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好贤王 第90节

  而且这其中,最不能忽略的,就是李宽的家臣部曲。

  尽管李靖尚且不知道这些黑甲军的根脚,但他几乎可以确定:这些绝对都是身经百战的精锐老卒,哪怕其中有些子承父业的年轻人,那也是被战斗经验极为丰富的家中长辈精心训练过的,否则,断然不可能有那样惊人的战斗力:不过八百骑,能杀退近万突厥人的骑兵先锋队,而且事后,整支队伍虽然损伤过半,但阵亡人数却不到一成,这即便是在李靖这样的不世出的名将眼中,也是已经很难得的辉煌战绩了。

  当然,这一切在如今看来都已经不是重点。

  李靖现在最关心的,是李宽接下来想干什么。

  放跑颉利,是李宽当初亲自下达的命令。

  李靖其实也能理解,毕竟他和李二陛下最初对这场战争的看法如出一辙:必须消灭敌方的有生主力,否则费尽力气杀了一个草原可汗,等大军班师回朝,草原部族又会推选出另一个大汗,接着南下祸害中原百姓。

  这一幕,是大唐的高层都不愿意看到的。

  但李靖却不认为李宽当初做决定时,其出发点也是这样的。

  “楚王殿下,”李靖见李宽已经将玉玺放回锦盒,他抿了抿嘴,突然开口问道:“老夫想知道,您当初放跑颉利,是想做什么?”

  “李伯伯,您知道熬鹰么?”李宽将锦盒放在案几上,打算待会一个人的时候就将其收入召唤空间:“我小时候听我祖母说,说这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啊,喜欢狩猎,而猎鹰,是他们认为的最好的狩猎帮手。后来这熬鹰的手法也传到了中原,那些世家门阀内,也开始流传起这熬鹰之术。”

  李宽说到这,短暂停顿了一下,他抬头看了李靖和窦师纶一眼,见保持着一副耐心倾听的模样,这才继续说道:“这熬鹰呢,是个技术活儿,更是一件极为考验耐性的事情:一般猎户们抓来老鹰,会一次性将其喂饱,然后便想尽办法,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鹰与人一道,不吃饭也不睡觉,每次到鹰最后实在熬不住要睡觉的时候,人必须将其惊醒,直到鹰彻底受不了,认主为止。

  而这次认主之后,再度放飞之时,主人手中拿肉,或鸣哨或唤其名或打手势,重新回到天空的雄鹰,会开始接受主人的指令,慢慢开始重新狩猎,只不过这次猎物的分配权,将会归于主人。”

  李宽的营帐不大,他说话时的神情也显得很平静,但不知为何,李靖和窦师纶二人听着对方说完这番话,只觉背后冷汗淋漓。

  李靖现在只觉得一阵恍惚:自己这些时日以来,已经不断反省自己:为何要小看了楚王殿下,但是现在,李靖忽然觉得,这不是自己的错,这是从前这个小王八蛋成天惹事生非,败絮其外,将内秀慧中的本质隐藏的太好了。

  我说呢,这到底还是老夫人亲自教养出来的孙儿啊:就这打算把突厥可汗当鹰熬的气魄和手段,怕是陛下都得汗颜啊……

  “我的楚王殿下啊……”另一边,不同于李靖的震惊和感慨,窦师纶现在想死的心都有了:“唉~~呀!……又开始了,这不是没完了吗这不是……”

  老夫提心吊胆地陪您浪了这一路,最终更是拼死拿下定襄城,这惊天的战功甚至都能够您吹嘘一辈子了……

  可没想到,你还来这出?

  李宽已经把他的想法说的很明白了:颉利就是那只被他打算用来熬的鹰,这次李宽放颉利离开定襄城,就如同将这只鹰一次性喂饱了肉,接下来,就是楚王殿下率军不断开始追杀颉利可汗的局面了。

  甚至,李宽早就想好了:这场追杀,也是大唐对整个草原部族进行的一场服从性测试。

  但凡敢收留颉利可汗的部族,一律干掉,绝不心慈手软。

  与此同时,李宽更不会允许在草原可汗颉利被追杀的同时,草原十八部重新推举出新的可汗,一旦有这种情况发生,那个新可汗,也要死!

