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之外,这里紧挨着森林,附近还有不少可采集的石材,获取基本的燃料和建材也比较方便。
将最近的林地树木采伐之后,还能制造一处没有障碍物的隔离区,使怀有不轨之心的人难以接近。
且这片区域距离海岸线足够远,别说17世纪的火炮,就是一战时期的火炮也不可能在海上直接打到这里。
若敌人想攻打工厂,必须得先登陆,将火炮带到岸上后,再慢慢向前推进,克服他制造的复杂地形,抵御连番攻击,才能将工厂纳入攻击范围。
陈舟觉得,自己手握远超这个时代的武器科技和资源,假如真在占据主场优势的情况下,被敌人打到家门口,那也不用混了,还不如找根绳子上吊得了。
他摸清神秘奖励的规律后,之所以会毫不犹豫地选择继续在血与火的这条道路走下去,就是因为他有自信
拥有领先整个时代四百多年的科技水平,加上源源不断送抵岛屿的物资。
只要他不在此阶段直接跟大航海时期的几大势力撕破脸,老老实实地闷头发育十几年,就不可能输。
……
选定建厂地址后,陈舟又专心钻研了大半个月,设计工厂结构,划分不同功能的区域,翻阅爆炸器材简易生产法,并从中筛选最紧要,对材料要求最高的几种生产器材,准备优先建造。
同一时间,土著们转移到了选定的地址,开始清理坡上的乱石,砍伐植被,为后续的建设做准备工作。
……
重新进入旱季后,岛屿又陷入了阳光明媚的气氛中。
近海也变得风平浪静,就算有降水,也是淅淅沥沥一小场,来得快去得也快。
这使陈舟在加紧学习,研究怎样建设工厂的时候,心中不由产生一种紧迫感
在未得到确切消息之前,他真的很怕西班牙人到来。
此时的岛屿无论是武器装备,还是防御设施或者人手,都处于一种极度不足的状态,若在此时遭到攻击,哪怕勉强抵挡下来,也会造成人员伤亡,耽误工期,这是最致命的。
那个棕发佬的尸体吊在绞刑架上,时间太久,已经腐烂成了一具挂着几缕毛发的骷髅。
每当陈舟返回窑洞查阅资料时路过那里,总会觉得这个吊在上面的骷髅正默默注视着自己,仿佛在说,我的同伴很快就会为我报仇。
于是些许焦虑爬上了心头。
……
在这段紧张的准备时间中,陈舟得到的最大慰藉就是一次次送抵海岛的神秘奖励。
10月15日的一大批黄铜,彻底解决了弹壳原材料的问题,并且让陈舟看到了手搓蒸汽发动机的希望。
10月30日的一大批红砖,则解决了石砖砌墙难度高,且不够规整的问题。
这一次次奖励就如同强心剂,为陈舟钩勒了一张美好的前景图,使他能够克服焦虑,一步一步稳定地前进。
……
可以说从九月末到十一月,土著们的生活基本就围绕工作和学习展开。
陈舟通过自己的研究,加上在现代工地以及其他途径的见闻总结出了一些基础的钢筋混凝土建筑搭建的顺序和注意事项。
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他都慢慢地教授给了土著。
除此之外,文化课和语言课也是必不可少的。
别说土著,就连星期六这个“老师”都得经常秉灯夜读,接受陈舟的进一步教育。
这次俘虏的七名土著都是成年人,对新知识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远不如星期六和星期日强。
从被抓到十一月,已有将近四个月的时间,他们的汉语学的还是不太好,日常交流勉强够用。
若是让他们描述的细致点,或是跟他们说话时语速快一点,有时他们就大脑宕机了,不是含糊其辞,就是完全不懂,经常弄得陈舟一肚子火。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这些土著虽然脑子不够用,身体协调性却很强,而且耐力惊人。
搬个砖、挖个坑、和个水泥,或者绑绑钢筋这种活,他们用不了多久就能完全掌握,甚至青出于蓝,看得陈舟总是默默感慨
这么会干活,你不做苦力谁做苦力?
