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就没有人刷进48秒1。
然而因为身负罚退,所以哪怕排位最快,正赛也必须后退十位。
这个惩罚相当严厉,等于断送了三场比赛。
排位赛结束后,潘子乐呵呵的走了过来,一看他的样子,就知道他在想什么。
“或许你应该再从第十位追上来,然后我们继续较量下。”维斯塔潘说道。
这家伙的好胜心非常强,跟他妹妹玩马里奥赛车都要争输赢,输了之后竟然直接买了switch回来,说练习一段时间后要和大家决一死战。
显然,这就是竞争者的心态,只要涉及到赛车领域,不管怎样,他都想要赢。
“那就赛场上来比比吧。”吴轼随意说道,因为这条赛道的超车条件非常差,他并不觉得自己能够完美从中游车阵中脱身。
“好!我这次可不会被你扰乱节奏了!”潘子眼睛布林布林的发亮,很想要继续挑战一番。
然而第二天,淅淅沥沥的小雨降下,虽然后面又停了,等到十一点的时候赛道行车线也都干出来了。
面对这种情况,领队决定还是让众人使用光头胎。
暖胎圈的时候,路面明显更加湿滑,和平时一样画龙暖胎,后轮会失去大量抓地力,所以看起来不像是暖胎,像是想要漂移一样。
五盏红灯亮起熄灭,二十六辆赛车齐轰鸣。
0.164!
吴轼的反应速度尚可,车辆动起来后,立即开始加速升档,瞅准了赛道中央的干燥路面,也不防守,直接开了上去。
果然,中间道路的干地抓地力远胜于两侧,这使得他能够更快提高分配到轮胎上的扭矩,获得更强的加速。
簌簌!
他直接跨越了两辆赛车,可惜前方有人也跟他有同样的想法,占据了中间的干燥路面。
等到要进弯的时候,所有人都非常早的进行了制动。
吴轼注意到了这一点,他清楚这是大家对轮胎抓地力摸不准,对赛道湿滑程度抓不准。
而他,抓得很准!
嗤!
极限的晚刹车走入外线,不再和这群慢车争夺内线。
“吴,去到了外线!他难道想在这里超车吗?二号弯里的干燥区域仅仅只有内线部分啊!”
“他的车辆在打滑!不对,车辆是有轻微滑移,但前轮的抓地力非常稳!他是怎么做到的?!!”
解说仿佛看到了什么不可思议的事情,直接嘶吼起来。
而吴轼则通过左右脚对油门、刹车以千分精度进行调整,轮胎反馈上来的情况经过大脑如本能一般的分析判断后,迅速传导给四肢。
嗤呀!
明明压着外侧更为湿滑的路线,但吴轼就能够保持车辆稳定。
比起内线挤在一团的车辆,他像是走在应急车道上一样,依靠着绕畅通的大圈,直接跃升到了第五位。
后面有车辆见状,以为是外侧赛道回复了干燥,立即跟上他。
哗嗤!
簌簌簌!
一个弯道之后,车阵拉成长线。
但赛道上又挥舞起黄旗,安全车直接等待在了维修区出口。
艾兰TR:“戈达德和吉马良斯发生了碰撞,安全车预计带领三圈。”
吴轼TR:“copy。”
第二圈回到二号弯时,正好看见一辆奔驰GLC拖动着一辆蓝色的报废赛车离开赛场。
行驶到第三圈时,赛道路面又干了不少。
第四圈,安全车离开。
转过八号弯,维斯塔潘动作迅速,直接拉到最高速。
随着他冲过发车格,比赛恢复!
吴轼此时位于第五,正好能够看到前方的情况,他前面是卢卡斯奥尔。
德国人的赛车在这个赛道似乎特别适应,维持着相当高强劲的竞争力。
吴轼知道不太好超越他,只能先不断拉近距离,等到二号弯的时候再动手。
然而一对一solo时,谁都知道要抢占干燥的内线,湿滑的外线也不具备快进慢出的价值。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第十一圈,随着赛道的进一步变干,吴轼能够明显感觉到自己的速度在变得更快。
而前方的卢卡斯或许是因为把握不准,没敢提速。
因此一进入八号弯后,他就将车辆紧靠在卢卡斯身后,借助着尾流将速度持续拉高。
等到达一号弯的时候,他毫不犹豫选择了往右侧抽头。
卢卡斯自然而然的走线防守,不然这大直道,吴轼将完全超过他!