  简单来说,就是楚王殿下打算在熬鹰的同时,也要务必确保这只“鹰”在草原上的正统地位。

  不然自己费那么大力气,回头弄个西贝货(西贝贾通“假”)回长安,那不得被人笑死?

  其实,李宽也知道,尽管自己有想法,但是李二陛下是绝对不会允许颉利可汗重新在草原上呼风唤雨的,但是李宽对此却有不一样的看法:草原可汗,在游牧民族的眼中,那就是狼神的子孙,最接近神的人,其威望和号召力,是恐怖的。

  而李宽接下来所做的一切,就是全方位打击突厥可汗的威望和号召力,让“可汗”这个称谓彻底失去含金量,否则,将来草原上随随便便一个枭雄人物成了草原可汗,那么等待中原百姓的,不又是一场浩劫?

  苍生何辜?

  问出这句话的人若是手里没有刀兵,那么即便他在发问时,立足天地之间,声如洪钟大吕,也不过是一声细小蚊呐罢了。

  李宽如今手里握着刀兵,他想到那些亲眼目睹惨死在自己面前的中原百姓,却不打算谈什么“苍生何辜”。

  我乃大唐楚王,如今手握重兵,肩上之责,就是守卫疆土,为深受苦难的中原百姓报此血海深仇。

  以杀止杀,以血还血,便是我这个蛮夷,要跟你们整座草原讲的道理!

  此事最终落幕以后,李宽才不会去管老爹李二会将颉利如何,是杀之,用以对草原十八部凌之以威,还是把人带回长安,从此草原雄鹰成为笼中鸟雀, 李宽都不在乎。

  他要的,无外乎是哪怕自己身后百年,异族依旧不敢望中原!

  “这事儿,没完。”李宽不再去管有些的窦、李两人,他说完这句话以后,转头看了一眼被他立在床头的那把生锈柴刀,总觉得冥冥之中,自己还有未竟之事尚未达成。

  (不好意思……这一章我删改了不少,重新了几段,晚了,抱歉……)

第203章 跟做梦一样

  柴绍是最先赶到定襄城的,可也是最先崩溃的那个。

  “什么?!你说你要接着去追杀颉利可汗?!”中军大帐内,柴绍看着眼前大大咧咧向自己表示“战功分姑丈一半”的好侄儿,此刻他的内心充满了惊恐:“你小子是真的打算让你姑丈死在外边儿啊?”

  “姑父您瞧瞧您,怎的如今胆子是愈发的小了,侄儿这次来北方,哪回不是以少打多,可哪回又出过事儿?”眼见姑丈不上道,楚王殿下便开始打算给对方画大饼:“您放心,这回咱们抓了颉利回去,我爹保管高兴,到时候肯定一切都好说的……”

  “你省省吧!”柴绍望着跟自己见过礼后,便重新坐回主帅位置上,依旧好似兵痞的侄儿,当即痛心疾首道:“你个臭小子怎么好意思说出这番话的,不是窦公和你祖母给你留下的这帮部曲,你小子早就不知道折在哪儿了!”

  俗话说得好:谎言终究不会伤人,唯有真相才是利刃。

  听着柴绍这番锥心之言,楚王殿下当即便有些坐不住了。

  “喂喂喂!姑丈,”只见李宽歪着脑袋,满脸不服地对柴绍道:“本王也没那么差劲吧?不是我吹,单论射艺,您也不如我!”

  “你……”柴绍这下可真没话说了,当初在朔方城外,这竖子展现出来的惊天射艺,就是自己也得叹为观止。

  可你射艺好归射艺好,总不能啥事儿都不带脑子吧?

  “臭小子,我不与你说这些,我只问你,如今你的部曲大多带伤,就连我给你的两千骑兵如今也损伤过半,你拿什么去追赶颉利?颉利如今身边可有着阿史那.思摩的三万骑兵,而且我听说,他已经派出使者前往长安,向陛下求和……”

  “他想得美!”李宽压根就没等柴绍把话说完,便大怒道:“求和?求个屁的和!本王不把他颉利当狗一样在整座草原上溜一圈儿,本王就不姓李!”

