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个短视频让老祖宗破防了 第11节

  “魏征,这一次可是你提出主动出兵的,那么圣旨就由你去军营宣读吧!”

  魏征知道李世民是想让自己出糗,但是魏征不在乎,自己经常在群臣面前怒喷李世民,哪一次李世民的脸面不是被自己按在地上摩擦。

  魏征知道李世民不过是借着这次机会出口气而已,自己完全不在乎,而且怎么看这李世民都是记恨在心耍小孩子脾气。

  魏征没有和李世民讨价还价,而是欣然接旨。

  “臣领旨,臣到了军营一定亲自替各位将军宣读圣旨!”

  事实上大多数将领的上班地点都是军营,除了李靖这样用来联系军营和朝堂的关系人之外,其他将领甚至几个月都不一定上一次朝。

  李世民见魏征乖乖接旨,于是开心的挥了挥手。

  “快去宣读圣旨,快去,别耽误了朕出兵。”

  魏征笑着摇了摇头,然后带着刚写好的圣旨朝京城驻扎的军营出发。

  李世民一屁股坐在龙椅上,然后对下面的大臣说道。

  “好了,这个老匹夫终于走了,不过还有另外一件事没有解决。”

  李世民指着前不久刚绘制好的世界地图说道。

  “你们也看到了,这个高产的作物玉米和土豆生长在美洲,可是美洲距离我大唐可是跨越千万里啊!”

  诸位大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都皱着眉头盯着地图。

  李世民说的没错,这距离何止千万里,这不是陆地,稍不注意便是船毁人亡的结局,派人出海可能几年甚至十几年没有消息,这种不确定的等待才是最煎熬的。

  但是如果派出去的队伍多了,那和让谋杀没什么区别,即便是玄奘西游也需要思量许久,随行人员一改再改,前往美洲可比玄奘西游风险高多了。

  这时,杜如晦指着地图上的倭寇岛国说道。

  “陛下,我们可以让灭倭军队派人从倭寇岛一路北上,最终可以通过两地连接的极北之地前往美洲。”

  李世民跟着杜如晦的指引看过去,杜如晦打算让灭倭士兵一路北上,到时候只需要坐船经过很短的一段距离就可以到达东西伯利亚,到时候只需要穿过堪察加半岛就能到达楚科奇平原的,而那里就是美洲和亚洲的连接处,只需要一艘小船便能安全到达美洲。

  李世民仔细研究了一下杜如晦的方案,虽然可行性极高,但是有一个致命的问题寒冷。

  李世民皱着眉问道:“虽然这样确实不用跨越海洋,但是极北之地相信你们也见识到了,倭寇去了都得死上十几万人,严寒是一大问题,如果不能解决恐怕有去无回。”

  杜如晦跪在地上说道:“陛下,此去美洲乃是为我大唐百姓,为我大唐江山,请陛下定夺。”

  李世民思索了一会儿,最后还是决定派人试一试,毕竟这关乎到大唐全体百姓。

  “准了,这件事由你负责,派遣的士兵务必要心甘情愿,一定要和他们讲清楚利害关系,当然不论能不能成功带回玉米和土豆,只要敢去,朕统统重赏!”

  明朝。

  朱元璋看着后世夸张的粮食产量,一时间竟然激动的不知道如何表达。

  “妹子,快看,这后世简直是真梦里的大明啊!”

  “这天幕简直是上天的恩赐啊,如果没有天幕朕哪里知道600年后的世界竟然能做到如此程度!”

  “可恨咱早生了600年,如果咱出生在那个年代,那该是多幸福的一件事啊!”

  马皇后看着激动的朱元璋有些想笑,多少年了,没见过朱元璋如此失态了,就连当上这大明的开国皇帝朱元璋都没这么兴奋过。

  “好了,重八,后世能做到的我大明一样能做到。”

  朱元璋一把抓住马皇后的手问道:“咱大明也能做到人人都能吃饱饭?”

  马皇后见朱元璋激动到不能思考,于是让人将世界地图呈上来,然后指着美洲说道。

  “重八,看看这是什么地方?”

  朱元璋念出上面标注的文字。

  “南美洲,北美洲,你指着这里做什么?这和我大明相隔甚远,咱大明的军士可打不过去。”

  突然,朱元璋想起来,刚刚天幕好像说过,那些土豆和玉米产自美洲。

  “不对,如果土豆产自美洲的话,那西伯利亚现在就很有可能还没有土豆?”

  想到这里,朱元璋连忙喊道:“快,派人去把传旨的人叫回来,不要派人去西伯利亚了!”

  虽然知道土豆和玉米等作物产自美洲,但是如此遥远的距离还是让朱元璋紧锁眉头。

  这时,胡惟庸站了出来说道:“陛下,臣以为此事关系重大,我大明可以不惜一切代价得到土豆和玉米等种子。”

  朱元璋看着隔海相望的两片大陆有些犹豫,因为一个大明现在的技术很难保证船员穿越整个太平洋并且安全到达美洲。

  胡惟庸见朱元璋犹豫不决,于是继续说道:“陛下,臣之前接见过西方国家的商人,臣见他们的船舶有些许可取之处,如果集百家之长或许能够造出穿越大洋的船舶。”

  

