认的技艺最高超的木匠。
能让他付出大量时间精力打造满屋家具,那可不止是家具的事,更说明制酱者得到了斑马的认可,步入了那个比老资历还高一层的“阶级”。
……
岛屿宛如一头贪婪的野兽,一口吞下新成员并将其消化后,没过多久便又产生了饿意。
它渴望着更多成员,更大的变化,以及更重要的地位
能影响时代的地位。
……
1664年第二个旱季初,岛上的大部分劳动力齐齐聚集到了海边。
岛上少有的,需要众人协力的一项大工程于10月初正式拉开了帷幕。
五周年奖励送来的大批建材助长了陈舟的信心,也使他的胃口越来越大。
尽管还未到《鲁滨逊漂流记》中西班牙劫掠船遭遇风暴的日子,他却已等不及想要获取印加帝国的巨额财富了。
这工程,便是他迈向无尽财宝的第一节阶梯。
……
此工程为小型港口码头,挑选的建造地址是岩滩河口,这里地形得天独厚,可利用天然地势减少波浪冲击,是个建造码头的好位置。
在建设前,按老规矩,陈舟带领施工队的几位“工头”检查了岩滩一带的地质条件。
岛屿的地质条件又一次没让他失望。
常年经受海潮冲刷,岩滩底部的土壤基本都被海水带走了,只留下一层浮泥。
浮泥下除了薄薄的细沙就是坚实的岩层,完全可以搭建结实可靠的重力式码头。
……
完成地质勘测,确定地质足够稳定,能够承载石质结构后,在陈舟的主持下,这项浩大的工程即刻开动。
一场简单的开工仪式后,新岛民在老资历的带领下,投入到了劳作中。
在一片熟悉的黝黑面孔中,掺入了几名稚气未脱的少年。
他们是学校“建筑系”新毕业的实习生,最大的年仅15岁,如今之所以来到工地,担当的并非劳力,而是监工或者安全员一类的职位。
靠海施工危险性较高,岛上人手不足,每一个劳动力都十分珍贵。
陈舟不能保证工地上不出现意外,但他必须竭尽所能,尽量降低意外发生的概率。
派出这群“实习生”,便是陈舟做出的重要举措。
他不在工地时,这群少年就是他的眼睛,替他控制工地上的局面,排除隐患。
早在几个月前,产生建造港口码头时,陈舟就编撰了专用的教材,准备了针对性的课程,并为此挑选了合适的土著少年进行学习。
现在,这群学习了几个月的少年,正将他们从书本上学到的知识与实际情况相印证,从而总结经验,向更实用,更成熟的方向前进。
……
建造港口,工人们做的第一件事是疏浚河道防止淤积。
为此,他们搬来储藏一年多的大量石砖,堆放在河道出海口,并将岩河截停,制造了一片泥泽。
正值旱季,水流量较小,工程进展较为顺利。
截停岩河,疏浚河道后,土著们将提前浇筑好的水泥块搬到合适的位置上,堆砌起来,形成一条条高于海平面的硬面道路。
这些沉重的水泥块依靠自重抵挡水流,比板桩式码头建造缓慢得多,但更加坚固,只要建成就可使用百年。
若非五周年奖励送来的建材足够充足,陈舟不可能选择这种极为耗费材料的码头。
不过既然时空管理局如此慷慨,他也没有敷衍了事的想法。
建材堆放在沙滩上也不会下崽,把它们转化为坚固的建筑才是性价比最高的做法。
旱季刚刚开始,工期很漫长。
待重力式码头的水泥块堆砌完毕后,工人们还需在岸与海水之间修建一条斜坡道,用于连接海岸与趸船,以适应水位变化。
到时候,岩滩入海口就会出现几块装卸作业区。
陈舟从健身器材上拆下来的滑轮组正好派上用场,制成吊装架后,便可在装卸作业区装卸货物了。
第226章 新老之争
虽是建造小型港口码头,对于岛上拢共这四十多名壮年劳工来说,依旧是一项浩大的工程。
罗马并非一日建成,需要使用至少二十年的港口码头自然也要保质保量地完成。
陈舟计划好在1665年7月前再度前往群岛捕捉土著,如今还有近10个月的时间,他并未过于心急。
他打算集中人手,先完成码头基础部份搭建以及较为麻烦的清淤截流工作,然后优先建设临时锚地和简易船坞。
临时锚地位于港口外,用于停靠船舶或者避风,以后捕捞船和出海捕捉土著的船只,都可以在临时锚地休整,躲避雨季时期的风浪。
简易船坞则是用于修补船体,对帆船进行维护的设施。
虽然岛上两艘主力用船都很“年轻”,目前还未出现船身破损或其它问题。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旧船的维护总是不可避免的。
总不能用坏一艘就再造一艘,就算岛上资源丰富,也不能那么败家。
陈舟认为有必要未雨绸缪,提前建设好船坞,待需要的时候,就可省去许多麻烦
将帆船弄到岸上维修可是件劳师动众的大事。
在船坞中维修就方便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