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百岁修仙者,朱元璋亲爹 第23节

  “觉睡好了,也能更有精神,做事也不会因为无精打采做错。”

  “现在你不吃饭,你认为….”

  吕氏看着他,也不继续说下去。

  朱允接话道:“吃饭,我要吃饭!”

  “好,娘带你去!”

  吕氏笑着揉他脑袋。

  她品尝过权力的美味,那种一言一行下人都要揣测,甚至都要在心里琢磨她心思喜好的感觉,太美妙了。

  而这一切,一旦朱雄英登基,就很难拥有。

  那和杀了她有什么区别?

  不到万不得已,她不会放弃权力的追逐!

  而正当母子俩准备去吃饭时,太监总管王景弘走了过来。

  “太子妃。”

  王景弘行礼。

  吕氏暗自心惊,这王景弘服侍老爷子的,怎么会出现在这儿?

  “王总管。”

  吕氏按耐着不安,也是行礼。

  按理来说吕氏不需要行礼,但王景弘服侍老爷子许久,有时候他就是代表着老爷子。

  打好关系,给他好印象总没损失的。

  王景弘一丝不苟道:“太子妃,陛下下午要出趟皇宫外面,差卑职问允殿下,可愿随行?”

  吕氏正准备给朱允打眼色,但朱允已经开口了。

  “愿意。”

  “皇爷爷有心领着允,自当是允的福气。”

  朱允笑着回应。

  方才他心中有迷茫,现在被吕氏点拨后没迷茫了,再次恢复那个曾让许多官员都来拜访孝敬的大明皇孙,朱允。

  身在皇家,自小研习四书五经,奴人之道,没一个简单。

  朱允这番言论,吕氏在心里默默给他赞赏。

  不愧是她儿。

  王景弘也是多看了一眼。

  这蓬头垢面的样子,多少与温润尔雅的回答不搭配。

  看来是调整过来了。

  “那卑职明白了,这就回禀陛下。”

  王景弘又行一礼,便回去复职了。

  吕氏继续领朱允去吃饭,只是这一次在去的路上,她不断和朱允说老爷子的喜好。

  老爷子农家人出身,讲究务实。

  而且因为淳皇后原因,生平就不喜妖娆女子,喜欢穿着朴素点的,同时也要求自己的儿媳妇要端庄大气,朴素大方。

  自从吕氏进入东宫,直到常氏薨后,直到她被扶正,她一直小心翼翼,从没有一次讲究过排场。

  她知道,老爷子不喜欢那种奢靡的儿媳妇。

  当年她能在常氏去世之后,以庶妃的身份管理东宫,也是因为她投了朱元璋所好,让朱元璋看到了她身上的美德。

  所以下午陪老爷子出去,她让朱允穿朴素点,最好接地气,与农家人打扮差不多。

  另外,

  老爷子喜欢吃面,她让朱允等陪老爷子逛街累了,就带老爷子找家面馆吃东西。

  最好露天地摊。

  因为那里最接地气,老爷子最喜欢。

  ….….….….….….

  ps:觉得本书写的不错的,可以追读一下,追读现在在点娘是比什么都重要,追读高了,作者心态好,也能写出更好的文。

  而各位书友老大们,只需要花费一点点时间追读而已,何乐而不为。

  另外,向书友大佬们求点月票。

第26章 龙虎山道教教风!

  另外,还有最重要的一点。

  也是她千叮咛万嘱咐的大事。

  老爷子很久没派王景弘来东宫了,这会派来,而且还是和自家娘俩说。

  时间过于巧合。

  民间或许有巧合,但在这帝家从来都不会有巧合,一定是老爷子知道儿子避书房这事!

  整个应天府,可能老爷子不知道很多事情。

  但是皇宫内,她知道,绝对没有瞒过老爷子的事情!

  就儿子窝东宫里两天没上课,老爷子心系家人,肯定心里明明白白。

  所以等会儿,

  下午随老爷子出宫,吕氏叮嘱朱允大胆把心里话说出来。

  比如他因皇长孙位置没了,消磨了意志,因而没去翰林院等等。

  都说!

  该怎么遗憾就怎么说,无需顾忌。

  老爷子当年从南方打到北方,靠人格魅力引来一堆人投靠,性子里就有那种大开大合。

  遮遮掩掩等做派,他最不喜欢。

  吕氏不断的叮嘱着。

  把自己这些年对朱元璋的了解,不断说出。

  她也正是因为懂老爷子,投其所好,才坐到如今的太子妃位置。

  朱元璋朱标父子两,这些年心神都忙于国政。

  而她,是一股心神都忙于研究两父子。

  ….….….….….….

  应天府,天云观。

  杨汝常在锦衣卫告知下,得知那仙人正处于道观内。

  至于在哪里,

  他们不知道,得皇爷命令,他们都不能进入那家道馆。

  还得杨汝常自己寻找。

  杨汝常得知这些情报,并没有进入道馆内,而是在四处查看起来。

  他还记着老爷子提醒自己。

  得摸摸仙人性子。

  直问仙人是不可能的,他也没那胆子。

  但仙人是天云观观主,这天云观又对外开放,道馆对外态度有时候就是观主的意思,问问路人对天云观的印象,也可窥那仙人性子一角。

  “这里好多工人,他们在做什么?”

  杨汝常见到一群群工人,往观内走去,忍不住发问。

  旁边充当引路人的锦衣卫开口道:“是来修缮道观的,听说观内有位城隍爷,要给扩建。”

  城隍爷?!

  杨汝常错愕。

  城隍爷是阴间神,执掌善簿,负责人们一生福寿禄和恶罚明的阴间神,怎会与龙虎山道教扯上关系?

  旁边锦衣卫见他茫然,提醒道:“城隍爷也是道教神仙,这天云观,本就是龙虎山给城隍爷修建的道观。”

  杨汝常闻言,恍然大悟。

  他在外打探许久。

  得知天云观内,龙虎山弟子时不时就会出来救济乞丐,并且附近阿猫阿狗丢失了,孩子丢了等等,都可以找他们帮忙。

  甚至衍生出,附近百姓出事第一时间不是找官府,而是来天云观找道家子弟。

  这不前几天,就有三位天云观弟子,出观三天救回来一位被拐走的孩子,还于他家爹娘。

  他爹娘感激不尽,还说要给三人犒劳,但三人只说他们来给天云观上柱香即可,其他不必多做。

  他们都是一心求道之人。

  不怎么贪恋世俗之物,观内师尊观主他们,也不同意收东西。

  “龙虎山,还是记忆里那个龙虎山啊。”

  杨汝常打探一圈后,忍不住感慨。

  龙虎山素来名声很好,而且当年抗元,不像佛教乱世隐匿踪迹,龙虎山道家子弟齐出,下山抗元。

  还有其他诸多事迹,都素说着龙虎山道教,是盛世隐秘踪迹,乱世下山救人。

  民间更是传出,盛世佛教传法,乱世道教下山。

  这仙人来自龙虎山,说不定是当代龙虎山天师。

  龙虎山名声极好,天师再坏又能坏到哪去?

  杨汝常心中有了决定。

  随即,他抱着极度期待激动的心情,踏入观内。

  他早就想进来了,观内藏着一名仙人,他比任何人都想要见!

  这是他一生的追求,见仙!

  但朱元璋的提醒,让他不得不在外搜寻情报。

  进入观内。

首节上一节23/13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