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规模已经远超普通集团军的标准配置。
再加上后方新来的装甲作战、维修,空军飞行员以及地勤人员,总计达到25万人之巨。
特别是新加入的空军飞行员和地勤人员,几乎是陆军人数的三分之二。
这意味着我们需要重新划分作战区域,优化后勤补给体系,同时建立更高效的指挥链路。”
所有人都迅速记录着这些关键数据,他们也意识到当前这种兵种比例严重失衡的状况必须改变。
高尔加索方面军本质上仍是一支传统步兵部队,甚至连摩托化步兵的标准都未能达到。
一个以步兵为主的方面军突然接收如此大量的技术兵种和装备,就像给中世纪骑士配发喷气式战斗机一样格格不入。
这种“半机械化”临时拼凑的编制,既无法发挥装甲部队的突击优势,也难以保障空军作战的协同效率。
林恩也迅速展开了新的编制方案:“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完成两个层面的调整。
首先是对现有指挥体系进行全面重构,建立适应多兵种协同作战的新架构。”
这一点倒是不用担心,毕竟高尔加索方面军这四年来在榕树空间模拟战场的一次次实战演练,早就对多兵种协同作战熟的不能再熟了。
不然后方安娜斯塔西亚和阿尼拔他们也不会这么放心的将一大批技术兵种给塞过来。
这时林恩忽然加重了语气:“其次,陆军规模必须在三个月内扩充至现有兵力的两到三倍,才能与新加入的技术兵种形成合理的作战配比!
这一点,诸位也不用操心,切尔尼基辅十五万民兵已经启程,预计在半个月内会抵达战区。
这意味着我们必须在建设新根据地的同时,完成这支庞大生力军的整编工作。”
他突然直起身,声若洪钟道:“同志们,有没有信心完成这个艰巨任务?”
“保证完成任务!”所有指挥官同时起立,浑厚的吼声在花岗岩砌成的司令部内震荡。
......
8月19日清晨,高尔加索方面军的突然行动如同平地惊雷,瞬间吸引了旧大陆所有军事观察家的目光。
十一万精锐部队分成五路,如同五把出鞘的利剑,以摧枯拉朽之势在库班、捷列克和斯塔夫罗波尔三州腹地挺进。
数以千计的军用卡车组成的钢铁洪流在广袤平原上纵横驰骋,扬起的烟尘遮蔽了初升的朝阳。
高尔加索方面军临时转型摩托化步兵,以日均八十公里的推进速度,在广达百万平方公里的平原上掀起了一场钢铁风暴。
各路军团的先头部队均配备了最新列装的单兵步话机,确保指挥链路畅通无阻。
侦察分队如同敏锐的触角,始终保持着对前方三十公里的战场监控。
这种闪电般的推进速度与精密如钟表般的协同配合,充分彰显了这支部队战斗力。
他们分明是要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对三州全境的战略控制!
