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有些在现实里能够完成的操作,在模拟器中反而难以完成。
如果在模拟器中无法体现效果,哪怕大家全力支持吴轼,工程师也是不敢轻易去做的。
哪怕工程师敢去做,吴轼也真不认为他就一定是对的。
他只是开车厉害,研发、调校的效果还是实践出真知。
光靠模拟数据是造不出好车的纽维的情况有些特殊。
因此,现在每场比赛的三节练习赛就都变得尤为重要。
吴轼需要将模拟器上无法体现出价值的调校在练习赛中体现出来,以此来验证他的想法是否正确。
工程师也可以借此收集到更多数据,对模拟器进行优化,对后续要更新的套件进行修改。
周五练习赛正式开始之前,威廉姆斯就已经获知了其余车队的升级情况。
迈凯伦获得了动力引擎的更新,功率增大了50马力。
不过实际数据也不会比梅奔引擎更好,再加上稳定性问题有待验证,也说不上好坏。
索伯因为资金问题,唯一得到升级的是法拉利提供的动力装置
这玩意是法拉利在升级,索伯捡现成的。
梅奔为了应对法拉利在夏休前的匈牙利站,虽然是频繁的事故和车手失误毁掉了梅奔的比赛。
但在巡航状态下追不上法拉利也是失利的重要原因。
梅奔为此推出了新的“勺子”型尾翼。
吴轼见到照片的时候,直呼好家伙!
梅奔抄袭威廉姆斯!
这类尾翼利用弯曲的中央部分产生额外下压力,而两端的弧线设计可以减少阻力,提高最快速度。
不过威廉姆斯这边的尾翼,产生的后者效果远大于前者。
然而哪怕梅奔不去升级尾翼,大伙们也不认为在这种高速赛道,有谁能够力敌梅奔。
赛前的新闻发布会上,里卡多就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法拉利与梅赛德斯的差距总是很大,当差距似乎缩小时,梅赛德斯就会进行升级。
“法拉利在较慢和曲折的赛道上运气更好,而梅奔却会统治高速赛道,如果有谁能够打破他们的统治,除了吴轼我想不出其余车队。”
里卡多的发言引发了托托的不满,托托也对媒体说道:
“我们在车手积分榜上的落后已经证明了车辆的不足,我不清楚为什么大家依然认为W06是围场里最快的车。”
吴轼也被问及到了对此的看法,他的回答和之前一样:
“我只是抓住了机会,梅奔的车辆性能领先是不争的事实。
“只是他们常常会露出些机会,这些机会不是因为他们的车辆性能不足。
“如果他们能够万无一失,我也就无机可乘。
“事实上,他们本就可以做到万无一失。”
除此之外,在比利时大奖赛上,TR规则完全收紧
这个规定早就出现数次,只是之前没有得到严格管理。
现在赛道工程师不能告知车手要怎么设置离合器参数、不准告诉车手要怎么选择挡位。
所有涉及到驾驶的操作,都不被允许在TR里出现。
离合器的参数在起步是尤其重要的。
F1起步,是有两个离合器拨片,主拨片要完全按下,而副拨片则可以设置咬合点,以此来获得最佳的起步传动效率。
每场比赛的抓地力、温度等情况不同,也意味着起步时需要的引擎转速和离合咬合点是有细微差异的。
一般来说,今年F1起步时,引擎转速在6000左右。
其中具体浮动的数值,就只有工程师更加清楚了。
所以在比赛前,车队都会告知车手要如何设置离合器。
车手要做的事情就是照做,在发车时松开主拨片,依靠副拨片来啮合离合。
整个过程中咬合点设置错误、引擎转速不匹配,都会导致起步出现问题。
要么是起步低转速拖慢节奏,要么是轮胎扭矩过大打滑。
所以从暖胎圈开始,车手就会频繁和车队沟通起步的事情。
车队会根据当天的情况告知车手烧胎多少次来保证各个部件进入工作温度。
并计算出咬合点要设置多少,才有最佳的起步速度。
当不允许车队教车手怎么开车的时候,这一切就都只能由车手来完成了。
这就更加考验车手的技术实力了。
大部分车手对此倒没有抵触,甚至于是欢迎。