  “楚王殿下好气魄!”就在李宽发怒之时,帐外传来了一个熟悉的声音,等李宽凝神向门口看去,只见李靖携李绩、李道宗二人一道进入了营帐,而先前开口之人,正是李道宗。

  “堂叔?”原本还在气头上的李宽在见到自家堂叔以后,顿时笑容满面:“哎呀堂叔,宽儿可算把您给等来了啊!”

  “……”一旁的柴绍看着这小王八蛋先前跟自己一口一个本王,到了李道宗面前却开始自称“宽儿”,不知怎的,柴大将军只觉得心里堵得慌。

  “楚王殿下,这一战,打得漂亮啊!”李道宗笑眯眯地看着李宽,声音带着几分揶揄:“老夫敢打赌,等战报传回长安,陛下怕是得亲自去一趟太庙,将此事告知我李氏先祖,感谢祖宗显灵啊。”

  “……”李宽的面色恢复了平静,他现在才发现,原来李道宗这狗东西也是个阴阳怪气的高手。

  什么叫战报传回长安,我爹得亲自去一趟太庙告慰我李氏先祖?

  咋的,你的意思是本王之所以能打赢,全靠祖宗显灵了呗?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尽管心里不服气,可李宽也得承认:要不是皇祖母给了自己这些身经百战的骁勇部曲,自己的确是没办法取得这么大的战果的。

  可这样说来,不是该让我爹去一趟献陵,拜祭我的皇祖母吗?

  心中开始肆意放飞的楚王殿下,突然被另一个声音打断了思绪。

  “楚王殿下,”觉得此战打得甚为荒唐的李绩,突然语气恭敬道:“您能不能听老夫一句劝,接下来的战事您就别插手了,收尾的事情,就交给我们来做。您可以带着您的部曲,得胜回朝了。”

  “凭啥?”听着对方劝自己班师回朝,李宽骨子里的倔强一下子就上来了:“这仗都还没打完呢,本王凭啥要走?”

  “那楚王殿下您觉得怎样才算打完呢?”从先前到现在,一直不曾开口的李靖,眼看着李宽又要跟人掐起来,而且这人还是李绩,于是他赶忙明知故问道:“追击颉利是一项吃力不讨好的差事,而且这个过程中充满了危险,一朝不慎就会陷入巨大的麻烦当中,况且最重要的是:就算拿下此人功劳甚大,可您也不是需要军功的人呐。”

  李宽在听完李靖这番话以后,他破天荒的沉默了。

  李靖的一番好意,他自然知晓,可不知怎的,此时此刻,面对同样为自己好的李绩,他就是有些开心不起来。

  他娘的,老子堂堂一届楚王,什么时候需要被旁人左右想法?

  "这仗,本王说他打完了,他便打完了!"李宽此话一出口,李靖就痛苦的闭上了眼睛。

  果然,这是要糟啊……

  自己好心好意给楚王台阶下,让他跟其他三位解释一下自己接下来的打算,可现下倒好,因为李道宗的一番阴阳怪气外带以及一记软刀子的“以退为进”,这下是彻底将楚王给惹毛了。

  而下一刻,变故突然发生。

  “嘭”李宽突然站起身,一把掀翻了面前的帅案:“你们他娘的还敢有意见?今天如果是我爹在这里,你们敢这样跟他说话吗?!”

  “可楚王,你不是陛下。”李绩现在也毛了:这仗从李宽在朔方城外大胜后,进入突厥腹地,对突厥各部落展开报复开始,这场双边大战就彻底失控了他们整整十万人的唐军主力,愣是眼睁睁的看着李宽带着几千人搅动草原风云,而自己却几乎立在原地动弹不得。

  主帅李靖带着三千精锐去草原寻楚王了,给他们的命令就是如非必要可按兵不动,但同时也要保持一副进攻姿态,以便尽量牵制住前线的突厥大军。

  尔后,在接下来的整整两个月的时间里,大唐前线部队就一直处在一种紧张且枯燥的状态当中:大家都默契地保持了克制,却又不得不始终对战场事态保持高度的关注,而他们这些大将军又日夜提心吊胆:生怕楚王那边出了个什么变故,导致局势瞬间恶化。

  就这样,大家在煎熬了两个多月以后,前方又传回消息:楚王率军拿下了定襄城,颉利东逃,同时李靖命令他们带兵赶到定襄城,与楚王会师。

  这简直……就他娘的跟做梦一样……

第204章 空气中,充满了反贼的味道

  不管是柴绍、还是李绩、李道宗,他们直到看到定襄城头插上的那杆李二陛下的马槊,他们才敢相信:这居然是真的,楚王那个竖子,居然真的拿下了定襄城!

