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没人敢去现象那个残酷的现实也许后方的炮兵阵地已经不存在了。
就在露西亚士兵们陷入艰难抉择之际,敌方山头上突然爆发出连绵不绝的破空声。
尖锐的呼啸声划破战场死寂,所有幸存者都不由自主地抬头望去。
只见夜空中骤然绽放出上千道耀眼的尾焰,107毫米火箭弹如流星雨般划破天际,将整个战场照得亮如白昼。
这些拖着璀璨火光的死亡使者从他们头顶呼啸而过,带着毁灭性的力量直扑后方露西亚军阵地。
士兵们呆若木鸡地望着这壮观而恐怖的景象,火箭弹群在夜空中编织出一张死亡之网,预示着更猛烈的打击即将降临。
正如鲁迅先生所言:“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轰轰轰轰轰轰
后方传来的连绵不绝爆炸声,终于将这群露西亚士兵的心理防线击溃。
第一个士兵丢下步枪的声音格外清脆,紧接着是第二个、第三个......
当士兵们高举双手从掩体后踉跄走出时,对面山头上突然亮起数道刺目的探照灯光。
强光如同实质般刺来,迫使这些投降者不得不偏头躲避。
紧接着又是一阵嘹亮的冲锋号在山谷间回荡,战场上的景象令投降的露西亚士兵们瞠目结舌。
只见山头上跃出一个个矫健的身影,他们以三人为一小队,三小队为一战斗群,保持着完美的间距,这是一种自己从未未见过的散兵阵型。
这些战士的动作整齐划一却又灵活多变。
在冲锋号激昂的旋律中,明明只有两百多人的队伍,却通过精妙的战术走位和队形变换,在露西亚士兵眼中形成了漫山遍野都是人海在冲锋的压迫感错觉。
第一批冲锋的战士对投降的敌人视若无睹,径直越过他们继续向敌军纵深阵地突进,展现出极强的战术纪律性。
直到第二批战士经过时,才有一个班的兵力分出,默契的开始收容战俘。
他们没有任何言语交流,仅通过几个简练的手势就完成了任务分配。
三名战士持枪警戒,三名负责收缴武器,剩下三名则开始引导战俘列队。
整个过程行云流水,仿佛经过千百次演练。
就在这时,新一轮107火箭弹集群呼啸升空,拖着耀眼的尾焰划过战场上空。
这些“钢铁流星”在夜空中划出完美的抛物线,精准坠向露西亚军纵深阵地,爆炸的火光将整个战场映照得如同白昼。
火箭弹的轰鸣仿佛是为冲锋部队奏响的凯歌,而收容战俘的战士们却连头都没抬一下,继续专注地执行着各自的任务。
投降的露西亚士兵们呆若木鸡地站在原地,他们从未见过如此训练有素的部队。
这些战士就像一台精密的战争机器,每个零件都严丝合缝地运转着。
没有多余的喊叫,没有混乱的指挥,只有无声的默契配合。
这种可怕的战术素养让露西亚士兵们既感到震撼,又不由自主地生出敬畏之情。
他们终于明白,自己面对的是怎样的对手。
而此时,此时露西亚军后方各处的军营阵地也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混乱。
这种由107火箭弹群与重炮组成的立体火力覆盖,其猛烈程度完全超出了所有军事操典的规范。
不仅在场的官兵们是第一次见到如此密集的火力打击,即便全面战争中也鲜有如此高强度的炮兵火力密度记录。
高尔加索方面军此时正在以最残酷的方式重新定义着战场规则。
第514章 出击
第一轮107火箭炮集群打击就以雷霆之势将整个阵地化为废墟。
密集的火箭弹如暴雨般倾泻而下,瞬间夺走了无数士兵的生命,惊恐的惨叫声在爆炸声中此起彼伏。
那个因误判敌方火力而冒进前突的团指挥部,更是在这轮火箭弹洗地中灰飞烟灭。
即便是身为职业阶超凡者的团长,在如此恐怖的火力覆盖下也未能幸免,当场毙命。
而就在团部覆灭的同时,后方三公里处的师部也遭到了重炮的精准打击,步上了团部的后尘。
随着指挥系统完全瘫痪,通讯网络彻底中断,整个阵地上到处都是惊慌失措的士兵,他们在堑壕中四处奔逃,绝望的呼喊声在硝烟中回荡。
而高尔加索方面军的战士就这么如入无人之境般突入敌方前沿堑壕。
此时火箭炮与重炮群默契的将火力投射范围向前延伸一公里,为步兵进攻扫清障碍的同时也避免了误伤。
堑壕中的露西亚官兵们刚获得片刻喘息,就又被突然响起的冲锋枪声惊得混身战栗。
那密集的“哒哒哒”在黑夜中格外刺耳,如同死神的催命符。
“敌军步兵!”
不知是谁发出这声凄厉的警告,所有露西亚士兵的神经瞬间绷紧到极限。
他们蜷缩在堑壕的泥泞中,惊恐地望着黑暗深处闪烁的枪口焰光。
而高尔加索方面军的战士如同幽灵般在硝烟中若隐若现,冲锋枪的扫射声令人窒息。
突然,一连串手榴弹划破夜空,在一段段堑壕中爆炸开来,冲击波震得泥土簌簌落下。
轰轰轰轰
战士们两人一组展开无声的杀戮配合:一人持冲锋枪压制,另一人投掷手榴弹清剿死角。
他们像精密的手术刀般切割着每段堑壕,动作干净利落。
当发现敌人时,冲锋枪立即喷吐出密集的火舌,子弹如泼水般倾泻而出。
那些只能拉大栓的露西亚士兵根本就做不出有效反击,直接被打成了筛子。
栓动步枪在近距离作战中完全被能肆意“泼水”的自动武器给碾压吊打。
整个清扫过程行云流水,展现出一边倒的局势。
战斗开始不到五分钟,堑壕中便陆续响起露西亚士兵崩溃的哭喊声:“投降!我们投降!”