每到一处村庄或城镇,都未遭遇任何像样抵抗。
甚至还有原02近卫军团中,来自这三个州的战俘主动担任向导,带领方面军接管各处战略要地。
他们不仅详细标注了各处军事据点和补给站的位置,甚至亲自带领先遣部队绕过可能的抵抗据点,为方面军快速接管战略要地提供了极大便利。
这种情形在占领过程中屡见不鲜,往往一个排的兵力在“本地人”战俘的带领下,就能兵不血刃地控制整个城镇。
整片战区就像被推倒的多米诺骨牌,高尔加索方面军以摧枯拉朽之势,在短短二十天内就完成了对三州近百分之九十地区的初步控制。
第529章 准备
弗拉基米尔双手撑在作战地图前,指节因过度用力而微微发白。
原本库班、捷列克和斯塔夫罗波尔三个州内,冬宫议会还有两个师的主力部队以及十万人的二线部队驻扎。
但在02近卫军团全军覆没的阴影下早已士气崩溃。
他不得不做出痛苦抉择紧急撤回当地的两个主力师,只留下十万二线部队。
这些守军与其说是防御力量,不如说是摆在棋盘上的弃子。
冬宫议会的将领们也不指望这群“填线宝宝”能够给对方造成什么麻烦,只是打着能拖多久就拖多久的念头。
高尔加索方面军需要时间整编部队,而冬宫议会的主力部队同样需要等待新装备到位后进行适应性训练。
这堪称是弗拉基米尔军事生涯中最艰难的决定主动放弃三州广袤领土。
之前二十天中,高尔加索方面军的战线以日均30至50公里的速度持续推进,直至今日三州绝大部分区域都已沦陷。
那些象征控制区域的红色标记如同蔓延的鲜血,眼看就要吞掉地图上最后的一点空白。
“战报可以粉饰,但战线从不说谎。”他喃喃自语道。
地图清晰显示,那十万“填线宝宝”的二线部队如今只能龟缩在最后几座孤立的城市中,控制区域已不足10%。
这时副官神色慌张地冲进作战室,还未开口就被弗拉基米尔抬手制止:“是不是那十万二线部队也完蛋了?”
“是的,议长。”
副官苦涩的回答道。
“一个小时前,敌军同时进攻了奥列格堡、特维尔诺和基洛夫林等最后几座城镇...各地守军只是象征性抵抗了一下便就集体投降了。”
弗拉基米尔沉重地闭上眼睛。
这些被称作“灰色牲口”的士兵,在如此劣势的战局下果然不能指望他们有什么战斗意志。
这个结果虽然令人沮丧,却也在意料之中。
02近卫军团全军覆没的阴影至今仍在军中蔓延。
冬宫议会的参谋部报告显示,现在不仅二线部队闻风丧胆,就连主力部队听到“高尔加索”四个字都会不自觉地哆唆。
若是那一战中,02近卫军团为高尔加索军造成了严重损失的话,还不至于让露西亚军队集体性恐慌。
可即便按照最夸张的估算,高尔加索方面军的伤亡数字也不会超过五千人,而冬宫议会方面却是整整十万主力大军灰飞烟灭。
当“1:20”这个战损比数字在军营中悄然流传时,每个看到这份战报的军官与士兵都感到脊背发凉。
这正是一支主力军团被成建制歼灭后的可怕影响:不仅损失了十万精锐,更可怕的是彻底摧毁了整个军队的心理防线。
弗拉基米尔比任何人都清楚,以当前剩下的四个主力军团被吓破了胆的状态去迎战士气如虹的高尔加索军,无异于驱赶羊群冲向狼群。
现在唯一的希望...就是那批正在海运途中的飞机与坦克。
只要能够组建足够的空军与装甲部队,就算林恩手下的士兵再怎么精锐,面对战车的钢铁履带碾过来也要一番苦战!
然后以绝对的兵力规模优势,通过人海消耗战逐步拖垮高尔加索的十万精锐,才有可能赢得最终的胜利。
但如果连这样都无法取得决定性胜利的话......
那弗拉基米尔也就只能期望以伏尔加河这条露西亚的母亲河为界,与林恩划河而治了。
待前来汇报战况的副官离开后,弗拉基米尔将目光转向同样凝视着作战地图的塔利娅。
他沉声问道:“塔利娅局长,切尔尼基辅能够抽掉多少力量进攻高尔加索西侧?”
他当然不可能放过切尔尼基辅地区的生力军,对高尔加索形成两线夹击态势。
但塔利娅却无奈的说道:“如果可以的话,我早就调集超过二十万大军去进攻西线了,但是......”
她轻叹一声,纤细的手指划过地图上萨尔斯与露西亚的边境线。
“自02近卫军团覆灭后,我们的小公主殿下在边境集结了三个军团共二十七万大军,其中还包括一个完整的装甲集团军。”
弗拉基米尔闻言脸色骤变,猛地拍案而起:“荒谬!
