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百岁修仙者,朱元璋亲爹 第71节

  吕氏没好气道。

  今天她是陪着朱标睡下的,睡得好好的,结果朱雄英就来他们房间,把他们喊起来。

  然后朱雄英就对朱标说,他有解决蓉城的办法。

  蓉城那事儿,吕氏也略有耳闻。

  朱标回来后就在吐苦水,说那些商贾咋样咋样,她是听到的。

  那是连群臣和朱标,甚至是老爷子都没法解决,朱雄英一个孩子能解决?

  这不胡闹吗!

  “雄英年纪不小了,有些事重要有些事不重要,他是分得清楚的。”

  “既然他大半夜都把我喊起来,那就说明….他有办法,也知道这件事很急,所以才大半夜做这事。”

  朱标穿好衣裳,往外走去,继续道:“不管他的办法有没有用,终归是有个办法,比我还有朝廷大臣们,像个无头苍蝇一样好多了。”

  “你先睡吧,我去听听他的见解。”

  说罢,

  伴随“咯吱”一声,房间大门关上。

  吕氏望着那大门,脸色阴晴不定。

  随后。

  她火速起身,去朱允房间把朱允也给喊醒。

  “娘,怎么了?”

  朱允睁着朦胧睡眼道。

  吕氏脸色凝重:“你大哥有解决蓉城危机的办法,你去听听。”

  “什么!大哥有解决蓉城危机的办法?”朱允大惊失色。

  蓉城这事,他一开始不知道,是娘趁爹去看政务时,闲下来告诉他的。

  这是文武百官都棘手,朱允也很有自知之明,那些人都棘手,自己更没办法,所以没放在心上。

  可现在他听到了什么?老大有办法!!

  这….

  这怎么可能!!

  如果真有办法,那岂不是在说,老大比群臣更有本事!

  吕氏闷哼一声:“还不确定法子管用不,所以娘想让你去听,娘….”

  “我这就去!”朱允打断道:“他在哪里说?我这就去!”

  吕氏闻言,微微一愣。

  旋即温柔的笑了起来,抚摸着自家儿子的脑袋:“儿啊,有这心很好。”

  “你爹他还没出去,你现在跑过去跟上,你爹他,会让你跟着的。”

  吕氏了解朱标,朱标是很疼朱允的,只要朱允有要求,不是太过分都会答应。

  而这只是跟着去听个办法,过分吗?

  并不过分。

  朱允点头,急忙穿鞋跟了上去。

  在他走后,

  吕氏那原本和善的眸子,瞬间变得阴沉起来:“老大啊老大,这办法,是你自己想出来的?还是….你那仙人师尊帮你的?”

  吕氏不断深思。

  另一边。

  朱标刚要出门,就见到朱允快速跑来。

  他当时愣住了,问了之后才知道朱允想跟着他,一起去听解决蓉城的法子。

  朱标见孩子有心,也就答应了下来。

  不过….

  朱允得回去换身衣服。

  是该换身衣服。

  朱允为了跟上老爹,是穿着睡衣出来的,这衣服若是穿着去等会的场合,很不好。

  于是朱允回去换了身衣服。

  朱标见朱允穿着得当,这才带着他前往奉天殿。

  奉天殿。

  是朱雄英说的,要在那里说办法。

  .

  ….…….….….….

  奉天殿。

  傅友文、詹徽都睡眼惺忪赶来。

  他们此时还是有些懵圈的,有锦衣卫到他们府上,前来通知有解决蓉城的办法。

  然后,他们就被带来了。

  本以为这是老爷子的意思,也是老爷子的主意,却没想到….是皇长孙朱雄英。

  朱雄英才多大啊,能想出这困扰那么多大臣的办法?

  这不胡闹嘛!

  不过两人也就在心里说,真要表现出来,那是嫌脑袋不够用了。

  老爷子宠朱雄英,可看不得朱雄英受委屈。

第64章 老顽童老朱,对老爹态度!【二合一】

  也在此时。

  奉天殿外,有脚步声响起。

  声音在这深夜总是瞩目,詹徽和傅友文望过去,就发现是太子朱标来了。

  他身边还跟着一个孩子。

  细细看去,是皇孙朱允。

  “太子殿下,允殿下。”詹徽和傅友文齐齐行礼。

  朱标“嗯”了一声,随后抱有歉意道:“两位,深夜打扰将你们请来,抱歉了,不过犬子有解决蓉城危机办法。”

  “情况紧急,只能是深夜叨扰。”

  虽然朱标不知道朱雄英的办法是什么,管不管用,但在外人面前,总归还是要给自己儿子说好话的。

  内部不能乱。

  詹徽行礼道:“太子殿下,能第一时间听到蓉城危机解决之法,此乃我等荣幸,怎会因此怪罪太孙殿下。”

  “您说是吧,傅侍郎。”

  傅友文微微一愣。

  而后猛的反应过来,这老狐狸,急中生智真快。

  “没错,此乃我等荣幸。”

  傅友文附和。

  官场之上,

  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在一件事上自己的主意不重要,重要的是领头人怎么想的,若不是太离谱,都可以附和。

  朱标笑了一声,接着道:“雄英呢,两位可看到他了?”

  詹徽和傅友文接连摇头。

  朱标吐出口气:“那就麻烦两位多等一会,允,去叫人来给两位先生沏茶,咱们边喝边等雄英到来。”

  朱允应允,快速走出。

  一刻钟后。

  詹徽和傅友文都喝上茶了,和朱标有一搭没一搭聊着。

  都不是什么重要问题,他们的心神,都在朱雄英的方法上呢。

  朱标心里无奈。

  这大儿子咋回事?说好聚人结果自己人不见了。

  再仔细想想,大儿子的方法靠谱吗?

  连待人处事都不靠谱,方法真靠谱?

  朱标起了怀疑。

  “父亲!两位大人!”

  这时,几人盼的望眼欲穿的朱雄英,终于快速走来。

  在他身旁还跟着一个人,他的四叔朱棣。

  “我让人也去请四叔了,刚在外面等到他来,就和他一起过来了。”

  “你们,没等太久吧?”

  朱雄英问道。

  詹徽和傅友文相互对视一眼,眼神交错后,确定某种想法,谁也不敢开口说这话。

  朱标随口道:“还好吧。”

  想了想,继续道:“雄英呐,怎么把你四叔也给请来了,他对朝廷的事情,不太了解吧?”

  朱棣两年前受封去了北平,当了他的王爷,两年都没踏足应天府了。

  这次来还是因为朱雄英死去消息,他来了后还没离开。

  “大哥,话不能这么说。”

  朱棣笑了一声:“我离开应天府太久,的确不懂朝廷运作,但就这没粮,我那北平可是没少经历啊。”

  “毕竟北平那地方,又是边境又是不好种粮食,特别是冬天,又冷又潮,我在那最愁的不是怎么打蒙古人,而是怎么搞粮食。”

首节上一节71/13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