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个短视频让老祖宗破防了 第17节

  和只感觉一阵恶寒,然后噗通一声跪倒在地上。

  “皇上,这,这天幕完全是在胡说八道啊,皇上!”

  “奴才和纪晓岚根本就是八竿子打不着,我们连面儿都没见过几次啊!”

  乾隆皇帝低头看着不断磕头认错的和一言不发。

  和感受到乾隆的目光,磕头更卖力了。

  没一会儿,和的头已经磕破了,血沾在灰色的地毯上十分显眼。

  乾隆皇帝见此终于开口了。

  “和爱卿,你这是做什么,快快起来,朕还没有老眼昏花,这天幕中的人完全不是你,这一定是后世演绎的画面,当不得真的。”

  正在卖力磕头的和听到乾隆皇帝才算松了一口气。

  和抬头望着乾隆皇帝,无比真诚的说道:“陛下圣明,陛下圣明。”

  乾隆上前,作势要将和扶起来。

  和见状连忙起身,万万不敢让乾隆扶自己起来。

  乾隆皇帝拿出手帕为和擦了擦额头说道。

  “和爱卿对朕的忠心,朕当然知道,朕怎么会因为后世的污蔑而轻信呢。”

  乾隆皇帝对外面喊道:“来人,快带和爱卿去看太医。”

  和松了一口气说道:“只要能证明奴才的清白,奴才就算是死也值了。”

  “和爱卿快去疗伤,万万不可伤了身体。”

  和拿着手帕捂住额头,一边儿千恩万谢的表忠心,一边儿朝外面走去。

  和走后,乾隆皇帝面色凝重的看着天幕中的和和与纪晓岚的对话。

  视频结束之后,下一个视频开始了。

  天幕中视频刚开始就是官府浇筑银子的画面。

  【清朝乾隆时期,有一个非常奇葩的议罪银制度,使得官员更加变本加厉的捞钱,而且有恃无恐】

  清朝。

  刚松了一口气的乾隆皇帝在听到“议罪银”三个字的时候,瞬间感觉脑子一片空白。

  看着天幕中明晃晃的三个大字,乾隆皇帝一屁股瘫软在龙椅上。

  “朕的一世英名,完了!”

  【议罪银即用钱来顶罪的制度,也就是说一个官员犯了罪,只要不是皇帝下令必须处死,那么这个官员就可以通过缴纳议罪银来代替惩罚】

  【乾隆45年,和提出来议罪银制度】

  【乾隆并不是一个节俭的皇帝,他特别能花钱,据不完全统计,乾隆下江南花费了两千多万两银子】

  【如此大量的开销,国库完全不够用,而且国库的银子也不可能用于乾隆皇帝一人享乐】

  【于是作为乾隆皇帝都宠臣,大清第一大贪官和提出了议罪银制度】

  【此举很快得到乾隆皇帝和贪官污吏的鼎力支持】

  【如果议罪银制度落实,那么贪官污吏就相当于有了靠山,哪怕事发也不必担心性命之忧】

  【反过来这些贪官为了活命他们会更肆无忌惮的贪污,长此以往国家终将被贪官污吏所掌控,国家的贪污程度可见一斑】

  【而乾隆皇帝本来就发愁钱不够用,为了名声,想要享乐又不敢动用国库的钱财,因此此项制度一经提出很快就得到了乾隆皇帝的支持】

  【如此荒唐的议罪银制度当然不能摆在明面上,不然乾隆皇帝指定被谏官指着鼻子骂】

  【所以爱惜羽毛的乾隆皇帝直接把议罪银的大小事宜交给了和】

  【许多官员为了讨好和,即使没有犯错也要给和送银子,美其名曰现存在在和手里,等自己犯了错再划走便是】

  【议罪银的实际敛财力度比任何人想象的都要夸张】

  【乾隆皇帝六下江南,一共建立大大小小30个行宫】

  【这巨大的花销竟然没有动用国库一两银子,甚至皇帝都内务府还有许多剩余,这一切都归功于议罪银】

  唐朝。

  武则天坐在龙椅上,皱着眉头说道。

  “后世朝廷竟然如此不堪,大小官员贪污受贿,官官相护,更可气的是皇帝竟然也参与其中。”