萨尔斯明明是个农业国,连子弹生产线都要依赖普尔思的专利!
她到底是从哪个地缝里抠出这支装甲集团军的?!”
塔利娅叹息着说道:“那位公主殿下确实堪称一代人杰,其政治手腕之老练令人惊叹。
甫一登基便以雷霆手段推行工业化改革,至于改革所需的巨额资金。
她先是摆平了萨尔斯本土贵族势力,而后又彻底清算了那些流亡的沙皇贵族集团。”
“那些贵族老爷们世代积累的财富,不仅支撑起了整个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塔利娅苦笑着摇头,“还让她有余力从国外采购大量先进武器装备。”
弗拉基米尔闻言一时语塞,面部肌肉不受控制地抽搐了几下。
这位向来以沉着冷静著称的军事统帅,此刻也难掩内心的挫败感。
他缓缓坐回扶手椅,双手交叉抵住下巴,目光重新落在地图上那条蜿蜒的高加索山脉防线上。
“看来...我们暂时只能集中力量在东线与林恩周旋了。”
弗拉基米尔的手指重重敲击着高加索山脉以东大片被标注为深红色的敌军控制区。
背靠巍峨山脉的林恩部队,就像一只盘踞在险峻山间的猛虎,既占据地利之便,又拥有精锐之师。
虽然高尔加索军大部已经出山,但此刻的弗拉基米尔却也只能眼睁睁的看着。
既缺乏足够的装甲力量去正面强攻,又因萨尔斯边境的牵制而无法按开辟切尔尼基辅西线战场形成夹击之势。
这二十天时间,他都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对方开心的攻城略地。
直到前线传来最新战报高尔加索军主力已撤回三州腹地,仅留下少量部队驻守前线城市。
弗拉基米尔紧绷的神经终于得以稍作放松,他意识到林恩也明白“贪多嚼不烂”的道理,需要时间消化新占领的领土。
“传令下去,”弗拉基米尔立即做出部署,“调集距离沦陷区最近的04近卫军团,配属八个二线军团,沿现有防线构筑防御工事,密切监视敌军动向。”
下达完这道命令后,他终于可以将全部精力转向那些已经到货的装备接收与部队整训工作。
这是难得的喘息之机,必须争分夺秒地重整军备。
而林恩新占三州内,根据地建设的各项工作也才刚刚开始,特别是乡村地区的基层建设工作。
这里可和他的老家有些不一样,村庄分布更为稀疏,农民们对新生政权既抱有期待又心存疑虑。
干部们每天都要长途跋涉十几公里,在星罗棋布的村落间建立基层组织。
第530章 村社制度 毛子的前车之鉴
“指挥官,捷列克州北部三个乡的农会已经初步建立,”阿列谢克递上最新工作简报,“但斯塔夫罗波尔的牧区群众还在观望...”
林恩接过文件仔细审阅,眉头不自觉地皱起。
这些草原牧民世代沿袭游牧生活方式,与高加索山区定居农民的生产模式存在根本性差异。
但很快,他的表情又舒展开来,显然已有了对策。
“立即抽调熟悉游牧文化的干部,组建专门的牧区工作队。
可以组织运输队携带日用品与牧民进行物资交换,收购他们的畜牧产品,同时传授现代化牧草种植技术。
更重要的是必须加快修建公路和铁路干线,彻底打通这片草原的交通命脉。
要确保牧区供销社能够稳定供应各类日常物资,让牧民们真切感受到生活条件的改善。”
斯塔夫罗波尔州大部分是草原地形,这里畜牧业发达,本地人多以游牧为生。
虽然放牧的牧民和种地的农民生产方式迥异,但改善民生的道理却是相通的。
只有当牧民们切身体会到生活水平的提升,才会真心实意地拥护新政权。
林恩对斯塔夫罗波尔州牧区工作的重视程度,同样延伸到了其他新占领地区的农村基层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