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鲁滨逊漂流记开始 第185节

  而受限于现代军工生产的枪管,陈舟这把枪的子弹口径只能做到7.62mm左右。

  不过因为膛线内部有凸起和凹陷,也就是阳线和阴线,一般子弹弹头的直径都会稍大于枪管的口径。

  所以现代制式子弹的弹头通常都是铜制或是覆铜

  铜相对较软,发射后穿过枪膛不容易伤到膛线。

  陈舟准备使用的铅弹,硬度只有1~1.5,比铜还软得多,对膛线造成的损耗微乎其微。

  尤其是应用在现代高强度冶炼技术制造的枪管中,哪怕上万次击发,恐怕都不会对膛线造成明显的伤害。

  只不过铅弹固然柔软,相对铜弹,却也有几个严重缺陷。

  诸如弹道稳定性差,容易变形,远距离精准度低,穿透能力弱,对防弹衣或障碍物几乎无法造成高额伤害。

  且铅弹还有毒性,难以降解,不够环保,这也是在现代铅弹近乎完全被铜被甲弹完全取代的诸多原因之一。

  ……

  这把全面领先于改进版燧发枪的丐版毛瑟被陈舟命名为陈氏1662步枪。

  它不仅有较高的精准度,射程远,射速快,而且还几乎不具备原型霍尔式后装枪的一些缺点。

  除此之外,它的改造潜力也不低。

  倘若有足够的铜,且通读爆破器材简易制造法,能在制造子弹底火技术方面产生突破的话,还可以把这枪改装成毛瑟步枪,淘汰落后的燧发击发方式,使用更先进的针发。

  再加上填装多发定装子弹的弹匣,这把枪完全能达到甚至超越德国人毛瑟于1866年发明的最早的机柄式步枪。

  ……

  多日的潜心钻研,从头到尾都采用纯手工锻造的整把枪械灌注了陈舟太多心血。

  他几乎优化了这把枪所有可增进的细节。

  比如机械瞄准镜。

  这把枪的机械瞄准镜作为枪管上的可拆卸式组件,照门为常见的凹槽状,准星则为柱状。

  它们可以通过松紧螺栓进行微调,从而做风偏与弹道修正。

  枪械的木质枪托应用了人体工学设计。

  陈舟亲手凿刻打磨了枪托,对照他的体型和持枪姿势做了近乎完美的调整,可以说,这把枪完全就是他的私人订制。

  最后,陈舟还为这把枪专门锻造了一把可拆卸刺刀,用于贴身肉搏

  这可能是整把枪上最没用的设计。

  ……

  至此,枪算是做好了。

  陈舟对自己的劳动成果非常满意,但眼下还有个重要问题

  他光有枪却没有子弹。

  每天进出锻造室,看到挂在墙上被擦得锃光瓦亮的枪,一想到它现在只能在屋里冒充烧火棍陈舟就难受。

  因此完成枪械制作后,他只歇息了一天,便投入到铸造铅制米尼弹的新工作中。

  ……

  米尼弹,全称圆锥形底部扩张弹,设计灵感来自于印度南部土著使用的一种吹管箭。

  它与铜头被甲弹不同,锥形弹头的直径略小于枪膛直径,前部铅制,尾部装有一个木塞子。

  发射时,弹头底部小洞内的炸药被引燃,可以使弹头膨胀,紧贴枪膛,在膛线的压迫下高速旋转而出,从而大大提升命中精度和杀伤力。

  因此使用米尼弹的枪械,在19世纪,便具备了远程狙击的能力。

  米尼弹设计的灵魂之处就在于其底部的锥形木塞。

  发射子弹后,这个木塞能堵住枪机洞底,让发射时产生的燃气压迫弹头,从而将弹头挤压进膛线内,发挥膛线的作用。

  在19世纪,应用米尼式弹丸的来复枪凭借高射速和接近500码的有效射程,在军事冲突中的战术地位一度超过了火炮。

  甚至有军事学研究者评价米尼弹和来复枪的出现是武器技术发展史上革命性的突破。

  当然,如果站在21世纪往回看,米尼弹还是有不少缺陷的。

  比如它只能用铅制造,不然弹头不易膨胀,就无法完全堵住枪管,而弹头过软就会导致其击中目标后立即变形,停止作用好,穿透力太弱。

  同时由于米尼弹需要让弹头快速膨胀以封闭枪膛,发射药就不能使用慢速燃烧的火药,也就令弹头无法在枪膛内得到长时间的均匀加速,致使弹头子弹初速严重下降。

  这两个问题目前陈舟尚没有能力解决。

  而且他对付的敌人全都是无甲单位,尤其是那些土著,各个赤身裸体,使用穿透力更强的被甲弹打他们,杀伤力可能还不如米尼弹来得大。

  再说与铜弹相比,铅弹毕竟更便于制造,也没有火药方面的需求,无论从哪个角度看,米尼弹都是当下最优选择。

  ……

  陈舟打算使用失蜡法批量制造米尼弹

  他的铅材储备很多,只需稍微付出一些耐心,在火药够用的前提下,就能制造成百上千发米尼弹。

  ……

  失蜡法这份古老的精密铸造工艺,即使在现代精密制造业,也有广泛的应用领域,时间早已证明了它的优秀。

