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圣先师他太稳重了 第59节

  如今的修为进步速度,他没有不满意的地方,振声铁当前没有,亦不焦躁。

  见他波澜不惊的模样,便是林成煊亦微微颔首。

  王阐想起另一事:“说起关中帝京学宫那边,有件事,以恒光你如今的修为进境,也可以提前知道,有个准备。”

  他看着徐永生言道:“下个月,关中帝京那边的学宫东监,将由东监司业亲自带队,领一批学生过来东都这边游历,同时也是与我们交流一番……”

  话未说完,他忽然发现,对面刚刚才被他和林成煊赞许心中有静气的徐二郎,面上平静神情不再,脸色居然有些古怪起来。

  王阐脑筋略微转了转,顿时明白徐永生想偏了,哑然失笑:

  “不是让你们去跟对面东监的打擂比武。

  虽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但不至于如此,你们不用,武夫三学那边的也不用。

  莫说动手了,连一起答张卷子都不会,所谓交流就是字面意思。

  东、西两监的讲师都会上台授课,而你们同堂听课,也算个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不错机会。”

  徐永生闻言于是了然,连连点头:“先生说的是,确实是不错机会。”

  “先打住,我还没说完。”王阐却继续说道:“规矩是这样的规矩,但也需打醒十二分精神,并非一点问题都不会出。”

  徐永生:“底下私人约斗?”

  王阐:“有可能,但这不是主要的,就如同我现在提醒你一样,届时东、西两监也都会告诫约束学生,免得弄出不愉快的场面。

  类似事过往也有,而根据经验来说,大多数人都没问题,但两边太学的人,却需要留神。”

  留意到“两边太学”的字样,徐永生了然:“先生是指大乾周边各国来帝京、东都求学的权贵子弟。”

  这些人来自不同地方,对大乾皇朝来说都是边疆异族,分分合合敌友经常变幻。

  而对他们本身来说,同样如此,相互之间多有恩怨,甚至恩怨更深。

  平时东都学宫太学这边,对类似问题就比较关注。

  眼下再加上关中帝京学宫那边的异族权贵子弟,就更热闹了。

  这些人大多数是纯武夫,即便是走儒家修行道统,也往往脾气火爆,动辄私斗。

  所以,不是让我们下场打擂,而是当组委会和裁判……徐永生心道。

  好吧,开个玩笑,肯定不是当裁判。

  果然,王阐继续说道:

  “当然不会让你们下场去打擂,恰恰相反,是协助宫中师长们,作为秩序的维持者,确保此番不要出意外情况,虽然自有学宫规章和朝廷法度在这里,但如果能一直平安无事,自是最好不过,毕竟这次我们东都是作为地主。”

  徐永生:“谨遵先生教诲。”

  按照王阐所言,关中帝京学宫那边的队伍,到今日应该已经出发上路东行了。

  不过不影响徐永生接下来的修行。

  五月田假结束,学宫官方已经安排好,他正式着手开展有关自己第一层“礼”和第三层“仁”的相关历练。

第87章今天开始当老师

  第一组“礼”之编钟的历练,是为十名以上稚童举行开蒙仪式。

  第三枚“仁”之玉璧的相关历练则是为上百蒙童授课,维持一年,并要认真辑录一册《稚子问》。

  二者并不矛盾,先招生后教学即可,只不过除了自己负责开蒙的学生外,再多教一批学生。

  有本事一次井井有条主持上百稚童的开蒙,当然也可以。

  只不过一方面仪式难度大,蒙童大多都是狗也嫌的年龄,另一方面搜罗难度也大。

  七品武者自然远比八品、九品武者稀少,但适龄儿童你一百来我一百,看着再多,和很容易就被划拉没了。

  已经开蒙的蒙童就不一样了,在每人一年的情况下,可以不同老师接力教学,甚至,重复教学……

  “你这次就开蒙十个,余下九十个蒙童都是之前已经开蒙读书的?”谢初然专门赶来看热闹。

  徐永生言道:“学宫里联系官方安排,没什么大问题,我便不考虑改动。”

  略微顿了顿后,他补充说道:“据说今年以来,相关历练的筹措难度,比之前下降了许多。”

  谢初然轻轻点头:“嗯,穷人家变多了。”

  之前跟徐永生、鹿婷八卦过佛门南北二宗的事情后,她趁着田假也离开了东都一趟,却不是游玩,而是过问自己第二枚“仁”之玉璧有关施医赠药的历练。

  和徐永生一样,谢初然当前也是七品第三层三才阁充盈圆满三分之二。

  不过和徐永生不同的是,她当前是修成三块“智”之龟甲与两枚“仁”之玉璧。

  有关两层“仁”施医赠药百天的历练,对谢家三娘子来说,不论是学宫关照还是家中助力,都完全不是问题。

  准确说来,谢初然这趟施医赠药没有请学宫帮忙,而是联系自家父兄相助,便于学宫宽出名额给其他人。

  也正是因为施医赠药的事情,她能明显感觉到,今年东都内外穷人明显比去年多。

  “一方面,肯定是因为去年千秋节那场大乱。”谢初然叹息:“另一方面,是因为西域商路断绝?”