  可……

  柴绍倒还好,在他眼里,最重要的始终是李宽的安危。

  而李道宗和李绩,则是有些不舒服。

  特别是李绩,自己好歹也是堂堂大将军,在这次大唐开启和突厥的国战中,怎能真就只有苦劳,没有功劳?

  这无论如何都说不过去啊?!

  于是,他便找上了和一同到达定襄城,心中同样有怨的李道宗,俩人私底下这么一合计,打算以“为楚王安危考虑”为借口,将楚王给劝回长安。

  可惜他们算盘打得好,却找错了对象。

  我们楚王殿下是什么人?

  套用一句后世爽文经典台词:本王一生行事,何须向他人解释?

  就你们俩个阴阳人,老屁登,眼下还打算让本王改变主意?

  美的你们!

  “你说得对,我不是我爹。”面对李绩这软中带硬更带陷阱的一句回敬,楚王的回应就简单粗暴的多:“可我爹也不是我!我爹能容忍旁人对他放肆,听得进谏言,那是他圣明!可本王不是他,不需要圣明,本王就是个天生的混不吝,在本王这的规矩就是就是:你可以放屁,本王自当雅量,权当你没规矩,但是你要是放了屁打算按着本王的头让本王强行去闻,那你就是大不敬了!”

  “楚王殿下!”李靖是第一个反应过来这小王八蛋打算做什么的人,但似乎为时已晚。

  “姜去!”李宽一声大喝,顿时便让守在门外听了半天墙角的姜去走了进来。

  “给我拿下这两条老……”

  李宽话都还没说完,一旁的柴绍就已经抽刀将其架在了李绩的脖子上,而姜去也是二话不说,一杆长矛直接对准了李道宗的喉头。

  “唉……李公,多得罪了!”面对神情震惊多过愤怒的李绩,柴绍也只能无奈叹了一口气,他也不明白,为啥自己的身体反应得比脑子还快。

  “勿动,动则死。”姜去板着脸,一副公事公办的态度看着李道宗。

  “唉……”李靖见到这一幕,叹了一口气,随后转身走出了营帐:“老夫这就带人去处理他们二人的亲卫,否则可能会引起军中哗变……”

  李靖的这番话,算是真正的晴天霹雳,将原本心中还抱有一丝侥幸的李绩和李道宗给劈的一阵外焦里嫩。

  此时的大帐之中,空气里充满了反贼的味道。

  “药师兄?”

  “李公?!”

  望着李靖离开的背影,李道宗和李绩俩人此时算是彻底懵了。

  怎么个事儿?

  等等……剧情……是不是哪里不对?

  这进展……这转折……这他娘的未免也太快太荒唐了吧?!

  咱来时好好的,咋就突然回不去了呢……

  “哼,”重新坐回帅位的楚蛮王看着下方的懵逼二人组,神情不屑道:“还想让本王班师回朝,你们两个以为自己很能打么?出来混,要讲势力……”

  “楚王殿下!您这是要造反吗?!”李绩嘴上义正言辞,心中却一阵发苦:自己干嘛没事惹这晦气玩意,当初蜀王相命一事,自己是因为不屑跟这小王八蛋计较,才率先服了软,可今日却不知怎的,忘了这茬,竟一时想不开,打算试图拿捏这块滚刀肉,现在好了,把自己给拿捏进去了。

  “哟,这会儿知道说‘您’了?怂包!”李宽先是讽刺了李绩一句,随后又道:“造反?呵……”此时的楚带王想起萧阿婆临行前送给自己的礼物,他忽然傲娇地冷哼了一声:“我和我爹谁是正统还不一定呢!”

首节上一节90/136下一节尾节目录