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个短视频让老祖宗破防了 第79节

  李世民开口制止道。

  “好了,此事往后再议,先看天幕吧。”

  虽然短暂的争论停止了,可是朝中官员心思却早已不知道飘到哪里去了。

  【虽然丈量土地,查清被地主豪绅隐瞒的土地不仅能增加财政收入,还能减轻平民负担】

  【但是这也等于要跟全天下的地主豪强作对,更封建社会中最强大的群体作对】

  【毕竟这些地主豪强只会顾及自身利益,不会管你国家怎样】

  【历史上多少贤臣良相为国为民而动了地主的利益,结果都不得善终】

  【张居正不知道吗?他当然知道,而且很清楚自己未来倒台之后下场,但是他依旧选择和地主阶级硬刚到底】

  【第四点就是在全国范围内实行“一条鞭法”】

  【所谓“一条鞭法”,其实就是精简赋税,除了必要的米麦等粮食税外,其他的赋税,包括徭役都整合成银两征收】

  【就比如,你不想服徭役,可以,按市场价折现就行,政府可以拿着你给的钱请人去干活】

  【这样也就杜绝了一些地方官员贪污腐败,巧立名目压榨百姓的机会】

  【毕竟,所有赋税都换成了钱,你该交多少钱都是有明文规定的,和现代的交税有些相似之处,都是由政府统一规定】

  【“一条鞭法”改变了当时极端混乱的赋税制度,要知道在实行“一条鞭法”之前,明朝的赋税制度混乱到当时的朝廷都算不过来】

  【第五点就是戚继光镇守蓟门,李成梁镇守辽东,又在东起山海关,西至居庸关的长城上加修3000多座“敌台”,加强了北方的防备】

  “说到明朝的赋税,那真的是无话可说,朝廷就真的连自己都搞不明白自己的赋税。”

  “其实明朝一开始的税并不高农业税只有5%,商业税只有3%,甚至朱元璋还规定只征收2950万石的税,分摊给各地方。”

  “一开始,有朱元璋震慑,朝廷官员不敢贪污,这种制度下让也让明朝快速发展,国富民强。可惜后面就变味儿了。”

  “你朝廷征收2950万石,关我地方什么事儿,我地方征多少你别管,反正我给你中央2950万石吗够了,你说这还不乱套了?”

  

第132章 版图之最

  【张居正当政10年,因为考成法,大明官僚系统一改往日懒政腐败的作风】

  【在军事上,百余年北方边患不断,现在西部俺答可汗被大明册封为顺义王,东部被戚继光和李成亮挡住了,南方长时间的倭寇作乱也被平了,西南一直叛乱不断现在也安定了】

  【最大的成就还是在经济上,清丈土地,实行“一条鞭法”后,老百姓的负担大大减轻了,同时国库的收入不减反增】

  【一直以来捉襟见肘的大明财政,在张居正执政后,太仆寺存银多达400万两,太仓的存粮可供10年之用,大明彻底拜托了欠债的日子】

  【此刻的大明朝,说是焕然一新一点儿都不为过,甚至都已经出现盛世雏形】

  【然而,在新政推广的过程中,张居正几乎得罪了所有的地主、官僚、皇室宗亲、乃至万历皇帝在内的所有统治阶层】

  【万历十年,即公元1582年六月二十日,张居正张居正病逝,神宗为之辍朝,赠上柱国,谥“文忠”】

  “唉!世间再无张居正!”

  “大明朝太难了,中后期皇帝一个比一个废,纵使名臣万千,也难抵皇帝无能。”

  “如果万历能一直坚持张居正的政策,明朝可能多挺100年。”

  “万历杀张居正,我不说什么,毕竟张居正确实威胁到了皇权;但是你废除张居正的改革,那万历就是千古罪人。”

  “张居正有点儿太飘了,枉顾礼制,32抬大轿,虽然皇帝年幼,但是礼不可废,张居正却对皇帝一点儿都不尊重。”

  “这只是私德问题,张居正也是人,虽然确实有些奢靡,还严于律人,宽于律己,但仍然无法掩盖他的政治作为。”

  “张居正是真的把皇帝当自己儿子,当自己学生了,可惜这也是最致命的,往小了说就是罔顾礼法,往大了说就是大逆不道,有谋权篡位之嫌。”

  “唉,万历皇帝如果是阿斗的话,那张居正就好做了。”

  唐朝。

  李世民已经猜到张居正的下场了。

  “张居正得罪人太多了,朕甚至都不用看天幕滚动的文字,朕就知道,张居正绝对不得善终。”

  魏征冷哼一声。

  “哼!不过是一些臭鱼烂虾,张居正活着的时候龟缩一处,等张居正死了就都跳出来了。”

  李世民说道。

  “不仅仅是朝廷官员,张居正改革牵扯太大了,皇帝也早就看不惯他了,如果张居正一死,家人能留条性命,就已经算皇帝仁慈了。”

