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百岁修仙者,朱元璋亲爹 第116节

  这多不孝,可百姓那边怎么办?

  朱元璋陷入踌躇。

  谁知朱雄英,下一句就让他眼眸亮起。

  “这边是没有了,不过山西那一带多的很,趁着民间还没发现,爷爷您早点将山西那边的煤山给盘下来,作为咱们大明朝廷的煤山。”

  山西那边朱雄英不清楚,甚至他这辈子都没去过,之所以说这话,还是师尊和他说的。

  而他相信,师尊说的肯定都对!

  朱元璋闻言,激动的老泪纵横:“好,好啊!山西那边,解了咱大明的围!”

  尽管现在还没去山西确定,但他和朱雄英一样,认为是老爹说的,那就肯定没错。

  “哎….咱看到百姓每天死几个,这还只是应天府,放大到整个大明人数更多,咱心里很不是滋味,咱.…”

  朱元璋心里堵得慌。

  现在说是应天府每天死几个人,可这只是统计出来的,实际上死的更多。

  情况远比表面要更糟糕。

  随着小冰期的到来,大明各地陷入绝对寒冷,各地方百姓死人的消息纷至沓来,无不冲击着这个垂垂老矣的老人。

  老人比谁都要忧心,比谁都要痛苦!

  百官总说,他们为了百姓可以舍生忘死,他们以造福百姓为己任,扯淡!

  谁能比朱元璋更懂百姓?更心系百姓?

  这个天下是他朱元璋的,是他老朱家的,守了十几年的江山,朱元璋才将天下治理的风调雨顺。

  他靠的是什么?靠的是他深刻理会和理解百姓,将百姓真正的看成自己的孩子!

  孩子受苦爷心疼。

  现在,他看到自己的‘孩子们’终于可以不用在无故被冻死了,怎能不开心?怎能不高兴?

  史书上都说朱元璋性情残暴嗜杀,对,文人是这么说朱元璋的,说的也一点没错。

  朱元璋一辈子,杀了不少人。

  可谁想过,朱元璋诛杀过百姓的九族吗?

  为什么民间没有一本话本流传到后世,是关于编排朱元璋的?

  为什么百姓从没在任何野史上说过朱元璋的坏话?

  那些史学家,以及孔门的后人,他们心是黑的!

  他们在朱元璋活着的时候惧怕朱元璋,在朱元璋死后却无情鞭挞着朱元璋。

  可他们有没有想过,没有朱元璋,能有汉家江山?

  这些人,是不是还在被异族当猪狗一样统治着?

  良心被狗吃了而已。

  “好孩子,刚才咱批评错了你,糟蹋吧,布匹你可劲糟蹋!糟蹋几个布匹咋了?你带回来这么重要的消息,糟蹋几个布匹没事儿!功能抵过!”

  “不过….”

  朱元璋认真看着朱雄英,言传身教道:“臭小子,买东西,就得买物美价廉的,这个道理嘛,其实就和你花那么多的银子,去买这些布匹,然后却用这些布匹装饰菜园子一样,你此举则是铺张浪费,若是被人看到,会说咱朱家奢靡浪费的.…你….能明白咱的意思吗?”

  朱元璋期冀的盯着朱雄英,很希望自己大孙开窍。

  朱雄英摇头:“不太明白。”

  “这还不明白?嘿!你这臭小子!”朱元璋一拍大腿,有些急了,还想要继续解释。

  朱雄英没等他开口,便道:“爷爷,咱们先去种点菜?”

  他突然的开口,打乱朱元璋的思绪。

  朱元璋狐疑的盯着朱雄英:“你还种菜?臭小子,这菜你种的明白不?冬天咋种菜?净扯淡!”

  朱雄英笑道:“可以啊,肯定可以!”

  朱元璋翻了翻白眼:“臭小子,五谷不分不是?要是冬天能种菜,咱活一辈子了,还能不知道啊?你这臭小子,成天净异想天开!”

  朱雄英叹口气:“算了,我不说了,眼见为实。”

  “爷爷,您跟我来。”

  朱雄英在前面带路。

  朱元璋蹙眉,无语的道:“诶诶,咱刚才话白说了啊?”

  朱雄英摇头:“爷爷,您才不懂种菜!跟着我脚步,冬天不但种出绿菜,还保管您种出西瓜!”

  “胡扯!”朱元璋瞪大眼睛。

  “没有胡扯,这是师尊说的!”朱雄英再道。

  “你这臭小….恩?你师尊说的?”