  狄仁杰在一旁说道:“陛下,依臣之见,这个清朝,朝堂上下腐败严重,如此下去定然不能长久。”

  武则天冷哼一声说道:“这个皇帝只知道贪图享乐,完全不顾百姓死活,竟然还想着成为千古一帝,简直是痴心妄想。”

  狄仁杰笑了笑说道:“陛下说的是极,从天幕中不难看出,后世之人也对这位皇帝有很大的意见,话里话外都是嘲讽。”

  听到狄仁杰这话,武则天思绪发散,忍不住说道:“不知道后世对朕的评价会如何。”

  狄仁杰想要说几句恭维的话,但是一想到武则天对自己女子的身份十分敏感,于是只能默不作声。

  明朝。

  朱元璋讥笑道:“把贪污受贿说的如此理直气壮,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当了裱子还想立牌坊,这个皇帝把后世之人都当成傻子吗?”

  一旁的马皇后拍了拍朱元璋说道:“你现在是皇帝,说话注意点儿,不然会让人耻笑的。”

  朱元璋浑不在意的说道:“咱不管,咱就是一个粗人,再说了,咱说的也没错啊,这个乾隆皇帝本来就是这么个德行,咱难道还说错了不成?”

  台下一众官员也都默默的点了点头,虽然朱元璋说话难听了点儿,但是话糙理不糙。

  一众大臣免不了有为官几十载的人,他们在元廷的时候就见识过了许许多多的贪官污吏,但是还真没见过如同乾隆皇帝这般,这般奇葩的皇帝。

  徐达忍不住开口道:“想当个只知道享乐的荒淫皇帝,又想在后世留下千古美名,简直可笑,到头来只能是两边都难做。”

  清朝。

  乾隆皇帝一把将桌子掀翻,然后怒吼道:“混蛋!混蛋!这后世之人竟然敢如此编排朕,朕绝不轻饶!”

  

第31章 乾隆怒轰天幕

  暴怒的乾隆皇帝拿起手边的东西就对着天幕扔过去,周围的太监和宫女被吓的跪在地上,大气都不敢喘。

  下面的大臣也都十分识趣的闭上嘴,霎那间整个紫禁城只剩下乾隆皇帝的摔打声。

  过了好一会儿,暴怒的乾隆皇帝见周围已经没有东西让自己摔了之后才停下来。

  乾隆喘着粗气,死死的盯着天幕。

  “李玉!”

  乾隆皇帝的贴身太监听到乾隆的呼唤连忙走过来。

  “传旨,从今日起,所有不论是民间百姓还是当朝官员,亦或者读书人都不得妄议朝政,不得妄议我大清先祖!违者以欺君之罪吧论处!”

  欺君之罪自古以来都是万金油的罪名,大到诛九族,小到罚俸、掌嘴、甚至口头警告,惩罚的力度都是皇帝说了算。

  发泄完的乾隆皇帝自知对天幕无可奈何,无奈他还需要观看天幕,天幕中展示过许多不可思议的东西,虽然大多都是一扫而过,但是只要不是傻子都知道天幕是个宝贝。

  更何况天幕展现的枪械、大炮甚至是原子弹每一样都能把乾隆的三观按在地上摩擦,如今这天幕在乾隆心中就是无上的宝贝。

  因此就算乾隆对天幕贬低自己的事情恨得咬牙切齿,但是为了延续大清江山,获得后代技术只能咬着牙继续看。

  李玉见乾隆皇帝终于消气了,于是赶忙命令服侍皇帝的太监和宫女开始打扫。

  不一会儿乾隆面前就摆上了一张崭新的桌子和瓜果糕点。

  乾隆刚刚乱砸一气早就渴了,见到茶水二话不说倒了一杯就要喝茶,结果天幕中的内容再次震惊到了乾隆皇帝。

  【就一个明字,害了颜骥全家17条人命】

  【你不能这么说,证据确凿,皇上没有错判】

  【皇上龙座之上也挂着正大光明四个大字,难打你说皇上也要反清复明吗】

  画面中依旧是熟悉的人物,观看天幕的人一眼就看出来了,那是之前天幕中出现过的和与纪晓岚,两人面前还坐着一位身穿皇袍的男子,不出意外的话应该就是皇帝了。

  “咣当!”

