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汽朋克的超凡从暴食开始 第384节

  林恩看着一处处光屏中,两支近海舰队带着各自的空中支援在大海上对轰的激烈场景,也不由得向哈罗德将军说道。

  “若是将军您的‘鱼雷母舰’构想经证实可行,将彻底颠覆现有的海军作战训练体系。

  不仅士兵培养周期可大幅缩减,舰船建造成本也将降至令人难以置信的地步!”

  而哈罗德将军保持着谨慎乐观的态度回应道:“目前仍处于理论验证阶段。

  若要组建以'鱼雷母舰'为核心的远洋海军体系,不仅需要计算水面舰艇的建造与人员训练成本。

  还必须配套建设完善的逃生系统、空中掩护和救援体系,这些同样需要巨额投入。”

  安娜斯塔西亚立即补充道:“但即便将空中支援力量也纳入考量,这套新体系的总体建设成本仍远低于传统海军。

  而其理论作战效能不仅毫不逊色,甚至可能更胜一筹。”

  哈罗德笑着说道:“但理论只是理论,依旧需要通过实战验证可行性才行。”

  按照他的构想,理论上培养一艘战列舰为核心的主力舰队,至少需要2艘战列舰、4艘重巡洋舰和8艘驱逐舰的配置规模。

  同样的建设成本,可转换为160艘远洋货轮改装的鱼雷母舰,这些母舰可搭载总计约2400艘鱼雷艇。

  该体系在某些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建造以及人员培训周期较传统海军大幅缩短,且作战后更容易保留经验丰富的老兵。

  与传统海军一死就是一船的人情况不同,鱼雷艇乘员在弃船逃生时更为迅速高效,历史实战数据表明船员生还率可达60%以上。

  想象2400艘鱼雷艇对一支传统主力舰队实施集群攻击的场景,那画面简直是酸爽。

  当然,这种优势主要体现在近海作战环境中,依托海岸线的支援和补给体系。

  至于远洋作战,仍需验证其在复杂海况、后勤保障和远洋海域水面救援等方面的可行性,这些都将成为后续实战测试的重点验证项目。

  简单的来说,哈罗德现在当前面临的核心战术难题在于,该如何将数量庞大的鱼雷艇给“扔”到一支主力舰队面前。

  不然就算是鱼雷艇造价再低廉、生产数量再庞大,理论性价比再怎么高。

  若无法确保这恐怖的鱼雷火力能够有效命中敌方舰队,这些装备最终仍将沦为毫无价值的废铁。

  而林恩对这个战术难题也只是笑着说道:“从现实角度考量,当前萨尔斯军事体系仍以陆军为主导。

  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们也只需专注于近海作战需求。

  在近海环境中,鱼雷艇的实战效能已得到充分验证,可先期组建一支近海“鱼雷母舰”舰队作为过渡方案,其投入成本完全在可接受范围内。

  即便后续论证表明该体系不适用于远洋作战,我们仍可及时回归传统海军发展路线。”

  哈罗德与安娜斯塔西亚闻言都赞同点了点头。

  若只考虑近海防御,那当然是怎么省钱怎么来,毕竟萨尔斯的主要还是优先建设陆军与空军。

  而近海作战中,鱼雷艇集群可要比驱逐、护卫、潜艇的性价比高多了。

  甚至其作战部署都无需依赖专用母舰,直接依托沿岸港口设施即可实现高效运作。

  接着林恩一边观看演习,也一边向哈罗德请教一些传统海军训练相关的一些问题。

  海军的各个兵种专业性都非常的强。

  比如主炮射击的弹道计算与火控协调、轮机舱的蒸汽动力系统维护、远洋航海的天文定位与海图作业、声呐操作与反潜战术配合等,还有最关键的战列舰编队战术指挥。

  这些专业兵种的培养都需要在实战环境中反复锤炼,不像陆军那样短期集训就能掌握相关的作战技能。

  不然一个不好,整艘战舰就可能变成漂浮的铁棺材。

  而且海战不比陆战,整场战斗往往在漫长的机动与炮火对射中度过。

  可能从拂晓鏖战至黄昏才真正的中一次弹,但就是这么一下,全舰都说不定要葬身海底。

  这可以类比陆军以前的线列步兵战术,也就是俗称的“排队枪毙”。

  都是通过持续对峙寻找致命机会的消耗战。

  正因如此,海军士兵必须具备远超常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才能在这种高压环境下保持战斗意志。

