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1:绝对车感 第163节

  在赛前,二停和三停策略都被考虑过,为此,车队还为吴轼多预留了套寿命尚且足够的中性胎。

  “如果要夺冠,我认为策略不能太复杂。”乔纳森说道。

  “二停?”

  “嗯,三停只能用在追逐战。”乔纳森点头。

  大家心里都没底,不知道该如何面对接下来的进站策略。

  如果这里是摩纳哥就好了,直接进站换最硬的胎,一跑到底就行。

  虽然两人都认为二停更好,但还是需要等待数据中心将最新的模拟数据输送过来,好在现在并不急着做出最终的决定。

  第4圈,安全车撤离,众人目光聚焦在了领跑的吴轼身上。

  PS:梅奔禁片实际发生在2016年的西班牙大奖赛,这次事故为F1带来了最年轻的分冠维斯塔潘。文中图片皆为2016年场景。

第208章 轻松夺冠

  “吴轼,再度通过方格线后比赛重启,你该开始发力,不要给后方太多准备的机会,引擎模式可以调整为4。”

  乔纳森的声音及时响起,当车手处于极端紧张情况下,赛道工程师的辅助言语显得尤为重要。

  吴轼回了声后,调整好设置,拐过15号弯左右摇摆两下,最后提高了些轮胎和刹车的温度,随后立即加速进入赛车线,顺势拐入16号弯。

  在动态发车下,领跑者掌握了先机,只要操作突如其来,那么几乎立即就可以拉开后车一段时间。

  维特尔的眼睛一直是死死盯着吴轼的,他不再关心其余任何事情,就瞄准了白色的威廉姆斯。

  哪怕这样,当吴轼暖胎后突然起步,他也是慢了拍。

  嗡吼!

  引擎声呼啸,转播镜头对准发车大直道,渐渐升高的赛道温度,让镜头中的空气扭动。

  一辆辆F1像是被甩入了16号弯一样,哪怕在这种看不出速度感的视角,也能感受到F1蕴含的巨大力量。

  吴轼瞄了眼后视镜,维特尔跟得不算很近,他的突然起步是起到了作用的。

  不过他并不能放松,因为DRS在本圈后立即可用,这也是乔纳森让他释放些引擎功率的原因。

  和乔纳森配合了这么久,他自然领悟到了这层意思。

  所以起步后,就完全没有收力。

  仅仅到了5号弯后,乔纳森的声音就响起:“引擎模式调回正常。”

  ‘就1秒开外了吗?’

  吴轼心中不太清楚,不过还是按照指示进行了调整。

  同一时间,听到威队无线电的法拉利,立即将这个情况告诉了维特尔。

  “喔!我知道,我在寻找机会。”维特尔回应。

  德国人知道,加泰罗尼亚赛道是个非常难超车的地方,在这里的杆位转化率几乎达到了恐怖的90%。

  所以想要在赛道上战胜队友,必然需要等到到足够好的时机。

  显然,动态发车后,完全没有进攻的机会。

  吴轼那个小子领跑时稳定的可怕,像是台精密的机器。

  呼呼!

  一圈飞驰完毕,吴轼刷出了最快圈,1分30秒231。

  如此快的圈速,自然立马就拉开了维特尔1秒的差距。

  这还算没完,Kimi估计也意识到梅奔离开赛道后,给他们留下的到底是什么?

  是最高领奖台的位置!

  所以他紧紧跟着维特尔,不惜耗费些轮胎,也想要超过队友,因此他们俩的秒差只有0.4秒。

  一圈后是这样结果令人感到诧异,不过也在情理之中。

  大家通过排位赛就可以判断出,威廉姆斯这辆车在吴轼手中依然具有相当强的竞争力。

  并且其轮胎管理能力也是围场一绝,马萨那边的数据完全无法作为参考。

  这个时候,镜头移开,对准了正走出赛道的汉密尔顿,镜头语言这块儿,导播还是懂的。

  同时,赛道上的DRS开启了。

  “吴轼,你暂时不需要担心维特尔的进攻,他需要和队友比拼,所以注意好轮胎,你的优势很大,务必保持冷静。”乔纳森说道。

  吴轼听了后,心脏依然在砰砰直跳,这种有力的震动,绝不是赛车运动的刺激感能带来的,而是那个分站冠军。

  他完全没有任何省力的想法,从这时开始,就在全力控制赛车。

  DRS启动后,后方的争斗确实激烈。

  马萨追近的非常快,先后超越了两辆小红牛。

  而后发的博塔斯也非常敏锐,竟然直接超越了队友格罗斯让,并且立马对准了前面的里卡多。

  当前排阵营的比赛又变得枯燥无聊的时候,镜头自然转向了中游车队。

  唯有威队的人此时还在关注着吴轼的情况变化,然而不管怎么看,都太稳定了,找不到丝毫的说法。

  这种稳定性贯穿着吴轼职业生涯的始终,却只有当他领跑的时候,才令人感到诧异。

  基本场场都会来观赛的老维斯塔潘,在小红牛P房里看完了这几圈的数据,就笑着对着身边的工程师说道:

  “这小子还是这么稳定。”

  “噢,是啊,他自进入F1以来,少有看到失误。”

  这是工程师不得不承认的事情。

  老维斯塔潘却笑得更灿烂了,然而很快,他就笑不出来了。

  第十一圈,博塔斯竟然超过了维斯塔潘,将小红牛再度往后面挤了一名。

  说实话,要不是两辆梅奔退赛,维斯塔潘都快要被挤出积分区了。

  毕竟此时在潘子后面的是里卡多、格罗斯让。

  今天,莲花的表现也异常突出,很多人意识到,或许这就是梅奔引擎展现出来的优势吧。

  霍肯伯格和科维亚特于11圈尾进站,预示着第一个进站窗口的时机已经来临。

  “轮胎怎么样?”即使看得见数据,乔纳森还是要问,毕竟这小子的情况和别的车手不一样。

  别的车手是数据显示轮胎还行,车手却认为不行。

  而这小子却是数据显示不行,他表示还行。

  “我准备等你们的通知进站。”吴轼回答道。

  这个意思就是还有余量,看车队的安排了。

  跑到这里,吴轼已经领先维特尔5秒、领先Kimi10秒、领先马萨15秒。

  前四名被威廉姆斯和法拉利占据,梅奔不在,这两个车队就成了第一梯队的存在。

  再往后是路特斯双雄中间夹着大小红牛各一辆。

  “如果比赛这样发展下去,将会毫无悬念。”兵哥开口说了句。

  “大家都在各跑各的,就看等会儿的策略选择了。”飞哥点点头。

  第十五圈,维特尔进站,换上了中性胎,换胎时间仅仅2.3秒。

  这让兵哥“啧啧”不已,法拉利今年到现在为止的换胎都叹为观止,速度太快了。

  “威廉姆斯会怎么安排呢?”兵哥说出了众人的疑惑。

  “哇,维特尔新的出场圈相当之快。”

  飞哥刚刚喊了下,就见转播镜头对着了维修区入口,吴轼进站换胎了。

  镜头全程跟着,没有任何移开的想法。

  所有人都知道,吴轼的冠军,一半在他自己,另外一半完全掌握在了车组人员手里。

  嗡嗤咔!

  车组人员紧密配合,2.9秒,顺利换完轮胎。

  “很好!没有出现意外!”

  “威廉姆斯换胎流程肯定是有着重训练过的。”飞哥评论道。

  “我要是威廉姆斯爵士,我也会让车队严格训练,这有时候慢点可就影响到领奖台争夺了。”

  “嗯,我感觉除了训练外,还和车组成员们的状态有关系。”

  “我想也是的,有领奖台,甚至于夺冠的机会,那些机械师干劲都和其余人不同。”

  吴轼出站后,依然卡在了维特尔的前面。

  而等第17圈,Kimi进站,换上了硬胎。

  “又是错位策略。”飞哥道。

  “看来今年法拉利很喜欢这样搞。”

  “我看也不是喜欢,就是前面吃到了甜头。”

  “那这会不会上演上一站的情况,最后一个stint Kimi狂追?”

  “我看难。”

  “为什么?”

  “因为瓦特尔挡在了Kimi前面。”

  “哈哈哈!这么说还得是队友防队友才能防得住了!”

  相声二人组不自觉就说了起来,实际上这也是因为赛场上实在是无聊。

  F1并非每场比赛都会很有意思,或者应该说,F1有意思的仅仅是少数几场比赛。

  今年到现在为止的第五站,要不是有吴轼的存在,估计只有雪邦赛道的法拉利策略致胜和西班牙的梅奔双退有意思。

  其余比赛很快就会被人们遗忘。

  甚至于多年后,提起2015,人们也只会想起来梅奔双退了。

  比赛一圈一圈过去,看不出太多的变动。

  “Kimi的尾速相当慢了,在大直道上竟然比马萨慢了足足5km/h!”

  “梅奔引擎发力了。”

  “诶,你发现没有,梅奔虽然退赛了,但哪哪儿看起来都是梅奔。”

  “前排还是梅奔大战法拉利啊!”

  马萨在第32圈再度进站,这是准备三停车手的第二个换胎窗口期的讯号。

首节上一节163/24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