第20章 老四怎么成皇帝了

  就当所有皇帝都在紧锣密鼓的准备前往美洲寻找土豆和玉米等作物的时候,下一个视频已经开始了。

  这一次,天幕中并不是解说视频,而是一段影视资料。

  只见天幕中出现一个老人坐在书桌前,老人跟前还跪着一个身穿蟒袍的中年人。

  天幕中朱棣一边将奏折砸在汉王的身上,一边训斥。

  【河南旱灾,山东旱灾,还有福建倭患】

  【儿臣批的是,让他们等户部筹措银两】

  听到汉王的回答,朱棣差点气死过去。

  【户部筹措了吗】

  【户部没有钱啊】

  朱棣见汉王这副模样差点气死过去。

  【那就让老百姓饿死?卖儿卖女?你怎么不饿死去啊】

  【你告诉我,你安的什么心啊】

  【旁白:汉王也是苦水,国库一年也就七千五百万收入,光是修撰永乐大典就要花费一千五百万,还要建新都,通运河,远征漠北,这账实在没法算】

  【算不过来你监什么国,把永乐大典停了,你让我在地下怎么见祖宗】

  【河南,山东为什么不下雨,就因为你监国失策,你下罪己诏去吧】

  汉王一听也恼火了,直接坐在地上耍起了无赖。

  【我不会写】

  【哪儿敢劳动您汉王大人哪,我这苦命老头子自己写】

  【万方有罪,罪在朕躬,千错万错我的错,不该养活你们这些个笨蛋】

  【你看看你那一点儿比得了你大哥,你大哥监国二十年,你看他伸过一回手吗?为一万两银子到街上卖家具】

  【你呢!大把撒钱,在朝中上上下下谁没得过你的好】

  【就是趴在地上的太监,谁没领过你汉王的金豆子啊】

  【你看你,尖嘴猴腮,再看看你大哥,照照镜子!你哪儿有一点帝王气象啊】

  【旁白:汉王被骂的狗血淋头,朱棣继续输出,把汉王妄图造反,以及与靖难遗孤勾勾搭搭的龌龊事情都翻了出来】

  【就让建文这一支找个后人,咱们把江山还了,接着回顺天打猎去】

  说到这里汉王直接坐不住了,汉王跌跌撞撞的站起身来,一把将身上的蟒袍撕下来,彻底与皇帝翻了脸,直接指着朱棣就开骂。

  【少给我来这套,找建文后人,那你当初造的什么反】

  【您真把自己当忠臣了?修不成永乐大典,咱们就下去见不了列祖列宗了?我们全家造的反,下去就能见列祖列宗了】

  【就算你把永乐大典修成古今第一奇书,史官也不会记载你是顺位继承的】

  【国家一年就这么点儿钱,我去赈灾我也想啊】

  【你当甩手掌柜,让我们算账,想一出是一出的花钱,这账我算不过来】

  【现在我又样样不如我大哥了,我尖嘴猴腮,我没有帝王之相】

  【你不用下罪己诏,我现在就回家等着,你下毒酒也罢,三尺白绫也好,阖府上下就这么点儿人】

  【你睁大眼睛看看儿子我多孝顺,这个位子你做到底,千万别让给我】

  说完汉王别怒气冲冲的出了皇宫。

  历代皇帝也都被天幕中的内容给震惊到差点惊掉下巴。

  他们怎么也没想到,皇帝竟然被自己儿子骂了个狗血淋头。

  此时,天幕上方也被弹幕刷屏。

  “不亏是老朱家,就是接地气,儿子和老子对骂。”

  “虽然耗费巨大,但是永乐大典还真成了千古第一奇书。”

  “那史官也确实没有记载朱棣是顺位继承。”

  “你还别说,这电视剧还挺有意思,把夺皇位演的跟普通百姓家三个傻儿子夺家产一样。”

  此时,历朝历代的皇帝都已经傻眼了,就连一旁的大臣也忍不住感叹,这个汉王太莽了,竟然敢指着自己亲爹鼻子骂。

  观看天幕的皇帝和大臣都纳闷,虽然说皇帝是你爹,但是那也是皇帝啊,你这样指着鼻子骂,难道就不怕你爹一气之下赐死吗?

  接着所有人都反应过来,这个莽夫汉王好像就是奔着死去的,没看到最后都回家等毒酒和三尺白绫去了吗?

  看完天幕,汉王给所有皇帝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莽夫。

  明朝。

  朱棣呆呆的看着天幕中的画面,连手里的奏折掉了都没注意到。

  “这,天幕怎么出现朕的事情了。”

  这永乐大典朱棣太熟悉了,现在还在修撰。

  “难道朕修撰的永乐大典真的成为了千古第一奇书?”

  想到这里朱棣心中一阵火热,如果真的让自己修成了,那么不仅能名留青史,更重要的是自己死后也有脸面见列祖列宗了。

  想到列祖列宗,朱棣看着天幕中和自己对骂的汉王。

  “这是老二?朕竟然让他监国,他还敢骂朕!”

  朱棣看着天幕中指着自己鼻子骂的二儿子就气不打一处来,虽然知道天幕中只是扮演自己的,但是还是气愤不已。

  “汉王,此事你怎么看?”

  一旁的朱高煦见朱棣当真了,连忙跪在地上。

  “父皇,这天幕说的都是假的,儿臣怎么敢辱骂父皇!”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一旁的太子和赵王见状索性装死,悄悄的挪了挪位置,巧妙的让自己消失在朱棣的视线当中。

  朱棣居高临下的俯视着跪在地上的汉王。

  “你不是很有本事吗?你不是敢指着朕的鼻子骂吗?现在怎么不说话了?”

首节上一节11/8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