  徐永生微微颔首。

  去年千秋节变成千秋劫,灾难中因为游龙血辰最终没有成形,再加上倒塌的巨大金属柱没有砸在里坊民居上,所以相对来说死难者并不多。

  但经济损失极为夸张。

  晋王殿下造奇观,本就奢靡至极消耗巨大,大肆搜罗财力,造好之后没发挥正作用,光砸地上听了个响。

  响是真的挺响,但把东都主干道定鼎门大街砸个稀烂。

  想要重修定鼎门大街,这又是一大笔支出,作为东都脸面之一,还必须尽快修,慢不得。

  对这个时代,对大乾皇朝来说,可不存在以工代赈一类说法。

  重修定鼎门大街,于不同百姓而言,意味的是,徭役。

  如果不是牵扯进大案里的郑家、曹家一起出了不少血,东都内外都经济民生怕还要更糟糕。

  而雪上加霜的便是西域商路断绝。

  东都乃商路起点,商贸繁华至极,地处中原,连接江南、河北,仅以商旅方面来说,重要性并不比关中帝京逊色。

  现在商路骤然被阻断,虽然东都上下也努力朝其他方向开拓,损失仍然惨重。

  货物积压折价的情况下,不知有多少商人以及手工生产者破产。

  这种情况下,自然穷人激增。

  甚至,因为周转时间和影响传导的缘故,现在恶劣变化才刚刚开始。

  大乾皇朝民间,未来注定迎来经济下行。

  如此情形下,儒家修行者一些相关历练,在筹措方面,倒显得容易一些,学宫那边排队的学生飞快减少。

  “不管怎么说,只要实实在在落在普通人头上,终归是好事。”徐永生言道。

  他这次招蒙生,还是一百,乃是学宫出于学生历练考虑不要彼此间抢人。

  但对徐永生本人来说,只有人数下限一百,没有上限,未来更多也无妨。

  “关中帝京那边,已经有武圣奉命前往西域查探黑幕,希望能尽快解决问题吧。”谢初然同样叹息。

  徐永生亦默默点头。

  十名稚童的开蒙仪式,没什么特殊的。

  虽然孩子正是狗也嫌的年纪,但徐永生不用劝也不用吓,作为七品儒家武者,自有体气在。

  从他现身开始,便令周围渐渐安静下来,方才还在玩闹的童子都被他平和的心境感染,乖巧之余更多只是好奇观察这位高大的年轻先生。

  而在完成开蒙仪式,徐永生感受自己眉心天阁第三层“礼”之编钟震动后,便即平静地再带着那十名幼童,前往另一片更宏大的学堂。

  在那里,已经有另外九十名蒙童在等候。

  一眼望过去,有男有女,年龄不一。

  他们人虽多,但没有嘈杂之态,这时反而在一起背诵经典。

  嗯,都是“老油条”了。

  徐永生领着那十根左看看右看看的“新油条”入内,读书声略有些起伏但很快一起停下。

  将十个新丁也扔进去后,一群孩子整体保持了大约的整齐,然后一同向徐永生行礼:“见过先生。”

  徐永生微微颔首,示意众人免礼后,没有立即开口说话,负手而行,沿着众人书桌转了一圈后,重新回到讲台上。

  “方才的文章,继续背诵。”

  徐永生没有标新立异的举动,只是吩咐一群学生继续背书,新入学的十人照着书本跟读朗诵。

  谢初然当前就在学堂外,她身材高挑,不用垫脚就能看清楚。

  见过先前徐永生开导宁山的模样,她颇为期待徐永生真正教起书来是什么样子。

  此刻看徐永生的教学平平无奇甚至死板,谢初然颇为惊讶。

  她认识的对方该不至于敷衍了事。

  多观察片刻后,她忽的展颜而笑。

  徐永生立在一群小豆丁中间,并没有放任他们不管。

  相反,众蒙童背书、读书的同时,徐永生负手而行不停,不断地观察每一个人,细致入微。

  待众人背过文章后,他又开始逐个点名提问。

  提问的同时,也在观察。

  不只观察被提问的蒙童本身,也观察周围其他蒙童在对方答对答错时的反应。

  不仅是考察学问,同时也在观察每个人的性情。

  对普通人来说负担颇大的事,有两块“智”之龟甲的七品武者做来,一百个蒙童尚在能力范围内。

  只是要看是否用心。

  乐不乐意用心。

  谢初然看了几眼后便笑着收回视线。

  本来她还打算多观摩徐永生讲几堂课,但现在看来可以免了。

  接下来几堂课,怕是徐永生都用来观察乃至于分析自己的学生了。

  磨刀不误砍柴工。

  正应了一句很多人都会说但很多人都做不到的话:

  因材施教。

  只是谢初然却不必再继续等了。

  她索性也去完成自己第三块“智”之龟甲的相关历练,乃是需要徒步丈量十里山川并绘图。

  平地上十里不足一提,但起伏山川自然是另一番概念,要绘图,就更是需要面面俱到的同时还要仔细。

  指望参考老图是不必的。

首节上一节59/7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