  在封建社会地主豪绅、世家大族、官僚集团、皇室宗亲,这些人有钱有势,靠的就是土地。

  或者说在小农经济环境下,有了土地就意味着有了钱。

  所以,张居正的新政改革,直接得罪了所有统治阶级和地方豪绅,如今张居正一死,参张居正的奏折,恐怕能堆一人高。

  【张居正死后第四天,张居正所推荐的大臣潘晟遭到弹劾,万历命潘晟致仕】

  【潘晟致仕仅仅是官僚集团对皇帝态度的一次试探,当潘晟致仕的那一刻,官僚集团便明白了,万历皇帝也要搞张居正】

  【一瞬间,言官便把矛头指向张居正,万历皇帝于是下令抄家,并削尽其宫秩,迫夺生前所赐玺书、四代诰命,以罪状示天下】

  【张居正也险遭开棺鞭尸,他的长子自尽,次子充军,其他家人或被饿死,或被流放,皆不得善终】

  【张居正亲自为万历皇帝编纂的教科书,被万历扔掉;给万历留下的改革派官员,贬官的贬官、革职的革职】

  “故事结束了,张居正苦苦经营一辈子的大明江山也结束了。”

  “不知道张居正知道自己的结局后会不会后悔。”

  “不会,张居正这么聪明的人,他从一开始就知道自己的结局。”

  “张居正从始至终都没动摇过改革的初心,哪怕是死。”

  【这是华夏历史上版图最辽阔的朝代,它始于内乱,终于内乱】

  【不足百年历史,却造就了华夏一大神话,有人说这个朝代是外族建立,算不得数;但也有人说因为这个朝代的出现,加速了两族融合】

  【这个朝代东起日本海,西至天山,北包贝加尔湖,继承了蒙古帝国的法统】

  【这个无比庞大的帝国神话便是元朝】

  “元朝啊,蒙古帝国,每看一次都被震撼一次。”

  “元朝其实不太好讲,毕竟皇位混乱,就算短命的秦朝、隋朝都有的讲,但是元朝确实不能一个一个皇帝的讲。”

  “元朝皇帝连人身安全都无法保障,那些蒙古贵族,看皇帝不顺眼就给你弄死。”

  “元朝但凡损害贵族利益,亲近中原的皇帝都被弄死了。”

  “虽然现在一听,多么多么NB ,但是当时的汉人可就惨了。”

  “元朝的汉人地位非常低,也就是元朝持续时间短,不然就是和五胡乱华一样的灾难了。”

  “元朝短命是必定的,毕竟蒙古人打仗NB,但要治理国家确实太拉垮了。”

  汉朝。

  董仲舒看到这一幕,气的直跺脚。

  “后世王朝无能啊!无能!”

  “竟然让外族入主中原,简直是奇耻大辱。”

  汉武帝也显得十分震惊。

  “外族,后世中原竟然被外族所统治?”

  “蒙古族?虽然名字不同,但位置却极其相似。”

  即便是五胡乱华时期都没让汉武帝这么愤怒。

  毕竟五胡乱华虽然惨烈,但是各部落胡人各自为政,还达不到灭亡中原的地步。

  尤其是长江以南地区,几乎不受五胡乱华的影响。

  可是这次的元朝不同。

  元朝国土囊括整个中原,并且建立了统一的王朝。

  元朝已经达到了奴役中原的所有条件。

  【自公元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算起,到公元1368年元顺帝逃出中原结束,元朝共存在98年的历史】

  【公元1206年,铁木真在斡难河召开忽里台大会,建立大蒙古国又称蒙古帝国,开始了征服欧亚大陆的历程】

  【蒙古的崛起是欧亚大陆的奇迹,在不到百年的时间里,成吉思汗的子孙横扫欧亚大陆,建立了空前辽阔的领土】

  (好吧~_~,作者有罪,作者把后面章节搞乱了,正在整理中)

  

第133章 元朝立,宋朝亡

  【公元1218年蒙古灭西辽,次年成吉思汗西征花剌子模,一路打到了伏尔加河流域】

  【公元1227年,蒙古灭西夏,成吉思汗病故,之后被子孙尊为元太祖】

  【成吉思汗死后,他的第三个儿子窝阔台继位,史称元太宗】

  【公元1233年,元太宗窝阔台先灭东真国,次年灭金国,随后又开始第二次西征,也叫长子西征】

  【这一次西征,蒙古远征军占领莫斯科,大败神圣罗马帝国联军。不久元太宗窝阔台病死,远征军回师】

  【元太宗窝阔台灭掉金国后,还曾把矛头指向南宋,结果多次战争未攻破南宋】

  【此后,元太宗便开始贪图享乐】

  【元太宗窝阔台为了稳定中原,实行了一系列措施】

  【包括扩编中原户口,制定中原赋役制度,兴办国学等】

  【公元1241年,元太宗窝阔台因为饮酒过度暴毙而亡】

  “等一下,让我捋捋,元朝打到过欧洲?”

  “那不然你以为呢?元朝版图是开玩笑的?”

  “第二次西征,由各宗室长子带领,所以叫长子西征。”

  “我一直以为是蒙古族被明朝赶出中原之后被迫去的欧洲,成为了‘上帝之鞭’。”

  “元宪宗算是历史上唯一一个战死沙场的皇帝了吧?”

  “那时候南宋还没灭亡呢?”

  “没呢,元太宗和元宪宗都死了,南宋还在呢。”

  “给人一种历史割裂感,我一直以为元朝建立的时候,宋朝已经亡了。”

  “楼上别搞混了,是忽必烈建立的元朝,忽必烈之前都叫蒙古国或蒙古帝国。建立元朝的时候,南宋确实亡国了。”

  【元太宗窝阔台去世后,由他的长子贵由继位,称元定宗】

  【结果元定宗刚继位两年,突发疾病,死在了西征路上】

首节上一节79/8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