他显然没有仔细研究过吴轼的比赛,这家伙就喜欢将人骗一波后,发起进攻。
卢卡斯挡住了吴轼,但在进入二号弯前,吴轼又往内侧拉了。
车辆的轮子正好压在赛道干湿交替的边缘区域,再往内就是白线和彻底湿滑的路面。
而卢卡斯通过后视镜看到了这一切,他也不再思考几次边线的问题,再度转向内部阻拦。
哗!
3号赛车一驶入和吴轼同样的区域后,立即就出现了左侧轮大量打滑的情况。
卢卡斯工程师TR:“调整差速比8!”
然而这句话显然说晚了,左侧轮子抓地力更为薄弱,差速器使得动力从一侧倾泻而出。
哗嗤!
卢卡斯的赛车左右打摆,他艰难操控方向,根本无法顾及吴轼。
簌!
完成超越。
吴轼来到了第四名。
而前面的杰克丹尼斯的速度也快不到哪里去。
本以为又要花费几圈才能解决掉这位英国人的时候,天空飘起了小雨。
艾兰TR:“下雨了,注意安全。”
吴轼TR:“我知道,帮我看看距离max还有多远。”
艾兰TR:“五秒。”
吴轼TR:“copy,他打滑了。”
簌簌!
吴轼说着,抓住了对方的失误,在弯道中完成了超越。
这时候,他前方只剩下乔丹King和维斯塔潘。
然而不妙的是,雨越下越大,还没跑两圈,就出现了事故。
黄旗的出现中断了吴轼的进攻,这无疑是种耽搁,但也因为黄旗,所有车手开始拉进距离。
吴轼TR:“他太慢了,在阻挡我。”
艾兰TR:“注意,黄旗,不允许超车。”
吴轼TR:“我知道,我只是抱怨下,占着茅坑不拉屎。”
由于后半段是中文,艾兰没有听懂,就没回答。
等到第十九圈,黄旗直接变成了红旗,安全车带一圈后,赛会通知全员替换雨胎。
于是所有赛车在安全车带领下回到了发车格,停好后,车队技师们纷纷推着轮胎车架出来。
吴轼停在了维斯塔潘后方的发车格,这家伙通过后视镜看到了熟悉的涂装。
维斯塔潘TR:“我后面是吴轼?”
工程师TR:“YES!”
第133章 Yes!Yes!Yes!(二合一)
艾兰跟着车组一起出来了,打起伞,蹲在他的身边,说道:“雨会越下越大,注意不要推得太狠。”
“嗯,我知道。”
两人交流的时候,车组人员则是将四个雨胎从推车架上卸下,开始打气。
“气压低些。”
“什么?”艾兰不解。
“算了,按照正常的打吧。”
吴轼摇摇头,低气压会使得轮胎接地面积更大,会有更好的附着力,整体上会更利于前期的竞争。
但又因为接地面积大,会使轮胎很快过热,从而导致胎压上升,加剧轮胎损耗。
可以说,低胎压在某种情况下是有着比高胎压更强的竞争力的,例如某些排位赛。
但是到了正赛,胎压还是高些比较好,免得跑着跑着爆胎了。
艾兰撑着伞,不时看下腕表。
此时整个赛道上异常繁忙,除了在准备轮胎的工作人员外,还有很多人正对赛车的前后翼进行调整。
雨天的设置和干燥天气有着非常大的差别,其核心目的就是增加车辆的抓地力。
足足十分钟后,工作人员撤场,由安全车带队起跑,再进行动态发车,以此来避免静态起步的风险性。
安全车行驶过七号弯后,驶入位于八号弯附近的维修区通道。
维斯塔潘在此之前就进行了压车,将所有车辆全部挤在了一块儿后,他才慢慢转过七号弯,并且左右画龙暖胎。
吴轼也不例外,诺里斯林赛道太短,刚刚那点距离完全不够这套新的雨胎进入到最佳工作温度。
相较于这两位车手的狂野暖胎,其余选手都非常斯文,因为在雨地这样操作,稍微不注意,就不是暖胎,而是暖墙了。
没有人愿意冒这样的风险,除非他觉得这样的风险是可控的。
吴轼当然能够很好的控制车辆,随着左摆右摆,轮胎温度明显上升,操作上能够追求的极限就更多一分。
不过暖胎归暖胎,他的注意力主要还是集中在维斯塔潘的车上,因为马上就要抵达方格线。
只要维斯塔潘冲过方格线,那么比赛就算是正式重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