  “对啊!”

  “不是,他老真说冬天能种菜?”

  “对!”

  “这….咳咳,那咱也信,走吧,咱去看看。”

  冬天种菜不可思议,但这事儿要是自己老爹说的,那就没事了。

  他信老爹,无条件相信!

  雄英这臭小子也真是,不早点提老爹,搞得他一直在那质疑。

  朱元璋满腹牢骚。

  路上。

  朱雄英忍不住问道:“爷爷,您知道啥是光合作用吗?”

  朱元璋:?

  朱雄英继续道:“那您知道,啥是温室效应吗?”

  朱元璋:??

  朱雄英捧腹大笑:“您看,这些都不懂,还说您懂种菜。”

  朱元璋瞪大眼睛:“臭小子,在你那师尊学了两个新词就乱用是吧?赶紧带咱见识见识,别贫嘴了。”

  “噢….”朱雄英委屈的“噢”一声。

  走到棚子前,朱雄英下了地,回头问道:“爷爷,能下地不?”

  朱元璋旁边,是亲眼看到朱雄英怎样熟练下地,心中欣慰极了。

  还是咱爹厉害啊,把大孙教的地都会下了!

  他高兴极了。

  随后,朱元璋笑道:“扯个淡!老子干了一辈子农活,老了还成废物了不成?走,下地!”

  外面洋洋洒洒,又开始飘雪。

  小冰期的到来,注定这个冬天会非比寻常的寒冷。

  朱雄英领着朱元璋,来到搭建好的暖棚。

  经过刚才的酝酿,暖棚里面已经聚集了热气,刚一进去,暖洋洋的。

  “好家伙!”

  一股暖流冲击着朱元璋,让朱元璋忍不住大呼出口。

  惊呼之后,朱元璋却是呆住了。

  “这样的天气,这样的温度,真特娘别说,还真适合种菜!”

  朱元璋是个聪明人,小时候大部分时间都是泥腿子跑庄稼,什么样子的气候适合种植,他了然于胸。

  此时揣摩明白了,竟有些忍不住震惊的看着朱雄英。

  “有戏?”

  朱雄英笑着道:“爷爷,您不是时常吹嘘您小时候,和曾爷爷一起做过多少农活?有没有戏,您心里不清楚吗?”

  朱元璋没好气的笑骂道:“你这臭小子,还记仇呢?现在还编排咱老头子?”

  朱雄英把头撇过另外一边,神游天外:“这我哪敢啊?”

  朱元璋掐腰:“别愣着了,做活啊!你去刨坑,允,你去拿种子来,要快!”

  朱元璋朝外面朱允大喊,指挥着全局。

  朱雄英也不指望爷爷真来做活,一把年纪了,让他干农活,这成啥样子了?

  这是不孝子孙!

  爷爷就该负责指挥,享受着小时候那种种植开荒的乐趣,这就够了。

  很快。

  忙了起来。

  忙一阵后,朱元璋大喇喇的坐在阡陌的田埂上,看着大孙刨坑,看着允怯懦懦种植,一种满满的幸福感萦绕在胸怀。

  他笑着,脸上温和的笑着。

  仿若看到了几十年前,他那时候还是八岁,放牛回来,看到老爹老娘在田里开垦的样子。

  好快啊!

  爹,娘….眨眼功夫,咱老朱家的曾孙都出来了。

  咱一定要给他培养出来,让他变成和咱一样,甚至超越咱的霸气帝王!

  咱也会教他,咱农人出来的,要管好百姓,上不愧对天地,下不愧对祖宗!

  当然,爹啊,您老也努努力教下您这曾孙,说不定咱有时候有些没注意,得您老来兜底。

  朱元璋笑了一声,大喊道:“雄英。”

  “啊?咋了爷爷。”朱雄英挠挠头。

  朱元璋笑着道:“累吗?累了咱就都歇一歇。”

  朱元璋招手。

  朱雄英便和朱允,来到朱元璋身旁坐下。

  朱元璋唏嘘道:“当初咱也这么做过活,几个娃子就在旁边,标儿….你爹他稳重,时不时帮你奶奶干点活,你四叔滑头,动不动偷懒,不过你四叔那家伙心高气傲,也是有本事的.…”

  人老了容易扯起过往,朱元璋便诉说着那段青葱岁月。

  朱雄英听的津津有味,朱允有些怕朱元璋,但这故事很吸引人,他也听的入了神。

  休息休息听曾经的故事后,又开始忙活。

首节上一节116/13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