  而萨尔斯公国海军现在暂时也就总吨位15万,包括12艘驱逐舰、18艘护卫舰、36艘潜艇以及其他辅助船只若干。

  这支规模有限的舰队主要承担近海防御任务,其配置也是完全基于“鱼雷母舰”理论框架下的相关近海作战需求。

  即便“鱼雷母舰”理论以这个世界的条件,最终被证明可行,一支完整的海军舰队仍需保留多样化舰种配置。

  以驱逐舰和护卫舰为例,它们在舰队中承担着重要的防空与反潜作战任务。

  这些关键职能鱼雷艇集群暂时还无法完全取代。

  而林恩观看了半天的演习后,便离开了海军导演部大厅,转而又去了另一处空军演习的导演部大厅。

第458章 《世界一の行力》

  空军的模拟演习战场,相比陆军与海军就单调了许多。

  日常训练无非两种模式:一是地勤人员应对紧急状况的快速起飞与防空演练。

  二是两支飞艇部队上演空中追逐战,待追击成功后展开战斗机编队的大规模狗斗混战。

  空军虽然非常的重要,但在实战演练中却多是与陆军、海军一起联合实战演练,专门练习多军种协同作战。

  但单独的空战训练科目却相对单一。

  空军训练主要聚焦于复杂气象条件下的侦察飞行与空中格斗,辅以基础的对地攻击演练。

  最高强度的训练,也只是组织一场大规模的‘空中会战’演习,除此之外就再无更多变化了。

  不过林恩观看着两支空中舰队大规模狗头也是津津有味。

  三十余艘飞艇盘旋于空中,战斗机群如蜂群般穿梭其间,不时有战机拖着浓烟坠落,或在空中炸成耀眼的火球。

  飞艇部队同样不甘示弱,近防机炮持续喷吐着火舌,艇身不时迸溅出被击中的火星,偶有引擎受损的飞艇不得不紧急后退。

  相比海上的战舰,飞艇的火力配置以机炮这类近防武器为主,仅少数大型飞艇才会装备重炮。

  空中不比海面、陆地,重炮开火时缺乏着力点来抵消后坐力,过大的反冲力极易导致飞艇失去平衡,甚至引发失控翻滚。

  空中舰队之间的厮杀异常激烈,这种在他前世二战时期极为罕见的大规模狗斗场面,让林恩看的直呼过瘾。

  一天时间,林恩观摩三场空中舰会战后,便离开了空军导演部大厅,转而又去观摩陆军的模拟演习战场。

  与高尔加索根据地的山地作战不同,国防军的实战演习几乎清一色都是平原会战。

  装甲部队高速机动穿插,战机与飞艇在空中倾泻弹雨,就连步兵也全部实现了摩托化机动。

  巡视多个战场后,林恩眉头紧锁,找到安娜斯塔西亚直言不讳道:“国防军是否过于依赖机械化装备了?

  我几乎看不到任何徒步急行军的训练场景。”

  安娜斯塔西亚略显惊讶地回应:“我们日常训练中包含专门的山地负重行军科目,部队在复杂地形下能保持每日三十七公里的行军速度。”

  林恩闻言眉头紧蹙道:“才三十七公里?

  这个速度还有待提高。”

  安娜斯塔西亚露出难以置信的表情:“你居然还觉得慢?