来到F1赛场的,没有几个庸人,都认为这种情况下是自己会取得优势。
在赛前的热烈讨论中,练习赛到来。
斯帕这条经典的高速赛道,有着最为特殊的设计。
7km的长度,冠绝F1赛历。
艾尔罗格和拉迪里翁组合弯,带来了300km/h高速爬坡,5倍重力负载,盲顶设计让车手只能靠直觉打方向。
信心不足的人,在这里是不敢开那么快的。
再加上百米的海拔落差,一圈内甚至都可能出现晴雨分区。
威廉姆斯在这站,依然准备发挥直道的优势。
毕竟要做好弯中的下压力实在太难。
其中的平衡全部依靠吴轼来寻找。
整个一二练,吴轼都在调车,并没有展现出绝对的速度。
三练时,汉密尔顿1分48.984拿到最快圈,成为唯一一位进入1分49秒的车手。
吴轼位于第二,仅次于汉密尔顿0.2秒。
罗斯伯格第三,落后汉密尔顿0.498秒。
法拉利的速度回升,但仍旧次于梅奔和吴轼。
阿隆索遇到了变速箱问题,没有机会出成绩。
马萨的表现受到了些影响,位列第十。
三场练习赛其实也无法看透各支车队的实力。
只是威廉姆斯罕见在练习赛中展现了速度。
这也是没办法的,因为马萨的测试数据已经无法跟上吴轼。
那么排位数据只能够依靠吴轼自己来获取,这就导致了他在三练不能藏拙太多。
汉密尔顿的领先优势引人关注,有记者问到老汉是否能够将优势带到排位赛和正赛。
老汉没什么表示,只是表示发车问题得到了改善,一定会比以前更好的。
记者调侃道:“看来是找到了准确的参数设置。”
汉密尔顿笑着挑了挑眉毛,没有回话。
时间过得很快。
下午两点,排位赛正式启动。
Q1没有太多意外,吴轼顺利晋级。
反倒是马萨,落到了第13位,差点Q1出局。
晋级车手们的普遍圈速都在1分48尾到1分49尾,显然前排车手依然没有发力。
而到了Q2,没跑多久,Kimi又因为引擎故障,在半路没有了动力。
第一视角中,只听得到引擎吭哧吭哧的声音。
失去动力的赛车在赛道撒好难过触发了红旗,等到马修将车推出赛道后,比赛才重回正常。
梅奔两位车手都拿出实力来。
特别是罗斯伯格,他已经在按照Q3的情况在Push,最终结果是1分47秒895。
直接拉开了Q1最快圈接近1秒的差距。
这不是罗斯伯格要早早暴露自己的极限,而是因为他此时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在今年的排位赛上,他只要没跑过汉密尔顿,就会落后汉密尔顿点五的样子。
同车队,排位赛点五的差距,已经能够体现不少问题了。
也正因为他总是没能Push到极限,所以让吴轼钻了空子。
这使得他在车队内外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毕竟正赛意外频发,谁胜谁负不完全由车辆决定。
而排位赛的成绩,基本上就是由车辆决定的。
到了Q3,能够出现的意外几乎都是车手自己的失误导致的。
队友拿到了好成绩,而自己没Push出好成绩,就是自己的问题。
罗斯伯格经历过夏休的调整后,想着要好好打个翻身仗,因此已经在用全力推进。
然而当他知道汉密尔顿推出1分48秒023的成绩时,呼吸都急促了几分。
用尽全力都没能领先多少吗?
他知道汉密尔顿的性格,不到Q3,这位肯定不会全力推进的。
另外一边,吴轼也完成了飞驰,成绩是1分48秒5,这个成绩足以进入Q3。
因此他完成了这个飞驰圈后就进入了P房。
马萨第一个飞驰圈推了个1分49中的成绩,所以此时在进行第二个飞驰圈。
好在这次他状态不错,最终成绩是1分48秒8。
相较于吴轼慢了0.3秒,却排在了第六。
“梅奔的速度太快了。”乔纳森跟吴轼聊天时提到。
架在车座前的屏幕上显示着各位车手的成绩。
吴轼脸色也有些凝重。
原本Q2只会飞驰一圈的维特尔,今天都进行了二次飞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