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无定河捞尸提取词条 第968节

  契此没有回应慧明的要求,慧明也是冷脸而去。

  慧明离开后,契此继续在藏经阁注经。

  很快,这场风波也就结束了,

  毕竟经文之辩,本就有万千种学说,

  高僧人斑驳契此过后,也不至于真来佛隐寺让契此修改经文。

  而“忏业经”从本质上来说,也是契此写给昔日的梵教同僚们的,非是针对广大众生。

  在这段日子里,慧明借着诸多高僧言论,打压契此,

  也趁机将寺内的权利,归结于手。

  契此并不在意,因为他已经是预见到了慧明的下场。

  过了几个月,山下村庄突发疫病。

  起初,只是少数几人出现发热、咳嗽的症状,

  可短短几天内,患病的人数便迅速增多。

  在恐慌之下,村民们开始四处寻找疫病的源头。

  不知是谁最先提起,曾经有一些僧人来到过村庄。

  有人曾听到过,说那些僧人,此前是梵教的祭司。

  虽然梵教已经衰落,但人们对它的恐惧和厌恶依然存在。

  村民们开始怀疑,是不是这些梵教祭司带来了“诅咒”,才导致了这场疫病的发生。

  不过村民们并不知道,这场疫病的真正原因并非所谓的“诅咒”,而是慧明的原因。

  朝廷发放的赈灾药材被送到佛隐寺后,慧明私吞了大部分药材,只将少量药材送到村庄。

  没有足够的药材,疫病自然无法得到有效控制,这才导致病情愈发严重。

  在佛隐寺中,一僧人也是察觉到了事情的不对劲。

  按理来说,应当只是一次普通的流感,何以至于发展到这般田地?

  这僧人便开始暗中调查,想要找出疫病的真正原因。

  这僧人开始四处打听消息,他走访了村庄里的许多人,收集各种线索。

  他发现那些梵教祭司来村庄的时间,与疫病爆发的时间并不吻合,

  而且所谓的“诅咒”,根本没有任何依据。

  又在寺内经过一番对账,沙弥终于发现疫病源头与慧明有关。

  沙弥发现,慧明私吞赈灾药材的证据确凿。

  他十分愤怒,决定向契此告发慧明的罪行。

  然这僧人的行动,被慧明的人发现了。

  当这僧人正准备去找契此时,一群武僧出现在他面前。

  武僧们毫不留情地对沙弥下了毒手,沙弥根本没有反抗的机会。

  他到死也不明白,为什么慧明要如此残忍地对待他。

  这些,都被契此暗中看在眼里。

  他知道,事情已经到了必须解决的时候了。

  佛隐寺的藏经阁,向来是清净之地。

  这一日,契此借论经之名,邀慧明至藏经阁。

  契此一袭素色僧袍,等待着慧明的到来。

  不多时,慧明匆匆赶来,脸上带着看似恭敬的笑容,

  眼神却微微闪烁,透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警惕。

  毕竟他昨日才将那僧人打死,今日便得到契此的邀请,很难让他不觉警惕。

  待慧明入座,契此忽点向角落蛛网:“师弟可知这蛛丝,为何总在檐角结网?”

  慧明抬眼一笑:“檐下蚊蝇多,沾了香火气,自然易捕。”

  契此摇头说道:“贫僧倒觉是蜘蛛惧了地气寒凉,既贪高处暖,又恋俗世腥,终成这悬空八只脚的孽债。”

  慧明虽说是行事市侩,但也是对经文颇有研究,

  如若不然,也不会被前主持所选中:“师兄参的是《楞严》,怎忘了‘狂心顿歇,歇即菩提’?”

  “当年达摩渡江尚需一苇,若嫌芦苇沾泥……”

  他话音没有落下,开着的窗外忽然刮进一阵风,将经文翻乱。

  契此开口说道:“好风!可惜吹得经卷乱翻,倒污了《金刚经》里’应无所住’四字。”

  言罢,他拿起镇物压住书页。

  慧明到了此时,也自知晓契此找他的原因:“寒山拾得扫落叶,尚要借竹帚三分俗木。”

  “师兄且看这佛像金身,若无铜臭养金身,谁来照见众生相?”

