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来拜访契此,想要同他论辩经文的僧人依旧不少,
但是昔日的那些梵教祭司们,却是鲜有了。
因为这些经文一出,他们只要是读过,
便知晓昔日的父神辛饶已然彻底消失不见。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契此至这佛隐寺已经是第三十二个年头了。
这些年来,他的双眉亦是变得斑白。
而昔日迎契此入寺的主持,则已年近百岁。
其未修真法,只阅佛经,
一生教出的弟子不计其数,倒也当得起一声高僧之名。
契此早也就料到了老主持寿命将近,但其也并未出手,
因为他知道,如今人各有天命。
老主持就这样在禅房的蒲团上,面容安详地停止了呼吸。
寺中的僧人们陆续得知了这个消息,一时间,整个寺院都沉浸在悲痛之中。
契此亲自挑选了一块石材,请来工匠雕刻。
他在墓碑上刻下了老主持的法号、生平事迹。
当墓碑雕刻完成后,他又亲自将其立在寺院后的墓地上。
然并非所有的人,都像契此这般伤心。
寺中的一些僧人,虽然表面上也表现出了一定的悲伤,但内心却并没有太多的触动。
他们似乎已经习惯了寺院中的生死离别,或者是因为与老主持的关系并不亲近。
他们只是按照惯例,进行着一些简单的悼念仪式,然后便各自忙碌起自己的事情来。
在这样的氛围中,新接任主持的慧明却显得格外与众不同。
他是老主持的弟子,如今终于坐上了主持的位置,心中满是喜悦和得意。
他的脸上洋溢着难以掩饰的笑容,眼神中透露出一种对权力的渴望和掌控欲。
他觉得自己终于可以施展自己的抱负,按照自己的意愿来管理佛隐寺了。
慧明上任后的第一件事,便是以“修缮大殿”为由,开始了他的计划。
他声称寺院的大殿年久失修,需要大量的资金和土地来进行修缮和扩建。
于是,他将目光投向了山下的农田。
他派人四处宣扬修缮大殿的重要性,同时以各种手段逼迫山下的佃农交出土地。
那些佃农们,大多都是贫苦之人,靠租种农田为生。
面对慧明的逼迫,他们无力反抗。
慧明手下的武僧们拿着地契,强行让佃农们摁下手印。
佃农们无法改变这一切,亦是只能接受这事实。
而且就算是有人想要报官,也是没有办法。
毕竟慧明早就买通了当地的官府,加上佛门势大,他们也不太敢招惹佛隐寺。
契此也不想让老主持昔日亲手缔造的佛隐寺,落得如此下场,成为一处藏污纳垢之所。
他便是主动前去,找到了慧明。
那些关于强占农田、以佛法之名敛财的事情,让他无法坐视不理。
契此明白自己若不加以制止,佛隐寺的清誉必将毁于一旦。
如今的契此,早已成为一位高僧。
多年来,他潜心修行,钻研佛法,撰写经文,以佛法普度众生,化解了无数人的苦难与困惑。
其之名声,也超越了昔日的老主持千万倍。
他撰写的经文,如《忏业经》等,被众多修行者奉为圭臬,反复研读领悟。
对于这样一位高僧,慧明自然是无比崇敬。
当契此出现在他面前时,慧明连忙起身相迎,脸上堆满了恭敬的笑容,
他恭敬地请契此入座,言语间充满了尊崇。
毕竟契此对他来说,也是一块挣钱的金字招牌。
契此也是开门见山,说明了自己的来意。
但是利益当头,慧明并没有拒绝契此,
也没有明确答应会改正自己的行为,试图含糊其辞地敷衍过去。
到了当日夜里,契此便是见到慧明坐在禅房的桌前,
契此心中始终放心不下慧明,于是趁着夜色来到慧明的禅房外。
此刻的慧明,手中正握着一个酒壶,
在其面前亦是几位一起共事的武僧,几人仰头将壶中的酒一饮而尽。
他们的脸上满是醉意,眼神迷离,便是开始大声讨论起来:
“老和尚死的好!”
“若是不死,我等如何发财?”
“正是正是!吾等当个和尚,不就是为了求财吗?”
“那老和尚阻挡吾等财路多年,如今死去,也是死得好!”
说到这里,慧明一拍身旁的铜箱,
其将之大开,其内正放着满箱的金条。
慧明大笑着,将酒壶重重地摔在桌上,
然后伸手抓起一根金条,在手中把玩起来。
慧明摇晃着手中的金条,口中念念有词,
脸上露出不屑的神情,醉笑着说道:
“什么佛法?不过换张皮敛财!”
第796章 因果昭然
契此听罢慧明所言,重重地叹了口气。
不过他也没有采取行动,因为他不想这样杀死老主持亲自选择的继承人。
老主持一生慈悲为怀,对佛隐寺尽心尽力,
他所挑选的慧明,本应肩负重任,
若只因现在的一些过错,就轻易取了慧明的性命,
不仅违背他一贯秉持的慈悲理念,更是对老主持的不尊重。
契此心中思忖,或许慧明只是一时被利益蒙蔽了双眼,尚有回头的可能。
于是,他打算还是看看。
他期望慧明能在这段时间里及时悬崖勒马,重新回归正道。
然事情并未如契此所期盼的那样发展。
过了一段时间,慧明变本加厉,愈发肆无忌惮。
慧明借修缮之名大肆敛财,暗中与地方豪绅勾结,将佛隐寺田产低价抵押换取金银。
那些佃农们,原本靠租种佛隐寺的农田为生,
如今田产被慧明抵押,他们只能选择抗议。
但武僧们却毫不留情,手持棍棒,在寺院周围日夜巡逻。
与此同时,寺内的情况也愈发糟糕。
寺内香火钱被层层克扣,底层僧人食不果腹。
底层的僧人们,每天辛苦地打扫寺院、侍奉佛像、为信众们讲解佛法,却连基本的温饱都无法保证。
碍于“不干涉俗务”的原则,契此直到此时也暂未直接行动。
佛隐寺因契此声名远扬,不过近来几年,
因契此所著经文中“罪业可化功德”的观点传出后,被其他寺庙高僧质疑违背正统佛法。
那些高僧们认为,罪业与功德本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
罪业是众生犯下的过错,怎能轻易转化为功德?
这与他们所理解的正统佛法背道而驰。
其中一位高僧在讲经时,公开表达了对契此观点的质疑:“
佛法讲究因果报应,罪业自有其惩处,怎可化为功德?”
此言一出,引发了众多僧人的共鸣。
部份激进僧侣更是反应激烈,他们联名要求佛隐寺销毁《忏业经》。
这些僧侣们认为,《忏业经》中的观点危害极大,
若不及时销毁,将会让更多的僧人误入歧途。
毕竟一个杀人狂,莫非是放下屠刀,就能成佛了吗?
他们将联名信送到佛隐寺,态度强硬,要求佛隐寺必须给出一个交代。
慧明收到信后,心中暗喜,他借机施压契此以平息风波。
毕竟如今在整个佛隐寺内,他虽说明面上是主持,
但很多僧人,也都是以契此唯马首是瞻。
慧明本就对契此心怀嫉妒,如今有了这样一个机会,他自然不会放过。
找到了这样一个由头后,慧明得意对契此言道:
“契此师兄,如今外面闹得沸沸扬扬,您看这《忏业经》……是不是该修改修改,以免引起更大的麻烦?”
他的语气看似恭敬,实则是在逼迫契此。
契此看着慧明,沉默不语。
他心中明白,慧明不过是想借此机会打压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