  要知道在全面战争中,各国军队的标准行军速度仅为每日二十九公里。

  即便急行军勉强能达到四十公里,但第二天就会体力不支无法继续保持正常速度行军。

  而国防军不仅能维持三十七公里的日常行军速度,急行军时更能提升至超过六十公里。

  这样的成绩放眼全世界也只有最精锐的部队才能达到。”

  林恩听到这个数字,脸色顿时变得古怪了起来。

  因为国防军的这个成绩和他前世老家抗战时期的鬼子如出一辙。

  当年鬼子侵略东三省时,其步兵在东北平原的行军速度就达到每日30-40公里,急行军时甚至能达到50-60公里。

  前提条件是:部队轻装,且道路良好。

  可就是这种成绩,鬼子就敢在报纸上大肆标榜宣传自己是“世界一の行力”。

  更滑稽的是,欧洲各国军队听闻后也普遍承认日军在行军能力方面确实有过人之处。

  然后,然后鬼子到了华北平原后,就在行军方面被八路给教做人了......

  TG部队的行军能力,尤其是夜间山地无火把照明,并且保持全程静默行军的相关数据。

  直到林恩穿越前那会儿,很多人看了之后都表示难以置信,直呼TG开挂了。

  长征期间,TG部队在夜间山地行军时,能在八小时内完成五十公里的正常行军,注意是正常行军而不是急行军。

  这一速度不仅比同期国军在平原地区的行军速度快了三倍有余。

  更是碾压鬼子轻装部队在良好道路条件下走出的“世界一の的行力”。

  而更加让人难以置信的是。

  这是在复杂山地地形,夜间完全无光源照明,且全程保持静默状态以防踪迹暴露的情况下达成的行军速度!

  正是凭借着这种逆天的行军速度,TG部队才能实现其最经典的“穿插迂回”这种以灵活机动、神出鬼没著称的战术,在当时的战场上创造了无数传奇。

  一对比前世老家的数据,让林恩感觉国防军所谓“优异成绩”一下子就显得平庸至极。

  要知道萨尔斯国防军可比TG长征时期的条件好了不知道多少倍。

  士兵们营养充足、体格健壮,而且还有机械驮马这类“行军作弊器”和各种超凡手段辅助。

  然而即便如此,国防军部队的行军能力却也只能和抗战时期鬼子的“世界一の行力”旗鼓相当。

  在林恩看来,这样的表现完全就是不及格。

  他继续说道:“之前的演习中,你应该已经见识过根据地战士的表现。

  恕我直言,仅就行军能力而言,国防军确实远逊于高尔加索根据地的部队。”

  安娜斯塔西亚闻言神色一凛,脑海中立即浮现出当时的场景。

  高尔加索根据地的两个团的兵力分成四路穿插迂回。

  不仅将装甲五团分割包围成三股各个击破,更有一个营的兵力深入敌后阻击驰援的装甲六团。

  最令人震惊的是,每场战斗结束后,所有战士都未经休整就立即奔赴下一处战场。

  就这样在短短不到四个小时内就完成了全歼敌军的任务,然后所有兵力又在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内重新部署到前线各处阵地上。

  抛开战术层面的精妙不谈,但看行军速度,就给安娜斯塔西亚和国防军军官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若用数据量化,那就是在山地复杂地形中,以日行军九十公里的急行军速度,连续转战三处战场,并在极短时间内全歼被围敌军。

  安娜斯塔西亚推测,若是在平原地区,高尔加索根据地的部队进行急行军的话,其日行军里程甚至可能突破一百公里大关!

第459章 国防训练体系全面改革

  安娜斯塔西亚回忆了一下根据地部队实战演练中的表现后,又急切的向林恩请教:“你到底是怎么训练这些战士的?”

  就算是高尔加索山区的部队,是在轻装简行的条件下做到这种行军速度的,但也无疑是国防军远远比不上的。

  而林恩也没卖关子,只是笑着说道:“关键在于系统的耐力训练和严格的卫生管理......”

  在高尔加索山区,不仅正规军,各村民兵在农闲时也会组织负重山地行军训练。

首节上一节384/44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