  而陈舟并不需要铸造多么精密复杂的青铜器或者工艺品,就使得这项工艺的门坎又降低了许多。

  他先是切断几根蜡烛,然后将蜡烛手工雕刻成米尼弹的大小,并在底部挖出装药口。

  待蜡模制造好后,只需在蜡模外裹上几层耐高温的白泥或陶浆,等待凝固即可。

  凝固后的白泥会形成一层耐火的硬壳。

  此时再加热这层硬壳,让壳内的蜡液融化,顺着事先预留的孔洞流出,便能形成一个中空型腔。

  至此,整套失蜡法流程便走了一大半。

  接下来只需要将切割成小块的铅板放进坩埚,用锻炉加热至铅融化为铅液,再把铅液通过浇口灌入中空型腔内,冷却后敲碎硬壳,即可获得一个粗糙的米尼弹。

  ……

  批量生产蜡模,批量刷上白泥,批量冷却批量填充,没用几天,消耗掉几大块铅板的陈舟就获得了近千发米尼弹粗模。

  从中剔除缺陷太大,完全不合格的两百多发铅制粗模,最后还剩下七百多发。

  这七百多发“预备役”,就不能靠投机取巧完成最后工序了,只能耐着性子,用锉刀和磨石慢慢精修抛光。

  而且这些铅制米尼弹粗模只是“半颗”米尼弹,想获得完整版,还得给它们填装火药,再安装底部的木塞子呢。

  ……

  对陈舟来说,重复使用失蜡法批量铸造米尼弹,再挨个精修打磨是非常枯燥的。

  关键是,这份枯燥还不可能在短时间内结束

  以后雕刻木塞子也是件麻烦事。

  但考虑到每一发多出来的子弹都有可能在日后的冲突中起到关键作用,陈舟完全不敢懈怠,就算再不想做也得耐着性子工作。

  他倒是想过将生产子弹一事交给两名土著。

  然而关于枪械和火药的知识毕竟与农耕畜牧知识不同。

  无法理解的事会让人敬畏,一旦揭开了这层神秘面纱,两名土著可能就会意识到

  原来天神的武器不过如此,他们也能制造使用。

  如此令人失去敬畏之心,陈舟不敢保证他仅凭个人魅力就能继续掌控土著,便打消了这个念头。

  ……

  重复着打螺丝一般的精修子弹生活,日子一天天过去,东北角的望塔始终没能发现大部落登岛的迹象。

  就在陈舟以为那位据说很有手段的“部落首领”怂了的时候。

  七月七日,意外发生了。

  ……

  当天中午,陈舟磨了一上午米尼弹,两眼累得发胀,简单吃过饭,正准备回到卧室睡个午觉。

  刚躺到床上,还没闭眼,便听到外面传来一阵急促的敲门声。

  为安全考虑,陈舟老早就给两名土著定下了规矩

  想进窑洞可以,但不允许在未经他同意的情况下闯入,且每次进入窑洞都必须敲门,敲门至多重复五次。

  五次敲门过后,若没有得到回应,无论发生了什么事,都必须离开大门,否则视为有加害意图,会受到最低鞭笞最高处死的惩罚。

  当然,假如事情实在太过紧急,也可在门外高声呼喊报告。

  ……

  这条“敲门”规矩在土著学到的所有知识中位于前五位。

  陈舟要求星期六和星期日必须将它背的滚瓜烂熟,并完全理解,否则就要抄写一百遍。

  已经体验过作业的可怕,再加上对“天神”的尊敬,两名土著自然竭尽全力,不仅背下了规矩,在日常生活中,也始终恪守条文,不敢违规。

  平常他们若是来敲门,总是以缓慢有节奏的方式敲击,像今日这么急促,还是陈舟头一次听见。

  “难道有土著登岛了?”

  躺在床上犯困的陈舟听到这催命般的敲门声,整个人立即精神了起来。

  飞速翻下床,趿拉着鞋子往屋外走,推开门后,他看到的却是星期日那张稚气未脱的脸。

  ……

  两名土著每天都有自己的日程安排,今日恰好是星期六放羊站岗。

  按理来说,如果土著登岛,前来汇报情况的应该是星期六而不是星期日。

  “这么着急敲门,什么事?”

  心中疑惑,陈舟询问。

  ……

  星期日像是刚经过剧烈运动,满头大汗,气喘吁吁,弯着腰用双手撑住膝盖,深吸了好几口气才断断续续地说出话来。

  “有人……有人登岛了。

  但他们不在星期六那边……是在河那里。”

  说着,他指了指山下营地的方向,补充道。

  “我看到了一条很大的独木舟,还有十几个人。

  他们破坏了我和星期六垒的墙,在沙滩上点起了火……”

  说完这话,星期日又小心翼翼地看了看陈舟的脸,见他的表情并没有太大变化,才小声继续说。

  “我还看到有人走进山下营地,钻进了那间最大的屋子。

  您钓鱼用的箱子,还有那几根鱼竿,都被他们拿了出去,现在他们正在山下庆祝呢……”

  ……

首节上一节185/28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