一个接一个的士兵从掩体中爬出,高举双手跪倒在地上。
很快,前沿阵地五百米纵深内的所有堑壕都沉寂下来,只剩下此起彼伏的求饶声。
随后一个班的战士自觉留下收容俘虏,其余大部队继续向敌军占据的几处制高点推进。
哒哒哒哒哒
半山腰上的两处机枪掩体仍在黑暗中喷吐着火舌,子弹在夜空中划出杂乱的弹道轨迹。
但黑灯瞎火的却只是乱射,意图威慑敌人不敢轻易靠近,不过确实暂时阻滞了战士们的推进步伐。
这些机枪掩体处于后方炮击的死角,只能靠战士们自己想办法解决。
而他们也丝毫不慌,大部分人利用这个间隙在堑壕中进行短暂休整。
还有六名战士正用工兵铲将堑壕的土堆掩体夯实成一个个倾斜面。
随后,他们各自抱起一枚107毫米火箭弹,稳稳地摆放在改造好的土堆斜面上。
再根据观察手不断报出的敌方火力点坐标,冷静地调整着射击方位。
林恩魔改后的107毫米火箭弹,因大幅度降低各项性能参数的原因,重量相比他老家的原版要减轻很多。
一发弹药只有十三公斤,单兵都可以携带两发弹药行军。
该火箭弹最大的优势在于其简易发射方式当遭遇敌方坚固火力点时,无需复杂发射装置,只需将火箭弹直接摆放在地面点火发射就完了。
当六发火箭弹的射击角度调整完毕后,六名战士同时划燃火柴,点燃了火箭弹尾部的引线。
引线燃烧的火光在黑夜中格外醒目,战士们迅速撤离至安全距离。
咻咻咻咻咻咻
六枚107火箭弹拖着耀眼的尾焰呼啸升空,在夜空中分成两个攻击编组。
只是几个眨眼,六百米外的半山腰上突然炸开两团巨大的火球。
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将两处隐蔽机枪阵地的防御工事连根拔起,钢铁碎片与沙袋残骸四处飞散。
堑壕中的战士们见状立即跃出掩体,如离弦之箭般发起冲锋。
面对失去指挥系统、陷入混乱的露西亚士兵,进攻部队势如破竹。
即便偶遇负隅顽抗的机枪火力点,也只需几发107火箭弹就能轻松解决。
整个突袭行动干净利落,短短两小时内就彻底击溃敌军一个整编师,所有阵地相继易主。
残存的露西亚士兵丢盔弃甲,仓皇向后方溃逃。
不仅是中部战区,南北两个战区的突袭同样取得了惊人的战果。
重炮与火箭炮集群的首次协同打击展现出毁灭性的“初见杀”效果,敌军火炮阵地和前突指挥部在密集火力覆盖下瞬间土崩瓦解。
进攻部队以排山倒海之势突入敌军阵地,其推进速度之快令守军完全无法组织有效防御。
占领阵地后,战士们甚至都没工夫去清理战场,便又立即投入对溃逃敌军的追击作战。
与此同时,后方阵地的鸡公车火箭发射器也迅速前推,火力覆盖范围同步向前延伸。
溃败的敌军在逃亡途中引发连锁混乱,后方部队尚未弄清战况,就被来自四公里外的107火箭弹集群糊脸,被迫也加入溃逃大军中。
这种雪崩式的溃败让高尔加索方面军的追击部队势如破竹。
02近卫军司令部内弥漫着令人窒息的死寂。
伊戈尔将军与参谋们面如死灰,指挥桌上堆积的前线战报如同一座座耻辱的墓碑。
短短两小时内,进山部队竟全线溃败,通讯系统完全瘫痪,所有作战单位如同人间蒸发般彻底失去联系。
参谋们呆若木鸡地站着,指挥室内只剩下电报机发出的断断续续的“滴答”声,仿佛在为这场史无前例的惨败敲响丧钟。
整整十分钟过去,再没有任何战报传回。伊戈尔将军终于艰难地开口,声音嘶哑得如同砂纸摩擦。
“我们面对的...真的只是一群山匪暴民?!”
第515章 大胜
这场酣畅淋漓的追击战持续了一整夜,大部队时间却都是在抓俘虏。
直到东方泛起鱼肚白时,前线的战士们才意犹未尽地押解着沿途俘虏的敌军返回驻地。
高尔加索方面军上下官兵无不感叹,这是他们军旅生涯中打的最爽的一仗。
以往在榕树空间进行摹拟演练时,萨尔斯、切尔尼基辅、凛冬荒原三个地方的友军指挥官个个老谋深算。
参谋团队更是诡计多端的0,就一门心思琢磨着怎么捅他们的菊花。
而且其部队训练水平和战斗意志都与己方旗鼓相当,敌军往往都是战至最后一兵一卒也决不放弃阵地。
每次对抗都会演变成异常煎熬的“膀胱局”,胜负往往都取决于哪方的耐力更好。
而眼前这场现实中的第一次大兵团会战,敌军的表现简直不堪一击,让大家都打得畅快至极,与模拟演练时的憋屈体验形成鲜明对比。
随着前线部队开始系统性地打扫战场,直到上午七时,司令部才完成初步战果统计。
阿列克谢向林恩呈报战果时,声音中也带着掩饰不住的振奋:“此役我军以极小代价取得辉煌战果歼敌逾万人,俘获三万余人,而我方伤亡仅123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