……
当然,枯燥的生活中,还是能找到几件值得一讲的趣事。
比如陈舟心心念念的下海打捞一事,刚进入旱季没多久就正式施行了。
第一次下海,陈舟没敢亲自上阵,只站在沙滩上拿着望远镜观望。
带队的是潜水能手星期六,除了他以外,独木舟上还有两个专门划船的,以及另外两个潜水经验丰富的捕鱼能手。
星期六带着陈舟绘制的火炮造型图,独木舟上放了一捆钢丝绳,还有一个用羊皮制造的充气浮漂。
浮漂底部连着一根麻绳,坠着一块石头,只要发现海中有沉船残骸或火炮的位置,就将浮漂丢进水中,用以标记位置。
如果金属零件重量较轻,体积较小,可以直接打捞上来。
若体积庞大,难以直接捞上来,便先行标记,待日后制造出更大的打捞船,或是人力更加充裕后,再行尝试。
当然,下海一趟,也不能全为了打捞沉船残骸或者火炮。
如今岛上的各类原材料已经十分充足,只是缺乏用起来不心疼的废铁,反正储藏室内还有一些可用于锻造的存货,陈舟并不着急。
他希望土著们潜入海水中后,除了看看有没有金属零件,也要顺便找一找奇形怪状的海产品
比如龙虾,越大越好;
比如螃蟹,越大越好;
比如海参,越肥越好;
至于其它鱼类,贝类,也不嫌弃,随便挑几个十斤八斤的,弄到岸上给试毒鼠们尝尝鲜,它们可是好久没工作了。
……
土著们的潜水捕捞技能可是被生活磨炼出来的,面临抓不到东西就饿肚子的风险,他们各个都把这项本领锻炼的炉火纯青。
下水这一趟,陈舟要找的沉船残骸和火炮他们确实没找到,各种各样的海鲜却抓了不少。
接近50cm的大龙虾,脸盘一样大的螃蟹,还有肥硕的海鱼,紧紧闭合的扇贝,以及足有八九斤的大章鱼……
只在海上逛了两圈,各类海产品就装满了小半个独木舟。
待土著们回到岸上,看到独木舟内的收获,陈舟美的眼睛都眯成一条缝了。
……
捕捞开始于黄昏,陈舟本打算让土著们随便转一转就回来休息,干了一天活儿大家都挺累的,没必要折腾太久。
等他看到在木桶中活跃的大龙虾,立即更改了计划,当晚就在沙滩上生起篝火,举行了一场野炊。
此行收获的海鲜中,有些是陈舟不认识,但土著认识的鱼。
这些鱼都被当场开了膛,清洗内脏后放到了烤架上。
还有些是陈舟测试过,土著们却未曾尝试的生物,比如龙虾和螃蟹。
这些面目狰狞的家伙被陈舟放进了“蒸笼”内
这个草编蒸笼还是土著们的劳动成果,虽然不算特别精致,但很实用。
至于双方都不认识,不知道有没有毒的鱼,则交给“连夜赶来”的试毒鼠品鉴,待确认无毒后再食用。
葱蒜辣椒,加上恰到好处的火候,适量的油盐。
沙滩上这场野炊,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种享受。
尤其是土著。
毕竟他们从前实在没吃过什么好东西,在来到岛上之前,他们做梦都想不到,食物除了饱腹之外,还能给人带来幸福感和别样的愉悦。
陈舟的味蕾虽然已经见识过许多现代美食,但鲜活的大龙虾和海蟹海鱼这种美食,他也是头一次吃。
海鲜海鲜,讲究的就是一个“鲜”字。
在内陆吃到的海产品,就算是冷冻空运的,跟刚抓上来的海味儿相比,那也差了不少意思。
……
海滩上这场别开生面的野炊是生活中一抹别样的色彩。
但对陈舟而言,享受生活并非他现在应该考虑的事,西班牙人的威胁,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都等着他。
因此在确认近海没有沉船残骸后,他就中止了打捞行动,将精力完全集中到了工厂的建设上。
那条独木舟也被转移到了河道内,用于帮助土著转移物资。
当然,偶尔心情好了,陈舟还是会找一个天气晴朗,微风和缓的傍晚,带土著们好好吃上一顿。
人总不能一直紧绷着。
别说威胁还未到来,就是真开战了,也得给士兵们吸根烟喝口酒的喘息机会。
不然还没打起来,人就自己把自己逼垮了。
第193章年
培养出一批合格的工人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
如果陈舟自己是个在工地干过几年活,看过设计图,绑过钢筋和过水泥砌过墙的人,他或许有自信把土著们教导成“小工”,帮他做事。
可惜,他自己对钢筋混凝土建筑都不算了解。
若只凭着“想当然”或者“我寻思”去建房子,不仅浪费材料,日后还可能害人害己。
……
考虑到时机还不成熟,而且眼下对炸药和改进版枪械的需求不高
土著们还未证明他们足够值得信任,枪这种危险的东西,目前陈舟只能放心地交给星期六和星期日,要是让土著拿到这玩意,谁也不敢保证他们不会有异心。
手持利器,杀心自起。
陈舟不敢考验人性,哪怕这些土著现在看起来比绵羊都温顺,他也不想去赌,绵羊有了尖牙利齿后还会不会继续吃草。
除非真到了西班牙人大举进攻的时候,不得不增强火力对付敌人,否则他宁愿继续等待。
……
十一月,他对钢筋混凝土的建造过程已经有了大致了解,也动用了一些水泥做了几次实验。
实验地点就在建厂处不远。
陈舟还在现代时,看过一些手工制造小型堤坝,往里面安装电机,利用水力发电的视频。
那些小堤坝的建造过程虽然有很多地方不合标准,具体程序却是与大型混凝土建筑差不多的。
包括最基本的设计、打地基、绑钢筋、上支模、浇筑养护、拆支模等工序。
陈舟的实验最初就是从建造简单的混凝土建筑开始的。
……
每一袋水泥都很珍贵,哪怕是实验,陈舟也不敢浪费。
他建造的建筑虽然不大,但都是能用得上的。
比如位于河边的蓄水池,停靠独木舟的小港口,还有一个用砖加混凝土建造的小厕所。
建造这些建筑时,土著都跟在陈舟身边,或是帮忙,或是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