  乾隆皇帝手中的茶杯摔在地上,可是乾隆却死死的盯着天幕,一滴冷汗从额头流了下来。

  “颜骥!难道是......”

  乾隆皇帝站起身来喊道:“所有人,不准再看天幕,不准再看!”

  可是这一切都是徒劳的,天幕虽然不大,但是覆盖大半个皇宫还是可以的,就算现在把大臣们都赶出宫去,可能还没到宫门口天幕就已经把该说的都说了。

  【旁白:文字狱,历朝历代的皇帝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或多或少都实行过文字狱,但是绝大多数文字狱都是有理有据的存在,那些怀念前朝,鼓动百姓抨击当朝者;或者前朝余孽有复辟心思的人往往是文字狱的主要对象】

  【可是,到了清朝,文字狱就变了,文字狱变成了皇帝利用权利彰显自己对王朝绝对控制权的工具】

  【据记载,顺治年间,双目皆盲的浙江湖州富户庄廷为了名声,打算修撰一部自己的史书,于是出钱购买明人朱国祯一部未完成的《明史》,打算亲自修撰】

  【可是,就是这样一部普普通通的史书,却被打上了反书的名头,就因为书中以朱国祯的视角来记录事实,书中有称赞明末官员和将领的文字】

  【当时庄廷已死,但是依旧被顺治皇帝下令掘墓刨棺,并且进行惨无人道的枭首碎骨,尸体被悬吊在杭州城北关城墙上,示众三个月】

  【此案共涉及数百人,其中施以重刑的有70人,凌迟处死着18人】

  明朝。

  朱棣把手中的奏折扔在桌上,冷哼一声。

  “哼,堂堂皇帝,气度竟然如此狭小,因为一本书,就被安上一个子虚乌有的罪名,史书如果不能记录真实历史,那还是史书吗?”

  “我看这个所谓的大清王朝也就这点儿度量,今后必不长久。”

  【此次事件仿佛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之后更有戴名世《南山集》案,仅仅因为用了明朝年号,歌颂明朝将领就别皇帝斩首】

  【不仅如此,还有诸如查嗣庭试题案,只因查嗣庭所出的试题中现有‘正’字,后有‘止’字,再加上试题以‘维民所止’为题,而‘维’和‘雍’,‘正’和‘止’被人联想为‘雍正’两字去首,于是查嗣庭就这样稀里糊涂的被戮尸枭示】

  【除此之外,大大小小的文字狱案件数不胜数,诸如吕留良文选案、谢济世注大学案、胡中藻《坚磨生诗钞》案、徐述夔《一柱楼诗集》案、伪孙嘉淦奏稿案等】

  【到了乾隆年间,文字狱更是大行其道,许多诗句、词语被歪曲解读,轻则重大几十大板,废去半条命,重则凌迟处死,满门抄斩】

  清朝。

  乾隆皇帝此刻已经双眼通红,手中死死的握着桌角,最终乾隆皇帝还是忍不住爆发了。

  “来人,给朕把大炮推过来,推过来!朕要撕碎这天天幕!”

  此刻暴怒的乾隆皇帝已经不在乎这天幕到底重不重要了,现在他满脑子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把天幕轰成渣。

  下面的大臣见乾隆皇帝如此愤怒也不敢触霉头,只能任由乾隆胡来。

  不一会儿,十门大炮整整齐齐的摆在了太和殿门口。

  为了维持秩序,保护皇帝的安全,周围布满了持刀戒备的禁卫军,周围的大臣和服侍的太监都被请到了远处。

  乾隆皇帝亲手举着火把,然后恶狠狠的点燃了火炮。

  “开炮!开炮!给朕把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天幕给朕轰碎!”

  “轰!”

首节上一节17/8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