  这话一出,就好似慧明并非是为一己私利,

  而是为了佛隐寺的虔诚考虑,方才敛财无数。

  契此摇了摇头:“你就算是借了这竹帚,扫得佛像金光闪闪,但也扫不尽砖缝里蚂蚁哭!”

  慧明根本不和契此在此话题纠缠,直接开门见山:“师兄,马祖道一建丛林,何尝不是拆了茅棚换金瓦?”

  马祖建丛林指马祖道一禅师广建禅宗寺院,改变了僧人四处化缘、居无定所的局面。

  契此听到这里,也知晓慧明无可救药了:“怕只怕金瓦压塌了茅棚屋,成了虫蚁的方便门!”

  慧明也不再伪装,脸色一沉,说道:

  “师兄,你莫要以高僧自居,随意指责我。”

  “你那些大道理,在这现实世界中根本行不通。”

  说罢,他拂袖转身,不再理会契此。

  望着慧明离去的背影,契此长叹一声。

  第二日,契此在寺内开坛讲座。

  寺内的广场上,早早便聚集了众多僧人。

  契此走上讲坛,开口言道:

  “诸位善信,今日贫僧登坛,欲言众生皆苦。”

  “佛云:‘一切众生,未解脱者,性识无定,恶习结业,善习结果。’”

  ……

  “执幻为真,迷于颠倒。如人梦中逐金,醒时空叹。”

  僧人们静静地听着,有的微微皱眉,有的则面露不忍之色。

  契此的话语,此刻也不断敲打着他们的内心。

  很快,讲法结束,慧明听了几句便是冷脸而去。

  其余僧人,有人不以为意,也有人感触颇深。

  一名曾参与逼迫佃农的武僧,此刻听了契此讲法,

  听闻讲法,也联想到了山下疫病心生愧疚。

  他很明白,这一切的苦难,自己也有一份责任。

  深夜,寺庙里一片寂静,只有偶尔传来的几声虫鸣。

  那名武僧独自一人,来到契此的禅房外。

  他“扑通”一声跪下:“契此大师,弟子有罪,还望大师指点解脱之法。”

  他的额头贴在地上,不敢抬起。

  契此听到声音,缓缓打开门。

  他看着跪在地上的武僧,眼神中没有责备,只有慈悲。

  契此没有说话,只是转身回到屋内,拿出一本《忏业经》的抄本,递给武僧。

  “这本经,你拿去细观第七卷。”

  武僧接过抄本,抬起头,眼中满是疑惑:“大师,这……”

  契此微微颔首:“去吧,看完你自会明白。”

  武僧虽不明白契此的用意,但还是恭敬地接过抄本,叩谢后离去。

  回到自己的房间,他迫不及待地翻开第七卷。

  这一卷中,暗藏“忏悔需行”之喻。

  武僧仔细研读,终于明白了契此的深意。

  他意识到,仅仅忏悔是不够的,

  还需要用实际行动,来弥补自己的过错。

  同时他也很清楚,要扳倒慧明,仅凭自己远远不够。

  于是他暗中联络了那些佃农。

  佃农们心中本就积压着对慧明的满腔怒火,听闻武僧的计划后,纷纷表示愿意全力配合。

  他们开始密切关注慧明的一举一动,尤其是他与外界的往来。

  终于,他们发现慧明与药商之间频繁通信。

  经过一番周密的安排,武僧和佃农们找准时机,成功截获了慧明与药商的密信。

  密信中,详细记录了他们如何勾结,贪污朝廷发放的赈灾药材,

  又如何以次充好,将劣质药材送往山下村庄。

  看到这些内容,武僧和佃农们都愤怒不已,

  他们知道,终于找到了扳倒慧明的关键证据。

  武僧将截获的密信拿给寺里几位老资格看,这些僧人对慧明顿时惊怒交加。

  在掌握了慧明贪污药材、以次充好的铁证后,

  他们决定趁热打铁,带人突查慧明的禅房。

  为首的武僧大手一挥,带领着一群同样义愤填膺的僧人,朝着慧明的禅房快步走去。

  当禅房的门被猛地推开,一股奢靡之气扑面而来。

首节上一节968/103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